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39章夯實底蘊

和莫離暢談一番,確定了北冥幽都退路無虞之後,陸淵心中最後一塊大石,便放了下來。

此後他在與這位飛霜道主論道數次,彼此交流道法心得,都是自覺大有所獲。

若是按照傳統修仙或玄幻路子,此時應該是兩者各自頓悟,然後來一次境界突破,修為大漲。

可惜。

如今是末法之世,沒有仙道根源靈氣在,兩人就算感悟再多,境界再高,也跳不起來,只能在此時的修為蹉跎。

而這,也不由更加堅定了,莫離飛升的心思。

于是這位飛霜道主,在和陸淵會過數面,同時再度確認了飛霜道與楚國的合作之後,便起身辭別,離開巴陵,趕往宗門的新駐地天守山去了。

陸淵送走莫離之後,也沒閑著,轉而開始教導起了自己那五位真傳弟子。

自從得知自己師尊兼大王,打算培養自己等人之後,楚維、李良他們皆是振奮欣喜。

身為一個武人,試問誰不想去一窺,那至高的先天之境?

成為先天宗師,不僅意味著強大的力量,更意味著隨力量而來的權勢,以及比常人多出五十年的壽元。

以上種種好處,都造成了先天宗師,陸地神仙的稱謂。

因為相比于普通人,先天宗師確實更像另一個物種,漸漸有了些仙神的意味。

事實也是如此。

先天宗師相比于普通人,已經完成了一次身魂蛻變,從生命本質上來講,已經月兌離了凡人的概念,處于由人到神的轉變過程之中。

如此人物,當然不能以凡人稱之。

而在這個末法之世,仙神不顯,無知無畏之下,被人稱一聲陸地神仙,倒也未嘗不可。

正是因為深知先天宗師的意義,所以楚維他們,都極為珍惜這次千載難得的機遇。

以前他們不敢奢望先天宗師,那是因為知道想要培養一位先天宗師,需要耗費的資源有多大,付出的代價有多高。

這些資源代價,有時甚至能掏空一個先天大派的底蘊,或者耗盡一個小國庫藏。

他們這些人雖然是陸淵弟子中的佼佼者,過往也為祖國立下了不少功勞,但要說能讓自己師尊付出如此代價,那顯然是有些多想了。

故而心中雖然不甘遺憾,但他們也沒太多念想。

可此時天大機遇降頭,自己如果還不狠狠抓住,那絕對將悔恨終生,死不瞑目。

于是得了陸淵資助之後,他們立刻開始調整心態,打磨武藝,開始一步步恢復過往巔峰。

這一過程很順利。

五人境界本就有了,只是忙于政務軍務,有些疏忽生疏罷了。

此時有了目標,自己又懂得努力,想恢復巔峰其實很簡單。

甚至五個人里面,習武天賦最高的楚維,才不過半月時間,就將一身武藝恢復到了巔峰狀態。

而後便在陸淵的教導下,開始接觸先天蛻變,朝著洗練身魂方面深入了。

參悟十數日,楚維已經初步有所得,此時甚至打算開始身軀的蛻變,正式邁入先天之路了。

這一步頗為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先天之始,大道根基,不得不慎。

因此陸淵在得到消息之後,不得不抽出空來,專門為自己這位弟子護持。

楚維的身魂蛻變,不同于周青、孫思文等人,乃是陸淵直接用仙法調動靈氣,進行洗練根基的。

有靈氣仙法護持,幫幾個凡人進行蛻變,其實很簡單,並不會有太多風險。

所以那幾次,陸淵把握頗大,並沒什麼擔心的。

可這幾個弟子突破先天的路子,走的是現如今正統主流,依靠服用神血靈丹,一步步依靠靈丹內的異種血脈靈力,來完成身軀與靈魂的蛻變。

以凡人之身,容納異種血脈,再從血脈中汲取靈力,此事自沒有那麼簡單容易。

整個過程,可以說極其艱難復雜。

首先需要武者壓制住異種血脈,使之在體內不會暴動,然後再借助異種血脈的強大活躍,來刺激錘煉自身血脈,通過巨大的外部壓力,促使自己血脈進行蛻變。

