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龍行千里 第一百四十八章 整訓

下都守是燕南整個下都地區的主將,全面負責下都三十余城的軍政要務,實際管領下都城內軍馬的乃是下都司馬韓榮。

韓榮這段時間,一直是有些惴惴不安。

韓榮跟在公孫襄的手下,已經有十年了。當初舅父公孫襄為栗月復軍中校尉,韓榮才二十一歲,在公孫襄看來,大軍六十萬征戰,面對疲趙定可大獲全勝,自己隨軍出征,怎麼也能掙不少的軍功,因此就將韓榮帶在自己身邊,一來給這個外甥能掙點功勞,二來自己家人,總比別人要親近可靠些。

當年那一戰,公孫襄見機的早,率部退守武陽城,韓榮一直就跟在身邊。十年來,公孫襄穩穩的坐住了下都守的高位,韓榮也在舅舅的提攜下步步高升,十年時間熬到了下都司馬之官。

能這麼順當的成長,韓榮對舅父公孫襄是非常感激的,雖說在軍中十年,對于這軍中操訓管帶,說實在的,韓榮還真的總結了兩條經驗,一是堅決服從公孫襄的指令,舅父說啥就一定努力干啥,二是要勤快,先是腿勤,這偌大的軍營,可偷懶不得,需要常常巡視查看,不敢輕忽,次是嘴勤,每日笑臉常開,和上下左右的軍中同袍搞好關系。

如今舅父調任下都宗伯,雖然仍是高官,可惜現在只能掌管宗室祭祀和宮殿,已經沒了帶兵的實權。

少了舅父的護持,韓榮先就心里沒了底。

太子帶著人,已經來了幾次軍營,韓榮自覺並沒出現什麼大毛病,但察言觀色,韓榮覺得太子對自己好像並不滿意。

太子乃是儲君,又是受節鉞鎮守下都,這手中的權力比起舅父,不管是實際還是名義上,那都要大得多。

韓榮生怕讓太子挑出大差,這七八天,一直就吃住在軍營,生怕自己一個轉身沒看到,讓手下這幫軍卒將佐給捅出什麼婁子來!

看到太子的車駕又來到軍營,韓榮趕緊迎了過去,小心翼翼將太子一行接進中軍大堂。

姬丹居中坐了,問韓榮道︰「韓卿,大王新頒軍功令,你可看到?」

韓榮趕緊行禮,回道︰「回太子,臣已細細讀過!」

「那依你之見,我燕南之軍,該當如何執行?」太子姬丹略有點考究韓榮的問道。

軍功令,韓榮確實看了,至于該如何執行,韓榮還真沒什麼底,原本今日,如果太子不來,韓榮還想出營,向舅父討個主意,沒想到太子現在就問,韓榮不由遲疑,臉上開始有些冒汗,道︰「臣看了以後,還未和眾將佐商議,太子但有吩咐,臣照辦就是!」

太子丹一笑,問道︰「這麼說,卿自己是沒什麼主意了?」

這話韓榮可不能明著應承,所以趕緊硬著頭皮回道︰「太子,臣雖愚鈍,正在想法,只是還沒想好而已!」

這將近一個月,姬丹和尉僚等人,對這下都的幾個主官,也都做了不少的考察和調研,對于韓榮的根底,姬丹心里也明白。在尉僚他們看來,這韓榮為人小心,處事圓融,和左右同僚、下級部屬關系處的都還不錯,不過無論是武勇,還是膽略謀劃,確實是差了不少。

姬丹今天來,已經是下了決心,要開始整軍,也就不再難為韓榮,吩咐道︰「傳令,招軍中大小將佐進大堂議事!」

韓榮趕緊答應一聲,親自跑到外面,吩咐中軍親衛,到各營中傳召將佐。

武陽城中,不過七千將士,雖是分了三個營寨,所幸距離都近,不多時,各寨將佐,紛紛趕了過來,參見太子之後,在兩旁肅立恭候。

見人已到齊,姬丹高聲道︰「今日召眾卿,乃是為整軍一事!」

「我大燕肇基召公,垂有八百年,如今大國有七,以得國之正,恩澤之厚,他國無可比也!」

「我燕偏居東北,人口不眾,素為諸侯所疏。如今各國爭霸,征伐不斷,我燕即欲獨善其身而不能。況西秦野心勃勃,欲吞並諸侯,南趙窺覷我富饒之地,北胡擾我千里之邊。非有強軍無可以制之!」

「然十幾年來,燕趙數戰,以屢敗于西秦之趙,我燕尚無一取勝,趙軍兩圍都城,非割地不足以求和,豈非我軍上下之恥乎!」

說道激動處,姬丹挺身而起,按劍大喝曰︰「燕人之強壯,不亞于趙人,燕人之槍矛,非鈍于趙人,燕人之盔甲,非不堅于趙人,燕人之車馬,非慢于趙人!然燕數敗于趙者何?」

「非他,乃軍陣不整,軍紀不明,將士心散,膽怯之過也!」

「國家痛定思痛,乃定軍功之令,以激勵將士,為國效力爾!」

「我以大燕太子之身,奉王令出鎮下都,守國之南疆。國之重責,豈敢不謹而慎之乎?」

「著自今日起,全軍上下,行新軍法之令,按制整軍!」

太子令下,眾將佐雖然心中多有不解之處,仍是轟然應諾!

