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59回 天然水泥

第59回天然水泥

王義豪對于「工業」方面的建設也沒有放松,他一直在想,到了夏天,雨水就多了,目前建在露天的那個作坊肯定不行了。必須抓緊蓋一間象點樣的加工車間。

他在指揮「春耕」生產的同時,帶著二拐子師徒5人和通訊員虎賁,接著逸龍閣東牆,沿著山崖建蓋了一間長30米、寬7米的一個工棚,兼做車庫和加工車間。

解放141的主車和準備改裝的拖車仍放在工棚里,在工棚中安置了一個4米長、1米5寬的用樹干做成的極其笨重工作台,但工作台的台面是極其平整的。上面放著一個作為基準面的小鑄鐵平台,這個重300公斤的小鑄鐵平台的毛坯件是用近一噸的魚干和一個二拐子很熟悉的一個較大的鐵匠作坊換來的。台面是王義豪和二拐子扁鏟和磨石以及自己制作平面刮刀,以汽車拱板的側面為平尺,汽車發動機的缸蓋為基準面,一點點的研出來的。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平台,王義豪之所以花這麼大的本錢和功夫制作這個平台。因為這是一個基準,沒有一個基準平面,一切零件都失去了「平、垂直以及各種角度」的標準。沒有了這個標準一切機械加工都無從談起。

工作台擺著幾個劃線盤,東面安裝了兩個以千斤頂為鎖緊機構的台虎鉗,在兩個台虎鉗之間擺放著一個準備裝著錘子、銼刀等一類零星工具的一個工具箱。

在工棚的南面的半截柵欄邊上,埋了幾根粗樹樁,在樹樁上安放著一些王義豪設計,和二拐子精心研究制造的以手搖腳蹬為動力的沙輪、和兩台手搖鑽等一些手動機械加工裝置。

工棚里有一個王義豪設計的外形有點象葫蘆,用于煆燒和回火的窯式鍛工爐。在爐膛的膛壁間安裝了兩個對角分布的錐形送風風口,並設有兩個送風的大風匣,以解決鍛工爐配風不均勻和木炭的燃燒不充分的問題,提高木炭的燃燒效率。並在爐膛上面修了一個穹頂火焰罩和煙筒,以和減少工作場地的煙霧和粉塵,保持爐溫。

在工棚的東面給二拐子一家和他的四個徒弟間壁出一個二間住房和一個兼做餐廳的廚房。一間供二拐子一家住,一間作為徒弟們的單身宿舍,他們成了部落里最先住進「兩室一廳」房子的人。

這工棚建好後,大家喜笑顏開的把以前建在逸龍閣前面的露天作坊搬到新「廠房」。

也就是這次搬家,王義豪有了一個驚天的發現,他終于發現了被他上次錯過的天然水泥。

說起來這次發現也帶有一點的偶然性,二拐子以前搭的鐵匠爐很簡單,就是用一些隨手驚可以撿到的石塊搭起一個四處都可以通風的八卦爐。由于這些石塊不是耐火材料,所以爐膛里的石塊很大部分都被燒酥,燒粉。撤火後,爐子也就隨之倒塌了。如果下次再生火鍛鐵,就再找些石塊重新搭一個。

在這次搬家中挪動東西時,王義豪無意中站在一個鐵匠爐的廢墟上,發現腳下所踩踏的這個廢墟很結實。他蹲下來仔細的觀察,煆燒時被火燒後爐膛里的灰又重新的凝固了起來。拿去一塊用手掰了掰,很堅硬。

他感到事情有些蹊蹺。這個爐子的廢墟自己踩踏過多次,每次都會被踩的稀里嘩啦的,並揚起一些粉塵。怎麼下了一場雨後就又重新的凝固起來變硬了呢?難道這些石塊是用來制作水泥的原料。

他急忙又到另外兩個爐子的廢墟查看,也是如此。「我的天啊!水泥!的確是水泥。」王義豪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大喊著︰「鐵錘,你過來!快過來!」

「啥事哦?師父。」二拐子急忙一瘸一拐的跑了過來,有些驚奇的問道。

「我問你,你搭爐子的這些石塊都是從哪檢來的?」

二拐子松了一口氣說︰「師父,就從山崖下面撿來的,咋的啦?。」

「走,我們再去檢幾塊。」王義豪問明白了情況後,轉身向山崖下面走去。

他和二拐子又從山崖下撿了幾塊石頭拿到了新蓋的工棚,兩個人把這些石塊用錘子砸成象核桃那麼大小的塊。然後王義豪把這些石塊和木炭混在一起,放在鍛工爐內。告訴二拐子,馬上生火。

