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卷 第三七三章 殤(下)

「砰!」一聲巨響,這是奏折猛的摔在了地上的聲音,那身穿龍袍、頭戴金冠的男子此時那里還有半點人皇之風,滿臉的怒氣和不可置信的吼道︰「這是怎麼回事?為何襄樊之地會失守?那里不是屢戰屢勝的嗎?有誰能夠告訴朕?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

「這……」站在堂下的朝議大夫尷尬的看了看左右,卻發現自己的這些同僚紛紛閉目沉思根本不看自己一眼,只是低著頭安靜的站著,不由的暗自唾罵一聲。也是自己的職位不好,早知道再多上花些,在往上一步總好過這個該死的位置,咳,現在可好,還沒撈到多少,怎的就撞上了這般事情呢?

「說啊,這什麼這?」一大早的就遇上了這種邊關告急的事情,這讓皇帝本就不怎麼好的心情更加的憤怒了,原本以為除去了丁一這天下才是真正的他的天下了。至于那些自己離開的官員,他更是開心,這些人走了也好都是丁一那一派的,自動走了總好過他一個個查出來再調走!

不過因此而來的官位空虛,卻讓許多看見了空子的人花了手段紛紛爬了上來,一時之間朝廷上下少了許多剛直敢言之輩,卻多了不少阿諛奉承的無能之徒。這些人遇到了這般情況又哪里能夠為君分憂?

好在朝中還有一兩個忠臣,其中一人叫做張世杰,此時站出朝班道︰「皇上,襄樊二地當真已被盡數攻破?」

皇帝怒哼一聲,將手中的奏折扔到地上道︰「你自己看看!」

張世杰也不在意,當真撿了起來,這一看卻是嚇了一跳!襄樊之地是南下的最後的卡口,若是被破那麼臨安便岌岌可危!原本他還以為是被圍城了,至于攻破?襄樊之地多豪杰義士,又有堅城據守哪里可能如此輕易的就被攻破?誰料到此時一看,襄樊之地已經被破,元蒙的大軍佔據樊城,以此為依正舉兵南下!

按照奏折上所說,這次元軍來勢凶猛,兵分兩路,但除卻襄陽和西面釣魚城曾有些許抵抗,別的城池無不是望風而降,是以元軍才會如此勢如破竹迅速南下,若不是長江天險之上,那些沿河百姓寧死不從,燒船投河也不肯出讓,恐怕對方就要一路打到杭州來了!

張世杰直看得身軀顫抖,這等危險幾乎都要趕當年金兵南驅而下,宋朝渡海而走的情況了。理他的位置不遠處的淮東參議陸秀夫很是知曉張世杰的人品作風,到底是什麼樣的事情居然能讓他如此的驚恐失了往日的常態。

「 !」看完奏折,剛將心中的驚恐排出心頭便跪倒在地,道︰「皇上,臣懇請皇上立刻發兵江州一地,一定要趕在那些蒙古人湊齊船只之前布下攔江鐵索,設下火船防備,不然……」

皇帝冷哼一聲道︰「朕會不知?朕是在問,這襄樊到底怎樣丟的?卻要你教朕用兵嗎?」

「微臣不敢,只是此時已經是千鈞一發……」

「哼!」

陸秀夫站了出來,對著皇上行了一禮,拿過了放在地上的奏折當下就看了起來,能夠讓張世杰如此這般必定是有天大的事情,此時的他已經顧不得逾越了。誰知道這一看,卻是出了一身的冷汗,好在他當年在劉廷芝手下也曾領兵過,當下心思一轉,卻已經知曉張世杰的想法。卻又在腦海中一思索,比起江州,鄂州那邊才是阻攔元軍的好地方,不過按照路上的行程和元軍的攻勢來看,張世杰這是帕鄂州已失不好防守吧,所以才會選了江州,這里距離臨安畢竟要近上一些,只要城內禁軍盡出,堅持了幾日各地的軍隊趕來便能夠不畏懼對方了。

想到這陸秀夫心中已經有了決斷,自己想的的確更好,但是張世杰的卻更加穩妥,此時不求別的就求穩妥,只要擋住了元軍,別的將來總能夠緩緩圖之!當下也跪了下來道︰「還請皇上發兵援救,將城中禁軍派往江州,沿岸堅壁清野,布置妥當,阻攔元軍南下,同時出繳各地,允許詔令義軍,定能夠阻擋元軍。」

皇帝一開始听了張世杰的話已經是心中大怒,怎的不回答朕的話,還反而說教起來了?禁軍?現在城中也才多少?除去沒有回來的三萬,更有兩萬去了無錫,那剩下的五萬難道盡數派出?那萬一有那武館的惡徒趁機在城中鬧事,朕的臨安怎辦?何況,到底哪個是君?哪個是臣?朕都沒有發問,你們倒是一個個急著逼迫上來了,哼,我宋家的朝堂幾時如此了?朕身為天子,難道就要盡數听從你們的嗎?

