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00 第88章 山西的一座大山

周家欣這一趟西安之行,在短短的二十多天時間中,就在大西北皮貨行業贏得了令西北商人又愛又恨的「周扒皮」的外號,為他娃眾多外號中又增添一個後世舉人皆知的惡稱,比起高玉寶起得同名稱呼竟早了許多年,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

西安城的皮貨商人還愛他尕娃?那當然在西安事變發生後那一段混亂紛雜的局勢下,是周大少敞開了收購,毫不猶豫接下大家的見錢就給的丟貨,當時哪個人不感謝他;恨死他尕娃的是︰當局勢明朗時人們發現他幾乎壟斷了所有的貨源,為了生意計,人們只好又從他尕娃手里高價把貨接回來。這樣子一來一去,他尕娃幾乎就榨干了所有西安城大小皮貨商的血,不喊他尕娃「周扒皮」還喊哪個嘛!

債多了不愁,跳蚤多了不咬,周大少面對這個西安城皮貨商給起的「雅號」,也不氣惱。他尕娃率領親信隨從十余人,興高采烈地回程了。當然不可能再翻一回大巴山脈和華 山,周大少取道山西、河南下到湖北武漢,坐船回去。

周大少的勤務兵萬朵花的背囊中又增添了一種陝西的土特產。啥子喲?說出來笑人。在沒日沒夜的七、八天皮貨收購大戰中,周大少突然對陝西的柿餅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回一火色掙了這麼多錢,七、八百萬元啊!這個出息的,只花了一元多買了十斤干柿餅,叮囑萬朵花背上。把個林大小姐,蘭蘭妹妹氣得夠嗆︰這個干扯扯又麻嘴巴(有石灰的緣故)的干貨果品有啥子吃頭嘛?!周大少一路上有事無事就拿出一個柿餅慢慢咬扯,別人想嘗還舍不得給,邊吃邊還對此干貨贊不絕口︰好吃,好吃!林雪兒和蘭蘭妹妹雖然不稀罕這個,卻也不至于否,總比周大少吸紙煙好點啥,這個最少不燻人哈。

這回程的第一站,就是天下聞名的雄關險要---潼關。

到了潼關縣城的時候,天色已經晚了。一眾人來到了一家飯館子吃晚飯。這個叫「秦記飯館」的飯店,其實飯菜做得還是可以的,但是生意卻平平淡淡。這個時候本來應該是吃晚飯的高峰時段,也沒啥子鬧熱的場面,十來張桌子只稀稀拉拉坐了四、五桌人。

周家欣手里拿著個干柿餅饒有興趣地喊人家伙計把「秦記飯館」的特色菜給他報上一遍。未必都要喊來吃嘛?這兩桌子菜周大少這些人可吃不完。伙計見他們人多,佔了兩桌子,也算是個大客了,態度倒是很熱情的。見喊他報菜名的小掌櫃雖說是個瘦弱少年,但眾人卻唯他是舉,也就應周大少的要求,花了幾分鐘把秦記飯館的特色菜從頭到尾介紹了一遍。

周家欣點了一些菜後,對伙計說道,等一會兒我們吃完了,喊你們掌櫃的來一趟哈,我有話跟他說。

這個秦記飯館的掌櫃秦德良是一個知趣的人,見周大少一行人菜點得不少,他給兩桌子一桌添了個葷菜,不要錢。周家欣心說,這老板還是會做生意的,啷個生意這麼平淡,自己給他出個主意吧,這一帶屬東西來往的要沖,飯館子太多了,沒有吸引人的特色是不太好做啊。

吃完飯,周家欣把想好的主意給秦掌櫃講了︰即每天整一款特價菜,售價遠遠低于同行的價格。比如︰這一道干燒牛腩,一盤一元多,你就給降成一毛!以此類推,保證秦記飯館每天都有一道特價菜,一開門,就用大紅紙把每天擬推出的特價菜寫得大大的放在醒目位置上。秦掌櫃,不出一月,必見成效。

秦掌櫃听得半信半疑︰這潼關縣城開館子飯店的,大家價錢都差不多,就靠個飯菜質量、味道啥子的來競爭,生意做得不咸不淡,就你這個一天一道特價菜,就能出奇制勝,生意興隆?

