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四十五章 守禮之邦

琉球國。浪客中文網琉球王城前,空曠無人,一遼無余。

孟覺虔誠地跪著,他身後的匾額上,是某朝皇帝所謂的「守禮之邦」四個字。

孟覺雙手顫抖著打開國書。

之前,為保護國書,王有容為倭寇所殺,出航的水軍整個艦隊全軍覆沒。只剩下他帶著國書,幸運地被路過的鄭氏海盜們救了起來。孟覺度過危難後,楊碌又把國書交還給了孟覺。

他打開國書,默默地模過聖諭上的每一個字。

「守禮之邦」

孟覺站起來,收起天子國書,反手放在背後。他最後一次回頭,仰望著那塊匾額。

最後,他轉身離去,邊走邊撕碎國書,將碎片揮灑在風中。

孟覺一步步走去,走向涌動翻滾,萬劫不復之地。他的身後,風潮涌動,洪水滔天

京城,宮殿。

「眾卿家還有奏否?」

朝廷之上,連空氣都那麼詭秘。群臣叩首,心術叵測。

「無事就退朝吧。」

「陛下,臣,陳化成有奏。」角落,一個低沉的聲音說道。眾人不由心中一驚。

「講。」

「昨日,浙東海盜吳令光率賊眾兩千余人攻掠崇明島。官兵敗逃。三月前,此賊曾已作亂太湖,脅及金陵,勢甚烈。上月,海寇顏思齊,鄭芝龍部攻掠廣州城。粵地多港口皆遭破,此二賊已公然在港口代行海關之職。四月前,海寇張璉于山東灣明目張膽劫掠朝廷漕運綱運數十艘,揚長而去,無一官員幸還。」

「夫渤海,東方之極。自碣石通朝鮮諸國,重抵扶桑,一望汪洋浩瀚無際。外拉夷落內衛中華,則山東實稱險要。崇明島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廣州城環郡大洋,風濤千里。此三子者皆為賊所破,則疆域有何處賊不能克矣!實已無險可守,此誠疆域無安,國之危機,存亡之秋矣。」

「自汪直後,沿海海盜之患呼嘯,亡賴奸民圖蠅頭小利而出海為盜者,多如牛毛無可計數。無良商人,貪猾之徒,傲于舟楫。其詭伺于風濤之間,聚集海島,貿易引番,海波不寧。繼汪直後,其手皆已成禍患;巨大海盜者如顏思齊,林道乾者,擁賊自重荼毒一方;張璉,林風,張保等人搗海劫掠,殺人越貨,惡貫滿盈,船家聞之無不色變。今又浙閩粵大旱大澇,蝗災不斷,更有大量流民涌入,眼下滿海是盜!」

「眾海寇中尤其以鄭芝龍為甚。此賊勾結倭寇經營海上多年,勢力日益,兵強馬壯。自詡劫富濟貧,善收買人心;實則掠地攻城,官兵莫能御。此賊野心彭勃,有吞並四海,席卷粵閩之心,不可不重視也。東南總督胡宗憲專橫無度,更有勾結鄭芝龍之嫌,包藏禍心。」

「海寇之患更為要害之處,請容臣向聖上稟明。夫銀之流通于天下,猶水之流行于地中。操舟者必較水之深淺,而陸行者未必知;貿易者必操銀之消息,而為官者未必知。臣曾于雙嶼,月港等多處港口商鋪暗訪秘查多年,其結果觸目驚心。遼東戰事,戶部常感捉襟見肘之囧。國家增稅,而國庫之銀愈減無增,是以連年賑災不利,舉國上下有心無力也。」

「何矣?臣曾細考巨盜汪直事跡得知,舉國之白銀,五有二必經汪直之手流通。浙閩巨賈,十有**與其無不關系。若白銀果皆散在內地,何妨損上益下,藏富于民。然海盜經商通番,白銀皆從我國流向外洋,歲漏白銀不止千萬兩!豈宜籍寇資盜,不丞為計,若久之,則國無可充餉之銀,何以賑災,何以防範關外女真之禍!」

「若沿海之民見通番貿易利厚,群涌蜂入海洋,棄田以出海,此則實在傷大明國之根基,是以太祖之訓,萬千不可使之由!」

「臣才疏學淺唯自念恩重,目睹此利害切要關天,竊思築室道謀,一縱即不可復挽。伏乞聖鑒,誠惶誠恐。望陛下即時澤武鎮國,衛邊疆平安,保華夏殷實!」

「準奏。」龍椅上的聲音,似乎有氣無力,對這個老生常談的事一點也無興趣。

許久,大殿之上,鴉雀無聲,沒有人敢再出聲,但暗中,各種心術城府卻風起雲涌。

「陛下,臣有鐵證,東南總督胡宗憲與海盜鄭芝龍暗中互通氣息,鄭芝龍亦送珍寶賄賂胡宗憲;此次國書之失,他絕對難逃其咎。」

「遞上來。」

許久,突然一個咆哮之聲拍龍椅怒道,「朕之長城!熊文燦何在?」

「臣在!」

「領朕之命,熊文燦為兵馬大元帥,海疆大臣;封朱紈鎮海大將軍;宋皓征海右將軍;侯繼富龍驤大將軍;葉繼琛龍武大將軍,率登州水軍十萬,舟師三萬,撥糧三十萬石,統兵南下,即刻發兵,誓剿海賊!」

「臣領命!海賊不滅,誓不回京!」

千里之外,某一無名小島。

「亞父,老賊已先下手了。」

「是時候了,去收拾下,是該我們出去走走了,不知這個世間已變怎麼個模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