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聖京 第四章 楊顧(2)

身體有了力氣,心里卻是空蕩蕩的,似乎剛才的魔魘抽去了我的全部思緒。思想似乎也有了些明悟,感覺整個人都有了些不同,但具體是什麼不同,又說不上來。

彼衣而起,推窗一望,月暗星昏,黑矇矇的一片,已是三更天了罷,瀝瀝的小雨仍在下著,寒蛩時不時低鳴,一片孤涼景象,同時可看出這是客棧里一間獨立的小落院。

「少爺,外邊冷,您把窗子關上吧,別再著涼了。」王俊走過來勸我道。

我點點頭,轉身,讓他把窗子關上,卻看見牆邊的一張小書桌上放著文房四寶,忽想起好幾天沒寫字了,還真不習慣。這感覺就好像前世里上慣網的人,幾天不給上網就會全身不自在一樣,有說不出的難受。

攤開有名的明水宣紙,握筆在手,立刻覺得整個人都充實起來,大有「一筆在手,天下我有」般的滿足。

筆離紙面還有三寸,卻再也落不下去了,我有了一種竟不知如何下筆的感覺。微閉雙眼,腦海里涌上無數的字體,它們仿佛有了生命般,在我腦海里不斷的爭斗,它們的結構不斷地拆合,肢解,整合,彼彼糾纏不休。

「拍」地一聲,筆掉在桌上的紙上,如雪的明水宣馬上印上一個大大的「、」號,無數的小黑點散在其周圍。我一手扶桌,一手撫向頭痛欲裂的腦袋。就在王俊在一旁驚呼起來時,我腦中那些字體已爭斗到最劇烈的時候,忽「轟」然一聲,仿佛腦子起了個驚雷,它們散作無數殘肢,煙消雲散起來。我心頭頓時回復了平和,心寧氣靜,這一刻,雖未曾再提筆,但我卻清楚地知道,我的書藝又進了一個層次了。想不到,苦練了三年沒再提高的書藝在這一次病後有了再次的突破。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呢,還是對我剛才與心魔一戰的獎賞,我不知道,也無意去知道,既然有了結果,我又何必去追究那無意義的過程?

擺手向王俊示意我沒事,讓他再取過一張明水宣,我接過鋪好,又舉起了筆,這次我不用再思索,縱筆直下,橫折豎撇之間,一個個隨意而寫,不成篇章的字仿佛有了生命般躍然紙上,以往我的字,是獨特的,是孤傲不群的,字體行間,總有一股寂寞,蕭條之態。而現在,這些字,還是那麼獨特,那麼孤傲不群,但卻給人以寧靜,平和的感覺。

擱筆而起,舉起這張仍墨跡淋灕的字作,心頭雖感到極大的歡喜,也只不過化作臉上的微微一笑。觀賞了一會,將這紙張遞給王俊,讓他收起來,這是我書藝大成後的第一張作品,也算是頗有紀念價值吧。

…………

清晨,我推門走到小落院里,昨夜的雨不知幾時住了,清冷的空氣,潤濕的地面,冬天里原本就殘留不多的花葉更是被這場風雨更是打得殘敗不堪,讓小院子里更是憑空添上幾分廖落。

緩步走了一會,剛想折返回屋子,卻听到一陣陣有力的破空之聲,像是棍子之類武器發出來的,聲音卻是左邊隔壁院子里傳來,我好奇心起,大清早的誰會在客棧里練武?我尋聲出門向隔壁的院子走去。才三幾步腳,一個轉彎就到了,那院子的門開著,

我不用進去,在門外就可看到一個身著單衣青年在庭院中間空闊處舞動著一根銀槍,由于他的身形太快,我看不清他的相貌,只覺得他手中銀槍所到之處,快若閃電,招招有力,滿眼都是那槍頭的銀光閃動,也不知道他招發何方,忽然,那青年向上一躍,在空中一個翻斗,人槍合一,直指原來站腳處,速度疾不可言。

「呯」,石屑四濺,原來那銀槍的槍頭已將地下那塊手掌般大小的石塊擊個粉粹,這份力道,實在令我咋舌,我不由叫道,「好!」。

那青年收槍向我望來,雖經如此激烈的運動,也沒見他臉上有多太的汗績,我也此時看清了他的面容。只見這青年大約二十六七的年紀,身材修長,長得十分俊朗,充滿了一種剛毅的味道。

我拱手道,「這位兄台使得好槍法,在下一時忘情,萬望兄台不以打擾為罪。在下周子龍,不知兄台怎麼稱呼?」

此時,那青年也將我打量完畢,也拱了拱手,道,「在下楊顧,周公子客氣了,在下這點粗淺功夫,實不值一哂。」

接著楊顧似乎想起什麼,剛毅的臉上有些動容,微微探聲道,「可是湖州周子龍?」

我點頭應是,笑道,「想不到賤名能入楊兄之耳,實在幸甚,幸甚!」

楊顧微微一笑,「周公子過謙了,在下雖是一武人,但周公子文采名動聖龍,在下若不知,那反倒是孤陋寡聞了。」

我道了一聲「不敢當。」

楊顧舉手示意道,「難得有幸見到周公子,不知可有閑入屋談談如何?」

我也一拱手,舉目笑道,「楊兄哪里話來,楊兄風采過人,子龍正想結識一番呢。」

楊顧微微一笑,不再客套,跟著他到小廳里,他先向我抱個歉,他要到里間換套衣服,讓我先坐坐。我笑著表示不介意,讓他請便。

一會兒,楊顧換了一套便服出來,兩人再次分主賓坐下,我們便閑談起來。原來這楊顧來歷倒真不凡,他出身名門,現是聖龍有數的幾個青年將軍之一,怪不得我見他舉止間,總有一股軍人的味道,而他此次出門,就是送夫人回家省親,然後就要趕赴邊關接換幽州一位將軍回朝。

