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20章 三大發明

一頂大帳篷里,中間的空地點起一堆篝火,火上烤著兩只野雞和一只野兔,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兄弟五人各自忙碌,好多天都沒有全體聚會,不是蕭寒在磚廠忙碌,就是小龍去各家山寨巡回執法。牛牛和石敢當倒是每天晚上回城堡,兩人必須回,守護義哥安全是他們最大的任務。

「讓我數數,」牛牛扳著手指計算,「最少有七天咱們兄弟沒坐在一塊吃飯了。」

「是八天,大牛。」小龍笑著糾正道。

「牛哥可要小心,再不長進,小心阿奴甩了你,」石敢當說笑道,「阿奴是文部的負責人,你說她當時咋看上牛哥的?」

「呃,」牛牛被一口酒嗆住了,挑戰道,「小胖子,你瞎說啥?你說,跑步還是跳高,你選一個咱倆比比!」

石敢當正要選一個,愣住了,兩項都不是他擅長的。

兄弟們大笑,牛牛的腦瓜子也越來越靈了,有很大進步。

張義告訴石敢當,阿奴和月芽兒本來就很聰明,曾經是給馬道長燒煉丹爐的女奴,派到張義的身邊監視他,後來變成自己人。張義記得,最初彼此還不信任時,牛牛差點兒打阿奴一拳,把阿奴嚇哭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互之間越來越了解,成了兩對鴛鴦。

「我知道了,阿奴打不過牛哥,就想著嫁給他,等結婚後好好收拾他,哈哈哈!」石敢當又說笑道。

牛牛傻笑一陣,點頭道︰「小胖子,她想打想罵俺都樂意。」

幾人都笑岔氣了。

……

那真是患難之交。

短短的幾個月,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阿奴和月芽兒從大字不識一個的苦命奴,靠勤奮讀書認字,成長為文部的負責人。

張義的信任是一方面,最主要還是兩人努力,識字水平在整個地區來說,僅在張義、小龍和蕭寒三人之下。

「小石,不要笑話大牛了,你們倆得加把勁兒認字讀書,」張義笑道,「等兵馬壯大了,你們都做了將軍,各自鎮守一方,相互之間只能書信往來,那個時候,你倆總不能在紙上畫圈圈吧?」

兩人意識到這確實是一個大問題,除了寫信,還要看得懂軍令才行,于是用力點頭。

小龍說道︰「對了,現在嚴重缺紙,各家山寨把能用的紙都送來了,眼看就要用光,不知道小寒會不會造紙?」

蕭寒遺憾的搖搖頭,問道︰「義哥會造望遠鏡,不知道義哥會不會造紙?」

兄弟們眼巴巴望著張義。

見他點了點頭,各個驚喜不已,歡呼聲響起。

「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是中華古代的四大發明,曾經推動了全世界的文明發展,」張義說道,「現在有空了,我可以解決造紙、印刷和指南針三項,就是火藥不會。」

「義哥說的火藥,是不是一遇火星就爆炸的煙火藥?」小龍問。

「是的,」張義突然意識到,火藥,其實就是道家人在煉丹過程中研制出來的,忙問道,「小龍會造火藥?」

「我們龍門派有一本《龍虎還丹訣》,上面記錄著這一種配方,師父臨終前燒掉這本書,說世上有這種煙火藥就永不得安寧,遲早會像上次大劫一樣燒毀天地,害慘世人。我想,這就是義哥說的火藥。」

哎,燒了呀,牛牛、蕭寒和石敢當惋惜不已。

「燒了好,我也不想看到人們再一次把火藥用于戰爭。」張義覺得小龍的師父做法沒錯,說道,「往後誰也不許提到火藥這種東西,中華只有三大發明,就是造紙術、印刷術和指南針。」

兄弟們深以為然,紛紛舉杯慶賀,沒想到今天的聚會引出來三大發明,更沒想到義哥都能重新研制出來。

……

每一項發明的誕生,最初都是極為艱難的,但對懂得其中原理的張義來說,那就簡單多了。他決定盡快完成紙張、印刷和指南針的研制,並進行規模化生產。

這屬于工部負責的範圍,由蕭寒協助張義進行。整個過程要絕對保密,挑選信得過的人參加研制和生產。

不是張義不想傳播出去,他從戰略角度考慮,不想讓敵人掌握這種技術。另外,紙張,書籍、指南針,還有望遠鏡等,在滿足自己人使用的情況下,還能作為一種商品,和敵對勢力交換鐵、馬、鹽和糖等物資。

這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

之前,張義還想拿糧食等資源去做貿易,現在,他有了更好的想法。和辛辛苦苦耕種出的糧食相比,紙張等物品的等成本就小多了,原材料多的是,最大的成本是人工。

而磨盤城,還有百姓聯盟有大量的富余勞動力,就是婦女,造紙等工作婦女就能勝任,這樣一來,她們的價值和能力就體現了出來。

何樂而不為?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張義細細講述自己的想法,提出一套完整的生產計劃,還有商業計劃。這下所有人都有了用武之地,都能創造出價值。

兄弟們激動不已,這是一個偉大的構想,瞬間有一種從原始時代邁進文明時代的感覺。

……

說干就干,蕭寒把磚廠和煤窯的事交代好,就全力協助張義。

首先解決造紙問題。

造紙的原料其實很廣泛,樹皮、廢掉的麻繩、藤蔓、秸稈、麻類植物等,只要含有植物縴維的東西都能用。

張義在城堡里找了一間很大的空房子,開始研制。他把收集到的原料在水缸中浸泡,潤脹後搗碎,變成漿液。接著用細密的篩子撈出紙漿,月兌水干燥後,就變成一張大紙。

只是看上去皺皺巴巴,比起以前留下來的紙張來說粗燥無比,拿毛筆也不能正常書寫。

他改進每一個環節,增加蒸煮、細搗、漂洗和烘干過程,經過十幾次試驗後,終于加工出合格的紙張。不能和工業時代的紙張相比,但完全符合書寫的需要!

這一刻,張義等人欣喜若狂,一個多月的時間沒白費。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