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卷 橫掃大漠 第三百四十章 定夷策

諸將請戰,太子丹沉吟不語。

四周之地,取之不難,關鍵是後續之治。北面扶余等九貊之族,遠未開化,引導農耕,教化部民,實非易事。

關鍵還是人太少。

改變一個部族的風俗習俗,語言文字,絕非三五個月或者兩三年就能完成的事情。這需要做大量的教化和引導工作。絕對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做好這件事,不但需要穩固的統治基礎,更需要不斷的投入教化和訓政力量。

而缺的恰恰就是這些。

武陽城中,確實有不少各門各派的學者游士,但這些人,多是為富貴而來,想進入朝堂學府坐而論道,那肯定是大多數,肯跑到這蠻荒之地教化庶民,來自討苦吃的絕對沒有幾個。

佔領其地,因其風俗而治之,當然就簡單的多了,但不能在文化上取得統一,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只怕現在發展的越快,將來後患也就越重。

東北之地和大漠不同,大漠南北,乃是天然的游牧之地,這東北可是極為富饒的宜耕黑土地呀。

要是不能以農耕佔領這大片黑土地,則將來漁獵之族,必將成為中原的大敵。從高句驪到女真,莫不如此。

太子丹笑笑,道︰「諸卿請戰,為國效力之心,我自知之,戰非難事,還是治理之道,不可不預先謀之。」

這是個大題目!

堂中之人都還未及思索此事,听太子這般說,都是低頭靜思。

陳余略略一頓,拱手道︰「臣有一見,或許可行」

「東、北諸部,或為貊,或為穢。隨風俗各異,卻也知些農牧之事。只是諸部分散,各有君長,不服王化。」

「以臣之見,或許可將遼東、遼西屯田之兵選其三成北上,大軍掃蕩,殺其豪壯君長,劫掠其部民,先送入屯田軍中為奴,以耕作為業。」

「如此屯田之人數目不減反增,……」

陳余當然知道,太子的主要目標還是以秦國和中原諸侯,所以遼東、遼西之地,更多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

這兩年來,陳余和太子丹多有書簡來往,彼此也曾討論過這北方的征伐治理之道,陳余對太子的了解還是比李信和卿陸兩人多得多了,所以太子提出大題目,陳余的對策也就說了出來。

陳余的對策說簡單點,就是以戰養戰,同步同化。而且和在北方諸萬戶實行的還真有些相似。

如今遼東、遼西,足有六七萬屯田兵馬,都是原來的秦軍降卒。

這其中那些頭一批的,都已經配了草原各地掠來的女子,在屯田之處成家,雖然還是按照屯田兵馬進行管理,但已經開始享受日常的家居生活,雖然還偶有思鄉之念,但此處已經成家,軍心自然大定,也逐步認同了自己燕人的身份。

而新來的那些降軍將卒,還全是軍事化管理。

這些士卒在最初,逃月兌了戰場被殺和戰後被處置的危險,對于自己作為戰俘的處境還是頗為慶幸的。

但人心總是不足的,面臨生死,有生即可,一旦活下來,可就想的要更多些了,比如能不能將來回家等等。

或許短時期的一兩年內,老老實實的屯田沒問題,可長久下去,總不是個事。

用這些兵馬去和秦國大軍對戰,太子丹目前可沒有信心這些軍卒有足夠的忠誠。

那就要考慮這些人的出路和安置。

所以陳余的方法是,從屯田兵中選拔一部分精壯出來,殺向扶余等穢貊部族。

穢貊部族雖說驍勇,但一來兵器落後,二來分散,能對抗的人數差的太多,被大軍所破乃是必然之事。

每打破一個部族,或許東西搶不了太多,但其丁口,那都是財富。

初期可以將虜獲的這些部民全部變為奴僕,運回屯田之地,分入屯田軍中。

有留守的屯田大軍在,人數又多,這些奴僕學習耕作,跟著屯田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周圍的環境,也足以將這些奴僕語言和風俗都給同化了。

有留守的,還有搶奪回去的奴僕,那麼屯田的數量,肯定會不斷增加,也足以供養前面大軍的征戰。同時因奴僕的增加,也可解放出更多的屯田兵馬出來征戰。

大軍奪得地盤越多,送回去的勞力也就越多,就可以抽調更多的力量北上,隨著大軍的前進,選擇水足地肥的地方,修築城池,建造房屋,並在周圍屯墾。而新的的俘虜則留配在此,為諸軍之奴,耕作。

這些奴僕,日常耕作,到了冬日,還可隨軍漁獵,這樣一來,仗打的越多,錢的地盤也就越多,虜獲的人口也就越多,而諸軍將士,則漸漸都成了擁有奴僕耕作勞動的軍功地主。那麼無論是駐守還是征戰,自然積極性也就越高。

