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卷 橫掃大漠 第三百八十章 利害而已

:更新雖少,但表示老醋回來了,哈哈!!!

姚賈是縱橫謀略之士,從來是以利害為根本。

在姚賈看來,趨利避害乃是天性,天下之人莫不拘于利害二字,不要說庶民,各國賢士大臣乃至君王同樣都不能例外。

各國相攻也好,相和也罷,說到底還是為了利益之爭。

每個人地位不同,利益也就不同。面對同一事件,利害自有差別,態度當然也就大不相同。

諸侯紛爭,功名之士或可在其中謀得富貴封賞,但對于普通庶民來說,則意味著沉重的賦稅,不斷的征戰,或者還有家破人亡的危險。

對于庶民,如果天下一統,再也沒有諸侯征戰,那麼就可以安心耕種,養家糊口,安享和平的生活,當然是沒人不喜歡。

但對于大多數的諸侯王室,一旦天下一統,則意味著權力根基的喪失和地位的徹底不保,就要從安享富貴的人人成為屈辱苟活的降人或者面臨著斷頭之路。

燕太子要一統天下,自然天下人也不會有一致的意見。

隨著範增、尉繚、張耳、酈生、韓非、荊軻等諸侯寒士在燕國的崛起,以及對弱冠之年張良的禮遇,燕太子丹的禮賢下士和善識人才的大名已經傳遍諸侯。

當年四大公子不過是宗室公子或權貴之門,僅是善待賓客就已經成為諸侯賢士所望,如今燕太子丹不但善待賓客不下于四大公子,且又為儲君之位,投入其門下,不但可得善待,更有可能獲得在燕國朝中更廣闊的發展天地。這對于那些胸有抱負和才干的諸侯賢士來說,當然是求之不得的。

而燕國的不斷強盛和發展並進而兼並天下,又可給這些賢士一個非常廣闊的舞台。那些在諸侯當中並不得志,又不肯或不能在秦謀得發展之機的賢士,當然就會希望能來燕國謀得一個發展之機。

姚賈來燕亦是為此。

但對于各國諸侯君王,不論是秦國還是燕國要兼並天下,那都是糟糕至極的一件事。燕太子丹要一統天下,無論如何都不會受到歡迎的。

如今秦國雖然屢敗于燕趙,但在諸侯看來,總還是趙國吃虧多些,原先那個尚可和秦軍一戰的強軍已經消耗殆盡。元氣大傷,即便秦國也吃了燕國的虧,也最多是秦趙兩敗俱傷的局面。

燕國雖有強盛之態,但畢竟未經大戰,對于燕國到底有多強的實力,能否壓制秦國,諸侯還心存懷疑。

諸侯心懷疑慮,有利有弊。

因為燕國還不是最強,那麼在諸侯眼里,燕國就不是自己的威脅,當然就樂意和燕國親近以相互扶持,這是利。

但也正因燕國不是最強,諸侯考慮燕國的行動和建議時,未免就會有所顧慮,生怕因此招致秦國的攻擊和敵意。對于燕國的合縱之請不甚積極,這就是弊。

但無論如何,諸侯現今還不會認為燕國有兼並天下的可能。

而燕太子丹這反攻太原的一戰,雖然並沒有什麼大勝,但僅是趙國數萬之軍的配合,就讓秦軍丟了十幾個城邑,以戰敗而和,這讓諸侯對于燕國的實力也增長了不少的信心。

雖然諸侯暫時不會立刻行動起來同意燕國合縱抗秦之議,但起碼諸侯知道,一旦自己受秦之攻,燕國或許就是救命之路。

這就足夠了。

在姚賈看來,秦國受挫于燕趙,以太原、河東、黨等地比較困窘的情況,秦國為恢復和增強實力,當會暫和燕趙而轉攻韓魏。

韓魏雖弱,但大梁堅固,新鄭亦為都多年,都不是易取之地。

秦國要一舉滅之並非易事。

一旦兩國面臨生死存亡之機,肯定要求援于諸侯,尤其是新勝秦國的燕趙。

這就是燕國的機會,一個大舉合縱,力求一戰而弱秦的機會。

太子丹要兼並天下,就不能僅是弱秦而已。

秦國強盛百余年,底蘊深厚,單是一戰弱之,如不能趁勝追擊,將強秦徹底擊垮,那總是將來巨大的後患。

要將強秦徹底擊垮,還是要借諸侯之力才行,總不能燕軍拼死拼活的,諸侯卻在後面休養生息。

但對于諸侯君王,弱秦而免去強秦對本國的威脅自然是舉雙手贊成,但要是讓秦國徹底敗亡而崛起一個更強大的燕國,那肯定是絕對不樂意的。

所以姚賈提出了輕其君,重其臣的思路。

君王或許不希望再趁勝追擊,將強秦滅掉,換來一個更強大的燕國。但對于執掌各國權柄和統軍參戰的將帥來講,如果能在滅秦之戰中,獲得更大的聲望和更多的封賞,那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各國諸侯,雖然從政體說君王為最,但考究各國實際的運作,其掌權將相的力量有時還遠在君王之。

尤其是像所謂君王年幼,國事由托孤重臣或外戚把持的時候。將相的力量才是實質的力量,譬如當初的秦相呂不韋、如今的楚國令尹李園、趙國的春申君趙柯。其對國家大政的影響力遠在其國君之。

而如齊國後勝,雖不至于凌駕于齊王之,但也是舉足輕重,至于韓魏,亦有世家大臣,足以左右國政。

這些人的利益和其君王並不一致。

譬如當初燕國向秦求和,就是獻地于文信侯呂不韋而不是獻地于秦。

當初穰侯魏冉出兵攻齊,也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封地而不全是為了秦國。

如果太子能深結諸侯貴臣,將來在抗秦之時,對各國將相誘之以封國之利,則諸侯之君未必能阻擋本國之力為燕所用。

封功臣以國,雖然看似和兼並天下的目的相違背,但新封諸侯,皆為秦國故地,其根基甚淺,不但滅之甚易,就是不滅之,也不過是燕國附庸而已。

封各國功臣于新地,不但可以抑制各國諸侯之力的恢復,還可讓各國權貴明白,本國的存亡,未必和自己的富貴相關。

燕國要兼並天下,如果各國諸侯大臣都心懷而已,則各國諸侯不過孤家寡人而已,還能有什麼作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