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58回 大生產

第58回大生產

經伊尼薩兄弟倆提議,對于四組一部的負責人做了如下的安排。

工匠組組長由二拐子擔任,王義豪推薦趙大虎兼任技術指導。根據王義豪要的發展「工業」的提議。工匠組這次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加強,給二拐子所領導的這個工匠組增加了4個14歲——16歲的半大小子和二拐子學徒,並鄭重其事的舉行了一個拜師儀式。

農漁組組長由李秀娘擔任,這個組是個新的編制,也得到了很大扶持,農漁組的組成人員除了一些強壯年婦女外,增加了3名輕壯年的男人負責較重的體力活。

狩獵組組長由部落的頭領伊安布素兼任,這是個部落傳統編制,在這次整合中規模縮小了一些,但全部是精兵強干的青壯年。他們作為部落里的一支最強大的機動力量,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外,還肩負著對各組的支援以及部落的保衛等重要的使命。

後勤組組長由伊尼薩兼任,這個組也得到了較強,趙大虎正式出任了倉庫主任,除了負責保管他和王義豪的「家底」外。還負責保管,整個部落其他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並給他安排了4個老人做為倉庫保管員,協助他工作,這些保管員同時還兼作一些熟皮子,燻肉干,做樺樹皮簍、樺皮船,做馬鞍等這些工作。

指揮部指揮由伊尼薩擔任,副指揮由伊安布素擔任。王義豪,趙大虎僅出任指揮部參謀,伊尼薩的長孫伊虎賁為指揮部的通訊員。為了把照顧趙大虎的日常生活,部落還安排了一個13歲叫伊燁磊的男孩做勤務兵。

部落的改革在組織上完成以後。接下來就是按戶就班、各負其責的開展工作了。

王義豪和趙大虎除了對部落里工作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外,同時本事積極的參與部落的生產活動。他們根據自己所了解的一些知識,為了改善自己和部落的生存和發展,利用現有的條件,進行大膽的嘗試。

兩個人根據以前道听途說的一些柞蠶放養技術,試驗性的把雌蛾產在宣紙上的20000多粒卵,用剪刀剪成條,王義豪帶著農漁組李秀娘她們把它們分別掛東面山上的一片剛剛吐出新芽的柞樹枝梢上。

王義豪帶著李秀娘等幾名婦女,幾乎每天都要去看看蟻蠶出殼的情況,自己並作以詳細的記錄,以便把以後這種柞蠶放養技術向世人傳授。

還不錯幾天後,蟻蠶果然破殼而出,自己爬到女敕葉上開始攝食了。

放養成功!只有在接下來的的日子了,平時看住鳥的侵害,就可以吃到那美味可口的繭蛹,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柞蠶絲了。王義豪想,等有時間再試驗一下室內土炕養殖,那就更好管理了,只是要蓋個大房子,盤兩鋪大炕就ok啦。

王義豪不知道他所進行的這項試驗,在不知不覺中,把人類柞蠶人工放養的歷史整整提前了6、700年之多。

部落的人們不管是那個組的,都在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全力的投入了春耕生產,人們把他們的撮羅子移到了小山坳的東西兩側,把中間的平地倒了出來,伐去其中的樹木,燒掉之間的雜草,把做為馬料的高梁,小麥,谷子以及一些豆類等糧食作物作為種子,在趙大虎的指導下種上。

趙大虎讓王義豪把他視為寶貝的那穗老玉米,也從棚頂上拿下來,一粒粒的撮了下來。他用那僅存的四個指頭,一粒粒進行著篩選。然後將幾百粒精心挑選出來的種子放在南窗台上攤曬4、5天。據趙大虎說這樣,這樣可滅菌防病、激化種子黴活性,也有利種子在土里吸水。

讓王義豪感到十分不解的是趙大虎用人尿和清水等量混合,對這些玉米種子浸泡10來個小時,又撈出放在走廊里陰干。就這樣折騰了幾天後,對王義豪說︰「義豪啊,現在以是4月下旬,天已暖和了。哪天你在坡上開出一小塊地,把這幾顆包米種上,9、10月份就可以收獲了。」

接著他表情十分莊重的說︰「義豪,你千萬不要不當回事,一定要認真的播好每一粒種子。我問過伊大爺,他說從沒有听說更沒見過這苞米。可見這個時代沒有苞米。最起碼是這時的東北沒有苞米。這一共是983粒,可做種子的是961粒。就交給你了,今後能不能解決糧食問題就全靠你啦。」

「哦,民以食為天。這可是件天大的事。」王義豪馬上也認真了起來。趙大虎說的完全可能,玉米和土豆一樣不是中國原產地,是外來品種。他十分的慶幸那天由于趙大虎的阻攔自己沒有把這穗老玉米喂「凱兒」。