…………

我閑扯道,「楊兄武藝超群,將才絕倫,此去幽州,定能衛我一方疆土,保北邊百姓安生。不知軍中生涯可有趣?」

我說這話時,時間已是晚飯過後,地點換上院子時的小涼亭里,早上我與這位楊顧談得頗為投機,直至晌午王俊來催我吃飯,才回去,兩人相約晚上再作聚首,其間,楊顧喚出了他的夫人跟三歲的兒子與我見過,以示通家之意。他的夫人大家閨秀風範,長得也很美麗,可看出他們夫妻間感情倒很深厚,楊顧三歲的兒子楊守義長得面紅齒白,很逗人喜愛。

楊顧有些意興索然地道,「也沒什麼值得提的,也就是排排兵,練練陣罷了。都上紙上談兵的玩藝,我這將軍之名只不過是承老父余蔭得來,徒有虛名罷了。」

我听他言下之意,似乎深為沒打過仗為憾,其實,最能體現軍人價值的莫過于戰爭了,而今四海無戰事,楊顧有才無處施,難怪他看起有些郁郁不得志了,我便就著這意思向他安慰兩句,豈知楊顧搖首道,「我豈會在意這個,向來打仗苦的總是百姓,聖龍沒有戰禍,實我所願也。古今多少名將,他們哪一個不是從千千萬萬的鮮血中走過來的。千古名將,不要也罷!」說著微微一嘆.

我不由肅然起敬,這楊顧的心襟,實乃過人。我贊道,「想不到楊兄想得如此透徹,‘一將功成萬骨枯’,世上多少人只看到「一將成名」的榮耀,卻看不見「萬骨枯」的代價,楊兄有此胸襟,楊兄足人仰俯先賢了。」

楊顧聳然動容道,「‘一將功成萬骨枯’,說得好極了,也只有子龍才說得出此等精闢之語,子龍把我心中的話都話出來了,令我不禁大有知已之感呢,這實在是比什麼比肩先賢名將的贊譽更令我高興萬分啊。」

我想不到這麼一句話讓他對我如此刮目相看,道,「我只不過有感楊兄過人氣宇,有感而發罷了,能得楊兄知已之稱,子龍更是榮幸萬分。」

楊顧望著道,「子龍,此語算是定交,你就不必如此客套了。」

我微微一笑,道,「那好,楊兄,我見你似乎在憂慮些什麼,莫非有什麼難題,不知小弟能否分擔一二?」

楊顧陷入沉思,良久,才語調微苦無奈地道,「無謂的戰,當然是沒有的好,但是,有些戰,不打實在是說不過去啊。」

我見他語有所指,便道,」楊兄指的是……?」

楊顧看了我一眼,道,「倭寇,在我聖龍沿海作惡無數的倭寇,他們擾我聖龍子民日深,不除去他們,不但有辱我國威,日後他們必成聖龍大患。」

我見他還在苦惱,便道,「既是如此,楊兄當上表朝廷出兵剿了他們就是了,莫非什麼問題嗎?」

楊顧微嘆道,「問題就是朝廷不肯出兵。」

我奇道,「為何?」

楊顧皺眉道,「今年有好幾塊封地要冊封,那些王爺勾結了朝官正爭得利害,誰也不想在這方面節外生枝,我上了一份奏章上去,卻給「倭賊只是小股作亂,不成氣候,勞師動眾實沒必要,加強當地防範即可」給推回來了,如此幾次,就把我調離京師,現到幽州接手防戊。」

我愕然,「那些當官的豈能如此沒眼量?」

楊顧冷哼道,「沒刺到他們利害,他們當然不著緊了。當然朝中也不是全部人如此的,除我外,好幾人也向皇上陳詞,子龍兄長周御吏也是其中一位,等封地冊封告一段落,事情或許有轉機罷。」

我道,「皇上想不是庸人,不久必能如楊兄所願的。」不想他再為此煩惱,便道,「听說十年前幽州與高良有戰事,不知當今情況如何?」

這是中午我問錢大強幽州的地理情況時他對我說的,幽州就在地理位置來說,大約在我先前世界的黑龍江內,與朝鮮相鄰,現在聖龍稱朝鮮為高良國。十年前高良國曾派大軍入侵,一舉奪下幽州、索陽、沈台三地,聖龍軍幾次舉兵反擊,都以失敗而告終,于是高良人意氣風發,更有南下聖京之志,一時間聖龍朝野震動,幸得朝庭派出老將李澤將軍出馬,才力挽狂瀾,連出奇兵,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把沈台、索陽、幽州三地收回,只不知朝庭何故不願多談此事,十年過去了,別說南方的人大都不知曉此事,就連北邊的人,若非親歷過,也不知十年前高良曾入侵過。

