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縣委第一秘 第十二章 股份制改革

這些天魏縣的官場不平靜,縣委常委一下子出現二個空缺,縣委書記一職沒有人敢奢望,就連譚良富也不敢有太多的想法。雖說他來魏縣當縣長之前的玉蘭市建設局的局長,屬于平級調動。但是畢竟來魏縣的時間不長,市委肯定要考慮到這一方面,縣委書記是需要具有獨擋一面的能力。

但是紀委書記一職很多人打他注意,這些天往返于市里的人也絡繹不絕。托關系的,找老領導反正十八般武藝全都使出來了。本來對于魏縣紀委書記,丁洪亮有很大的發言權,但是經過自己佷子丁海軒這件事,他自己都自身難保。省里的意思為了防止人情關系,紀委書記一職必須要異地任職。丁洪亮很可能被調入的外地,市里也是著手從外地空降一個紀委書記到魏縣。

趙華幫譚良富沏好茶,和譚良富確認一下今天的行程,譚良富這些天主要是到縣里幾個國營企業調研。市委把他調到魏縣來的主要目的就是搞活魏縣的經濟,月兌掉貧困的帽子,可是這又談何容易,半年的時間魏縣的經濟基本沒什麼改觀。

譚良富嘆了口氣說道︰「還真希望市里早點把魏縣的班子給定下來,現在讓我頭疼的事情就是這經濟,你在大學期間肯定涉及一定的經濟知識。」

「略有涉及,譚縣長。」趙華畢恭畢敬的說道。

「讓你沒人的時候叫譚叔,下次再犯,我給你好看,你來談談你的想法。」譚良富佯裝生氣的說道。

趙華對經濟方面的問題還是很有發言權,前生對于華夏國經濟發展的過程十分的了解,自然是信心爆棚。趙華清楚的知道一個地區想要發展經濟,必須要有一定有實力的企業作為後盾。他不僅僅體現在納稅上,包括就業,消費等等諸多因素

從1978年到1992年的14年中,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進行了三次嘗試。

第一個階段是從1978年至1983年。這個階段的改革被稱為「擴大企業的自主權」,即擴大企業在生產銷售、利潤留成和人事任命上的權力,如允許企業生產和銷售超計劃產品,提取和使用利潤留成,任命企業下級干部。這一階段的改革,在措施上類似于東歐國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改革嘗試,它們的結果也是類似的︰在改革的初期,顯現一些成效,到了後期卻出現嚴重的弊病。改革初期,這些措施顯著提高了企業職工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企業產值和利潤的增長,但是,很快就出現了更大的問題。在這些措施的激勵下,企業發放的獎金、補貼等越來越多,而完成國家下達的生產和財務計劃的情況卻越來越差。

第二個階段是從1983至1987年。這一階段的國有企業改革主要有兩個措施︰一個是改革涉及國有企業的財務分配體制,實施「利改稅」,即把向國有企業征收利潤的體制變為向國有企業征稅的體制。企業向國家上交稅收以後的利潤全部歸自己所有,這使得企業仍然有動力增產增收,也遏制了企業亂發獎金的傾向;第二個措施是改變涉及國有企業的投資體制,實施「撥改貸」。財政不再無償注資給國有企業,而是企業只能以貸款的形式向國有銀行融資。

第三階段是1987至1992年,這一階段的主要措施是「承包制」。企業承包一定份額的利稅,承包額之外,企業自主支配。在開始的短時期內,承包制對于促進企業增產增收有很強的刺激作用,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問題逐漸暴露出來︰缺少計算承包基數的科學標準,導致企業「苦樂不均」、怨聲載道;承包制大大刺激了短期行為,例如,為了提高自己的利潤分成,有的承包者采取了殺雞取卵的辦法,不維修設備,不提折舊或者少提折舊,把折舊變成利潤,使國有資產流失,給企業的設備造成損害。承包制下,發包者和承包者之間的產權界定非常模糊,承包者擁有企業資產的經營權,也擁有了部分剩余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使得發包者與承包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加劇,雙方侵權的行為更容易發生。承包制沒有也不可能使企業獲得充分的自主經營權,也不可能實現政企分開和企業間的平等競爭。

1992年之前的三次改革嘗試都失敗了。原因之一是,當時人們還沒有充分地解放思想,沒有能沖破舊思維的桎梏。社會主義等同于完全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思想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影響著人們。

第二個原因則是,人們對一個基本經濟規律還沒有認識清楚。那就是不觸動企業的產權制度,只改革企業的表面的利益分配關系,如同隔靴搔癢,國有企業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

雖然1992年之前的三次國有企業改革都以失敗告終,我們從這十多年的模索中得到了什麼呢?首先,相對于俄羅斯和某些東歐國家而言,我們得到了穩定高速的經濟增長。卻付出了較少的社會成本。另外,我們至少收獲了兩點認識︰一是社會主義經濟並不等于計劃經濟,社會主義可以和市場經濟結合在一起;二是西方的自由市場經濟理論是有條件的成立。第一點認識被越南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所證實,而第二點認識則可以被所有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國家的實踐所證實。

趙華知道想要真正的盤活市場,盤活經濟,就必須實現企業體制改革。但是在玉蘭這樣的中部城市,又有幾個人能接受股份制呢。

趙華說道︰「我不敢說。」

「還跟我賣關子,你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們這是關起門來說話,你就放心大膽的說,沒人沒人怪罪你的。」譚良富笑道。

「譚叔,您知道改革開放以來,企業經過了幾次改革,現在實習的是企業責任承包制,所說所短期之內提高了產量,也提高了稅收,但是現在呢,縣里幾個企業也進行了承包制,但是經過一年的時間又變成了老樣子。」趙華決定采取引導的方式。

譚良富疑惑的說道︰「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缺少計算承包基數的科學標準,例如,為了提高自己的利潤分成,有的承包者采取了殺雞取卵的辦法,不維修設備,不提折舊或者少提折舊,把折舊變成利潤,使國有資產流失,給企業的設備造成損害。結果給企業造成很大的傷害。」

譚良富一拍大腿,說道︰「你說的很有道理,可是有什麼辦法呢?」

趙成永說道︰「分清產權,把原來的全民所有制(或集體所有制)的國有企業改造成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國家作為所有者控股、經理層作為經營者管理企業的公司制或股份制企業。」

譚良富想了半天,模索著從口袋里掏出香煙,趙華忙幫他點上。趙華知道現在實行股份制改革需要很大的氣魄,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考慮清楚的。

譚良富說道︰「我覺得你說的辦法可行,但是……你容我想想。」

趙華知道自己提出的方案是一顆定時炸彈,譚良富必須要仔細考慮清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