等血脈蛻變開始了,再從異種血脈中汲取靈氣,使自身蛻變的血脈得到滋養,從而壯大穩固下來,作為先天根源。

此後便就是重復這個過程,服用靈丹,調動異種血脈淬煉自身血脈,在吸收異種血脈的養分,供自身血脈成長蛻變。

等自己血脈成長蛻變到了極限之後,靠著肉身血氣供養,武者神魂自然而然的,也會在這個過程中醞釀壯大。

等壯大到一定程度,在參悟出自身的武道真意,以武道真意作為引子,牽動起整個神魂跟著蛻變。

肉身、神魂都蛻變完成,武道先天之境,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

以上,便是此世傳統武者,所走的先天之路。

也是楚維他們,要走的路子。

這條路當然沒那麼好走,不僅用異種血脈錘煉肉身時的危險性極大,耗費的時間與精力,也比周青他們直接靈氣洗煉身魂要多。

最簡單一點。

就說服用異種靈丹,以之洗煉血脈的危險極,便注定不可能一次服用靈丹太多。

安全起見,武者們都是一日服用一枚靈丹,如此里面的異種血脈之力,既不強大也不弱小,正好起到一個既可以錘煉血脈,卻也不會超月兌武者掌控的程度。

以此來推算,按照完成一次身魂蛻變,需要五百枚靈丹的供養。

那麼一個武者想要突破先天,最快也要五百天的時間。

也就是說。

等楚維他們突破先天,最快也要神武十一年中,已經一年半以後了。

不過好在現在得了寒華、寒虎、寒良,三位飛霜道護法神將,再加上已經在迎親路上,不用兩月便可歸國的大摩教靈女。

楚國在短時間內,已經多了四位先天宗師。

整體的先天數量,更是已經破十。

如此實力,暫時倒也不用憂愁,無先天可用。

甚至如果逼到極點的話,西南那邊三個附屬國的三位宗師,陸淵也是可以以楚王之命,調動過來使用的。

只是這三國先天,關系到西南局勢,是楚國威懾大理、南詔、還有蘇、宋二國的重要力量。

並且三國之間,也是互相牽制,彼此制衡的局勢。

動用三個附庸國的先天,並非不可。

但把他們調走了,便容易打破西南各國局勢,甚至造成三個附庸國之間生出齟齬,徹底造成西南失衡。

因此不到萬不得已,陸淵其實並不想動用這幾個附庸國的力量。

有這三個附庸小國在,那楚國只需在黔中一郡,保持兩支禁軍,一位先天,即便算上郡府縣兵,也不過七萬人馬,就能維持西南局勢。

而要是沒了他們。

那楚國想保證西南如今的穩定,那就不得不像漢中郡那樣,派出一位分身坐鎮,屯駐十數萬重兵,才能有足夠威懾。

兩者的投入與付出,明顯不成正比。

所以也正是考慮到這點,故而明年那場南征之戰,陸淵倒並沒有征調西南附庸的想法。

不過這倒也並不意味著,以後就永遠無法動用,西南那些附庸國的力量了。

等明年出兵南征,攻滅嶺南諸國之後。

楚國的兵鋒與疆土,便可由南向北,從蘇國、宋國之地,包圍整個西南地區。

到時北、東、南三面,都處在楚國的包圍之下。

西南剩下的南詔、大理二國,只要不想自取滅亡的話,向楚國投降,奉表稱臣,就成了唯一的退路。

屆時或許陸淵派遣一個使者,就能招降兩國,令他們成為楚國新的附庸。

是的,陸淵沒想過攻滅南詔、大理。

自從得知了揚州未來注定毀滅後,陸淵對于攻滅西南的想法,便徹底打消了。

與其耗時耗力,損兵折將的去攻打西南,還不如留著這些小國,只令對方臣服,用宗主的名義,來調動這些附庸的人力物力。

反正百余年後,西南這邊區域注定毀滅。

屆時這些小國若想存活,除了徹底向楚國投降,舉國並入楚國之外,根本沒有任何出路。

而百余年時間,也足夠楚國持續不斷的滲透,慢慢操控傀儡化這些附庸小國。

所以何必呢?

