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卷 橫掃大漠 第三百八十二章 用兵遼東

感謝兄弟的月票,非常感謝ri兄弟的打賞,感謝山里孩子兄弟的打賞!!出差在廣州,更新不準時,慚愧呀!!

遼東的戰事起于兩個月以前。

在當初的計劃當中,遼東之戰本是在開春之後就要展開的。

中原各國諸侯,對于戰事的安排,除了不得已,很少有在春夏之際發起的,大都習慣性的安排在秋後進行。

很多人以為是因為傳統的說法秋季主肅殺的緣故,其實不然。

在這個年代,各國立國最重要的經濟基礎就是農業。只有農業的興盛和發展,,才能養活更多的人口,才能供養更多的冶金和制造的工匠,也才能讓各國儲備更多的糧草去支持更為強大的軍隊去征伐四方。

春夏之際,正是農事繁忙的時候,這時候征伐兵役出戰,還真應了那一句話,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別的不說,單是數萬、十余萬大軍的丁壯抽出來奔向戰場,對于農事耕作來講,都有著極大的影響。

而到了秋後,一來當年收下來的糧草正是充足的時候,二來農事停了下來,無論是抽調丁壯投入戰場還是征發勞役輸送糧草,對于農業來說,影響都要小的多。

除非不得已,只要能達成目標,各國無不希望這戰事能在春耕之前能停下來,好放丁壯們返回田野勞作。

但遼東之戰,太子丹卻要反其道而為之。

在太子丹看來,雖說開春之後抽出萬余兵馬投入征伐作戰,雖然會影響軍屯的進行,但凡事有利就有弊。

遼東之地,從十月到二月,這四個月的天氣實在是太冷了。

太子丹巡視遼東,坐暖車,擁厚裘,還感覺冷的很,更何況屬下將士們在這寒冬中去征戰搏殺。

像東北地區這樣的其後,在冬季的冰雪中,莫說對陣征戰,就單是行軍前進,只怕這凍傷、凍殘的也不在少數。

畢竟這些將士,大多來自關中或河東左近,雖然悍勇,但對于東北這遠超家鄉的寒冷肯定是不太適應的。

而到了春夏可就不同了。

到了三月之後,雖然東北的溫度還要比之河東一帶要低十幾度,可總起來看,也就和內地的冬季相差不大,在氣候,就沒有任何的不適應的問題。

更何況到了春夏之交,扶余等穢貊之族,也大都要進行耕作的。

穢貊之族和燕國相距不遠,雖多行漁獵,但對于農耕之事同樣非常重視。耕作五谷,照樣是諸族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當然了,其耕作的水平和產量和不要說和燕國如今想必,就是和燕國十幾年前想必都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落後很多的耕作方式,也決定諸族的耕作所出,根本就不足于支撐其一年之用,必須輔之漁獵畜牧才能勉強溫飽。

到了春季,經過一冬的消耗,各族所儲存的糧秣往往都要見底,正是各族馬就要進入一年最艱難時節的時候。各族都要集中精力進行春耕勞作,以期望秋後能獲得更多的收成。

農耕已經開始,各族之人當然不肯輕棄其地。

諸族之人,丁口不眾,遼東土地廣裘,大澤密林處處皆是,如燕軍冬季大舉進攻,各族各部一看無可抵擋,干脆來個全族遷移,大寒之下,輕棄舊地,固然損失慘重,但那對于燕軍來說,只得地、不得其人,這仗打的還真是不合算。

但各族如不肯輕棄其地,就只能固守抵抗。

遼東諸族,雖有耕作畜牧之類,但在居住和城池修建比起內地可差的太遠了。

各族各部能夠固守的所謂城邑,在燕軍看起來,也就是個土圍子罷了,對付一下各部之間的攻伐還湊合著能用,但要應對燕軍的進犯,實在是不夠看的。

所以,固守之道,正好給了燕軍俘獲丁口牲畜的機會,也能讓燕軍更快的擴張勢力。

同時由于各部糧秣的缺乏,也會讓各族興兵對抗燕軍缺少了一個支撐。

而對于燕軍來說,從數萬降軍中抽出萬余兵馬征戰,對于軍屯影響雖然有,卻無礙大局。況且大軍一面征戰,也可以源源不斷的將俘虜送到後方,填補因調兵而減少的勞動力。而那些俘獲的女子的到來,隨著歸附的秦軍的不斷成家定居,也能很快將這些原本的秦人徹底穩定下來。

所以,在太子丹走後,遼東遼西兩郡的卿陸、陳余和李信等將臣都是按照春後用兵準備的。

只是計劃趕不變化。

秦燕大戰隨著姚賈出使燕國而很快就急轉直下。

太子丹南下,出兵攻秦太原郡。

雖說太子用兵並未從遼東、遼西和北方諸萬戶抽調一兵一卒,但遼東的戰事還是被斷然推後。

燕國下,都知道以秦國之強,論實力燕國實在差的還太遠。諸將相就算再笨也知道,此時此地,決不可在北面妄自動兵。更何況,無論朝中的範增等大臣,還是陳余、李信等將佐,都是遠在常人之的賢士。

既然燕國和秦國的大戰已經不可避免,燕國論實力又不戰風,雖然太子本意是要打一場規模有限的局部戰役。但戰事瞬息萬變,誰又能肯定,戰事的發展一定會如燕國之意,不至于演變成一場兩國對決之戰呢?

凡事預則立。

雖不想把仗打大,但也不可不防。

故而遼東遼西兩郡也好,北方諸萬戶也罷,都必須隨時準備奉召南下,增援太子丹之軍。

這時候,當然不能在北方輕起戰端,被北方穢貊諸族拖住了諸軍手腳。

荊軻出使咸陽之時,雖然兩國停戰之事還未徹底結束,但不論秦燕都心知肚明,兩國的大戰已經結束。

雖說如今這停戰議和之事在諸侯之間實在不怎麼靠譜,可這一仗,是雙方都要暫時結束的,雖說秦軍不會甘心吃虧,可一旦議和了,下一仗即便要打,沒有半年也是不可能的。

半年時間,如果中原諸侯間的對峙一場作戰,當然遠遠不夠,可燕軍用來對穢貊諸部,那可是戳戳有余了。

九月二十五,李信奉令統軍一萬,自遼西東,五日之後,李信大軍到達襄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