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00 290章 只長心眼不長個子的三人湊在一起了

290章只長心眼不長個子的三人湊在一起了

這其實說的不是周大少團長,雖然他娃周大忽悠的赫赫名聲常使熟悉他的人們一見到他就會發出會心的微笑。如果用這個時代的北方人的話來講,那就是周大少團長的那張嘴其實挺貧的他的廣博善談和風趣幽默的話語常使沙灣村村口上的那間小煙茶鋪加小食店最後才算是會客屋的房子里的來客們爆發出哄堂大笑,充滿了歡樂祥和的新春氣息。

但這回一見到幾個軍中來客,卻是周大少團長自個笑得直不起腰來,那「哈哈」打得前來探訪看望的幾個人是莫名其妙的、面面相覷。

來客領頭的是才被最高領袖任命為湖北省省主席、武漢衛戍區總司令部警備司令,原第5集團軍總司令長官,在國民黨軍中有「三炮起家」傳奇的,在宣城被咱周大少團長打劫過的苦主---陳誠,陳辭修上將。

跟隨他的主要人員還有兩個少將︰時任軍事大本營作戰廳長,陳誠號稱「土木系」的軍事集團起家部隊原18軍的軍參謀長郭汝瑰少將;劉斐少將,軍委會參謀部參謀次長,作戰小組組長。

在國民黨人中,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辭修,別名石叟。個子雖然不高,一臉嚴肅,正襟危坐,並不啷個好笑啥。

周大少團長那是被陳辭修身後坐的一高一矮、一壯一瘦的郭汝瑰少將和劉斐少將兩人給整笑得曉得些國共兩黨歷史的人都知道︰

這郭汝瑰、劉斐兩人,雖然都是國民黨軍隊指揮決策核心成員,一個是作戰廳長,一個是參謀次長。而且兩人才華都很受最高領袖、陳誠等的青睞、賞識。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倆人卻都是中共從大**時期就潛伏到國民黨里的隱藏極好的紅色間諜。只是由于他倆分屬中共三大情報系統的不同隸屬,相互是不知道各自的真實身份的罷了。

這個就不說了,絕的是,這兩個都是中共紅色間諜的家伙,在後來的國民黨敗績連連的戡亂時期,為了掩飾國民黨作戰計劃等絕密軍事情報屢屢泄密的尷尬,找到一個替罪羊擺月兌自己的嫌疑,那是在國民黨中還曾上演了一出火星撞地球、精彩激烈的「狗咬狗」活報劇,相互攻軒指責對方是中共間諜,還差點不顧多年關系,直接動手大打出手,那是弄得很不和諧的,讓老蔣為他們不能精誠團結那是確確實實生了氣的後來知道了實情後更氣︰娘希匹的,都給我演戲,全是中共間諜啊

所以知道這些底細的周大少團長一見到陳辭修後面笑眯眯地相安無事的郭汝瑰、劉斐兩個人,啷個不啞然失笑嘛,而且是一想到日後這倆人那個針尖對麥芒的相互攻軒的戲劇場景,周大少團長就止不住笑。

「啷個,小老鄉,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可如今你這個四川重慶人見到了我這個四川銅梁人(現屬重慶管轄,郭汝瑰與周大少團長那是真資格的重慶老鄉),卻一直笑得不停是為了啥子呢?未必老子長得很喜劇嘛?」

郭汝瑰少將被笑黃了,也有些火了,重慶人的脾氣上來了終于不客氣地問道。

其實是年30歲的郭汝瑰少將(1907年生人,于1997年車禍過世,享年90歲)。除了因為個子矮,被人稱為郭小鬼外,那是相貌堂堂、器宇軒昂的,那個一臉正氣按到我們大家熟悉的某小品上說,那就是我軍打入敵人內部的

郭汝瑰少將身高比一米六八的周大少團長還矮兩分,他于1926年考進黃埔軍校第五期,1931年進入最高領袖當校長的中央陸軍大學第十期,隨即又進了老蔣搞得廬山軍官團首期。

