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龍行千里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戰(6)--上黨戰局

分手在即,兩人都有意親近以備他日之需,因此在尉僚、陽慶、張耳陪同之下,太子姬丹和趙公子嘉兩人大飲一場,盡歡而散。

到了次日,太子丹動用了將近千余輛大車,派兩千軍士押送,和公子嘉一起趕往趙軍前營。

別看這段距離只有幾十里,但車拉重載,又要過河,竟然足足走了兩日,直到十月初五,才臨近趙軍前營所在。

前營的趙軍主將李烈,通過斥候知道此事,當即率了千余精銳,沿著大路接出十里以外,高高興興將公子嘉迎進營內。

到了大帳,公子嘉吩咐李烈,盡營中所能,設宴犒勞燕軍護送軍兵,各賞燕軍士卒百錢。代李烈安排已定,兩人坐下,公子嘉問起大軍動向,李烈將龐煖的調動,一一稟明,公子嘉問道︰「將軍數日後也將啟程去上黨?」

李烈恭聲回道︰「正是,大將軍吩咐,如燕軍後撤之後,留少許兵力鎮守中山,臣要領兵,押送大軍糧草西進,以備大軍交戰之用!」

公子嘉想了想,吩咐道︰「大將軍如此安排甚好,好生招待那些燕軍將士,明日打發他們回去就是。據我所知,燕軍已經開拔,燕趙之間定無戰事,將軍盡快準備,我和將軍一塊護送糧草過去。」

公子嘉雖然不在軍中任職,但他乃是大王長子,又素有賢名,所吩咐的又不是什麼為難之事,李烈自然滿口允可,給公子嘉道了安置,李烈退了出去,自去忙活軍務。

到十月十二日,偵知方城外面的燕軍果然盡數退去,李烈留五千軍士防守中山,自己則統領兩萬余人馬,押送大批糧草輜重,西上井陘。

公子嘉已經派人向趙王偃送去表章,一來報安,二來說明自己擔心上黨局勢,要隨軍前去效力。

浩浩蕩蕩兩萬大軍,夾帶護持著數千輛車馬糧草西上井陘。井陘之路,夾在太行山中,順山谷而行,狹窄多險,幸虧前面大軍通過時,已經整修了道路橋梁,行的雖慢,倒也算順利。直走了七日,才到了平坦城。

剛到平坦城,就接到龐煖傳來的軍令︰秦軍桓齮所部近十萬,已經攻破橑陽,正再向閼與進擊,責令李烈,五日內必須趕到閼與。

听說桓齮已經攻到閼與,龐煖催促李烈,公子嘉知道,大戰即將來臨,隨與李烈商量,留下兩名校尉,帶兵三千押送糧草後面緩行,其余兵馬輕裝趕路,決不能誤了行期。

李烈知道大軍早就運了部分輜重進上黨之地,目下糧草並非急缺之物,當即答應,分派了數千老弱人馬護送糧草,囑托範均可好生把守平坦城,自己和公子嘉則帶了兩萬余軍士連夜啟程,不到四日,趕到了閼與城下。

兩人將兵馬在城外扎住,急趕入城參見大將軍龐煖請令。

龐煖見公子嘉也到了,略略一怔,先令李烈帶軍穿城而過,到南門外扎營,然後請公子嘉入內。知道公子嘉定然不知目前局勢,未免會有些著急。龐煖遂就著幾案上的地圖。將上黨戰局進程和目前態勢詳細給公子嘉解說了一遍。

上黨戰事的爆發,比起鄴城差不多晚了將近十天。

桓齮統領的秦軍,一開始就分兵兩路,其中五萬大軍,自九月二十八日圍攻襄垣,一路分兵五萬,北上八十里,圍攻涅城。

襄垣城位居上黨盆地北緣,是趙國自北上黨山地深入到上黨盆地平原的一個觸角,又牢牢扼住自屯留直奔橑陽的山谷要道。不攻下襄垣城,秦軍就無法殺向橑陽和閼與。而涅城在襄垣之西北八十里,經涅城,秦軍可以打通自上黨過榆社到太原的一條通道,將太原和上黨直接聯系起來。同時,自涅城沿山谷向東,又可以通入襄垣到橑陽的山路。

這樣兩個佔據咽喉要道的地方,當然就是秦軍開始必須要拿下的地方。

這兩個城池雖然人口不多,城池並不寬大,但因是兩國勢力交錯之處,城牆修的很是高峻。以前秦軍就曾在這兩城之下吃過虧,因此桓齮面對兩個小城也不敢大意,一開始就是大軍全面圍攻。血戰七日,傷亡五千余眾,桓齮才攻下了襄垣。又攻了三日,才算拿下了涅城。

