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龍行千里 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7)--圈套

桓齮近九萬大軍乘勝追擊趙軍,斬首數千,于十月十七攻到閼與城下,一心要趁趙軍主力還顧不上上黨之時拿下閼與城。

但王翦在漳水一線,卻已經發現情形有異!

王翦除了留下鎮守鄴地九城的兵力之外,手里還握有近十萬大軍,自十月初一就壓在漳水長城一線,不斷進行試探性攻擊,意圖是一旦北方趙軍主力強行月兌離燕趙戰線,也要迫使龐煖回援邯鄲漳水一線。不能讓趙軍主力進入上黨。

但數日的攻擊,王翦發現,鎮守漳水長城的趙軍雖然確實得到了增強,從抓獲的俘虜中也可得知,北部戰線已經向南方增兵,據說有十萬之眾,但從趙軍表現來看,目前實力絕對不超過八萬。

王翦不由有些疑惑︰鄴城退守之軍一萬,原本留在漳水一線的趙軍在三到四萬之間,那麼對面的趙軍只增加了二到三萬的樣子。趙軍主力何在?

難道還被拖在中山郡一帶月兌不了身麼?

真要這樣,當然也是那是上佳之局!

但王翦卻不敢將希望寄托在這一判斷上。

他在十月十六,也收到了太原蒙武傳來的戰報,趙軍有一部已經增援上黨,進攻平坦城的秦軍撤退回榆次,掐斷中山和上黨之間聯系的計劃失敗!

看著案上的上黨、邯鄲地圖,王翦緊張的思索著。

中山,上黨,漳水,鄴城,邯鄲,趙軍主力到底在哪呢?難道藏在漳水之後,等自己後繼乏力之時,再大軍突出給自己一個痛擊?

真要如此,那倒是不怕了,不是看不起龐煖,就憑龐煖,在這平原無險之地,想聚攏優勢兵力吃掉自己,那只怕是想的太美了點。

就是龐煖自己也不敢做此美夢吧?

最多是把自己大軍逐推,而趙軍卻是損兵折將,還丟了上黨、鄴城之地,龐煖登台拜將是風光的很,可這隨後的一跤,也算是跌到深淵里了。

龐煖老奸巨猾,這些年也沒少上陣,這點局勢還不至于看不清楚,龐煖的想法肯定不會這麼簡單!

難道是上黨?王翦猛然一驚,想到了這個可能。

上黨地形險要,秦軍進退不易,如果龐煖集中主力對付桓齮,秦軍還真有吃大虧的可能。

王翦附在案上,詳細研究上黨之地。

桓齮也是有十幾萬大軍在手,襄垣、涅城當是沒有問題,真要進入橑陽、閼與山谷之地,正面對壘,倒也不懼龐煖。

可要是正面對沖的決戰,龐煖也不會選在上黨吧?秦軍進退不已,趙軍也是如此。

要防的是被趙軍抄了後路,堵在山谷狹路之中呀!

想到這里,王翦當即喚來佐吏,寫下一封書簡,告知桓齮,切勿冒進,如今趙軍主力動向不明。須防趙軍主力已到上黨,大軍行進,務必牢守後路。自己這邊,將全力攻擊,爭取將趙軍主力打出來。

閱後無誤,王翦封了書簡,派了一小隊輕騎,連夜上路,從太行陘奔上黨去交給桓齮。

十月十七,恰在桓齮到達閼與之後,王翦揮兵猛攻漳水一線,十八日夜間,天氣大寒,漳水全線封凍,王賁率部猛攻半日,終于在磁頭塞突破趙軍防線,漳水防線崩潰,將軍傅抵率部後撤,退守邯鄲。秦軍大獲全勝,斬首一萬五千。俘獲五千余人。

不過,王翦可顧不上驚喜,他從戰俘和趕過來的斥候口里得知,趙軍主力只派了兩萬援兵歸來。另有五萬,自滏口陘西上。領軍的主將,乃是趙蔥。

這時候,不用再探听,王翦也明白,龐煖的大隊人馬,肯定是自井陘西上了。

桓齮那里局勢不妙呀!

如今自己這邊,雖然破了漳水防線,但前面就是邯鄲大城,雖說趙軍主力不在,可王城守軍仍不下五萬之數,再加上漳水傅抵退回去的殘部,只怕城中將士,還要多于自己所部。

當初邯鄲之圍,老前輩們二十多萬大軍,在趙國長平大敗之余,圍攻邯鄲兩年都沒打下來,王翦可不認為自己單憑這十萬來人,能很快拿下邯鄲。

當然,在邯鄲之外,四處攻掠,將邯鄲左近攪和一番,斬首、繳獲的收獲當然也不會少,但是,桓齮要是大敗,等于秦軍被趙國狠狠的咬了一口,就算自己這邊斬首再多,繳獲再豐,那對于大局也是與事無補。

所以,桓齮可以不勝,但決不能大敗!

王翦當機立斷︰立刻揮軍西進上黨,增援桓齮,爭取打龐煖一個措手不及!

