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第九十九章 黃龍山王二(一)

陝北和關中北部連年發生災荒。天氣久旱不雨,草木枯焦,赤地千里,饑民外逃,餓殍遍野。

連年的饑荒,再加上瘟疫橫行,百姓死斃甚多。但朝廷及陝西巡撫喬應甲不但不減免租賦,賑濟災民,反而增派所謂「新餉」「均輸」等賦役,嚴令官吏督責。百姓苦不堪言,幾乎沒了活路。

崇禎元年十一月十七日,白水縣民王二首舉義旗,聚眾攻蒲城的孝童,韓城的淄川鎮。不出一月的時間,接連攻克幾個重鎮,得到無數的糧食和軍械。

而王二也是個很有魄力的人,利用所得物資,招攬了大量饑民之後,斬貪官殺污吏受到四方百姓的愛戴。更有遍地的流民作為群眾基礎,一時之間聲望無兩。

朝廷恐慌,急派官軍圍剿。

起義軍與官軍多次作戰,互有勝負。起義軍所到之處,饑民紛紛加入,隊伍迅速擴大到數萬人。

官軍的圍剿,不但沒能殲滅王二,反而讓他在戰斗中越打越強大。

而王二,也深恐被朝廷大軍包圍,一路向著洛河以北撤退。

數日前,陝北府谷農民王嘉胤集合一伙饑民造反。王二听說之後,遂率軍北上,兩支義軍在宜君縣附近會師一處,力量更加強大。

于是,王二提議,就近攻打旁邊的宜君縣城。這一個提議,一下就在義軍中引起了強烈的爭論。

「王二兄弟,最近你們的風頭很盛啊!听說前些天你們接連攻破兩個大鎮,普通的寨子更是攻破無數,應該不缺糧才對啊!」王嘉胤三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身高七尺有余,常年的體力勞動,渾身肌肉虯結,一身彪悍之氣。

「王嘉胤你這是什麼意思?難不成是以為我們有糧食故意不給你們吃了?」王嘉胤話音剛落,王二旁邊一個漢字就竄了出來,毫不客氣地質問道。

他這一喊,王嘉胤身後的幾個漢字也立刻就要跳出來。

兩支義軍自從會師之後,就開始出現各種摩擦,相互之間的關系並不是特別和洽。想想也是正常,一伙沒有經過訓練、沒有嚴格的紀律,就靠著一時的激情聚在一起的饑民,你還能指望他們有多強的紀律性嗎?

「種光道,還不退下!怎可對王首領如此無禮!」王二一聲厲喝。

「哼!」那個被稱作種光道的漢子這才冷哼一聲,極不情願的退了回去。

「呵呵,王二兄弟不用責怪!種兄弟可能是誤會了,在下得到貴軍一千石糧食的幫助,已經非常感謝了,哪還敢奢求什麼?剛才的問話,只是純屬好奇而已。」王嘉胤臉色稍稍一變,但很快就恢復正常,也伸手將身後幾個青壯攔回去,說道。

「哎!」王二先嘆了口氣,才接著說道,「不瞞嘉胤兄弟說,我們這表面上看著風光,其實內里也是苦不堪言啊!不錯,前些日子我們是攻破了兩個鎮子,可得到的糧食,在當場就拿出大半分發給了饑民。剩下的,本來是帶了走的。可一路上遭到朝廷軍隊的圍剿,在突圍中數次被迫放棄輜重,一直到現在,我們總共剩余的糧草還不夠半月之用,否則的話,我也就不必這麼著急著攻打宜君縣城了!」

「哦,那看來是在下誤會王二兄弟了!」王嘉胤拱拱手。

「王二首領,在下有個擔心,我們現在雖然聚起了數萬人,可咱們心里都應該知道,這些人可根本就稱不上軍隊,都只是聚在一起的流民而已。對付小股的朝廷軍隊還可以,真要是攻打宜君縣這樣的大縣城,恐怕不行吧?」說話的人跟王嘉胤的相貌略有些相像,正是他的同族兄弟王國忠。