斬首總共不過五千,可攻下這兩個小城池,桓齮所部秦軍卻是傷亡萬余,不得不說,因為前期扈輒到來,告知守城軍將,十幾萬大軍已經自中山出發,前來增援上黨,這兩個城邑的趙軍因為得知有大軍的救援,士氣高漲,雖然面臨秦國的大軍強攻,依然死戰不退。攻城戰打的很是慘烈。守軍死傷殆盡才被秦軍攻下了城池,但也迫使桓齮不得不調整部署。將傷亡較重的幾部秦軍或是調到屯留休整,或是安置在襄垣和涅城留守,自己則統帶近十萬大軍,直接殺奔橑陽城。至于在涅城西南數十里之外的沁城,桓齮根本就棄之不顧,反正不過一個孤零零的山城而已,孤懸在大山之中,縱有一兩千趙軍在,自保有余,想要威脅屯留等城,絕不可能,而自己派軍過去圍攻,反被趙軍拖住,貽誤戰機。

桓齮的大軍一路北上,在十月初十,開始強攻橑陽。

橑陽城內原有趙軍八千余人,後來扈輒又調來閼與守軍八千人增援。

大戰五日,雙方的傷亡都將近萬人,橑陽守軍接到龐煖的軍令,棄城而走。

桓齮進佔橑陽城,此時,桓齮已經接到太原郡蒙武傳來的消息,道是太原郡出兵兩萬,東向進攻平坦城,不料城中守兵竟然多達九千之眾,太原的秦軍從九月二十六日強攻平坦城,連攻八日,傷亡近半,因探知有趙軍大隊援兵自井陘西上,已經臨近平坦城,攻城的秦軍自知不敵,已經撤回榆次固守。

桓齮听了,心里也是吃驚,按說秦軍發動大戰,正在燕趙兩國交戰之時,兩國大軍對壘,趙軍怎麼能有余力能向平坦城派出大隊援兵?要知道,王翦所部可是已經橫掃鄴城,直接壓向了漳水長城一線,威脅著趙都邯鄲,自己這里動手晚了十來日,就算趙軍能月兌開身救援,大隊人馬也應該是救援邯鄲、漳水長城才對。

況且,燕軍大隊人馬就在對面,就算燕軍戰力不足,可畢竟十幾萬大軍堆在那里,敵前進兵易,敵前退兵難!趙軍膽子再大,又怎麼敢說撤就撤,將菊花亮給燕丹來捅!

桓齮百般推演,最終得出了一個最有可能的結論︰趙軍進攻燕國,太子丹不是龐煖的對手,肯定是敗了幾仗,丟了幾個城池,趙軍對燕軍的實力已經有所了解,很清楚燕軍實力遠在趙軍之下,故而在得知秦軍趁虛進攻的時候,龐煖先行分出數萬之兵,一部分增援平坦城,肯定還有部分開始回援漳水長城一帶固守。

一兩萬的增援部隊,對于久攻平坦城不下,傷亡慘重的太原秦軍來說,自然無法抵擋,同時為了掩蓋自己的無能,適當夸大趙軍實力也是應有之義,當然回防榆次也就順理成章了。

只是沒能拿下平坦城,對自己上黨戰局可是大大的不利。

如果平坦城被秦軍所佔,中山郡的趙軍主力就算要增援上黨,也無法通過井陘西上,只能南下,繞路武安西上滏口陘才能進入上黨之地。大軍往來近千里,滏口陘又山路崎嶇,沒有一個月的功夫,休想能進入上黨戰區參戰。

可要是平坦城掌握在趙軍手里,自中山到橑陽,有十日時間已是綽綽有余呀。

桓齮仔細盤算︰自己是九月二十八才開始進攻,傳到龐煖手里,怎麼也要到了十月初四龐煖才能確認,此時王翦全取鄴城之地,威脅漳水邯鄲的進展,恐怕龐煖早已知曉了。兩者相比,一個是剛剛開始進攻,一個是大獲全勝,相比趙軍主力就算能月兌身,也只能殺回邯鄲吧?

當然,龐煖也可能再分一部兵力增援上黨,這部分敵援,和自己大軍野戰,當然不夠看,可要是憑城固守,那對于自己全取上黨之地可是個很大的障礙呀!

看來,自己一定要快,大軍猛打猛沖,利用敵軍援兵還未抵達的時候,追著橑陽敗軍不舍,趕緊拿下閼與。只給趙軍留下夕陽和平坦城兩個小城,自己大軍逼迫之下,趙軍定然立腳不住,只得退走,上黨之戰就算一舉成功。

想到這里,桓齮當即傳令,除了傷患之外,橑陽城只留下一個校尉率領一部將士把守,其余六萬多主力,馬上出發,跟著正在追擊橑陽敗軍的秦軍前隊,直接殺向閼與。

從橑陽到閼與,短短幾十里路,秦軍一路追殺,斬首足有三千之眾,幸虧有閼與一萬趙軍救援接應,橑陽敗軍才算沒有全軍覆沒。

听說趙軍只有萬余人前來救援橑陽敗軍,桓齮更加確定,閼與城內趙軍,定不會超過兩萬。閼與城雖險,憑著手里的九萬大軍,料想拿下閼與還是沒問題的。

閼與城所在,乃是一個縱橫不過十來里的一個山間窪地,城池就建在窪地的東部,左右山勢隆起,背後轉而向北,乃是通向昔陽的大道,城西這一片開闊地,恰好可以屯駐和操練兵馬。桓齮的大營,就直接安在了西門外三里之處的小山之下。

內容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求收藏!!呵呵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