十月二十,王翦分兵三萬交給王賁,命令王賁,相機進擊邯鄲左近,對邯鄲保持壓力,同時也是保護自己大軍後路。一旦趙國各地援軍開始在邯鄲集結,立刻就撤回漳水以南。

同時,王翦派出專使,飛奏咸陽,請咸陽責令太原蒙武,出兵三萬,進擊平坦城,威脅趙軍後方糧道,河東、上黨等郡縣,立刻再次征發士卒,趕往上黨參與會戰。

傳令楊端和,抽兵一萬,回防河內、東郡邊境,其余四萬大軍,進攻河濟,一定不能讓河濟趙軍增援邯鄲。

當然,桓齮那里,王翦早有派了輕騎,囑咐他們,星夜兼程,務必迅速趕到上黨橑陽一帶,告訴桓齮,據險防守為上,不可輕進。

王翦自己,則在十月二十一日,帶精兵六萬,各攜半月糧草,沿漳水向西急進,前去增援桓齮部秦軍。

二十三日,王翦大軍斬首一千八百,攻佔涉城,奪取糧草八千石。王翦得知趙蔥部已經由此西上八日之久。

王翦越發感覺大勢不妙,遂在補充了軍用之後,將涉城付之一炬,秦軍大隊則沿著山谷向西狂進。

只是,王翦再急,目前也為之已晚,桓齮所部的九萬大軍已經被困在了閼與和橑陽之間。

****

十月十七日,桓齮前進到閼與城下的時候,王翦提醒他趙軍主力動向不明,切勿冒進的命令只是剛剛發出來罷了。在桓齮心里,坐落在兩座山崗夾持之下的閼與城,就是自己這次大戰最大的一塊豐碑。

正是這座城池,當初成就了馬服君趙奢的威名。也正是這里,留下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名言!

身為秦軍大將,桓齮當然認為自己乃是勇者。加上敗兵,城中也不過是兩萬趙軍罷了!十天之內,絕對可以拿下閼與城。

所以,到達當日,桓齮並未急著攻城,而是吩咐屬下,扎好營壘,好生休整一夜,到明日再說。

十八日,秦軍猛攻閼與,傷亡三千余眾,消耗弩箭、器械無算,毫無寸進。

桓齮連續指揮秦軍強攻閼與四日之久,自身傷亡過萬,但很奇怪的是,守城的趙軍居然也是越戰越勇,毫無疲弱之態。更令桓齮不解的是,原本該在這幾日陸續運到的糧草等輜重也不見蹤影。更不見留守橑陽、襄垣等地的秦軍有什麼稟報請示。

這可太奇怪了。

怎麼會呢,自己大軍前進,雖然隨軍攜帶者部分糧草,但九萬大軍消耗甚重,攜帶的不過是十來日只需要罷了,主要的還要靠後方不斷運送。況且,就算糧草不缺,可這攻戰遠程全靠弓弩,這箭支消耗的可是比糧食還快的呀!

後方的官佐都是桓齮安排好的,一向得力,肯定不會故意怠慢,他們也知道耽誤軍機,可是死罪呀!

難道出什麼事了?

桓齮不敢大意,專門派了一個親信校尉,拿了軍令,有五百兵馬護持,專程回去查看。

這校尉去的很快,回來的也很快,只是去的時候是活的,回來的時候是死的。去的時候,有五百人護持,回來的時候,死活傷殘都算上,只有五十人不到。

據說,要不是校尉精明,看出了破綻,領著後隊反身就撤,只怕五百人都要給人家全部包圍,真要那樣,估計一個也活不成。將軍這里只怕還被蒙在鼓里。

橑陽被趙軍奪了!

悄無動靜的被趙軍奪了,要知道,自己可是在橑陽放了一千多精兵,另外還有傷兵也在城內。怎麼會這麼輕而易舉就丟了呢?

趙軍是哪里來的?

桓齮對此百思不得其解。但這並不妨礙桓齮下決定。既然後路出現趙軍,那也可以想見,這里一定有圈套,一個專門對付自己九萬大軍的圈套。

敵人處心積慮對付自己,只怕前面的閼與城內,肯定也不只兩萬軍兵吧?難怪打了好幾天,閼與城內好像沒什麼傷亡那樣。

桓齮判明了形勢,當機立斷,撤!趁著大軍尚有一戰之力,立刻後撤,回軍攻下橑陽,打開後路通道。

只有打開了後路通道,才能接續上後方糧草輜重,大軍才可對戰,如果被困在這里,只怕用不了十天半月,大軍就只有潰散敗降一條路了!

所以,桓齮在十月二十二日,也就是昨日,以三萬大軍斷後,桓齮率領秦軍撤入山谷,回攻橑陽。

公子嘉听龐煖詳細介紹前幾日閼與的情況,听到這里,才知道為什麼閼與城外為啥沒了秦軍蹤影,不過,公子嘉也很是奇怪,問道︰「橑陽城到底怎麼回事?攻佔橑陽我軍是哪一部?」

ps︰上黨大戰,其實寫起來很難,雙方斗智,又是如同黑暗中的互博,只能憑判斷。或是正確,或是錯誤,其實都有其道理。

而且涉及到三個戰場,五六個方面的同步進行,實在不好把握,老醋試著穿插進行,中間有不斷的時序和空間的轉換,如果看得粗,還真容易搞亂,等寫完這一段,老醋給大家搞一個進展表好了。呵呵

求收藏!!!!!!!!!評論!!紅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