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

北宋國都東京汴梁,哪怕是在沒有定海軍之前,這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城市,世界第一大城市,這一點,絕對沒有問題,無論是人口,還是城市規模,都是如此的。

這就是東方文明的發達之處,在歐洲諸國,超過10萬都能夠稱之為大,甚至是特大城市的情況下,汴梁早已經超過百萬。

這個算是華夏文明的驕傲,也是北宋的驕傲,清明上河圖之所以地位那麼高,就是真實的記錄了東京汴梁的諸多畫卷,哪怕,它記錄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現在汴梁,跟十年前有些不同,卻變化不多,最多把路面擴寬一些了,來往的馬車更多了一點,川流不息的人員,是整個北宋最為繁華的地方。

相對于10多年前,汴梁的人口微微有些減少,在之前,定海軍對于北宋的人口移民計劃,整個北宋少了一半的人口,這中間,最早被招工,也是重災區的汴梁,最少少了二分之一的人口,後來,逐步的補充,卻補充的不怎麼到位,現在總共的人口有80多萬,平均的分布在汴梁的各個地方。

從定海軍吸收的經驗,汴梁城也進行一定程度的建設,比如說,增加了一些樓房,擴張了一些範圍,可是跟沈陽的龐大比起來,那不是一個檔次的,卻從側面上,讓汴梁的人口密度在降低,管理起來,也容易許多了,最少說,以前開封府沒有管轄到的地方,現在也算是面面俱到了。

任何的影響,都是相互的,定海軍這一個遠遠超過這個時代存在,哪怕不是主動的影響,被動的影響,也足以讓北宋產生變化的,這個變化,在趙信的刻意控制下,多是一些良性的。

東京汴梁更龐大了,也有了新的景觀,不過核心的區域卻沒有太多的變化,位于北宋新皇宮旁邊,有一片龐大的,園林式的建築物,這就是北宋的權利核心東府。

慶歷九年之後,東府經過擴建和搬遷,形成了一個最少20棟以上的建築的大型衙門,現在東府辦公的人員,高達的1.2萬人,這還不算派駐在各地的分支機構的,這是整個北宋最為龐大的一個衙門,不說那些高官,就說是普通的吏目也有很多。

固定的上下班坐班制度,在東府執行非常完善,每天都有忙碌的人,並且在吸收了定海軍的一些先進經驗之後,並沒有按照原來坐班制度,不在拘泥于白天,在夜晚,也是有人值班的,保證一天24小時,都有在處理。

位于東府最為核心的區域,這里被稱之為參政區,東府首腦,所有的參知政事,基本上都在這個核心區域的7座建築物之中辦公,這里是東府的核心的,也是最高權力所在。

北宋確立了現有的體制之後,因為增加了許多部門,東府的職權和工作,也在原有的基礎上面,增加了許多,這種情況之下,每一個參知政事都掌握一方面的實權,這個實權或大或小,但是都有事情做。

只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或者是關系到國家命運的事情,才會拿到東府會議上面討論,甚至進入到朝堂廷議,大部分各自負責範圍之內的事情,都會各自的處理的,這樣可以加強效率。

在東府最大的一個建築物之中,位于6樓最大的一個辦公室之中,韓琦木然的坐在這里,已經超過了一天的時間了,寬大的辦公室,氣勢磅礡,裝修豪華,可是此時此刻,他卻有些發呆,面前寫滿了字跡的奏折,墨跡未干,可是為首三個字,卻是異常的清晰,辭官折。

作為一個擔任了十來年首相,一個在仁宗親政之後,坐在這個位置上面,時間最長的一名首輔,韓琦可以說是位高權重,已經獲得了所有能夠獲得的榮譽,他的辭官是為了告老還鄉麼。

不,擔任十多年的首輔,應該是德高望重吧,可是韓琦的歲數並不大,在成為首輔的時候,也才是解禁四十歲,到現在,也不過是52歲。

在北宋平均的壽命不長,也就是這些年,伴隨著北宋的安居樂業,還有關于醫藥方面的提升,一部分中成藥直接從定海軍獲得,基礎的醫療條件,會好了很多倍,平均壽命才會提升的。

