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卷 橫掃大漠 第三百四十二章 老成謀國

太子丹在遼東又停留了數日,看看已到年底,遂啟程西返,卿陸領手下文武直送出二十里外-

臨別之際,太子丹專門囑咐卿陸,用兵諸夷之事,決不可操之過急,須待後來的這批秦人降卒春耕完成之後方可,千萬不要誤了屯田增糧的根本大計。只有糧食充足,才能不斷派遣大軍深入北方,擄掠諸夷人口填入遼東遼西各地,也才能保證後續的屯田北進之策有扎實的物資保證。讓遼東遼西的燕軍越戰越強。

同時冶煉之事也要抓緊,目下乃冬季,天氣大寒,遼東之民,除了外出打獵,還有不少人並無多少事做,尤其是那些屯田軍卒,除了操訓之外,也可征之挖掘礦石,砍伐樹木備用。

卿陸滿口應允,太子丹又對諸官佐囑咐一番,這才車西去。

待快進遼西郡境,太子丹發陳余李信兩人,囑之以定夷諸事。然後折兒向北,去巡視公孫東的轄地。

一路行來,時有風雪,滴水成冰。太子丹這一行人馬,雖然個個都是皮裘裹身,但寒風中策馬而行,不用多久,那也是手腳冰冷。臉凍的生疼。走了八日,才趕到公孫東的鎮北將軍的駐地。

公孫東在此一年多,終是不習慣于整日住在帳篷之中,已在烏敦套海之畔築了一座小城,城中修建房屋營舍,以為自己和僚屬親衛冬季駐扎之所。太子丹看時,這城也是夯土而成,周長才不過七八里,卻甚是高聳,足足有四丈。城內各按方位,布置府邸、倉儲和親衛兵馬駐扎。並無多少居民。

太子丹問時,公孫東道︰「諸萬戶之民,慣于游牧,臣在此鎮守,到春夏之際,也是帶屬下官吏,與各部共同遷移。只是這冬季才回城中駐扎。諸部民仍按舊俗,散于城外各地屯駐。」

太子丹道︰「我看城中多有倉儲之地,可是蓄積的糧草麼?」

公孫東回道︰「正是糧草。這一年多來,諸部千戶、百戶等官長和各郡交易,都大有利潤,按例奉獻之物,臣都讓換成糧草存在城中,以備急需。」

當初太子丹考慮到南北貿易,必然獲利豐厚,像將軍、萬戶這些鎮守之人,在此苦寒之地為官,要是眼看著下屬發財而自己毫無所得,那不眼紅才怪。要想保證這貿易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只能將下都綁在一起利益一致才行。所以太子丹當初就確定,貿易所得,分一成給各萬戶,分一成給將軍。

公孫東鎮守之地,乃是最早被太子丹收復的地區,各部官長,皆為燕軍有功將卒,也是改編最為徹底的部族。太子丹鼓勵南北交易,公孫東這里動手最早。獲利自然巨大。

而太子丹後來從此地北,從各部當中抽了不少的胡族士卒,這些人隨軍征戰,也分了不少的牛馬羊等牲畜,大都送往內地各郡交易。公孫東作為鎮守此地的最高長官,和那些萬戶等官,都是按例取成的。所得當然不少。

只是公孫東都將所得換了糧草儲存,太子丹有些不解。

公孫東笑道︰「這游牧之地,有水草之用,即有牲畜之產,倒不怕饑寒。只是臣听部民所言,最怕大風雪,一旦風雪成災,則牲畜無水草可用,加之寒冬,死亡甚重。則轉年之後,部民也有凍餓而亡者。」

「屬下官將豐足之後,不慮長遠,多將牲畜,換了金玉錦帛等物,這些物事,平日彰顯富貴,當真急需,卻無大用。故臣強令各官,將之三成,備以糧草,而臣之所得大半,都換了糧草儲備,一旦當真有大災,也可散之賑救一二。」

說著,開了庫房,領太子丹看時,果然是粟麥都無,滿滿的都是。

以個人所得,為儲備賑災之用,太子丹對于公孫東,不由刮目相看,當即拱手一禮,肅然贊道︰「卿真乃國家忠臣也!」

公孫東側身避過,並不受太子的禮,還禮道︰「臣不敢當太子夸獎。臣之屬下,皆我大燕之民,臣職責牧養,豈敢輕忽,臣所為,乃分內之事也!」

太子丹嘆道︰「有功不居,一心為民,卿真乃良臣也!」

待回了公孫東的府中,太子丹看時,房屋甚是寬大,只是陳設簡樸,並無奢華之物,太子丹對公孫東更是高看一眼。當下和公孫東細細聊起所屬部民生產、生活等事,公孫東一一說來,如數家珍。太子丹更是大喜。

過的兩日,各萬戶、千戶、百戶等官,悉由各部奉召而至,送不少的皮毛、馬匹或金玉之物以為見面之禮,太子丹大擺宴席,款待眾官,一一賜了禮物。並為諸人解說各項新法。

這些官佐,都是有功爵在身的,對于議政院之事,公孫東這里動手最快,議政官早已選出,只是原來對于議政一事,大家不知底細,沒怎麼重視而已,听太子細細解說,才知其大為重要。