姬丹看著韓榮,又沉聲道︰「卿在軍中十有余年,多有辛勞,只是以卿之才,實非將帥之任,如繼續為司馬,恐無我大事!」

「著令尉僚,權為下都司馬,著調下都司空吳仗劍,權下都右司馬,著令酈商,權任下都左司馬。原下都司馬韓榮,權調入我府中待用!」

尉僚和酈商,是來前姬丹就已經和他們說過的,現在姬丹當眾公布,兩人從姬丹身側,轉到前面,躬身接令。

下都司空吳仗劍,今日被太子傳召,隨太子到軍營議事,原來心里還是疑惑,既是入軍中,找自己這個司空來干麼呢?

待听到讓他轉任下都右司馬,看名義好像比司空還低了半格,可這是軍中之將,比自己原來的工頭,那可是強上太多了,當即心花怒放,站出來大聲應諾!

唯有韓榮,心里叫苦,只是太子令下,他本是膽小懦弱的性子,也不敢質問什麼,也低頭上前接令。

姬丹看韓榮神情很是沮喪,遂道︰「韓卿不必如此,好好努力,日後我自有用你處!」

韓榮拱手施力,勉強答道︰「臣自知才學遲鈍,不堪其職,既太子不棄,臣敢不效勞!」

說罷,退到一邊。吳仗劍猶自站在中間,問道︰「太子,臣轉任右司馬,這下都司空等事,不知該有何人接手?」

姬丹一笑,道︰「司空之事,甚是繁復,非對此精通之人,恐難擔其任,我意以公孫河代你,卿以為如何?」

吳仗劍咧著嘴笑道︰「太子眼光如炬,下都現有之人,非他莫屬!」

公孫澤、河、淼三兄弟,公孫淼如今是天天跟在陽慶後面,求教鑽研醫學大道,陽慶見他確實甚有根基,又是聰明好學,因此也不藏私,將自己家傳典籍,借與公孫淼,兩人一塊研商。公孫淼如今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兩個兄長,知道自家兄弟心願得償,也是為他高興。

公孫澤原來好神仙之術,不過被姬丹教訓一頓,和兩個兄弟就一直跟在姬丹身邊為賓客。不過,他也看得出來,雖然自家三兄弟乃是宗親,畢竟來的日短,又沒有立功,還真是沒有尉僚等人在太子那里得寵。

如今太子出鎮,公孫襄轉任下都宗伯,父親免職閑居,兄弟兩人私下論起,也是有些擔憂,不知自家兄弟出路如何。

這站在賓客當中,忽然听太子要讓公孫河權任下都司空之職,兄弟二人對視一眼,都是大喜,公孫河趕緊從賓客之後站了出來,恭敬道︰「這冶煉制作等事,臣素來喜歡,太子任臣此事,臣敢保萬無一失!」

姬丹呵呵笑道︰「如不是你喜歡,我又豈能讓你來做?」

「上次來武陽,卿兄弟三人愛好非同旁人,我心中已然嘉定。醫學、制物,都是大道,卿且用心鑽研,日後用你之處不少。」

「卿兄何在?」

公孫澤听太子又問道他,趕緊站了過來,拱手道︰「臣在此,不知太子有何吩咐?」

姬丹道︰「汝弟為司空,監督諸工坊制作,卿且去助他一臂之力!」

兄弟二人高聲應了,一齊退下。姬丹令道︰「尉僚,如今營中眾將佐皆在,卿且宣講軍功令,務必將佐們先要明白!」

尉僚高聲應諾,當即站在幾側,拿起幾上卷冊,為軍中將佐講解軍功令、軍法令、軍制令。

營中將佐,出身不一樣,職務不一樣,听著這三令,都是一邊琢磨,一邊和自己對照,有的心里喜歡,听著不斷點頭。有的未免覺得以後這營中,只怕日子不好混,自己能不能再待下去,還真是有些頭痛。听著講解,自然是越來越糾結。

兩個時辰以後,姬丹退出大堂,給尉僚留下了五十個賓客調用,自己則帶著韓榮和其他隨來的賓客,轉回宮中。

自此以後,尉僚在軍營中,直接掌管整軍之事。吳仗劍乃是下都老行伍,對軍中將佐,熟悉的也不少。尉僚眼楮又尖,在酈商、趙午和吳仗劍的輔助之下,尉僚利用五日時間,將現有營中將佐,做了初步鑒別。稟明太子,不適合留在軍中的,一律調到太子門下。其余的留任的軍官,和抽調出來的太子賓客混編,暫時充任整軍官,開始對營中軍卒進行揀選。根據體態、特長,分為車騎、武卒、弓卒,其余稍微小弱的,撥為輜重後勤卒。並通過軍中比武較力,挑選勇猛突出,表現積極的,任為伍長、伙長和曲長。立為步卒五個團,車騎兩個團。分為兩師,分別有酈商和吳仗劍統帶,開始整訓。

二十天以後,從上谷和漁陽郡抽調的二百名將佐老卒報到,姬丹為這些人接風之後,好好勉勵一番,分入營中,充任各級官長。並按朝中命令,太子自兼領軍,以尉僚為護軍。酈商、吳仗劍為校尉。其余官長,也都按能任職,進入了長達三個月的大練兵活動。

太子又傳令,著各城值守兵卒,以各城司馬為首,調一半進入武陽城大營整訓。三月輪換一次。並同時考察其官長能力長短,品行優劣!

ps︰總算熬了過去,求收藏,求紅票,求打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