國民黨軍隊常俗稱的加官晉爵的保證的三件法寶之中︰「浙(江)、黃(埔)、陸(軍大學)」

除了不是最高領袖的浙江同鄉,他就佔了兩樣。而且在抗戰中郭汝瑰少將那是以真才實學、優異的表現深得最高領袖賞識。(武漢會戰中,及以後幾年的鄂東、鄂西保衛戰都是郭汝瑰協助第六戰區的陳誠最終守住了這個川東門戶,為抗戰最後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否則老蔣真會被小鬼子趕到印度去當流亡政府了)

郭汝瑰少將卻是很早就加入中共,說起來算是中共歷史上最大(貢獻)的紅色間諜。他起家,就是被自己的黃埔教官陳誠賞識,進來18軍,幾年之間,就由一個小上尉,升任18軍的軍參謀長,坐火箭般的升至少將。那個升官進階的速度比起周大少團長來說不遑多讓啊,可見陳誠對其的賞識。

後來陳誠知道郭汝瑰是中共間諜後,對人說︰

「我就是真抓住了郭汝瑰,也會把他釋放的,這樣正直富有才華的人都加入了中共,可見是我黨自身出了問題啊」

對郭汝瑰的痛惜溢于言表。

「哎呀,哎呀,抱歉哈,對不住哈,小弟見到陳長官和重慶老鄉大哥,我是抑制不住心喜若狂啊,失態了,失態了喲」

周大少團長言不由衷地忙順坡下驢子說道。

「你的川軍獨立旅殘部被軍委會下令撤並編散到我之前統率的第15集團軍了,你見我這個仇人還心喜個鬼啊?」

剛好40歲,被稱為國民黨軍隊里的少壯派領頭人的陳誠卻不客氣地說道。

見三人一見面就打了嘴巴仗,劉斐少將這個湖南莽子因為唐生智上將的關系,倒不至于兜頭潑這個他在淞滬會戰時就認識了的他也很欣賞的小老弟一盆涼水,只是在一邊微笑著看三個矮矬子打嘴巴仗(陳誠、周家欣、郭汝瑰三人都只有一米六十幾,周大少團長瘦看起來稍高一些,陳誠其次,敦敦實實的郭汝瑰最矮)。

俗話說有三不惹︰「禿子不惹,矮子不惹,瘋子不惹」這下子是三個人精似的只長心眼不長個子的矮矬子走一起了,劉斐這個湖南莽子再混嘛,也是哪個都不敢惹啥。

陳上將是來找周大少團長這個搶劫犯討要賠償的嘛?那倒不至于,陳誠是老蔣的心月復紅人,手上還不缺那點軍火物質的。他看上的是周大少團長的那支在中華民國規模水平都算得上一流的「小百花藝術團」。

原來,一開年,陳辭修不僅被老蔣弄成了武漢衛戍區的警備司令,還擔任了民國政府最高軍事委員會新成立的政治部主任。

這個還真是日出西山,老蔣轉了性?客觀上來說,老蔣在眼下這個內困外交的艱難時局下,真采取了一些他過去想都不想的舉措。既然他的百萬大軍無法替他撐住戰局,那老蔣無奈也只能接受一切有利于他的別的力量的支援與建議,甚至包括他一貫的死敵中共和宿怨蘇聯。眼下別的先不說,只要能頂住、渡過難關,其它以後再說。一向深謀遠慮的最高領袖情急之間,也就暫時拋棄了一直念念不忘的黨派之爭、信仰之異。

在武漢召開的中華民國的全國代表大會上,最高領袖提出了抗戰建國的綱領。這個時候的老蔣,既擺出了一幅抗戰到底的姿態(恰逢日本內閣宣布對華四項新政策,高調向世界宣布,無論在何種情況之下,日均不予老蔣的國民政府交涉。這下把首鼠兩端的性格多變的最高領袖給徹徹底底堵到死胡同去了︰要不抗戰勝,要不抗戰死。別無二路),又破天荒地一改過去專橫、**的法西斯作法,放出來一點有限的民主。

