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龍行千里 第一百六十七章 計議

張耳來趙營之前,身為太子卿,主掌太子府內諸事,姬丹和尉僚等人談論兵事,張耳自然是要參加謀劃的。

對于秦趙之間,戰事到底發展成什麼結局,眾人一起做了不少的戰局推演。

當時就有賓客提出,如果秦趙之間能不分上下,兩國對耗國力,戰事遷延日久,則趙軍硬抗秦軍攻擊,只能苦苦支撐,如此趙國必然要合縱諸侯以求退秦。

燕國在後,形勢上又是扣著趙國腰背,趙國為了能增強抗秦之力,避免諸侯趁火打劫,對燕國只能退步忍讓,說不定還要主動歸還燕國原先的城池以換取糧草和軍力的支援,如此秦趙鷸蚌相爭,燕國漁翁得利。則燕國最為得利。

如今趙國大軍北上誘敵,如果秦軍錯認時機,依舊分路攻擊鄴地九城和上黨,而趙軍主力迅速回援對抗,面對很快就蜂擁而至的趙軍主力,秦軍兩路都沒有什麼兵力優勢,又是處于進攻一方,山川險阻盡為趙國之用,則秦軍從戰略上是沒了先手之利。反而不如趙軍準備充足,對于秦軍來講,這一仗還真就是一個勝敗難料之局。

但秦軍戰力甚強,目前朝中雖然沒有什麼成名的大將,但就是王翦、桓齮、蒙武等人,都算是老行伍,統兵作戰的經驗很是豐富,以龐暖行軍用兵慣于求穩的秉性,想讓這些秦將吃大虧很難,而趙軍全力以赴,龐煖智計也不差,連蒙驁老將都能搞掉,對付這幾位秦將,應該也能抗的住,不至于大敗虧輸。

所以,十有八九是雙方既無大勝,也無大敗,秦國不甘心無功而返,就只能硬踫硬的對耗。

太子姬丹听著,卻是不以為然!

賓客們從目前秦趙將相的名氣判斷人物,當然會對龐煖高看一眼,覺得秦王政現在可用的大將都還要差了一點。姬丹心里可是清楚,這次秦國出兵,原本是要打出一個絕世名將來的,歷史上就是這一仗之後,王翦牢牢樹立了秦國第一大將的地位,王家父子成為秦軍中的頂梁柱。

龐煖用兵,對上王翦以及桓齮、楊端和之輩,只怕不是這幾個人差了一點,而是龐煖差了一點。

有王翦這麼一個名將在,僅僅是讓秦軍失去一個戰略先手,兩軍正攻明對,龐煖可是夠嗆呀!

說不定龐煖以小敗當贏,早早求和,秦軍準備不足,也不想硬扛下去,沾點便宜就和也是可能的。

原本秦王政惡燕,還算是演戲,只是要暗里坑燕國一下,同時誘騙趙國罷了。而自己和趙謀秦,讓秦國沒佔到便宜,秦王政不惦記上自己才怪。

他們兩國和了,趙王偃又是個短視的,萬一秦國連哄帶嚇的,和趙國一起攻燕,燕國被兩強聯手而攻,就算自己再練一年兵,也不是秦趙合力的對手,那才真是費半天勁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呢!

所以兩國必須打的狠一點,要讓秦國吃個虧才行。

要是在以前,秦軍如果吃個大虧,估計要老實一兩年,恢復一下元氣再發動攻勢。但現在不同了,秦軍之力已經遠在趙國之上,就算吃虧,也不過損傷一兩郡之力,一時還傷不了根本。

秦軍實力猶在,秦王政又是年輕氣盛,也絕對不會輕易吞下這個大虧定然馬上就要大舉報復。

所以,趙軍大勝一仗,讓秦軍好好吃個虧,既長了昭君的士氣,也讓趙軍月兌不開身,這一仗,只怕就是再次大戰的引子和序曲了。

要讓秦軍吃虧,趙軍就必須一要集中絕對的優勢兵力,二要出其不意,不但讓秦軍失了先手,還要自己牢牢佔住先手。

這就要看龐煖的布置和膽略了。

龐煖真要敢舍,以鄴地、邯鄲為誘餌,讓秦軍自以為得計,然後再趁秦軍兵力分散之勢,利用山川阻隔,秦軍不及救援的難處,殲其一路,那秦軍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呢!

張耳的分析,就是從此而來。

張耳先說趙軍不是秦軍對手,既是事實,也是趁機刺激一下龐煖,激起此老的好勝之心。而後面轉述的姬丹的兩句話,更是要提醒龐煖,勝機在于舍得之間,不舍不得,求穩無大錯,但也無大功。

听完張耳一番話,龐煖心中大震,對張耳刮目相看!

張耳並不統兵,居然對兵事剖析的如此精闢,那被燕丹極為器重,專注軍事的尉僚豈不是更強?

燕太子門下,如此人才濟濟,觀其下而知其主,此子絕非池中之物呀!

