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卷 橫掃大漠 第三百一十一章 肥城

ps︰上一章做了比較大的修改,增加了千余字,大家可以返回去看看,呵呵。【葉*子】【悠*悠】/一起讀

本來在24點以前上傳的,但沒想到老是傳不上去,說是有不和諧之語,找了半天才找到。等于昨日只更新了千字,真是氣人呀

李牧率代北軍主力瞞過秦將王翦,月兌離了山陰廣武城戰線,返回代郡。李牧以長子李嘉為代郡守,留兵一萬鎮守代郡,自己親統大兵十萬,直接自飛狐道南下中山郡。

五月初二,李牧大軍先鋒離中山城還有二百里,秦軍羌廆所部十六萬,已經東出太行,搶佔了井陘關要地。

井陘以下,一馬平川,趙軍無險可守,秦軍分兵四出,先後攻戰赤麗、宜安等城,並以大軍三萬,砍伐木料,督造船只浮橋,準備進攻中山。

中山郡城,如今只有老弱兵馬不到萬余,中山郡守龐羲得知秦軍佔了井陘,當即遣使飛馬向李牧求援。

中山郡城,守護代北到邯鄲的通道大路,一旦中山有失,則秦軍北上,既可堵住代北軍南下之路,將趙國截為兩段。李牧怎會讓秦軍得逞,當即派軍一萬,輕裝前進,一日一夜,行軍百里,趕到中山城,會合中山郡兵,前出道滹沱水北岸。

秦軍對于中山駐軍,都已打探清楚︰只有老弱萬余,當下也不以為意,仍是按原計劃渡河而攻。龐羲統領代北軍前鋒和中山郡兵,趁秦軍半渡之時,大驅兵馬奮力而擊。秦軍出其不意,陣列大亂,抵擋不住趙軍的沖擊,只得往河南退走。

近萬的將士,亂糟糟的往回走,兵將失去約束,搶道而行,各不相讓,秦軍架起的幾道浮橋之上,又是車馬,又是將卒,擠得密密麻麻,亂作一團,沒多久,就有兩座浮橋被壓斷,順流飄開。

秦軍將士上不了浮橋,至于船只,更是不見一條,多是沿河奔走,秦軍車馬趕上來,那些秦軍將士見情況不好,四處無路,索性丟了衣甲兵刃,跳入河中逃生游泳逃生。

這滹沱水,源出五台,從五台南下,在太行山中穿行,自中山南面十余里,奔出太行山,,直流向東北,注入黃河當中。論其水勢,比起漳水,還要雄闊一些,只是這里都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滹沱水河道甚寬,水流卻不急,也不算太深,最深處也不過一丈余。百度搜索讀看看

秦軍鳧水過河,被趙軍從後面趕上來,飛箭攢射,水中不時響起秦軍將士的慘叫,傷勢嚴重和射死者,手腳大張,隨著水流上下起伏,漂流而下,河水為之一紅。

趙軍追殺秦軍落單的士卒的同時,大肆防火,將秦軍渡河浮橋和部分船只全部燒毀,這才罷手。

前軍之敗,讓羌廆大吃一驚,檢點損失,傷者不算,單是陣亡和失蹤就多達六千余。羌廆趕緊派斥候打探時,才知道中山郡有代北軍相助。

听說是代北軍,羌廆有點不太相信。

扈輒所部敗亡,趙國唯一成建制存在的野戰主力,就是代北軍了。對于代北軍和李牧,從大王到自己都從來沒有輕視過。大戰尚未開始,就派人出使匈奴,聯絡匈奴南下進攻代北三郡,然後又派王翦率部越過勾注山北攻代北,以牽扯李牧。

目前王翦那里,一直和李牧主力對峙,沒想到李牧居然還有余力派兵支援中山駿!看來王翦那里,還是要多下些功夫,不能讓李牧分兵南下呀。

羌廆以為阻擋秦軍的,乃是李牧所派來增援的偏師,于是派遣斥候,再次喬裝過河,打探趙軍虛實,自己這里,則是調派兵馬,準備繼續進攻河北之地。U點

不料就在這之後兩天不到,羌廆接到王翦的通報,道是李牧由燕軍增援,暗中使計,將趙軍撤出北上。很有可能全軍南下中山等地,提醒羌廆注意,別讓李牧暗中佔了便宜。羌廆這才重視起來,待斥候們回報,綜合各方面信息,羌廆心中,也是有些叫苦,果然是李牧全軍南下了。

有這樣一支大軍對陣,羌廆未必害怕,就一定打不過,但是羌廆很清楚,只要這支人馬在,自己就無法憑手下這十幾萬眾,橫掃三郡,去拿下邯鄲城。

要想建立大功,非吃掉李牧所部不可。蒙恬和李信等將佐聞訊,也都是摩拳擦掌,要集中兵力,和李牧之軍決戰,只要再吃掉李牧,那趙國也就徹底完了。

要和李牧決戰,目前李牧尚在滹沱水以北,秦軍渡水而攻,李牧可以拒水而守,秦軍遠來,打造戰船和浮橋都不易,羌廆決定,東向攻肥,將李牧軍吸引過河救援。然後再趁機決戰,消滅李牧。