就這點,雖然遠不能滿足民心、民意,可是在被皇命黨規束縛了千百年的中國,這一舉動仍然贏得了連連贊揚。

一時間,國際輿論、民主人士、中共和各界民眾都是一片贊和。最高領袖的目的達到了,他雖然在軍事上不甚高明,說起來玩政治那是相當的老練。老蔣不但是個創造政治環境的能人,也是個能迅速適應政治生存環境的高手(其在國民黨那種紛紛繁繁的爭權奪利的環境中能多次反復,直至取得如今權勢,就很能說明這一點的)。

半年多來,抗戰打到今天這個份上,那是失地千里、損兵百萬,連中華民國的首都南京城也丟了,中國成了半壁河山。如果老蔣再不采取些非常措施來穩定軍心、民心,爭取國際援助。那等著他的就會是隨時可能襲來的鋪天蓋地的反對浪潮。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啥。

內憂外患的艱難時刻,是老蔣暫時停止了親者痛仇者快的自相踐踏。民主之風徐徐在半壁中國大地上吹拂開來。作為這時的中國的軍事大本營所在---武漢,中國兩大政黨國共之間的合作也進入了黃金期。

正是在這種情形下,老蔣主持軍委會新成立了政治部,而新任的政治部主任就是老蔣心月復,喜歡標新立異、且風頭十足的少壯派將軍陳辭修上將。

陳誠那是最會盯委員長的風頭的,要不然怎麼會有「小委員長」之稱嘛。想當年,保定軍校第八期炮科畢業的陳誠由恩師鄧演達、嚴重援引,介紹到黃埔軍校時,也就是個特補教官。

機緣巧合的是,一日陳誠訪友夜歸時已黎明,干脆不睡了捧著本《三民主義》做讀書狀,卻被很少早巡的蔣校長看見,還以為他一夜無眠苦讀《三民主義》。大喜贊嘆︰「風雨如晦,雞鳴不止。陳正是如此啊。」

這下子陳辭修發達了︰這人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那是非常重要的。從此後,小矮子陳辭修就在蔣校長心目中留下來很是正面很是高大的形象了。至于後來平步青雲、官運亨通,自是可想而知的。

陳辭修上將奉蔣之命擔任了政治部主任,擺出一副開明姿態,先是把中共要人周恩來請來就任了政治部副部長( ,周公一下子成了拿國民政府薪水最高的中共黨員,一月好幾百元)。

又把武漢文化藝術界的名流,也曾是中共黨員的國立武漢大學的創辦人、校董郭沫若請出來,擔任了政治部主管宣傳等的第三廳廳長。害得郭沫若只好拋下日本老婆安娜,獨留武漢,出任該職務。

于是乎,一大批共產黨員和左派人士也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和情形下,邁進了多年以來戒備森嚴的國民黨政治部門,從隱秘的地下昂首步入了政治前台大展拳腳。

而開明姿態做足了的陳辭修上將還不是光說虛的,有老蔣在他後面撐腰,他出手也極大方︰郭沫若任廳長,共產黨員居多的政治部第三廳陳辭修一火色一次就撥給了80萬元的經費乖乖,能頂的上中央軍精銳嫡系一個軍的用度了而這第三廳也才數百來人的編制。

中共掌握的軍隊被人譏諷為土八路,可是中共在宣傳、鼓動、群眾工作方面那是不得了的,一時間,大武漢的春天,充滿了火熱、生機,變得萬花齊放、生意盎然。

數十個抗日救亡團體,如雨後春筍般的在武漢冒了出來︰「中國青年救亡協會」,「中華全國文藝界救亡協會」,「中國青年記者協會」等。而且中共特別注重青年及學生運動。

于是由共產黨為主的政治部第三廳隔三差五就弄一些抗日救亡團體、大批青年學生等,浩浩蕩蕩上街游行。黃鶴樓下,長江兩岸,人潮如海,彩旗似林,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就像那奔騰的長江水,在大武漢奔涌。共產黨,周恩來、郭沫若等聲名大噪。