想到這皇帝心中萬般的憤怒,吼道︰「朕還是不是皇帝,這天下的事情難不成便讓你們決斷嗎?」

「微臣不敢!」兩人急忙跪下,但心中實在擔心宋境安危,眼見著對方就要渡河而來,一旦過了河自己這邊就在無險可守,那就危險了啊。當年的靖康之恥,自己等人難道還要在經歷一回不成?

那張世杰本就是武將提升,自然有著過人的膽氣,而且此時已經是國危之時,當下便道︰「回皇上,微臣魯莽了,只是那元蒙來勢洶洶卻不可不防。不過城中禁軍乃是三軍翹楚,想要抵擋住元蒙的攻勢,卻只有那禁軍才能夠做到。」

這話雖然是稱贊的禁軍,但是誰都知道禁軍是皇帝親自訓練的,這話無疑就是在拍皇帝的馬屁,不過張世杰說的也不錯。這次的禁軍皇帝本就是訓練極其嚴格,又按照了武館中丁一所書寫的練兵手冊來練就的,戰力自然非一般,雖然現在僅有五萬人了,但想來若是真拉到江州,必定可以抵擋一段時日。

果然這樣的一說,皇帝心中果然有些自得,尤其是用了丁一的東西來埋葬了丁一,順便還練就出了一支訓練有素只听自己命令的軍隊,當真是不錯。這樣一想,心里便痛快了,這才將所有的事情細細的捋上了一捋,也知道現在當真是危險之極,于是拉下臉道︰「禁軍現在僅有三萬人馬,如何抵擋元蒙百萬大軍?」

不怕你說難,就怕你推月兌。張世杰一听此言心中便知道皇帝這是答應要出兵了,不過怎的只有三萬?隨即卻又想到了那些謠言,暗自嘆息一聲,看來無風不起浪,這事情難道皇上真的插手其中了?當真是自毀長城啊!不過此時也容不得他再去想別的,心中一陣思量,江州那邊別無大城,而且有數條道路可以繞行,所以想要據城而守那是不可能了。不過對方若是渡河而來,想要快速的南下必定要經過江州,自己這些人在野戰方面因為人數的關系或許別無建樹,但是在水站上面,應當還是可以抵擋一陣的!

張世杰不知道的是忽必烈出兵兩路,一路由他親自督軍走的是襄樊之路,也如同張世杰所想的那般,正準備順水而下直逼臨安。但另一路走的是釣魚城那邊來的,準備從西北方直下去攔截南宋的軍隊,將宋朝一分為二,難以互救!

可惜的是因為各路官員的離去,朝廷的情報來源已經極其的退化,所以另一路到得現在卻也只知道釣魚城大戰,根本不知道釣魚城之後還發生了什麼事情。便是張世杰等人也因為心急的關系,只是注重于先做了防守,根本沒有注意到走著上所寫的釣魚城大戰。畢竟奏折上寫了大戰,就一定還在戰斗中,不然的話就寫淪陷不就得了?是以他們並不知道蒙古的另一路大軍已經從西北方開來了,縱使他們真的在江州擋住了忽必烈,臨安那邊也甚是危險!這卻不能責怪張世杰,他僅僅依靠著這片面的情報便已經做出了最準確的判斷,如果能夠從空空門等處在收到詳細的戰報,必定能夠統籌安排好。

皇帝想了想便道︰「若是前往江州,朕又當許何人為帥?」

張世杰听到這不由得一愣,旋即看了看四下,這事情可不是什麼好差事,雖然能夠統兵為帥,但是領著三萬人馬前去抵擋蒙古勢如破竹的百萬雄兵。這可是件天大的難事,弄不好小命就交代了,而且站在朝堂上的這些人哪個不是狡猾機靈之輩,此時一听見皇帝問話立刻深深的低下了頭,心中還暗自祈禱不要挑上自己。

張世杰看了一圈心中一嘆,現在的朝堂上便是像樣一點的統帥都找不出一個來了。心中長嘆的時候,他卻有心自薦,但是想到皇帝的脾氣,這無疑是更加讓皇帝見疑自己。自己倒是無所謂,但是萬一因此事而弄得軍心不穩,那上了戰場便糟了。又看了看身邊的陸秀夫,此人倒是可以,不過他會不會是趙括之流?咳,若是履善在此便好了,他正氣凜然,文武雙全倒是個大帥之才。

他雖然和陸秀夫認識,但畢竟不熟,知曉對方有膽氣、善謀略,但這次可是要打硬戰的!是以張世杰才沒有去推薦陸秀夫,在他心中文臣領兵,自開國以來只有兩人能有這般本事帶得出好兵,打得出水平。其一便是那岳武穆之後帶兵出戰的丞相,虞允文,其二便是那字履善的文天祥了!