現在根本不用動兵,只要等個百年,這些小國就會自己乖乖的投入楚國懷抱,根本不用費一兵一卒。

因此陸淵在想通這點後,對于西南也就不怎麼執著了。

只要對方能夠臣服自己,納入楚國的朝貢體系,讓他能夠得到西南諸國的氣運,就可以了。

至于實不實質統治,根本不重要。

眼下還是先攻滅嶺南,再以大勝之勢,威逼西南,名義上統合整個揚州西部即可。

到時西南僅剩的五國,都成了楚國之臣,周邊再無敵人,沒有任何安全威脅,陸淵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抽調西南各國的兵力先天,調動到楚國各處戰線,隨意消耗了。

別的他不清楚。

但等攻滅嶺南之後,數年後發動對寧國的東征時,這些西南夷國、小國,他們的兵力與先天,絕對是能派上用場的。

陸淵心中已經規劃好了一切。

……

在親自護持了楚維進行身軀蛻變,然後確認對方已經初步上手,能夠掌控自身血脈之後,陸淵只是看了十余日,便就放手了。

他是楚國之主,哪怕現如今已經重拾本心,開始對國中軍政之務大量放手,專注自身逍遙超月兌,比往日更加空閑許多。

但再是空閑,也還是有許多事情避不開,要自己這位楚王親自處理的。

而且他求的是逍遙,是自由隨心。

連楚國大業,都牽絆不了陸淵,幾個弟子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他自然不可能耗費太多的時間,用在看顧幾個弟子突破先天上面。

