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南下!南下! 第四十六章 御門听政

七月十五日夜,康熙御駕回京,次日清晨即于御門听政。

御門即乾清宮正門,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這三天在太和殿舉行常朝外,余日皆在乾清門听政。常朝隆重,一般是臣下參拜,升轉各官謝恩,進貢使臣行禮等例行禮儀,並不研討政務。宮內管御門听政為視朝。

朝會時,百官以為皇帝會就關外戰事問事,殊料康熙並未與百官提起北征大軍覆沒及吳三桂舊部復叛之事,只向百官痛心表明自己所發罪己詔的由衷,希望百官能「體朕之心」。

明珠心連續兩個通宵守候在兵部衙門,朝之前更是做好準備,只待皇盤問即對,哪知皇卻根本不提關外戰事,這讓明珠的心里七八下,一顆心懸在那好不難受。

索額圖卻是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思冷眼站在那,想看看明珠是如何挨皇的訓。他已從趙祥星處得知郭琇去找了于成龍,所以這會心思不在這朝會,而在呆會的南房,因此沒什麼心思奏報什麼事。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內侍高聲叫了句,百官竊竊私語,未幾,吏部尚郝惟訥出列奏道︰「皇,奴才有事要奏!」

康熙一抬手︰「說。」

郝惟訥輕咳一聲,奏道︰「浙江巡撫趙常齊請復設推官各州府佐官,掌刑獄之事,臣察核推官一職,已于康熙六年經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裁撤,後有山東巡撫劉芳躅、御史萬泰、孫錫齡等先後復請恢復推官一職,然朝廷都沒有批準,今趙常齊又請設推官一職,臣不敢擅斷,請皇定奪。」說完將手中的折子遞給小太監呈給了康熙。

康熙粗略看了一眼便將折子合,說道︰「凡各省刑名、府、州、縣官俱有專責,推官原屬冗員,不必復設。告訴趙常齊,官員裁撤添設之事,朝廷自有主張,設何官,撤何官,都有定制,叫他好生辦差,不要把心思放在這些無用功面。」

「是,皇!」

郝惟訥記下,又奏道︰「今福建按察使出缺,吏部所擬候缺二人,分別是山西參議張所志、福建參議王國泰,臣請皇示奪,這二人哪個可補福建按察使的缺?」

康熙問道︰「這二人分別為何人所舉?」

郝惟訥回道︰「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魏象樞、太僕寺卿田六善、禮部左侍郎李宗孔、工部主事徐誥武四人推舉張所志;吏部侍郎宋德宜、御史余國柱二人推薦王國泰。」

康熙點了點頭,問郝惟訥︰「王國泰為人如何?」

吏部侍郎宋德宜忙出列回奏︰「臣在戶部,王國泰做司官,那時臣便知道他有才能,辦事能力強,所以臣就薦了他補福建按察使的缺。」

康熙不置可否,又問道︰「那張所志呢?」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魏象樞也出列回奏︰「臣做御史的時候和張所志為同僚,後來他調到地方任職,與臣並無多少來往。但臣敢保證其操守廉潔,絕對可堪大用。」

「吏部認為這二人哪個可出缺?」

「臣以為王國泰可用。」吏部滿尚科爾坤出班奏道。

郝惟訥也附和道︰「王國泰素有干才,且資歷已到,臣也以為可用。」

康熙听後,點頭示意,揚聲對百官說道︰「從來君臣一心圖治,天下不患不台,治人難,用人不易。有治人始有治法,行實政必有實心,政在得人,不在官多。」尋思片刻,吩咐郝惟訥︰「朕看,就讓王國泰補了福建按察使的缺,他省再有出缺,則由張所志補,不必再奏。」

「是,皇!」

郝惟訥和科爾坤同時答應一聲,退回班中。

康熙掃視一眼百官,問道︰「還有事要奏的嗎?都一並奏了,朕出京多日,各部積欠的事情想必也多,今兒視朝,你們就都奏了,省得朕回到南房還要一本本的批你們的折子。」

听康熙這麼說,河南道御史崔太元當即出列奏道︰「臣崔太元有本要奏!」

「說,朕听著呢。」

「京城之內時有惡棍匪徒,招搖撞騙,恫嚇欺詐,臣巡視後深知其害,請皇下旨責成司坊官挨門逐戶稽查,設立循環薄,初一、十五由五城御史及步軍統領衙門查驗。如此才能杜絕惡棍欺民,使京城治安得到改善。」

康熙听後,眉頭微皺,厭惡道︰「惡棍欺詐官民,擾亂京城治安,實在可惡,查實後,若系光棍,一律定罪。」

崔太元知道皇說的這光棍不是單身未成家男子,而是指橫行霸道于城鄉之間的地痞無賴,當下領旨退到班列中,尋思如何落實這事。

刑部漢尚葛文方也出列奏道︰「原來京城附近,直隸各省,民有冤屈,允許到原屬衙門及各部院處控告,如果各部不受理,民可叩閽告御狀。但現在有惡棍不經原屬衙門就告御狀,或已經告狀不經審理復告,還有覓人代告者,貽害于民。奸狡棍徒,並無冤枉,謊捏事端,誣告者多,實情者少,以使無辜之人受害。另有無賴之徒,以告御狀為名,在各地方肆無忌憚,大膽妄為,進行訛詐,攏害良民。此舉與朝廷恤民初衷大相徑停,徒使奸惡匪徒得利。臣奏請今後禁止告御狀一事,以杜絕此禍。」

康熙听後,沒有馬答復,沉思片刻才道︰「今後不許叩閽之事發生,內外官民,如果真有冤屈事情,可到通政使司登聞鼓衙門告理,非此不受。有仍從前告枉告者,按律治罪。」

「臣領旨!」

葛文方退下之後,又有幾個各部官員奏了些小事,之後便沒有官員再奏,康熙見狀,便對內侍揮手示意。內侍忙一吊嗓子,清喊一聲︰「退朝!」

百官正要退朝時,又听康熙叫住吏部滿尚科爾坤和郝惟訥,對他們道︰「讓于成龍到南房見朕,余人按單,朕會一一召見。」

「喳,奴才這就去傳于成龍!」

科爾刊和郝惟訥二人應聲而下,退下時,郝惟訥偷偷看了一眼不遠處的索額圖,露出會心的笑容。

明珠沒有下去,他要留下來向皇奏報關外最新情況,並請示兵部該如何調兵,一應錢糧所需又要從何處調撥。

康熙心中其實十分牽掛關外的戰事,但回京的路,他已于福全、岳樂他們詳細謀劃過,只待回京便要著手關外戰事,故而沒有在朝會與百官提及,一來和他們說只會七嘴八舌,沒個準見,就和當年撤藩時一樣,最後還得自己拿主意。二來,百官們大多是文臣,與他們說戰事,有些對牛談琴,不如不提。

見明珠站在那等自己發話,康熙冷哼一聲,沒有理會他。出了這麼大簍子,兵部竟然事先一點消息都不知道,這讓康熙不能不惱火。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