周大少笑道,如果不是我們要趕路,在此也就停留一夜。否則,我倒是真想跟秦掌櫃打個賭︰不敢說別的,生意比現在這個樣子好上一、兩倍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的。

好吧,秦掌櫃答應試一試。這是秦掌櫃還不太了解周家欣,就這兩桌子的人,那是沒有一個人懷疑他說的話。

林雪兒見秦掌櫃有些疑慮的樣子,笑著對秦掌櫃說︰

「你還別不信他,他一般做生意都是十倍、百倍的大賺。就你這一倍、兩倍的,他不會騙你的。」

其實秦掌櫃的疑慮在周大少走後的一周以後就消失了。雖然在每天一道特價菜上虧了本,但是來吃的人不可能只是點一道特價菜啥,又由于聞風而來的吃客也多了,一周後,客源就比原先好了不止二、三倍。半個月後,潼關縣城內外,東西往來的行客都知道了︰秦記飯館以每天一道特價菜出了名了!每天一大早,人們就會關心今天秦記飯館會推出哪款特價菜,每天親自去看看在醒目位置上大寫的秦記飯館的特價菜竟成了小縣城人們的樂趣和必修課,至于吃飯請客首先人們自然想到秦記飯館。

結果是,周大少的主意使秦記飯館生意一個月後,比原先好了不止十倍!那真是隨時門庭若市,吃飯的人們是絡繹不絕。一樣虧百樣賺,那真是日進斗金,把個秦掌櫃高興慘了。

我的個老天,原來那天來秦記飯館吃飯的瘦弱少年,是個活財神出世啊!秦掌櫃于是找了個木匠雕了個記憶中那瘦弱少年的樣子,正二八經當成財神給供在了飯館大堂中。哦,原來還有這麼一段傳奇啊,怪不得秦掌櫃的生意突然這麼火爆,是有一個出世顯靈的少年財神幫忙哈!這秦記飯館因這段離奇的傳說竟然享譽這一段陝豫交界地區,生意更是好得恐怕周大少再來都會大吃一驚。喜劇的是,從此以後這潼關一帶的人們供奉的財神都是一幅笑眯眯地少年模樣。

扯著干柿餅的周大少是不知道他竟被秦記飯館的秦掌櫃當成了活財神出世,一路向東的人們渡過黃河來到了山西境內。周大少堅持要往上拐一下,到山西運城走一著。

路上,周家欣給大家伙出了個問題,要大家猜猜山西啥子是︰

「是山不是山,不是山又是山。」

大家絞盡腦汁,瞎猜一氣。有說東面的太行山的,有說是呂梁山的,有說是五台山的,有說是中條山的……。反正周大少就是兩個字「錯了!」。

蘭蘭妹妹見大家把山西周邊、境內的名川大山都說交了,周大少都說錯了,不是。突然心里一動,忍不住喊道「閻錫山!」哎,大家先後醒悟過來,都去猜山名了,沒想到人名,這可不是閻錫山嘛?!

周大少高興地對蘭蘭妹妹說道︰

「對了!就是閻錫山。山西人都知道這麼一句話︰山西有座大山,這座大山就是閻錫山。為啥子這麼說呢?他從辛亥革命開始,就做了山西的督軍,除了中原大戰時離開了一年半載,二十幾年來,到現在擁兵30萬,獨霸山西,都成了不倒翁、座山雕、土皇帝了。蘭蘭,獎品你得了,萬朵花給蘭蘭拿一個柿餅來!」

大家都遭氣笑了︰費了半天腦汁和口水,猜中了獎品就得這種干柿餅啊,還只有一個!這周大少到了山西境內,老摳得比得上天下聞名的老西了。

周家欣堅持到運城一趟,一是因為重慶大轟炸時,山西運城是日本陸軍航空兵的轟炸機的前進基地,先去看看去;二個是,和萬佳商貿公司駐晉辦事處的高主任談談有關山西的事宜,隨便看望一下運城潛伏的那個山西運城藉老兵。

自古以來,號稱「表里河山」的三晉大地就一直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東面是綿延千里的太行山屏障;西面是橫亙的黃土高原;北面有內、外兩道長城關隘;西、南面則是黃河天險。從地形上來看,就像是一個橢圓形的長條腳盆。

從山西東出娘子關可以揮師華北,直刺平津;南渡黃河可逐鹿中原;西出潼關則可直取大西北。所以,無論哪一個朝代哪一個政權,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山西這個腳盆,在中華大地上就立不穩腳跟。而且,山西的資源之豐富,就是一個獨立王國也能生存。打個比方說,就是山西大同這一帶的豐富的優質無煙煤的驚人儲量,就能使山西富成像後世海灣石油國那樣的地方,那真是滿地都是黑金啊!至于豐富的鐵、銅、稀有礦產那更不用說了。