秦軍得知了李牧到來,邯鄲的春平侯當然也收到了李牧率軍來援的消息。扈輒所部主力敗亡,各地雖然征召了丁壯從軍,但畢竟老弱居多,李牧的及時回援,讓春平侯大喜,當即將這個好消息報告給大王遷。

大王遷听說李牧大軍回援,也是放了心,立刻按照春平侯的提議,拜李牧為大將軍,授予節鉞,統一指揮秦趙戰事。

漳水以南,雖然秦軍和韓魏聯軍也足足有十萬眾,但漳水流急,不宜渡河而攻,李牧遂讓趙蔥,率趙軍五萬,堅守漳水一線,將軍傅抵和燕將尉繚,則率余軍五萬北上,分守北面東陽、肥、高邑等城邑,堅守不戰,以待時機。

秦趙兩軍,對峙于滹沱水兩岸,李牧以堅守為主,並不急于求戰,當太子丹南下時,兩軍對峙已有月余,秦軍雖然攻下高邑等城,但所獲甚微。

太子丹率軍疾馳而來,到中山拜會李牧,問及軍事,李牧道︰「秦軍遠來,糧草運輸不便,利于速戰,我軍需堅守待敵,尋機而戰,只是中山等城,糧草也是不足。」

太子丹道︰「此事不足為慮,我燕願助糧五萬石。」

太子丹如此表態,李牧心里甚是喜歡,又道︰「秦軍此來,足有十五萬眾,我軍兵力,南線多有老幼之卒,傅抵所部,又是從河濟回來之兵,士氣不高,我聞太子在武陽,多曾操練士卒,不知武陽城中,還有可用之兵否?」

太子丹一笑,道︰「他人要用未必有,將軍要用時,我燕可再出精兵五萬,戰車三千輛。」

罷,太子丹當即寫下軍令,令身邊侍衛快馬奔回武陽城,調酈商和吳仗劍率兵馬五萬南下,與李牧軍會合。

有了燕國糧草和援兵,李牧後顧無憂,更是堅守不戰,等待機會。

羌廆見李牧拒河而守,遂與眾將商議,蒙恬道︰「我軍原來,利于速戰,如今李牧在河北牽制我軍,我軍求戰不得,欲南攻趙地各城,又恐李牧突然南下,攻我背後,尤其是井陘關,趙軍如得此處,則我大軍糧草後路俱斷,甚是為憂。」

「以在下看來,我軍莫如派一軍守井陘,保護後路,一軍臨河據守,防李牧渡河南下,另以主力,猛攻肥城。」

「肥城位于滹沱水南,自此往東,不過百里,即是大河,奪了肥城,遣一軍據守,則李牧無路可以南下,我軍主力盡可南下,以攻趙地。」

羌廆看了半天地形,也覺得蒙恬說的有理,李信在旁道︰「肥乃目下樞紐之地,傅抵以兵兩萬守之,兵雖不眾,但城池甚高,恐不易取,萬一我軍頓兵于堅城之下,李牧大軍乘機南下,則我軍難免有顧此失彼。」

羌廆笑道︰「攻肥之事,利弊兩現,既然肥乃樞紐之地,李牧定然不容我軍奪了肥城。莫如以攻肥為名,吸引李牧南下渡河救援,就在肥城,與李牧決戰宜未嘗不可。」

商議已定,羌廆分兵一萬給蒙恬,在井陘關口扎營,保護大軍糧路,李信率軍三萬,固守宜安大營,自己則統兵十一萬,東下攻肥。」

羌廆和李信說定,一旦李牧率軍救援肥,則羌廆自己率主力與李牧正面決戰,李信可調蒙恬軍回防大營,李信自己則率本部兵馬東下,攻擊李牧的側後,爭取一戰而滅李牧。

兩將齊聲應諾,各自下去調配兵馬。羌廆這里,準備好了器械糧草,當日率主力東下,在次攻肥。

傅抵近守肥城,也不過才一個月而已,肥城城池不大,但因在滹沱水之南側,引河水為護城河,城牆修的也很是結實,一直是趙國東北部的一個樞紐之地,當年趙國攻中山,曾經在這里大戰一年,才拿下了肥城。

對于秦軍的來攻,傅抵早有準備,並不驚慌,通知了大將軍李牧之後,傅抵也不出城,就在城內,依托城池而守。秦軍到來,休整一日之後,出動數萬軍進攻。看起來氣勢洶洶,但羌廆打的主意,也是要引誘李牧前來救援,對于攻城,聲勢雖然浩大,但實際上都留有余力,只是斥候四出,打探李牧大軍的動向。

李牧得知秦軍主力圍攻肥城,當下召集眾將研商,中山郡守龐羲道︰「如今赤麗,宜安為秦軍所佔,我軍使者往來,南北聯系,全在肥城,敵軍主力攻肥,意圖截斷我軍聯絡,此定不可讓敵軍得逞,可發軍救援肥城就是。」

李牧沉吟半晌,道︰「敵攻而我救,是我軍被敵人所調動,主動在敵,被動在我,此乃兵家大忌,既然敵軍主力攻肥,我軍索性直接攻擊敵軍宜安營壘好了!」。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