一般五六十歲的老人也比較多,更別說在官員之中,大部分的官員,因為修身養性的關系,壽命都不低,這中間韓琦就算是在高官之中,壽命也是較大的,他歷史上,一直活到68歲,現在,還有十來年的時間的,不說是的年富力強了,卻也是精神和身體最為不錯的時候,這種情況下的辭官,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一個眷戀權勢,並且心有大志的韓琦,為什麼的辭官呢,特別是在仁宗都已經挽留的前提下,依然要上辭官折,原因很簡單,北宋目前的狀況已經非常的惡化,到了難以挽回的地步了。

北宋從學習定海軍,派遣人員,雖然吃了大虧,可是定海軍還是會給出好幾年管理費,這可是數以億計的財富,加上定海軍,按照約定的,支援的工廠,讓北宋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財政收入節節攀升,到了慶歷20年,甚至超過了5億貫,是十多年前的20倍以上,可是偏偏,還是出了問題了,還是大問題,無可挽回的。

這個巨大的問題,實際上,是5年前開始出現的,當時的韓琦就非常的重視,可是折騰了5年的時間了,也想過一些方法,可是大部分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到現在,越來越惡化了,所有的辦法都是徒勞的。

北宋各方面的情況發展的很好,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個問題,而且是無法挽回,這個問題很簡單,財政問題,而且是財政上面,非常嚴重的問題。

北宋的財政增長,在最初的時候,非常的大,可能兩三年的時間,就會翻一倍,可是伴隨著一切的平穩,北宋的增幅,逐步的開始降低,在經過了紅利高發期之後,在財政收入上升到4.8億之後,基本上,都保證每年5%左右的增速。

也就是說,每年提升2400萬貫,甚至後期福利疊加,比如說,現在,快6億樣子,平均每年增長,在3000萬貫左右,這個數量不少了,差不都是慶歷4年左右,全年的收入。

偏偏的,財政赤字也大,這個赤字,已經超過了北宋自身所能夠解決的程度,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問題就產生了,而且越來越猛烈。

韓琦投入過精力去解決的,這個問題是北宋根本,官宦數量的增加,加上官宦基本福利待遇的不停的增長,讓北宋的財政支出大增,甚至有些超過了的財政的增長。

慶歷20年,赤字終于到達了極限,這個極限,北宋的財政收入達到了6.3億貫,可是支出卻激增到了6.8億,毫不客氣的說,赤字達到了5000萬貫。

同樣的,按照這個增長數字,財政支出的數量,增長速度,也達到了5%左右,也就是說,如果北宋保持著這樣的高速增長速度的話,赤字還會不停的增加,並不會因為財政的增長而減少,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財政問題是最大的問題,這一點,從北宋歷史上,甚至是整個中國的歷史上,都明白無誤的顯示出來。

韓琦坐上首輔的位置,超過10年的時間了,作為一個參加過慶歷變法的人,當年為什麼仁宗會推動範仲淹變法,不就是因為,財政問題麼?

當時的財政問題,在定海軍出現,定海軍和趙信幫忙解決,還有後來的一系列的變化而解決,在最巔峰的時候,北宋甚至每年結余都超過了1億貫。

十來年的時間得過的非常的書信,並且在仁宗和韓琦都認為,北宋徹底解決的財政問題,再一次的出現,而且更加的凶險。

在仁宗執政中期出現的財政問題,這個問題最多就是幾百萬貫,當時的仁宗選擇一些方面,進行解決,特別是在計相的幫助下,不說是完全解決,總算是沒有辦法惡化。

在十年後的今天,在北宋的財政收入連年增長的前提下,當體量增加到了6億的,可是整個財政問題,卻更加的凶猛,這是幾千萬,甚至上億都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韓琦也算是很有能力的,早在5年之前,就已經發現了這個越演越烈的問題,也通過一定的措施來減緩,比如說,已經降低到4%的增長率,在韓琦的刺激之下,增加到了5%,提升20%以上,可是這個依然沒辦法,財政赤字越來越大,甚至增速越來越快,到了無法遏制的程度。