如此這般,可把政治部部長陳誠都眼饞的不行,偏偏自己手少又沒有啥子硬扎貨,這時有人提到了在上下川東、大西南、甚至華中乃至全國都聲名顯赫的周大少團長的「小百花藝術團」,那個水平和規模在全國都是屈指可數的。陳誠大喜,這要抓到手上,可是把共產黨比下去了。

周大少團長听了這些情況,表示了自己的意見︰

「為抗戰搖旗吶喊,為抗戰大力宣傳,是每一個文藝界人士應該盡得責任與義務。小百花藝術團願意听從軍委會政治部陳長官的安排,投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宣傳鼓動運動之中。

不拿槍的文藝戰士那也是戰士甚至是更有價值的戰士。通過他們,能使咱中國老百姓了解眼下國家民族正面臨的險境,也弄清楚每一個中國人在這個危難時刻應該擔負起的民族使命。

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大家都把勁頭使到一處,瘋狂的小鬼子終究會被中國人民打敗的……」

「周老弟,雖然年輕心中自有丘壑,以大局為重,以國家民族為重,使我等非常感佩啊。我僅代表政治部向你的支持標致感謝。

周老弟,你放心,我也會盡力為你在委座面前多做解釋。你這個令小鬼子膽戰心寒的支那惡魔將軍,是不會如此許久的。」

陳誠一口浙江麗水話,倒說得鏗鏘有力。

想達到的目的達到了,氣氛也就輕松愉快起來。在興致勃勃品嘗了周大少團長的沙灣鮮米粉以後。幾個人扯上了閑篇。

周大少團長不說了。這陳辭修是保定軍校畢業、黃埔教官。郭汝瑰黃埔五期,又在陸軍大學渡過金。劉斐也是日本陸軍大學畢業。那都是很有軍事才華的人才。

後來郭汝瑰當了國民黨國防部作戰廳廳長,陸軍總參謀長;而劉斐當了11年之久的參謀次長,人稱民國只有三個半軍事家,那半個就是指的劉斐。所以說,這幾個人都是國民黨中不可多得的懂軍事的人才。自然亂開黃腔、濫竽充數,玩虛場合那是上不得台面的。周大少團長本著少說話多听的態度,與三人談起眼下的局勢。

陳誠感慨的對幾人說︰

「武漢的價值,今日才真正體會到。

漢口、武昌、漢陽三鎮隔江鼎立,長江穿城而過。

江北漢口,商業繁華,是華中大商埠,其規模僅在大上海之下。

而龜山腳下的漢陽,那更不得了,是我民國最大的軍火城,匯聚著我民國軍火工業的精華(漢陽造,就是個提起來大家都不陌生的詞,事實上,當時老蔣手下上百萬部隊手中的槍炮彈藥,除了進口的,在武漢沒有淪陷前絕大部分都是從漢陽兵工廠這里運上前線去的。可見對于中國軍隊的重要性)。

我們處的武昌,也是民國政府戰時的政治文化中心。

這里地處長江、漢水交匯處,平漢線、粵漢線經過此處,是一個中國中部地區的水、陸交通的樞紐,‘九省通衢’名不虛傳。

在軍事地理位置上,向南它連接華南地區,國際援助經香港、廣州可以運到這里;向東,直插蘇浙皖,日後是我收復華中失地的橋頭堡;向北,又依托中原大地,是我們發起全面反攻的前進陣地。

可以說,控制住武漢,足以控制東西,震懾南北」

周大少團長打斷了說得口水翻天收復啊反攻啊的陳誠,說道︰

「它首先是擋住小鬼子西進大西南的川東門戶」

(祝各位書友大大元宵節闔家歡樂幸福如意)。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