「是啊,王兄弟!宜君縣城牆高大,可不是那些鎮子所能比得了的。而且,宜君縣光是駐軍就有近千人,再加上一旦咱們圍城的話,縣里的豪強富戶們一定會自願幫忙守城,到時候他們的家丁民壯加起來的數量恐怕會是官軍的好幾倍。他們憑借城牆死守的話,咱們如何攻的進去?」王嘉胤似乎也不太贊同王二的提議。

「呵呵呵,如果沒有幾分把握的話,兄弟我又豈會提這個建議。那宜君縣城牆高大是不錯,一旦咱們圍城,縣里的豪強富戶們為了保護自家財產性命,也一定會幫著守城。不過,嘉胤兄弟不要忘了,宜君縣城上萬戶人家,豪強富戶可佔不了幾戶啊!」

王二笑著湊到王嘉胤的耳邊,嘀嘀咕咕地說了幾句,後者的臉上立刻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

張斗耀寒窗苦讀十幾年,終于博得個同進士出身;可惜的是朝中無人,全靠著自己的精明,在官場上模爬滾打又過了十幾年,才補了個宜君縣知縣的缺。

宜君縣位于匪亂、災荒較多的陝北,從萬歷末起,這里就收不上多少賦稅來;到了天啟、崇禎年間,更是變本加厲,連一粒糧米都收不上來,甚至還需要朝廷不時撥些賑災糧款。

這樣的知縣可算不上什麼肥差,而是大家躲都躲不及的位子。可張斗耀並不這麼認為。

當官的目的不同,有的是為了名,有的是為了財,而張斗耀,則是為了官——更高職位的官。

當他得知自己被任命為宜君知縣的時候,立馬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來了。

張斗耀上任的當天,就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章,主動提出,以後宜君縣不再需要朝廷的一粒賑災糧;不但如此,以後宜君縣還要像其他郡縣一樣,正常的繳納賦稅。

按照張斗耀的話來說,「賦稅乃國之根本,宜君雖遭天災,但有賴聖天子在朝,百姓亦能溫飽。所為抗繳賦稅者,皆鄉里奸猾之輩也。更有甚者,為一己之私而置朝廷危難于不顧,編造災荒。」只要「嚴懲其魁首,則賦稅自然如數上繳。」

據說,大明當朝天子崇禎覽後大悅,在朝會上對張斗耀大肆夸獎。一個知縣,在朝會上得到皇帝的嘉獎,明眼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三年任期滿之後,那肯定就是考核優秀,升上一級那是最起碼的了。

張斗耀其後果然不負眾望,在到任不到三個月,就將秋季的賦稅按時交了上來。

崇禎更是對這樣的「能員干吏」贊賞到了極點。

現在朝廷最困難、最缺少的是什麼?就是錢糧啊!像宜君縣這樣的重災區,本來是需要朝廷撥些賑災糧的,可張斗耀到任後不但沒要賑濟,反而將賦稅收上來了!這簡直就是奇跡!

能員干吏,當得大用!這就是崇禎皇帝給張斗耀的評價。

雖然也有人提出,說張斗耀在宜君縣刮地三尺,害的許多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但崇禎並沒有把這些放在心上。反而認為進言的人是妒忌英才,將其貶官處置。

現在的大明國,表里都已經亂作了一團。關外韃子不斷寇邊,甚至經常越過邊界公然在北地擄掠人口和財富;陝西、南贛一帶流民起義不斷;各地官軍兵變連連。

要想平定這些動亂,沒有強大的軍隊是不行的。

…………

周郎羨︰

感謝書友「70生人」的打賞。

另外說一件很遺憾的事情,今天恐怕又要欠一章了!對不住大家!

可憐的周郎,昨天剛剛補上欠章,今天竟然又有了債務,杯具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