待木炭完全燃燒完後,他們把這些被火燒成棕紅色已經完全酥了的石塊拿出來。放到了自己用來舂米的石臼里,用石杵把這些燒成棕色發酥了的石塊一點一點的搗成粉面。

王義豪讓二拐子的一個徒弟到河邊裝一些沙子和石子回來。他把搗出的能有4、5公斤的棕色粉面和沙子、石子按1:2:4的比例,用大約3公斤的水混在一起制成泥漿。倒在了一個在地上挖出的一個方型槽里,然後把上面刮平。制成了一塊「水泥板」。

他詳細的觀察著整個這種棕色粉面的硬化過程,盡管他們對這種棕色粉面的粉磨很粗糙,粒度也不均勻,水化面積和水化速度不一,但這些粉面還是在從加水拌和後40多分鐘以開始凝結,10小時後完成了終凝。16個小時逐漸硬化,最後變成較硬固體狀態。5天以後,他把這塊水泥板起了出來,已經成了地地道道  硬的水泥板了。

太0K啦!天然水泥取得了成功。王義豪並沒有急于去大力的發展「水泥產業」,而是僅做為一種技術儲備。不是他們不想。因為他和趙大虎都知道,「沒有雞,就不會有蛋」這一個最簡單的道理。盡管這種天然水泥,采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經配料就可以直接燒制出水泥來。即使這樣,現在的條件根本也不具備大規格生產水泥的條件。不要說象那種後世制造水泥的大鋼罐的轉窯,就是連象破碎機、輪碾機水泥粉磨這些最簡單、最基本的水泥設備都解決不了,進行大規模的工業生產是絕對是一句空話,是完全不可能。大規模的批產生產,只有等解決了動力等一系列問題之後,才能在模索中進行。

在現在的條件下,能夠最原始方法少量的生產出來水泥,滿足目前的需要就行了。王義豪告訴二拐子這種粉面叫水年,具有很好的防水性,有時間就燒點,粉面越細越好,然後做些樺樹皮桶,把這些水泥裝在桶里里,一定要做好放潮。先把逸龍閣和工棚的房蓋用這種水泥抹上就行。還有找兩塊大石頭,盤一個大碾子和碾盤,先做一個畜力輪碾機。

做為部落一把手指揮部的指揮,同時部落兼任後勤組組長的伊尼薩巫師,他這個」老領導「遇到的新問題,以前他總是為部落缺吃少穿而發愁,沒想到這東西多了更讓人愁,這可是部落從來沒有過的現象。面對部落里「堆積如山」的物質,他現在真是心急如火。食物和毛皮冬天保存還好說。可是一到夏季很不好保存。尤其是那些沒熟的毛皮。

春耕一結束。伊尼薩來到了部落的政治文化中心——逸龍閣,找王義豪和趙大虎研究對這些物質的如何的保管和處理。他坐在了逸龍閣內的台案邊的樹墩上,向王義豪要了一支煙,學著小王爺的樣子,像模像樣「嘶」的吸了一口,滿嘴新詞的說︰「小王爺,我們現在儲存的肉干、魚干和毛皮太多了。一到伏天容易長毛,生蟲子。我合計,能不能把部落其他的工作能停的都停下來。先建個大庫房,把現在存在各家的食物和珍貴的毛皮收上來一些存在里面,做為部落里的戰略儲備。再擇日起程去上京去一趟,交換出一些,換回一些日用。」

王義豪馬上贊同道︰「這是個很好的主意。庫房我看馬上就可以建。就按東面工棚那個規模在西面再建一個庫房,隨便再在東面和西面兩側的山角下建一些宿舍,大家也別再住撮羅子了。你看如何?」

「哈哈,老夫正是此意。」伊尼薩大聲的笑道︰「不過,我這次來是和你們商量去上京的臨潢府事。這次要交換的肉干、魚干以及毛皮都已完備。只是有一件事,我一直躊躇未決。」

正在樺樹皮上勾畫、設計土車床的王義豪抬起了頭問道︰「哦!說說看,還有什麼事能讓你這個智叟躊躇未決的?」

更精彩的故事在後面,請各位書友給點力,謝謝推薦,收藏、打賞!

欲看《飛豹出擊》的書友請點擊︰://1680011.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