他鄭重的接過裝在 皮袋里的玉米種,又掛在了棚頂上,說︰「趙師傅,我明天就翻地。可我從來沒種過地。你就告訴我怎麼種吧?」

「這也沒什麼難的,把地翻了,這地的土質肥沃,又經你的這把大火,就更肥了,而且還徹底的殺滅了隱藏在地下的害蟲。翻完地,打上壟,這苞米的平均種植行距不宜超過60厘米,以半米左右的等行距最為適宜,株距過小,不利于通風,株距過大不利于授粉,所以過大過小都不利于高產,我這也是听農科院的那個戰友告訴我的。」

接下來,王義豪不厭其煩的問了地要翻多深,每個種穴內播幾粒種子。種子上的土要培多厚以及為什麼要用人尿浸種等一些問題。

趙大虎就王義豪所提出的問題一一的解答,最後他告訴王義豪在陽光下攤曬和人尿浸種都是為了提高苞米的出苗率

王義豪看到趙大虎為玉米的種植真是煞費苦心。他拿出了那股認真的勁頭。第二天,他帶著通信員虎賁和二拐子師徒,按著自己計算好的面積,在逸龍閣下面的西面坡地上,開出一塊20米x20米的地。按趙大虎的現場指導,精工細作,他們把地翻過後,就差沒把這些土用篩子過一遍了。之後橫著山坡的坡度整整齊齊的備上了中心線間隔550毫米的30條壟,完全是用550毫米長的樹枝作成的尺量的。並十分嚴格的在每條壟上耙出了32個種穴,並把每個種穴間的距離控制在550毫米。

他們沒有向後世那樣十分奢侈的在每個穴里他點播3-4粒玉米種子,而是進行了單粒播種。

一場春雨過後,王義豪欣喜的看到,在那片數百年殘枝敗葉長期腐爛發酵後而形成的松軟黑黑的腐殖土中,十分茁壯的鑽出了813棵女敕綠色的玉米苗,5天後,又相繼發出了29棵。一共是842棵。

這842棵玉米苗真的被趙大虎和王義豪視為眼珠子一樣。王義豪領著虎賁和二拐子的幾個徒弟,在工作的余暇的時間里,砍了一些多刺的野生植物放置在這塊地的周圍。他自己也是只要有時間就要到這一小塊玉米地里轉一轉,為他們除草、松土

趙大虎更是把他的辦公地點,移到了逸龍閣西南面的煙筒根底下,幾乎每天都在小勤務兵燁磊的陪同下,坐在煙筒根底下,一面給幾個10來歲的孩子講「加、減、乘、除」的「故事」教孩子們讀書識字,一面照看這片苞米地,看著這些玉米一天天的成長。

他動員幾乎他所接觸到的人幫助他照看這每一棵玉米苗。他告訴這些听「故事」的幫孩子們,「不管是人還是動物,誰要敢毀壞一棵苞米,那就砸了大家的飯碗,你們就告訴爺爺,爺爺就槍斃了他們。」

「童子爺爺什麼是槍斃?」這些每天都要到趙大虎這學習幾個小時的孩子們問道。

趙大虎面目十分猙獰的說︰「槍斃就是象小王爺殺死那些狼一樣的殺了它們。」

對于這幾百株玉米的看護,部落里所以的人都當成了頭等的大事。伊尼薩的功不可沒。他盡管沒有听說過玉米,但他看到過掛在逸龍閣棚頂上的那穗玉米。並從趙大虎那里得知,這是一種很好吃,產量非常高的糧食時,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尤其是看到小王爺親自耕種,親自除草時,他知道這種糧食絕對非同小可,很可能是小王爺他們中華天國吃的食物之一。看管照顧這些植物。決不許任何人和動物損壞它們事關今後部落能不能吃的飽,吃的好的大問題,絕不能有任何的一點馬虎。

他告訴部落里的人們︰「這是小王爺從天上帶來的神糧,有了這些香甜可口的神糧,以後大家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了,大家一定要看管照顧很這些神糧,如果部落里的哪個人損壞了這些神糧,將受到最為嚴厲的族規的懲罰。」

事關吃的問題,誰能不盡心盡力呢。

不僅如此,為了確實的防止其它動物對這塊玉米地的破壞,伊尼薩他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他命令把部落里的四條獵狗,分別的栓在這塊玉米地的四周「嚴防死守」以確保這些能夠結出神糧的植物萬無一失。

更精彩的故事在後面,請各位書友給加點力,推薦,收藏,打賞.

欲看《飛豹出擊》的書友請點擊︰://1680011.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