皇帝等了半晌,心中的不渝浮現于表,暗自忖道︰難不成我滿朝文武,你居然一個都挑不出來嗎?

卻在這時,陸秀夫忽然說道︰「啟稟皇上,若是要統兵應敵,微臣以為非張世杰大人莫屬!」

張世杰一愣,隨即嘆了一聲,他倒是無所謂自己能不能領兵出戰,只是不忍國土、百姓慘遭凌辱,但是顧忌到宋朝皇帝的忌諱,是以始終沒有自薦,卻哪里會想到陸秀夫卻忽然起來推薦了他。

皇帝抬起頭眼中閃爍著道道精光,心中躊躇不定,張世杰的能力他自然清楚,而且還不是武館那一方面的人,但是要將自己訓練出來的精兵教給他卻又有些不放心,畢竟這三萬一去,城中便只有兩萬禁軍了,萬一對方起了什麼心思怎辦?

卻在這時,堂外有司理太監乘著這時候朝中無人說話高聲唱諾道︰「邊關急報……」

眾人聞言一愣,又有急報?難道又出了什麼變故?

皇帝心中一凜急道︰「速速呈上!」

那司理太監立刻傳話,讓侯在殿門外的探馬快步的入內,又有皇帝身旁的太監上去接過了遞折,雙手交給了皇帝。

皇帝邊看邊問︰「戰事如何,與朕詳細道來。」

「回皇上,蒙軍雖然攻勢猛烈,不過現在卻被堵截在長江沿岸。又各地義軍紛紛襲擾,他們搜集到的船只根本無法渡河,又怕在渡河只是被半渡劫之,是以現在蒙軍被困在了淮南西路,鄂州一帶。」

皇帝看罷了奏折心中大喜,這可是听聞了對方連破襄樊長驅直入之後听到的第一個好消息,當下不由得便問道︰「義軍由何人領頭?朕要好好的封賞與他!」

「回皇上,是文天祥文大人組織的各路義軍,又連同了那外號‘鐵軍’的義軍才將元蒙的攻勢擋住。」

皇帝一愣,雙眼微微的眯起,文天祥!鐵軍!這兩方他都調查的很是清楚,一個祖父的時候就曾在丁一的學堂當過先生,後來那文天祥的父親文儀在他十歲的時候也曾帶他去了無錫,這樣的人他又怎敢放心的施用?何況那鐵軍更是和丁一聯系甚多,這兩方都是丁一的那一派,難道是想告訴朕,這天下沒了他武館的幫助,朕就無法抵擋蒙軍了嗎?

可惡!暗自唾罵一聲,不再去想這書信上的請求援兵一事,反而道︰「既如此,你先退下吧!」

那探馬心中急切,他可是記得文大人跟自己說過,一定要求的援軍的,畢竟此時元蒙勢大,雖然靠著地勢勉強的阻攔住了他們前進的腳步,但畢竟不是長久之法!卻哪里想到這話還未曾說出口,皇帝就要趕他走了,這剛才不是還和顏悅色的嗎?怎的忽然就變了?難怪老人常言,伴君如伴虎,當真是說變就變啊,可是文大人的囑托我又如何辦呢?

「皇上,臣雖然不才,但此時國難當頭,卻也當盡全力為國家、為天下、為皇上分憂,微臣推薦一員大將前去援助義軍抵擋元蒙。」左手的一名文臣忽然站了出來,卻是叫做陳宜中的刑部侍郎!

皇帝看了他一眼心中一動,道︰「薦何人?」

陳宜中道︰「屬下知曉一人曾任武學尉,文武雙全,乃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喚作‘孫虎臣’!」

孫虎臣?沒听過,皇帝心中暗想,自己的手下精兵不缺,缺的就是一個統帥,只要這人當真有本事,那便交給了他也好過交給了張世杰這些人。若是當真得勝歸來,日後朕許以好處,自然又得一助力!此時心中猜想了一番,邊關之危似乎已解,是以他不僅又有些想當然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