燕國雖弱,有此子在,聚攏酈生、張耳、範增、尉僚這一班人物整治國政軍事,這燕國之力可小覷不得。

幸虧自己當初最終是選擇了和燕謀秦,如果當時真按自己的想法,先在燕國撈點便宜再轉身對付秦國,只怕趙國還真要大大的吃虧不可!

燕丹說的有理,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一仗,到底怎麼打,看來自己還真要好好繼續謀劃一番,將主動權抓在自己手里,不能被秦軍牽著鼻子走!

龐煖坐了許久,這腰腿有些酸脹,雖趁機起身,對張耳深施一禮,道︰「閣下所言,真令老夫大開眼界,且請各位暫且休息,待我等好好合議一番,老夫再向閣下請教!」

龐煖如此客氣,張耳趕緊起身還禮,笑道︰「大將軍客氣了,某有何德何能,敢當大將軍請教二字!」

兩人又客氣幾句,龐煖親自將張耳等人送到待客之所,吩咐左右侍衛好好待客,自己才告辭回去,召集眾將,商議軍事!

龐煖帶兵日久,本人又是早已成名的縱橫智謀之士,身邊自然也聚攏了一批門客,這些門客雖然沒有什麼足為將相之任的大才,但各有所擅,人數百余,按照特長分在龐煖左右,協助龐煖打理謀劃、定計、賞罰、天文、地理、督查、糧草、軍情、游說等事。如今大議軍事,營中校尉以上將佐數十人,賓客六十多人,將一座大帳擠得滿滿的。

龐煖看眾人到齊,這都是軍中高級將佐,前日行軍開拔,怕這些人說漏了嘴,因此一直以攻燕為名,令眾人北上,只有少數月復心之人知道真情,如今到了兩國邊境,如果再不說明,萬一有那個將佐膽大,貿然出擊,引起燕趙之間的誤會,那可就麻煩了。

故而再不隱瞞,高聲將此次北上之意和大王和燕謀秦之事詳細給大家解說了一遍。

帳下眾將听著,大都雲里霧里,一時難以轉過圈子來。

龐煖知道眾人一時想不明白,稍微停頓了一下,又將三國之局和對秦國的判斷剖析一番,眾將听著,也是大覺有理。況且自己身為將佐,本就該听令而行,抗秦也好,攻燕也罷,反正自己都要率軍初戰的,至于和誰打,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當然,也有幾個將佐在秦軍手里吃過虧,不由心里叫苦,早知不是為了攻燕,何必搶著隨軍而來,當初要是動動腦筋,能留在邯鄲,豈不是遠勝過到戰場之上和秦人那些虎狼對陣。

這幾個人心里嘀咕,面上可不敢顯露,都是跟在眾人之後,大贊大王英明,定可大敗秦軍,為先輩報長平之仇!

龐煖人老成精,將這些馬屁壯志自動忽略,笑道︰「各位將軍如此雄心,老夫心中甚慰,然兵凶戰危,大意不得,還望諸位仔細謀劃,看我軍如何行動,才能出其不意,大敗秦軍!」

反正大主意要自己定,龐煖倒是不介意現在民主一下,也好為自己開拓的思路。

原先一門心思伐燕,誰也沒想過秦趙要戰,這一下子轉過來沒問題,可事總要慢慢想的。所以,龐煖一句話說出來,大家都是默然不語,有的是琢磨軍事,有的自知不是那塊材料,職位又低,干脆就躲在別人背後,盯著別人的後腦數頭發。

很快,就有人率先進言了,道是既然秦軍要趁虛偷襲,只怕秦軍也不會輕易出動,總要看看燕趙之間的戰事,等到趙軍和燕軍沾上,不能輕易月兌身,才是秦軍最好的出動機會。如今既然燕趙合謀制秦,這燕趙之間當然不能打,但又必須讓秦軍以為兩國大戰才行。所以,要想法造勢,誘秦人上當!

接著又有將佐進言,上黨之地,城池狹小,物產不豐,如今大軍要進入上黨會戰,還需早些準備,先行輸運糧草,只要糧草充足,大軍輕裝而進,才好出秦之意外。

接著,在龐煖帳下負責地理之客進策,道是穿井陘至上黨,道路崎嶇,過關之後,乃是平坦城,把守東西南北要沖之地,如要大軍前往上黨,需牢牢控制平坦城,隔絕到太原的道路消息,以免泄漏消息,同時也可防範太原秦軍東攻井陘。

從高平至閼與,大路全在山谷之中穿行,如能大軍預先潛伏其中,待秦軍行軍不備,定可打秦軍一個措手不及!

當然,這要知道秦軍的行軍路線和時機,否則大軍長久埋伏在荒山之間,大軍糧草供應,實在難以料理,如果泄漏消息,只怕反為秦軍所趁!

龐煖听了,大贊其計策有理!

終于追回了這一天的進度,不至于搞得自己那麼緊張。求眾位點一下收藏可好?據說凡是收藏斬秦的,本月都會漲工資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