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六章節 狂放不羈

諸葛亮說起來,在東龍帝國皇帝後|宮內與小喬皇妃的關系甚好。

可是諸葛亮不是別人,只要是違法亂綱的事,他是絕對不做,更不允許手下的人去做。

所以諸葛亮府上的人都是十分謹慎小心。

除了各自安于本分,做自己的事外,任何人,包括蔡文姬都不插手夫君的政務。

在自己老公面前是任何有關朝堂的事,支字不提,充而不聞。

在東龍幾個大朝臣里,就數諸葛亮府上的家丁人數最少。

不說地方縣衙的府邸中,丫鬟婆子,工匠家丁,不說上百,3、40個是絕對不少的。

可是諸葛亮的偌大一個丞相府邸中,區區20個人。

服侍夫人蔡文姬的丫鬟4人,負責家里廚房炊事的6人,負責打掃院落庭園的雜役4人,再就是門衛2人。車嬌夫4人。

這就是整個丞相府的家院人數。

連區區一個縣衙的官老爺,家丁的數字都遠遠不止這個數字。

更不說府衙大堂上的皂隸、捕快還有牢頭、師爺等,粗略一算,一個縣級干部就得家養上百號人。

如果要包養二女乃的,額~!事實上包養二女乃三女乃也是古往今來就有典籍可查的。

那麼家養這麼多的人口,不算其余的花銷,就拿每人一年的生活用度來算,一個縣官區區3000兩銀子後加個零也不夠花。

普通百姓的4口之家,一年就得最低耗費200兩銀,不算好的衣食用量。

上百號人算來是巨大的銀錢耗費,官不貪?哪來的錢用?

何況官家都怕人前顯得窮酸,出門都是前呼後擁,用錢都是落落大方,一個普通小孩滿月抓周的用度粗略的花銷就是5000兩。

這絕對超出了一個縣級干部一年的收入了。

諸葛亮是一品大員,國之棟梁,股肱之臣。

在戶部支出的銀餉來看,排列第一位的丞相不過年俸8000兩,為一般中層干部薪水的一倍而已。加上皇上額外的配額,4000兩。丞相諸葛亮是多職位的白領,多發點薪也說得過去。

兼管太閣殿和軍機處,應該拿雙份工資的。

另外還要授課,不過補貼4000兩。

可見還不如一位番王。

東龍皇宮每年地方官傳來的官吏用度表上,雲南番王孟獲,這人一年的用銀就達5萬兩,這人或許是每頓吃銀子的,不然這樣堆成山的銀子如何用下去的?5萬兩,堆在院子里是山一樣的高。

每天能用多少可以見得。

而且這還是有帳可查的花銷。

官吏暗中私下眷養歌姬、舞姬和小三的,花銷數字更是驚人的數字。

東龍帝國這才建都多久?難道這些官吏都開始腐化了麼?

事實上腐化之風存在任何時段,只是看一群人的觀念和做法,廉者自然會潔身自好,貪圖美色享樂的人,任何時候,任何機會一來,這類人就會立刻墮落。

沒錢,這類人就會想法斂財,能貪的,能偷的,能挪用的,都可以成為佔有錢財的一種方式。

但是最後這類人的結局注定是沒有好結果的。

但凡這類人,都絕對不是賢者之流,一句話,都是屬于品質素質極為一般的市井之人,甚至于是小人。

諸葛亮一生節儉,除了上殿時穿著錦緞官袍,回到家里立刻換麻布粗衣,席地而坐,看書閱卷,成天不是為國操勞就是自己勤奮好學。

這就是人和人不同,人生追求不同的區別。

這就是大賢和小人物之間本質的區別。

丞相府事實上是皇帝督造的,偌大的庭院,幾十間房舍,幾乎十室九空,沒任何東西擺放。

除了諸葛亮自己的書房中書架林立外,整個丞相府沒有任何價值超過10兩銀子的古董和裝飾品。

自己夫人蔡文姬房里最值錢的一架古琴,還是龍皇孫策在他們大婚時的賜予。

諸葛亮一生沒有接受一次皇帝的賞賜,每次孔明都借口推月兌掉了。

諸葛亮最值得當做傳家寶的是皇帝孫策送他的一盒白玉棋子。

這還是諸葛亮連贏皇帝孫策三次,得來的戰利品。

諸葛亮平素彈奏的古琴還是來自老家的家傳。幾乎盜賊都不進這家丞相的府邸,因為這麼大的院落,即使找上半個月,都不可能找件像樣的東西來,那時盜賊自己都早餓死了。

街巷的童謠有句話︰「相丞街,幾大門,乞丐老鼠不進門,過年皇城滿城火,丞相府上幾盞燈。」

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事實,過年是最熱鬧的時候,滿城的百姓放煙火爆竹,就是丞相府這里冷冷清清,只有房里的幾盞孤燈亮著。

諸葛亮有必要這麼節約麼?

