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00 第三章 奇貨就要定出奇價

下午送貨時,按照周家欣的想法又增加了十幾種貨品,周彬益先回去了.

周家欣留下來,看看林湯圓的萬佳貨行的情況,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看這名字,還好,這萬佳不是那萬家,35年的重慶也不講什麼商標名稱侵權,要不然自己的萬家便利店一定改不成了.還真的有點沾林湯圓的光似的.

林湯圓把萬佳貨行的大管帳介紹給周家欣.兩人互相施禮問好.大管帳叫劉文漢,五十余歲,臉上已有些歲月的蒼傷,頭發花白但梳的整整齊齊,架著一副老花鏡,眼楮里不時閃著光芒,表情倒是平和,再加上一身整潔的灰色大袍.青瘦干練,典型的帳房先生.林湯圓又把劉文漢叫到一邊耳語一會後,便歉意地對周家欣說:"有空先和劉叔看看庫房?"

劉文漢不溫不火地招呼:"小周先生,天氣炎熱,多有辛苦啊."周家欣知道兩人有些擔心一個弱學生吃不吃得苦.便說:"沒事,現在就走!"跟著劉老頭從林湯圓的辦公室出來,從較場口平街走一段,順著十八梯就下到守備街的貨行倉庫.重慶的六月初,天氣已熱情似火,毒辣辣的日頭雖已西斜但威力不減,街上也沒幾個人,不時傳來幾聲無精打采的吆喝,

"涼開水,老蔭茶,又相因(重慶話的意思便宜)又解渴啊!"

"老青果,清熱又清火喲!"

劉文漢看周家欣停下腳步,興趣盎然地一口氣喝了兩大碗老蔭茶.真是解熱解暑啊,頭上的汗消下去了.這老蔭茶後世產量少,價格自然很高,貴得很.周家欣一個窮學生,喝不起.現在普通的很,好東西喲.這個年代的重慶人喝慣沱茶,老蔭茶,就喜歡這個略有苦味後帶回甜的雖然看起來有點粗枝大葉.幾乎不喝花茶綠茶(與成都迥然不同).貧困的人家干脆喝涼水.自來水好象是國府遷都以後陸續建得,很少.一般人家吃水都是由去長江擔水賣的人送.買不起的,整根扁擔兩個木桶,自己去江邊擔水.三十年代的長江水質好,清澈甘甜,不是有句"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嘛.四川幾大名酒,如五糧液,郎酒,劍南春等,都瀕臨長江或支流,好山好水出好酒.後來污染厲害,有發展成第二個黃河的趨勢了.

見劉老頭有點奇怪自己,周家欣放下大茶碗,不好意思喝了.下了彎曲的路兩旁簇滿高低竹木吊角樓的十八梯,就是位于守備街的萬佳貨行的倉庫.劉文漢跟看庫的說了幾句,就領周家欣進了庫房.庫房里的光線有點發暗,乍從外邊亮光光的地方進來,周家欣的眼楮適應了一會兒.

這是數間挨在一起的平頂木房,按輕工業品,土特產品,山貨藥材,紡織品等,有序擺放著.周家欣大致看了一下.見一間屋里堆滿木箱有點好奇.劉文漢忙上前介紹:"這是林老板進的上海時新暢銷貨----保溫水瓶.灌進開水,兩天倒出來都是熱的.客人來了馬上就可以沖茶沖炒米糖水,不需現燒開水,又洋格又方便.""喔,賣的怎麼樣?"

老劉苦笑了"幾個老板看了,也說東西不錯.就是嫌訂價高,怕不好賣.貨來了一周都"

"這保溫瓶重慶還沒有人銷售吧?"

"是,當初林老板去上海定貨,一眼就瞅上了.見上海人已普遍用了,想到重慶還少有人用,一定有市場,就簽了西南地區的總代理.先進了三千個,加上各種費用,大概成本八元,林老板定價為十元."

周家欣想了一會兒,對劉文漢說:"給林老板說說,先開幾箱,拿出三百個保溫瓶給各大批發商和各地區的大銷售商.白送,不要錢!就是感謝他們平常照顧萬佳貨行的生意."

劉文漢也點點頭,"對,先把他們打動就好了.是不是多了點?大批發商可以送,一些地區銷售就算了."

"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先舍後得嘛!"這小家子氣.

"哦,對了,另外這個批發價一律定成18元一個."

"啊"劉老頭的眼楮都瞪起來了"小周先生,這10元都賣不出去,倒還漲成18元,要不要得喲!"

