簡體版

第一部︰潛伏 第一百二十二章 政黨的糾葛2

人民黨堅持且忠誠純淨的‘三民主義’精神原生態,在中共看來比國民黨更保守。但在農村土地政策上大膽借鑒了蘇俄土地政策---土地最終國有化;不過人民黨對待土地政策分步驟完成,並未‘武力革命’。

人民黨不認同在中國現階段劃分階級說法,更不認同階級斗爭學說,這一點得到了全黨同志認同,故此,為了不被‘階級學說’所迷惑,人民黨提出中國出現‘農民、工人、紳商、軍人、知識分子’五大劃分,他們不是天生的階級斗爭對立,而是在國家統一民族獨立大旗幟下中國各個階層而已。

當前中國的主要任務不應是掀起波瀾壯闊的工農革命,而應當著力于反對軍閥割據、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穩定社會秩序、鞏固新生的中華民國。而對于馬克思主義,人民黨的觀點是要弄清馬克思主義的真諦,才好加以研究與吸收,而不能在一知半解系統不清的情況下囫圇吞棗。對于工農運動,認為一方面「我們要養成勞工的斗爭勞力,要使他們團結起來,成為有力的民眾組織,同時要避免階級斗爭的惡果’。

故此,人民黨旗幟以紅色底色,以五顆黃色小五角星為圓圈包圍圈內一顆大五角星(想象一下,相當于我國五星紅旗多了一個小星。哈哈,惡搞一下!),故稱六星紅旗。

人民黨最終奮斗目標使中華民國成一個真正‘德漠克拉西的國家’,使中國社會成一個真正‘德漠克拉西的社會’,使中國的人,人人都有很安全很正當很自由的生活,人人都能夠得到極鞏固的生活保障」

德謨克拉西一詞源于希臘字"",意為人民,民主。德謨克拉西時代,一般就特指古希臘的一段民主時期。因此,以後人民黨經常被對手諷刺為‘拉稀黨’。

人民黨獨立于國共之外,企圖成為第三大黨,一直為孫中山所喜憂參半。雖名氣和人望不及孫文本人及國民黨,但卻堅定了自己發展理念及方向,並未受到外界各種思潮、主義影響。

一句話內部無派系,無路線之爭。關鍵是背後強大財團支援---東北商團,最主要是人民公社基金會。

人民黨另起爐灶之事,孫晉知會過孫文本人,並且邀請孫文為人民黨名譽黨魁,被孫文婉拒了!孫文看穿了人民黨目的---拉出自己做大旗,吸引國民黨進步才俊,瞬間提高人民黨名望而已。

作為近代民主革命家,孫文對人民黨在北方兩省強勢發展感到欣慰。要知道為何近代思想活躍、民主革命主流在南方特別是東南部,人才濟濟。

阜新地區儼然成了另一個大上海,據說人民黨在察哈爾省開始發力,推動以張家口為中心西北經濟區域。只要經濟發展,商貿交流頻繁,就能似重錘敲碎北方思想落後、保守的堅冰,民主革命如春天野草般瘋長,這樣除了原來北京、天津之外有形成了二個民主革命策源地。

孫文的眼光很犀利,在歷史上北洋集團自袁世凱死後,分裂幾大派系,相互間利用混戰而又媾和,將國家社會帶入到毫無希望地步,加上五四運動之後各種救國思潮洶涌如潮,必然引起北洋集團內部一部分民主人士反思。

馮玉祥、張紹曾、閻錫山、張君勱、郭松齡等人,張紹曾到廬山發起「國事會議」主張全國議和,各省軍閥解除兵權,並且與南方國民黨聯系密切;馮玉祥後來發動北京政變、張君勱成立‘國家社會主義團體’、閻錫山在山西推行‘鄉村建設’、‘中道主義’、郭松林灤州兵變反奉等。若不是人民黨橫插一杠,這部分人在未來民主浪潮中倒向國民黨。

而孫晉就是因為看到這一點才順勢,利用大量財力凝集人才,將這部分比較分散的民主人士用‘民族主義、民主主義、民生主義’理念統一成一個團體,逐漸演化成今日的政黨---中國人民黨。這樣在中國南北形成兩大適合中國政治生態的民主陣營。

簡單一點說,中國人民黨綱領共98條,政治上‘以三民主義為根本原則,依國情充量實現之’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建立人民民主共和之國;經濟上‘確認私有財產與公有財產並存’局面,‘依國家計劃使私有財產漸趨于平衡與普遍,碑得人人有產,而無貧富懸殊之象,依國家力量以重工業為主、以農業為基礎等經濟戰略體系’;教育上‘發揚民族文化,普及國民教育,達至義務教育’。

人民黨的設置一直孫晉等人政治目標,成員內有許多北洋老式政客官僚如周學熙。周學熙雖是舊式官僚,但周學熙還是個有名商界大佬,商人絕對是社會中眼光獨到之群體,世界局勢及國內各種思潮泛濫,受到孫晉‘階層學說’的影響較大,如今變得比孫晉更激進、更‘左’了。