所以除了楚維外,剩下李良、韓順等人,陸淵也都只是盯了十天半月,看弟子們的先天蛻變,都走上了正軌之後,便沒費精力多管了。

當然。

作為老師,他倒也沒真的撒手不管,不顧責任。

在放手之後,陸淵也是囑咐了孫思文,讓這位好友有空的話,可以去看一看自己的師佷們,盯著一點,別讓他們出了變故。

嗯,就是師佷。

陸淵與孫思文以兄弟相稱,兩人之間的交情,更是遠勝尋常親兄弟。

同時孫思文也修行了和陸淵一脈相承的赤陽神功,並在此功境界上,突破了先天之關。

教導同樣修行此脈的楚維等人,絕無問題。

所以不管是論身份,還是論武藝,孫思文稱楚為等人一身師佷,那是絕沒什麼問題的。

甚至就連明面上的官職,孫思文都是國中宰相,論起品級,也比楚維等人要高。

讓他去教導楚維等人,絕對是有資格的。

只是這樣一來,自然不可避免的,讓本就公務繁忙的孫思文,變得更加忙碌了。

好在以這位好友的性子,向來為國為公,此時乃是幫著國家培養五位先天,這是大增國本,夯實底蘊的事情。

孫思文知道了,那自然是當仁不讓,絕不會推月兌。

有著這麼一位盡職負責的好友在,陸淵倒也能放心的撒手不管,自顧自的逍遙自在了。

于是有了空閑之後,陸淵處理完國務,便帶著藍彩兒等幾個後妃,還有陸賀、陸昊兩兄弟,在巴陵周邊四處閑游了。

是的,藍彩兒已經巡視西南回來了。

再有了寒良這位護國神將,出任黔中郡防御使後,原本聖駕巡游西南的藍彩兒,自然不用再待在那片窮山惡嶺,可以從中解月兌出來,返回巴陵了。

而且說真的。

陸淵就要迎娶蕃人的靈女,用的還是王後之禮。

這麼重大的事情,于情于理都得告知藍彩兒,並且讓這位王後返回國都,親自參與此事。

所以在寒良去黔中赴任之後,陸淵救遣人飛馬傳告,讓王後聖駕返回。

並且等前幾天,藍彩兒回到巴陵後,他便將事情詳細,盡數告與了對方,然後忐忑的做好了對方生氣的準備。

畢竟自己這事,做的確實有點不地道。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這後宮之內,自然也不可能有兩個王後。

陸淵為了拉攏蕃人,讓靈女用王後之禮迎回宮中,雖然只是這麼個禮儀,並沒給予對方王後的名分。

但理論上講。

靠著這麼個事情,那位靈女在後宮之中,其實就足以和藍彩兒平起平坐,不用畏懼太多了。

這是動搖藍彩兒在後宮權威的事情,涉及自身地位根本,自然由不得不重視。

當然。

雖說此事可能動搖後宮安寧,甚至進一步動搖國本。

但陸淵自信,只要自己還活著一天,後宮就翻不出風浪來,楚國就翻不出風浪來。

而以藍彩兒和那位靈女的壽命,不用想,肯定是熬不過他的。

所以不管是藍彩兒還是靈女,想要在楚國搞事情,基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得知此事之後,藍彩兒雖然心中惱怒不滿,但已經得知陸淵修仙有成,最少能活兩百歲的她,倒也沒真的鬧起來。

畢竟她心中清楚,自己熬不過丈夫,那位靈女也熬不過。

甚至連自己兒子,能不能熬過,都是個問題。

她原先想的,通過兒子熬死丈夫,然後再掌控楚國,復興苗人五毒教的想法,早早的就放棄了。

並且隨著楚國的不斷壯大,漸漸發展到有了一統揚州之勢。

藍彩兒如今更多想的,還是讓苗人、讓五毒教,更好的融入楚國,成為這個國家的一份子,而不是一個異族。

並且想想。

就算靈女進了宮又如何?

陸淵手中最大的好處,也就是那仙緣玉佩內的靈氣,已經被自己兩個兒子得了去。

陸賀與陸昊已經奠定了先天之基,甚至再過七八年,等他們長大成年,就能成就先天宗師。

屆時有自己這位母後在,兩個兒子又都是先天宗師,這份實力,足以穩定王後之位了。

後宮之中,沒人能夠撼動這份由親情綁定的組合。

就更別說,這些年自己和陸淵夫妻扶持,一路走來的情誼了。

這份共同創業,患難與共的情分,可不是區區靈女能夠比較的。

既然如此,知道自己身份地位無憂,再加上靈女代表的蕃人,確實有拉攏價值。

藍彩兒惱怒一陣之後,也就看開了。

只是看開歸看開,心中些許的別扭情緒,卻也還是有的。

對此,陸淵能說什麼?

只能帶上自己王後,然後還有兩個孩子,四處出宮旅游,放松心情了。

還真別說,此策大有奇效。

巴陵北臨長江,西抵洞庭,東有雲羅山,南面則是一片湖澤沃野。

四方之內,可謂山河壯麗,景色無邊。

陸淵領著一家逛了許久,藍彩兒原本的難過郁郁,就已消散大半。

平時在領著兩個小家伙玩的時候,也露出了許多笑容。

見此,陸淵總算松了口氣。

心中卻是知曉,此關算是過了。

他們一玩就玩了月余,到了臨近年關的時候,才返回巴陵。

也正巧在此時。

原本派去雪原,迎接靈女出嫁的使團,經過幾月奔波,總算接到了這位靈妃,迎著對方一路水陸勞碌,趕著年末回到了巴陵。

為楚國帶回了一位先天宗師,四百靈丹,還有十頭神駿的飛鷹。

楚國底蘊,進一步夯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