事實上諸葛亮把平生的積蓄都在平時散給窮苦的百姓了。

自己吃穿用度也用不了多少,每月府上開銷最多不過300兩,多的銀子都用來賑濟災民了。

乞丐老鼠不進門,可見家里徒有四壁,老鼠都沒處藏身,也更沒有吃的東西。

孫策幾次令人給諸葛亮送來錦衣玉食,諸葛亮都分給府上打雜的人拿回家享用了,自己甘願過清苦的日子。

用他的話說,酒能蝕骨,肉能敗身。

每天三餐都極少見葷腥。不過區區素抄三碟小菜。

說是府上伙夫6人,這些人還兼任府上後院菜園子種菜。

至于「色」更是不屑一提。

蔡文姬和他相處了幾年才有子女,可見這書生氣十足的諸葛亮是個多老實芭蕉的男人?

小喬的意思面前的曹修如何能不懂?

仗著有皇貴妃娘娘撐腰,這小人的腰桿子立刻就從筷頭子細變得有牛粗。

曹修是暗自竊喜,靠近主子的機會不是沒有,可是如此靠近這內宮有實權的貴妃的機會極少。

能討這主子歡喜了,自己說不定立刻升官發財。

修改科舉才子的試卷何難?只要有人出頭就成,這小喬可不是一般的人,後|宮實權實際的掌控者。即使皇後大喬有時都是由著她的性子去做。

皇帝孫策幾乎是最寵愛這個妃子。

後殿的歸隱殿,禁軍都實際把持在小喬的手里,孫策的性命也交在這妮子的手中。

歸隱殿實際是皇帝中央集權的核心職能掌控機構。禁軍是更不用說,2萬禁軍把守著皇城內外。這權利可大了。

小喬說把這叫楊修的人卷子排列名次在最末端,沒有說剔除,這原本就好做。

此刻還沒有把開封的卷子提交給幾位丞相最後審閱定奪,楊修的卷子是得到了幾個丞相的賞識,可是名字還是封印著的。

閉卷閱卷也是提高官吏廉潔自律的方法,想作弊的人都不可能有法子知道自己修改的是何人的卷宗。

此刻主審官批示完畢,試卷封住的考生名字才解封。

再就是最後一道排列考生名次的流程。

此刻拿著楊修試卷的曹修是心里偷著樂。

這楊修的試卷只要沒有人問起,最後等前三甲排列出來,次等的名次是由主考官來按固有的評選規則來篩選名次的,最後勉強通過的都是羅列在皇榜的最後。

此刻小喬的意思就是如此。

小喬給曹修一個提示後,就悄然離去。

下面就等著看著人的好戲了。

話表楊修,科考出宮後,好不得意飛揚。

入得酒店客棧邀約朋友同窗一起豪飲,大放厥詞,心中狂放的話都說出來了。

事實上一個人有才是個好事,可是四處標榜張揚就是另一番狀況了。

楊修自己認為3題甚為簡單,自己文墨精湛,不位列頭三甲,都沒有臉面回去見家鄉父老。

于是胸有成竹豪放狂飲,不覺在酒醉中說了一些不該說出來的話……

酒座之中必有登徒浪子之流,于是報與官衙。

在皇城為官的都是孫氏集團的主要血脈啊,這作為京都皇城地方官的周毅,周瑜的表親,于是大怒。

大堂上拋下簽子叫捕快拿人。

敢在京都皇城大罵皇帝昏庸,說見過皇帝妃子嬌美,這不是心有所圖麼?

事實是有人挑撥楊修說了些過激的話,這世間不怕沒有好事,就怕沒有好人。

嫉妒楊修才學的不少有人在。醉後之言能信麼?

楊修在大堂上立而不跪。

學子是有這規矩的,天子門生,儒雅之士,有不跪的許可。

可是這一身酒氣的楊秀衣襟破爛不堪,能像才子佳人麼?

楊修大笑堂上的周毅肥頭如豬,愚鈍之貌。

其實人家官老爺養尊處優,長成豬頭也不干你事,事實此刻人家是官,這樣的當面揭短,還不是找打?

周毅是個性情十分豪邁的人,自己家族得蒙皇恩,做人已經十分低調了,可是自己長相問題干你何事?

周毅是心下惱火,肝火上來了,你說我笨可以,但是說話不要提"豬頭"兩個字。

于是周毅拋下堂1根紅簽來大喝︰「杖打30~!」

第七章節楊修之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