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54回 馬背豪情

第54回馬背豪情

對于今後這個部落如何發展,王義豪和趙大虎兩個人也進行了設想,當然這種設想是建立在他們認識之上。

照比農耕的生產方式,游獵的生產方式是一種比較落後的生產方式,從社會的發展進程上看也必將被淘汰。其實王義豪想改變這個部落的生產方式還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自己現在根本就無法帶著這幾十萬發彈藥和一個不能完全自理的殘疾人四處游蕩,必須要建立起一個相當穩定的環境,先解決自己的生存的問題,與這個商品流通還不發達的社會經濟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發展起來。

王義豪看著坐在自己左邊的伊尼薩和對面的伊安布素說︰「伊大爺,伊大哥,找你們來是想和你們商量一下,我們部落今年是否結束這種四處游蕩的生活,找一個地方先穩定下來。我們不但要會打獵,捕魚,還有學會種地,種菜。蓋房子,做生意。只有這樣穩定下來,我們就可以讓我們部落里的孩子坐下來學習,讓我們部落的婦女,老人過上相對安定的生活,才能謀取今後進一步的發展。」

伊安布素對于王義豪的這個提議有些不屑一顧、馬上回應道。「小王爺,我們這些契丹人是馬上長大,四海為家,以打獵、放牧為生。一旦讓我們定居下來,人就會懶惰下來,就象掉落在大染缸里,浸泡了幾十年,就會磨平銳氣,就會向大宋的漢人一樣,安于現狀,前怕狼後怕虎,舍不得房子,啥不得地,舍不得那些壇壇罐罐,為了這些身外之物,變的象一群夾尾巴狗一樣,失血性、唯唯諾諾,那還叫契丹人?」

王義豪對這個在後來歷史中消失了的契丹民族了解的不多,但他知道,這個民族最後的確象伊安布素所說的那樣,在「穩定」下來以後的100余年的時間里,不但逐步的磨平銳氣,失去了強悍的尚武精神,還在窩里斗中被他們所統治的少數女真人給殺的落花流水,以致導致整個民族在歷史上消失。

從外表的長象上看絕大多數的契丹人和大多數的東北人沒什麼差異,對于「契丹」這個詞代表什麼,王義豪也曾問過伊尼薩巫師,據伊尼薩解釋是「鐵一樣堅硬」之意。在與這個契丹部落的接觸中,王義豪也的確的感覺到這個民族的鐵一樣堅硬性格和極強的尚武精神!

他能理解這個馬背上的民族,四海為家,馳騁在千里的這種情結和文化。他們隨著資源走,那個地方資源豐厚就上哪兒。他們以在北方草原、大漠,原始森林等惡劣自然環境的搏斗中所練就的強健的體魄和那頑健的肢體以及耐饑渴寒的體質,追求那種走到哪兒,吃到哪兒,死到哪,埋在哪簡單的生活方式。

這些民族由于長期的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為了奪取資源和較大的生存空間,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培養起來的民族特性,社會組織形式,為其不斷的侵略農耕民族的地域、掠奪農耕民族的財富創造了條件。

旺盛的斗志、凶悍的作風,緊密團結,快馬利刀,一致對外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

王義豪和趙大虎兩個人曾對比過農耕和游牧獵這兩種生產方式所產生的兩種不同文化的特點,中原的農耕文化最大的特點是更故土難離,守住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安于現狀,固步自封,相對保守封閉。也正是這種文化使中原民族奉行中庸,性格懦弱,缺乏血性,富有超出人所能想象的忍辱負重的耐力,缺乏尚武,善于陰謀。

由于家搬不走,地移不動,社會結構相對穩定。表面上鼓吹「仁義禮智信」,成員之間表面上綿羊性格,保持一團和氣,但心里極其陰暗,總是恨人有、笑人無,無時不在算計著別人,十分擅長自己人之間明爭暗斗。

他們也希望擴張自己,但他們既沒有強健的體魄,也缺少彪悍強勁的尚武精神,有的只是幾千年以來不斷沉積下來的相互傾扎數不勝數的陰謀詭計。他們的擴張不是走出去對外擴張。而是把眼楮盯在自己的周圍的自己人的身上,進行窩里斗。他們最願意看到的是別的成員不如自己,最希望看到自己周圍的人,家破人亡,死無葬身之地。這樣他們才好有機會把這些自己人的房子、地佔為己有,接管失敗者所統治的人們。以實現他們的擴張願望。久而久之這就形成了經久不衰特有的「窩里斗」的現象。而且一旦窩里斗上,絕對是你死我活。甚至不惜勾結外來勢力,「寧與友邦,不與家奴」坑害自己的同胞,這就是在歷史上中國從來就不缺少漢奸的原因。