楊顧有些訝異地望著我,「子龍也知此事?是你兄長對你說的嗎?」

我搖頭,「是據我護衛說的,楊兄此去是接替李澤將軍嗎?據我那錢護衛說,從李老將軍收復幽州三地的行軍用兵來看,戰戰經典,可稱是當今兵家第一人,倒真令人景仰啊!」

楊顧听得我如此言語,便有些欲言又止,最終還是道,「子龍也不是外人,有些事說出來也無妨,不錯,我是到幽州接替李將軍,不過,子龍所知也有所誤的地方,其實,十年前的幽戰事另有隱情呢。」

楊顧嘆了口氣,注目地望向我,道,「子龍,恐怕你不知道,收復幽州等三地的首功並非李澤將軍啊。雖然名義上是由李將軍領軍,但居中策劃調動的卻另有其人。所以說,當今兵家第一人,並非李將軍,應該是她才是。」

我見他如此鄭重,便知必有內幕,便道,「這位是什麼人,既有如此本事,怎麼沒听人說起呢?」

楊顧正色道,「她就是蘭月公主,當年就是她連施奇謀,用兵如神,使聖龍以極小的代價,就收復了失地,讓高良人慘敗而歸。要知道,當時她才年方十齡。真不知她哪來這等智慧,也因為她是女子,又是孩童,朝廷怕說出去後,讓人恥笑朝中無人,也就秘而不宣了,事成後,只把她封為蘭月公主了事。」

我也有些驚異,十歲的女孩居然可以指揮一個軍隊去打仗,而且居然也他得勝了,看來聖龍真是產神童的地方啊,我大哥三歲能文,這蘭月公主十齡能軍,真令人咋舌。不知我跟楚芸的孩子會不會也成為神童,呵呵。

不過听了楊顧這麼說來,我的疑問更多了,「那當初朝廷怎麼同意把軍隊讓這蘭月公主指揮的,你說這蘭月公主之名是封的,難怪她不是皇上的女兒嗎?」

楊顧搖首道,「她不是皇上的女兒,她是當今秦宰相之女秦蘭月,當初讓她領軍,倒真有一段故事,那年,皇上到秦府看到她,頗為喜愛,就想把她許配給二皇子趙詢,本來婚姻之事,向由長輩作主,況又是皇上金口,許了又是皇子,本來就此定下來了,誰知這秦蘭月雖才十歲,卻有自己的見識,萬般不從,恰逢高良入侵,蘭月便提出要為聖龍收回三地以換取皇上收回將她許配給二皇子的成命,而那時高良人已逼近聖京,皇上正召來李澤將軍讓他出征,給這個秦蘭月纏煩了,便讓她隨軍出發,本不把她的話當真,只讓她知道一下打仗的利害,並不是能說著玩的,準備幾天後就讓她回來,豈知這才十歲的秦蘭月對用兵確有研究,幾天下來,就讓李澤將軍大為嘆服,對她言听計從,結果,這場仗在秦蘭月暗中指揮下,居然不到兩個月就勝了,這也令朝中許多原先吃了敗仗將士面目無光,而且許多文官也為用女子出征不以為然,所以皇上遂了秦蘭月所願,撤消了她與二皇子的婚事後,把她封為蘭月公主後,此事就不了了知了。」

見楊顧深不為朝中人這種行為為然的神色,我笑道,「楊兄好像很佩服這個蘭月公主呢?」

楊顧微微一笑,面露推崇之色,道,「我也算與她結識,她可真是位奇女子,兵法之道,當今聖龍還真沒誰能出乎其上。真是愧煞我等男兒了。若她是男子,實在大可作為。而不必像如今這般。」

我好奇道,「什麼如今這般?」

楊顧道,「她如今在相府中幫他父親處理公務,能力之出眾,實在令大家無話可說,聖龍有不少決策就是出于她手,有見于此,也有人建議封她一官半職,但反對的人更多,說向來聖龍無女子當官的先例。」

楊顧微微一嘆,「男尊女卑,風氣使然,聖龍的女子實在是很難獲得什麼地位的。」

我默然,在現在封建社會,我還能說些什麼,社會總會一直發展,卻也不能一籌而就的。

楊顧望著我道,「子龍,你在聖京若有什麼麻煩,可找機會去見一見她,她在皇上面前很說得上話,對你必有幫助。不過這蘭月公主向來不大見人,子龍到時不妨用上我跟你兄長名字,應該沒問題的。」

我笑一笑,又多了一個走「後門」的的渠道了,看來「走後門」這種行為,在我的前世今生的社里,都有大行其道的空間啊。

夜已深了,我跟楊顧談興雖仍濃,王俊卻尋來催我休息,楊顧也關心問起我的病況,我笑言不礙事,多加休息即可,便向他告辭,相約明日再會。便跟王俊回去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