未來人民黨勢力基本上在北方,這是局勢所趨,被忘了南方一直國民黨力量所在,跟國民黨相比,群眾影響力還是差的老遠。

局勢發展國民黨如歷史上北伐一統江山,因孫文使得國民黨患上精神分裂癥,國共之間必然產生‘主義之爭’,蔣介石與汪精衛突然‘向右’急轉亦必然的,發動‘四一二’和‘七一五’這樣血淋淋局面哪怕孫文在世亦會這樣作出類似‘清黨’行為。

而人民黨只是默默地並且堅決執行自己政策,擴大民眾擁躉基礎,潛伏在北方。等到國共雙方破裂,必然許多國民黨民主人士回歸認同人民黨。

說中國人民黨是‘第三黨’也罷,‘中間勢力’,甚至‘拉稀黨’,未來在中國政治地位絕對有他的身影,為民族獨立,國家一統而努力奮斗。

民國十三年春節,對察哈爾錫林郭勒盟阿里鄉喀爾格村牧民貢達一家來說比往年熱鬧些,阿里鄉是達里網崖牧場邊緣,處在牧場南麓,多庫商道沿著貢達一家牧場,而這塊牧場原來是貝勒爺松木彥。

二個月前阿里鄉官衙帶來了幾個著裝漢人,說是測量牧場面積並且住在貢達蒙古包,雖是漢人卻能說得一口蒙古語,為人比較客氣熱情。此時,貢達才知道都布勒吉貝勒爺松木彥被趕跑了,這塊牧場被政府沒收,貢達一家及喀爾格村牧民慌了神。

「各位安達,我叫白雲梯,是卓索圖盟喀喇沁中旗人。」一身蒙古裝束白雲梯坐在蒙古包上堂,對著喀爾格村牧民耐心和氣說道︰「喀爾格牧場雖被政府沒收,但使用權卻屬于你們的,政府還會幫助大家規劃好牧場,統一科學放牧。」

見牧民一臉漠然,白雲梯想起了臨來前高崇民說過話,牧民對我們政策比較陌生,要有耐心地宣傳,幫助牧民們提高利用率,科學放牧,提高牧民生活質量。

「……而且喀爾格牧民每年只要交稅二塊大洋就可以了……,年滿10歲以上17歲以下少年到阿里鄉人民學校讀書識字……阿里鄉開設了皮毛加工廠,有專門收購牛女乃、羊女乃、皮毛商人上門收購您們手中貨物,價格公道……」

離喀爾格村有一條小河穿過草原,碧麗河水潺潺地流向阿里河,河水成了喀爾格牧民用水來源。夕陽西下,彩霞映紅了河水。

「貢達兄弟,今天你家牛皮賣出好價錢嗎?」在貢達蒙古包前,見貢達滿臉笑呵呵從馬上跳下來,白雲梯問道。

「好,比以前好多了,我用牛皮換了不少酒和糧食、布匹、鹽。」貢達興奮哇啦啦說道︰「白雲梯,你是好樣的,不愧是我們草原上安達。」

白雲梯暗中松了口氣!

這幾天從張家口來了許多商人深入達里網崖牧場,高價收購牧民手中牛女乃、皮毛、藥材,廣大牧民終于有了自己的‘私房錢’了,不用孝敬貝勒爺了。貢達兩個孩子被送到阿里鄉學堂識字,年前回來了,兒子比以前結實了。

喀爾格村牧民終于相信白雲梯了!

「哈哈……,我們本來就是安達嘛!」包雲梯哈哈大笑,接著說道︰「貢達大哥,現在我們賽馬怎樣?」

「你?」

蒙古人直率而又鄙視的表情讓白雲梯心中郁悶,沖著貢達喊道︰「貢達大哥,別忘了我也是蒙古人,從小生活在草原上!你不敢比?」

「哼,駕……」貢達飛身上馬!白雲梯隨後。

雖然寒風刺骨,草原荒涼肅殺,兩人放馬奔騰,大聲呼喊。

兩人奔馬一會兒,在一塊小山包下馬休息。小山包出黃土,光禿禿的。白雲梯用腳擦掉草地冰凍,也露出黃沙泥土。

「白雲梯,你在找什麼?」貢達不明白地問道。

「貢達大哥,這里都是黃沙麼,不是草場?」

「對,這一片都是,我小時候曾經在這里放牧,後來草沒了,我們放牧很少到這里來!怎麼啦?」

「沒啥!」白雲梯凝重地回道︰「貢達大哥,這片荒地是過度放牧而導致的。若不保養好,以後荒地擴大到你家里那邊去!」

「真的,哪啊咋辦?」貢達嚇一跳。

白雲梯對著貢達認真說道︰「貢達大哥,你相信我嗎?」

「你這是啥話呀,沒有白雲梯來到這里,我們喀爾格牧民這個冬天不知要死多少牛羊,而且我們也是挨餓呀。」貢達很生氣說道︰「塔刺得兄弟還是你請的大夫才搶救過來!」

「好,貢達大哥,等春暖花開時,我們組織牧民們將這一片荒地規劃起來,種植苜蓿草或者馬鈴薯,牧民們又有一片草地了,苜蓿草還可以貯藏起來過冬。」

二十七八歲貢達被白雲梯說得暈乎,不過還是听懂了白雲梯的意思,高興地說道︰「可以呀,到時候你帶領我們,我們都相信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