王義豪並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這個部落的意思,他只是覺得暫時的定居下來,對自己有利,也適合自己和趙大虎現在的生存,希望部落能夠和他們一道的暫時的安定下來,這樣更有利于今後的發展。

他注視著伊安布素說︰「伊大哥,你說的有點道理,人在長期的安定環境下,的確會產生安于現狀的思想,失去進取精神。就象現在的南面大宋的皇上和大臣一樣,守內虛外象一群唯唯諾諾的夾尾巴狗,苟且偷生。但是我說定居下來,並沒有讓大家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我只是想努力的將我們這個單一靠游獵獲取生活資料的部落,發展成一個具有農耕地域、商貿體系的部落,使部落綜合實力不斷提高強大的部落。來不斷的改善我們的生活。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其艱辛要遠遠的要超過現在的四處游獵。」

「小王爺,我等山野之人,祖祖輩輩就是這樣生活的,已經習慣了這樣風里來雨里去的生活。」伊安布素一根筋的堅持著說︰「按時節我們這幾天就要轉到春場那邊了。小王爺你看是不是和我等一起拔營轉場?」。

「哦!」王義豪微微的皺了一下眉頭,很談然的應了一聲,在心里不由的暗自道,我這邊要研究定居下來,建立一個根據地,發展農業解決吃飯,吃菜的問題,你們突然提出要拔營轉場,走人。真是放著好日子不過。看起來有改進一個人的傳統習慣還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一群人的習慣勢力啦。他想了想也釋然了,其實也無所謂,我也只是和你們商量,現在有你們大家一起干最好,沒你們,我自己也會另起爐灶也能湊合干。

王義豪微笑的點了點頭,說道︰「伊大爺、伊大哥,我和童子大爺現在行動不便,暫時只能住在這里棲身,這次就不能隨你們一起的轉場了。」

說著他站了起來向伊尼薩和伊安布素分別拱了拱手,作了一個揖說︰「謝謝你們這麼長時間對我和童子大人的關照。天下本無不散的筵席。我只想讓大家過的安定舒適一點,暫時的穩定一下,以更好的謀求發展。可是我疏忽了,沒有考慮你們的傳統習慣。」

隨後,他很有風度的向伊尼薩和伊安布素說︰「這幾個月,在此給你們添了不少的麻煩,這回你們要走了,暫時我們要分開了,你們再看看還有什麼困難,盡管說,我們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你們解決。」

部落真正的當家人伊尼薩巫師一直沒有說話。游獵部落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游」。在不斷的游走過程中,進行狩獵。每年都要進行多次的搬遷,一個地方的獵物打的稀少了,就要搬遷到下一個地方,有時甚至每隔三、四天就要換一個地方。

按著傳統和節氣,部落的確應該轉到草原的春場去了,因為一些食草性動物,在春天就要向草原遷移,在那里可以打到更多的獵物。但現在的情況是,這一冬,由于小王爺的參與又加上捕魚這個新項目的開發,部落里已經儲備大量的肉干、魚干和各種毛皮。雖然交換出了一少部分和按往年的「稅額」給官府一些。但還有大量的剩余物質,轉場時怎麼攜帶,這是個無法解決的大問題。他本想和小王爺商量一下,小王爺的意見對于整個部落的行動舉足輕重,看看小王爺下一步有何安排,之後再做決定。

可是他看到,小王爺幾乎每天都忙的不亦樂乎,沒有閑著的時候。不是自己和趙大虎一起研究各種器械、就是和二拐子打制各種工具和刀斧實在是沒有閑暇時間。沒等自己開口和小王爺商量此事,小王爺就主動找自己和伊安布素,率先提出了讓部落結束每年都要東走西移,四處游蕩的游獵生活,找一個地方定居下來,讓部落的大人孩子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活環境。

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主意。自己也有同樣的想法。這樣就不必在為那堆積如山的肉干,魚干和毛皮的運輸問題操心了。而且通過3個月的觀察了解,他絕對相信小王爺有這本事做讓部落里的每一個人生活的更好。

更精彩的故事在後面,請各位書友推薦,收藏!

欲看《飛豹出擊》的書友請點擊︰://1680011.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