本身,北宋還儲存的一些的資金,被大量的消耗,到了慶歷20年,5000萬貫的赤字,一下子把積累耗費了不少,如果這個情況不緩解的話,未來3年,最多5年,北宋就會再出現十來年前的惡劣場面,甚至更深一籌。

當這個龐大財政問題出現了之後,連續的想了幾個方法,都沒有辦法解決的前提下,已經不是韓琦能解決的了,他是仁宗朝,當首相最長的,也是各方面的能力都出眾的,可是依然因為財政問題,而出現問題而一籌莫展。

最初的時候,韓琦還可以逐步的遮掩這個問題,不至于讓這個問題人盡皆知,可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問題開始逐步的出現,並且越來越強烈的時候,韓琦也遮掩不住了。

當這個消息人盡皆知的情況下的,很多有心人開始動心了,一時間整個朝堂之上,彈劾韓琦的聲音群情激奮。

眾多被韓琦壓得抬不起頭來的參知政事們,紛紛出手,他們控制的勢力,開始上書彈劾韓琦,這是韓琦作為首相這麼多年以來的第一次。

不管之前的皇帝,從仁宗親政開始,首相的位置是輪流來做的,最多就是三五年的時間,這個已經形成了一個潛規則,甚至還有人眷戀不去的時候,有人會耍手段,讓他離開。

在韓琦剛剛擔任首相5年的時候,當時就有人出手,只不過,韓琦的履歷太好了,成績太好了,又深受仁宗的信任,這件事情不了了之,反而是那些始作俑者,一個個的,不落好,要麼被下方,要麼干脆就直接辭官了。

一場對抗,以韓琦的全勝而告終,不但可以看出韓琦的聖眷,也看出了韓琦的手腕,就此,韓琦坐穩了這個位置的,一直到現在,不知不覺之下,韓琦已經做了十多年的首相了。

這一次,洶涌的財政赤字,來的太過可怕了,這已經不是短時間能解決的,頓時讓這些參知政事們,看到了機會,連連的出手,整個朝堂之上,都是反對的聲音。

到是仁宗,他的態度比較的堅決的,並不願意放棄韓琦,甚至力排眾議,還把韓琦放在首相的位置上。

如果韓琦是一個短視的人,他或許會非常高興,有了仁宗的支持,還有他身處在首相這個位置上面,他如果不主動的辭去,誰也無法逼迫他。

韓琦是有野心,是很想在首相這個位置上面做下去,可是他也清楚,這個時候,除非他能夠成功的解決掉這個財政問題,否則的話,他根本無法坐穩。

就一如曾經的範仲淹,甚至在他被拿下下放的時候,仁宗都敬佩他的品德,可是當時的情況,仁宗能夠護衛他一次,兩次,三次,不可能無休止的護衛下去。

韓琦在仁宗的心中的地位非常的高,仁宗在這個時候,沒有別的解決方案的前提下,也願意護持他,可是這個護持能夠有一次,一次耗費皇帝的人情,兩次,三次,當皇帝的心情被耗費完畢,而赤字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的前提下,最終,他的結果會如何。

連呂夷簡這個權臣,這個被成為奸臣的,都在仁宗朝平穩的度過了,他也不想走上更加悲慘的道路,在事情還不嚴重的前提下,先後退一步,主動退出這個紛爭,想辦法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那麼首相的位置還是他的。

話雖然是這麼說,可是到了辭官的這一刻,韓琦還是有些難過,一直枯坐了一天,這才把這個辭官折遞進大內,既然決定了辭官,那就按照程序,正常的把東西送入內府,進而送到了仁宗的面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