況且隨著征戰的進行,肯定還能從哪些被殺的族帥君長手里,獲得不少的女子,將這些女子,配給將士為妻妾,則這些將士也會都安下心來。

這些將士,不但帶領著奴僕耕作,還同時成為諸部之民移風易俗的榜樣,引領者諸族部民諸部接受中原華夏的教化禮儀和各種生活生產方式,成為華夏之人。同時隨著地位的上升,生活的好轉,又可以將這些將士轉化為忠心耿耿的軍功地主階層。

可謂一舉兩得。

作為燕國來講,雖然這開始的三四年遼東遼西大力擴張的時候,並不能給燕國貢獻什麼太多的物品和丁壯,都用在本地自我發展,但過上幾年,則這些歸化之人,絕對都是精兵之源、賦稅之地。

當然,大略如此,到底如何分配戰俘女子,如何給屯田將士劃分土地,都需要斟酌。

雖是大略,不過這條思路確實不錯。

跟著陳余的思路,貫高又補充了一下,道是諸部所俘虜,雖是為奴,但也不可純粹耕作勞役,這亦是國家精壯,同樣要納入戶籍管理,冬季同樣可以參加官府勞役,只是勞役的抽調和庶民不同,需要和屯田軍的行動協調罷了。其精壯者亦可逐步抽調入軍,如能立下戰功,同樣可以轉為庶民,開其晉升之路。

荊軻也道,這北面諸地山林頗多,可從軍中,選拔技巧之士,教以制作之法,亦可砍伐樹木制作器物。

說到制作器物,太子丹忽然想起,這遼東之地,乃是煤鐵儲藏豐沛之處,後世的鞍山、本溪、撫順,都是煤鐵之都,如能在遼東開礦冶煉,豈不是大善?

不過這具體的位置,太子丹可一點也不知道,所以太子丹也只能提點一下,道︰「諸貊族所用,仍多是石、骨之物,甚少鐵、銅,我觀遼東之地甚廣,多木,如能得礦,大興冶煉,不但可供遼東之用,亦可賣于北面諸萬戶。」

「這襄平往南之地,卿等可矚目一二,或有所得。」

襄平乃後世遼陽,往南不遠就是後世鞍山所在,太子丹別的不清楚,但鞍山和本溪有鐵礦還是很清楚,至于具體位置,那就不管了,讓這些臣僚們慢慢操心去吧。

太子丹又對眾人道︰「陳卿之策,大有道理,我看遼東之戰,亦可先北後南,朝鮮那里,暫時不動也罷,反正為地勢所限,朝鮮亦不會有甚大變。三兩年內平定北方,然後一舉南下即可。」

「諸卿可就陳卿之策,詳細議定逐項,待我看過,送給朝中頒令執行就是。」

「北面之地,西面乃是我諸萬戶所在,日後興兵,可讓杜旗自呼倫東下,即可斷了諸族北上之路,又可趁機擴大呼倫萬戶土地丁口。」

「諸族之北,有肅慎之族,既有漁獵,亦有農耕。或可同時得之,杜旗那里,亦可試用陳卿之法。」

說完政策,自然要考慮人事,卿陸乃是老臣,出征之軍,又要以遼東為出發進退根基,太子丹遂下令,組建定夷將軍府。

以卿陸為定夷將軍兼遼東郡守,統一指揮征戰之事。以陳余為東右將軍兼遼西郡守,兼理屯田和諸軍和將佐抽調、戰俘配用,輜重調配等事。以李信為東左將軍,主任前線直接征戰指揮等事。

許芝自得太子丹信任,改進農具、完善農耕,頗為有功,後來桓齮率軍東來屯田,許芝曾親來各郡,指導屯田兵馬開溝渠,整田地,後來許芝被太子調回武陽,陳余這里,卻還留下了幾個許芝的親傳弟子在。太子丹吩咐,以這幾人為屯田參議官,隨軍行動,指導日後選址建城、開墾等事,如有成效,視同軍功。

同時又在賓客郎官當中,選了一些人留在遼東,充入定夷將軍府為僚佐,協助辦理征伐和政事。

說完征伐之事,令眾人準備各自去辦,太子丹又問卿陸,這遼東議政院之事辦的如何了。

卿陸遲疑一下,道︰「回太子,議政院之事,臣實有疑問。」

「如今征戰紛紛,乃大爭之事,各地守將,非有威權,不得善其事,而議政院之設,事決于多人,眾說紛紜,下不知所從,臣實不解其利在何處?」

太子丹看著卿陸,嘆了口氣,道︰「卿肯明言,乃忠心之人,唯不知其中深意也!」

大召喚術召喚月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