當了近30年的山西土皇帝閻錫山是個老奸巨猾的地方軍閥勢力。他擁兵自重,獨霸山西。中央最高領袖拿他沒有辦法,共產黨的勢力也難以滲透,連小日本人也對他拉拉扯扯。用這個土皇帝自己的話說,這就叫「在三個雞蛋上跳舞,哪一個也不能踩破了」。這三方的勢力閻錫山都不願意鬧翻,又都得應付一下子,閻老西是夠稱得上左右逢源了。

這次西安事變以後,閻老西表示願意與共產黨紅軍組成共同戰線。這是他考慮借助共產黨的力量,一方面可以樹立自己抗日救亡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又可以據此與一直對他咄咄逼人的中央最高領袖分庭抗禮。閻老西以「自強救國」為口號,先後在山西組織了許多的群眾的團體和協會。當時山西的各種社會團體協會之多,成立之易(這個倒是給周大少鑽了個空子),竟成了控制之嚴密到處死氣沉沉的中國大地上一個獨特的化外奇景。

而這一大發明的土皇帝閻老西,他最中意的頭餃也變成了「會長」︰他先後將支持他的青年救國會和建設救國社等團體合並,成立了自強救國同志會,自己就任會長,會員一度達到數千人,其中倒是有不少共產黨黨員和進步人士參與其中,積極從事抗日救國活動。

時局也給了閻老西一個發展的大好機會。1936年10月,華北日軍駐屯軍大舉進攻綏遠,直接威脅到山西。山西一批人,其中包括共產黨員,倡議組織了一個全省規模的抗日團體,名為「抗日救國同盟會」,號召全國不分黨派,不分階級,不分男女老幼,團結起來,一致抗日救國。

周大少率領一行人來到山西運城的時候,正是閻老西同「抗日救國同盟會」商議後,把「抗日救國同盟會」改名成了「犧牲救國同盟會」,閻老西沒得說的,自任會長,這也是他185個會長中最有分量的一個了,他還把著名的共產黨人薄一波請來擔任了常務秘書長甚至于還親自寫了「犧牲救國同盟會」的會歌。歌詞是寫得慷慨激昂「犧牲已到了最後關頭!」,這就是抗戰中聞名全國的犧盟會。在周大少來到山西運城的時候,犧盟會這桿抗日救亡的大旗一揮舞,全國各地青年紛紛慕名而來,一時間,山西竟成為全國的抗日前哨。

住旅館被人當成了投靠犧盟會的有志青年們,周大少在運城飯店听到山西犧盟會成立的消息,他娃竟然笑得止不住,眾人不解。林雪兒問他何故,不就是個抗日救國的團體個嘛,又不是個戲班子,笑起來還沒個完了。

周大少笑道︰

「死老摳的閻老西也終于做了件替人做嫁衣的事情,怕以後他不後悔得吞一瓶山西老陳醋。」心里想,這犧盟會以後成為了共產黨的囊中之物,真是造化弄人啊,完全出乎老奸巨猾的閻老西的意料之外。

雖然閻老西名義上服從中央、最高領袖。卻又公開聯絡共產黨。滿口抗戰救亡,可是在抗日問題上始終不提「抗日」兩個字,他別出心裁提出個口號是「守土抗戰」。言外之意,你日本人不來進攻我的山西,我就不和你對抗。

閻錫山在和日本人打交道中,態度始終曖昧。這個老西曾經在青少年時代留學于日本士官學校,在現在的日本軍政兩界頗有人緣。當年,馮玉祥和閻錫山聯合與最高領袖在中原大戰時,閻錫山失敗以後,避難大連,到後來重回山西執掌大權,都有日本人暗中幫忙的影子。所以閻老西與日本人的關系那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閻老西滑頭的與日本人保持一種默契︰只要你日本人不進攻山西,他就不提抗日。所以,已經到了這個日本人咄咄逼人妄圖吞並中國的時候,閻老西用心良苦地提出一個與眾不同的可笑的口號,叫做「犧牲救國,守土抗戰」,既不敢說「抗日」,又不掩飾他的根本立場只是守土,即保護自己的地盤。

閻老西這種首鼠兩端,投機取巧的哪樣都想攬到的個性在他選擇坐騎上就能看出來︰既不騎馬,嫌馬快危險;也不騎牛,這貨選上也忒慢了。選到最後,選了個自認為不急不緩的小毛驢子!又不是張果老,還真把自個當神仙了?

(謹以此章紀念犧牲在山西大同的外公,感謝書友大大的支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