當然作為將軍府,和郡守又有些不同,將軍府乃是以軍事為主,軍政合一,故而大型的軍事行動,也在議政官監督之內。

不過議政院畢竟乃是新設之體,如何運行,還要多加磨合,故而太子丹和眾人,又對這將軍府議政之事探討多日,細化了諸多流程和權限。然後成文執行,並稟報朝中,傳于各將軍府執行。

公孫東又對太子丹提出,如今征戰不休,要想大增國力,必須增加丁口之數,故建議制定婚姻之令。

以公孫東的建議,男子二十以,女子十八以,尚未婚者,罪其父母,當行罰金。而各族和國內大家,多有奴僕,故而不但平民要促進生育,就是奴僕也不得例外,故男奴二十二以,女奴二十以仍為婚配者,罪其主人。

同時鎮守游牧之地的各將軍府,均需儲備賑災糧草。

對于賑災糧草的來援,公孫東建議,在各戶貿易利潤所得當中,各戶各官,必須以其半成登記造冊,納入府庫,一旦有災,如為全面大災,可按入庫之數散于民眾救之。

太子丹試探著問道︰「既卿乃以個人所得儲糧以備災,他處亦如此如何?」

公孫東正色道︰「臣以個人所得備糧,乃是個人自願之事。諸將軍所得,乃太子允其應取之物,豈有許之復又奪之歸公之理?」

太子丹看了公孫東半晌,才贊道︰「卿真乃老成謀國之臣也!」

當下讓公孫東和門下諸人細細商議了收繳、登記和發放之法,和關于強制婚配之事,都形成公文,報送薊城朝中,同時拜發奏章,對公孫東大加贊揚,建議父王喜為公孫東進爵為忠義鄉侯。

從公孫東鎮守之地直接向東,就是貊族扶余部所屬,听聞太子有意收復貊族諸部,公孫東當即請戰。太子丹呵呵笑道︰「不可,卿之所在,溝通南北,乃桓齮、杜旗所部之後,此處至關重要,決不可失。」

「桓齮、杜旗兩部,東、北兩面,如今已無大敵,然小部戎、胡之族尚存,棄之不取,一旦他日強大,或為兩部之患,我意令兩部時常攻之,掠其民、財為用,填入各萬戶以壯兩部。其地苦,不要也罷。」

「卿為其後,助其貿易,護後方之安可也。」

「既滅了東胡匈奴,則我大燕之敵,實為中原諸侯,卿等在此,教化民眾,習練兵馬,多備兵甲,待後日心齊軍強,才有大用之處。」

「遼西各郡,秦軍新來降卒有七萬于眾,此等精壯,用之與秦爭鋒,畢竟其家族眷屬都在秦國之內,或有可慮之處。但用之屯田和征伐東夷,則是正好。」

「面對東夷,不必慮其叛逃,況擄掠所得,可為之婚配家室,兩相混合,則可盡收其心。獲東夷之丁,得東夷之土,又可增加屯田之力,如能行之數年,則我又增兩三郡之地,十萬可用之兵矣!」

太子丹這樣說,公孫東當然也就明白,征伐東夷,既是要擴張實力,也是要在擴張過程當中,同步將這降卒和擄掠的東夷各族丁口同化掉。

明白了太子之意,公孫東想了想道︰「東夷之人,或是畜牧,或是農耕,並無大城要隘,如大軍加之,恐其逃竄,莫如從臣這里,調數千馬匹給陳余等人,令其以馬軍為先,來去自如迅捷。不知太子以為如何?」

太子丹笑道︰「我正有此意,東夷各部不相統合,有三千精騎,繼以步卒,足以應之。就讓陳余那里用糧換卿三千戰馬好了。」

三千馬匹,對于公孫東這幾個萬戶來說,那是輕而易舉,公孫東當即應了,決定到開春之後,就給陳余送去。

太子丹和公孫東議完軍政等事,又深入各部巡視。

在各部千戶、百戶、帳長等首領們的影響下,部民們都諸部開始改變了一些生活習慣,很多人都向官長學習,開始蓄發,而隨著和南面貿易的增加,有些家境好的,從南面得了一些布帛,這服飾雖已胡服為主,可也變化了不少,摻雜進了內地風格。而隨著官長的傳授,很多人都能來幾句「蒙童大道歌」。機靈些的人,已經可以完整的用雅語和官長對話。至于食用粟麥之物,更是不稀奇,很多部民家中都有一些。

太子丹對之很是滿意,獎賞了一些優秀的千戶、百戶之後,原本還想多考察一些地方,不料薊城傳來燕王旨意,太子丹看了,當即傳令隨行人馬,立刻趕回國都。

︰求月票也不見增長,真是急死人也!!

好,那就看看懸賞有用麼,老醋宣布︰多一張月票,我就加更一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