周家欣于是給他解釋:"凡購貨方需要的,在市場上屬于新奇稀罕貨品的,到處難以買到的,可以定出比較昂貴的售價;對一些到處都能買到平常貨品,在銷售中就要盡量降低成本作到比任何一家都低.比如說你們從上海進的這批保溫瓶,在西南地區都無人銷售,在重慶,成都等都有需求,有能力購買的是又有面子又有實際用處.又不可能專程千里迢迢去上海買,把豆腐都盤成肉價錢了.林老板掌握了西南地區的總代理權,也就是說有了定價權.奇貨就要定出奇價!放心,就定18元."

劉文漢若有所思,但還是不大相信,說給林老板合計合計.又陪著看了其它,周家欣見時間晚了,不回林湯圓的辦公室了,直接告辭回家.劉老頭忙掏出100元遞給周家欣"小周先生請收下,這是林老板的一點謝意."周家欣也不推辭.這也算在民國掙的第一筆點子費了.兩人告別,劉老頭爬十八梯去了,周家欣慢悠悠有點自得地順著下半城的平路回家.

天色漸漸地晚了,夕陽像一個黃紅黃紅的咸鴨蛋黃.江邊吹過來的風帶著江水的味道,有點涼有點潮.周家欣揣著100元"巨"款(後世大概值一萬元)挺興奮.面對這時代的無力感消失了,是真的介入其中了.35年,劉湘奉蔣之命組成六路軍"圍剿"進踞川北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大敗,受蔣指責,于是故作姿態,請辭四川"剿總"和21軍軍長職務,離開成都回到重慶,一直待到"七.七"事變後出川抗日.這兩年,是重慶難得的平靜發展期,經濟也高速恢復和發展起來.此時的法幣是相當有購買力的,一甿上好的水田也就四,五十元,買一頭牛只需百元.

周家欣嘴里哼起小調"我想吃火鍋啊,我想吃火鍋"35年的重慶可還沒有正宗的火鍋.那是秋冬春初,跑碼頭的人把豬牛下水(內髒)等便宜肉食加上一些菜蔬,加上牛油.花椒,干紅辣椒等十幾種去寒生熱的調味品.在江邊煮上一大鍋,一群人圍著吃個鬧鬧熱熱,滿頭大汗,不亦樂乎.是真正的江湖菜.直到重慶成了陪都以後,才逐漸被大家接受,並發展到四季皆食,菜品也大大豐富起來,方式由煮食而涮燙.大街小巷舉目皆有,有名的橋頭,家福,劉一手等,不下幾十家.俗話說"成都嘗小吃,重慶燙火鍋"周家欣越想肚子里的讒蟲越是勾得不行,心里話老子干脆把正宗重慶火鍋提前整出來,滿足一下自己的讒嘴巴.隨便也混個正宗重慶火鍋的開山鼻祖不是?

看到街邊的鹵菜攤,誘人的香味彌漫在空氣中.去買點鹵菜算了.周家欣過去切了點鹵牛肉,豬耳朵,稱了些花生米,用油紙包好,倒是提了幾大包.想了想,又在煙攤上買了一包"哈德門",揣在口袋里.老是說穿回來這幾天,想點東西就覺得手指上嘴邊邊少東西,沒想到這煙隱,也跟著穿回來了.用洋火(火柴)點了一根,煙短一些也沒過濾嘴.吸一口:這一口嗆得周家欣鼻涕眼淚水齊流,他媽的,像新疆的莫合煙,又辣又沖!周家欣把煙一扔.就見一個小乞丐,不知道從哪兒竄出來,撿起煙頭就跑,還邊念:"一支煙,頂個肥雞母!"

旁邊的路人都笑起來.一個大爺(重慶話老頭的意思)對周家欣說:"學生娃兒,別瞞著媽老漢(父母)偷學吸紙煙哦,快回家吃夜飯吧."周家欣臉紅勃子粗地跑了.

周家欣已經有點沉醉于這和諧安祥的芬圍.重慶此時是多麼使人迷戀,城市在慢慢地變化,老百姓忙碌地生活,雖然環境還有些破舊,大部分人仍然艱難求生.但這和平,寧靜的日子,相對于東北,華北處于日本人鐵蹄下和威脅中的中國人是多麼珍貴啊!一想到兩年後,小日本持續五年的戰略大轟炸,就將打破重慶這份寧靜和安祥,帶給人們血與火生與死的煉獄.周家欣因剛剛適應這世的生活的一份喜悅,消散了,他默默地向家走去.

一進自家鋪子,就看見老媽領著一個清新秀麗的十五,六歲的川妹子,迎面笑著說:"家欣,你看是哪個來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