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

在前面兩個條件達成之後,特別是第二個,按照現在的估計,可能單純這一個4成5的抽成,就可以讓北宋增加接近3億的收入,或許,這部分未必都能夠投入到水利和運河的建設之中,可是有了這個,對于整個北宋的財政狀況來說,都有極大的補充。

大型工程的計劃造表,這同樣是北宋從定海軍學到,從鐵路工程這麼一個龐大無比的工程開始,定海軍的一些預算和計劃任務的情況,開始進入到北宋,這也是韓琦敢于開啟這麼一個龐大工程的原因。

哪怕沒有仔細的計算,整個工程也遠遠超過的曾經的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這麼一個龐大工程,怎麼的預留資金都不為過,可惜北宋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年收入已經超過了過去的六七倍,可是面對著這個龐大的工程,依然力有不逮。

韓琦從來都不是守成之輩,如果是賈朝昌或者章得象這樣的,或許會徐徐圖紙,因為北宋的發展很快,說不定幾年之後,就有足夠的錢,推動這個龐大的工程,就算是稍稍保守一點的,就也可以等到定海軍輔助的100個工廠投產,確定收益會大幅度的增長的前提下,開啟這個工程。

可是韓琦不一樣,哪怕是曾經在西北,一窮二白之下,依然開啟了西北農田水利工程,甚至差點,就出了問題,幾乎是在定海軍的幫助之下,這才最終的完成。

這一次,掌握國家的權柄,有的很大的可能成功的前提下,他一絲一毫都不願意等待,強行的開啟,也因此,讓整個中樞財政的弦緊緊的繃著,也就是到了這一次,抽取4成5之後,算是塵埃落定。

只要人員送去定海軍,第一批100貫的管理費,就會到位,哪怕只有300萬人,也有3億,4成五,就有一億多,最少說,前期的開工工程絕對沒有問題的,甚至可以多頭並進,加快速度。

之後,眾多州道關注的,是抽成比例的問題,這一點,韓琦當然不會阻止,伴隨著4成5的確定,最少說,在第一年,這個大頭是東府的,在這樣共同願望之中,抽丁的最大問題,就不復存在了。

按照開封府的申請,是三抽1,這也就意味著,整個開封府的,接近二十八萬戶,近140萬的人口,三抽一,單純汴梁城,就要抽取的近7萬。

這只是開封府,雖然說,開封府是北宋最大的城市,是最精華的所在,可是卻不是開封府下轄的全部,開封府直轄的區域,比較的龐大,屬于是原來京畿的區域,也就是說,方圓100里的範圍之內。

這些範圍之中,下轄很多的直系州縣,也都是人口眾多的所在,按照三抽一的話,最起碼15萬左右,加上一些混混,無賴之類的,這些集中到一起,怕不是要抽調20萬。

20萬,這就是開封府的極限,開封府雖然很希望得到足夠的金錢,卻也知道,某些情況下,也不能過度的抽取,按照整個開封府戶籍上面,15到45歲的壯丁數量,超過了65萬的,抽調了20萬,剩下的,足以保證汴梁一切的正常運行。

20萬這個數字相當的龐大,按照100貫的話,每年2000萬的管理費的,如果是3級以上工人的話,就是8000萬。

這筆錢,很龐大,也是韓琦眼熱的根源,要知道,整個北宋,可不止一個變量,其他的州郡,都已經提出了相似,甚至是更刺激的條件,比如說,河南府提出了2抽1,對于人口稠密的河南而言,可能要抽調40萬以上。

一個府,一個道不算多,可是加在一起,就多了,而且多多了,保守估計,30個道下來,怕不是有400萬。

400萬,這可是全部的精壯的勞動力,這對于的北宋來說,也是很大的一個數字,可是帶來的回報卻更多了。

普通工人的話,一年可以抽調4億,3級工,直接就是16億,如果是6級工,那就是接近40億。這可比什麼工廠都容易的多,也順暢的多。

本身安排一些出外務工,也算是對所有州郡的支持,這筆錢,中樞不會去要,會監控這筆錢的流動,這些的錢,或許不會讓中樞節約多少,卻會減少對各道的投入,同時各道如果合理的利用這筆錢的話,那就對北宋有巨大的好處了。

跟著趙信,還有看定海軍的一些發展,韓琦別的沒有學會,但是經營城市這一點,還是學會的的,當城市經營上去了之後,很自然,就可以創造更多的收入。

現在知道這一筆錢這麼的龐大,那就的應該分一波了。

本身,因為這一次勞務輸出,開封府就佔據了大便宜,幾乎幾萬人,絕大部分,都是開封府輸送的,開封府送入的大概3.5萬人,這個數字在平常不怎麼起眼,可是在一個人年管理費是100貫的前提下,這就是350萬,

現在,有可能這個數字達到1400貫,甚至更高,沒有人不動心,同樣的,這個級別的提升,也不隨隨便便的就提升的需要的是時間,這個不能按照那些天才,那麼最快的那些,應該按照大眾的速度,那麼開封府本身就早送過去了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這就本身佔據優勢,

可是吃了這個虧了之後,接下來,他們會用最快的速度,把人員輸送到位,

本身,各州都在考慮分批,現在知道了這個消息,分批就絕對不行了的,必須一次性到位,那麼盡可能的衡量,最終的總數不少。

250萬,這就是最終拿過來的數字,這個數字,比起北宋的禁軍要多出3倍以上,可是這個數字,卻可以賺到更多。

按照最初的管理費,已經有2.5億了,如果提升到4倍,就是達到了10億這個程度了。

這跟定海軍支援的工廠的總收益差不多,這筆錢,可是著實不少。

本身,韓琦還覺得,工人派遣這方面,要放一放,不要那麼的著急的,防止人口的大幅度的減少,可是看著群情激奮各路轉運使,30多個路,一個路抽調出七八萬人,對于各路來說,影響不大,就算是西北那些,人煙稀少的,這些人也都不影響,更別說中原這些人口稠密,人口眾多的路。

因為經過了一系列的爭吵,中原是想要按照戶來抽,3戶抽1,或者是5戶抽1,可是這個西北不願意了,最終達到了一個妥協,根據州為主體,人口多的稍稍多一點,人口少的稍稍少一點,基本上都在平均數值的上下,最多的,比最少的,只是多了2成,這個方案是可以接受的。

這樣算下來,按照最初的數字,各州的財政增長,就超過了1000萬,而且會迅速的上升,不用怎麼用心的去運營,按照普通的增長速度,1年2級,2年3級的速度,未來兩年時間之中,各州的財政增長,將增長4倍。

曾經,2000萬收入的北宋,已經是相當富裕了,雖然說入不裹出,可是拿出百萬,甚至更多,給遼國歲幣,都是沒有任何的問題的事情,現在,當這個數字,落到了一個州之上,會對這個州的提升多大。

這些州郡的首腦,不用用心的運營,只是按照汴梁比葫蘆畫瓢的經營城市,工廠,順帶的,把公路鐵路給修建,以前個州沒有錢,或許能夠結余的幾萬貫,已經是非常非常可怕的上州了,可是現在,西北最小的州,都有3000萬以上的保底,用于興建大規模的工程,根本不在話下。

以前擔心的錢的問題,在這個派遣工人出現之後,立刻就解決了,10億,甚至是更多,這就是定海軍拿出來的,不管如何,要先拿下。

北宋對于這些方面的事情,從來都沒有掩飾,這個消息傳來,定海軍並不是的吃驚,一下子來了這麼多人,或許會對定海軍的接待能力的,有較大的壓力,可是對于定海軍而言,

影響並不是很大嗎,因為定海軍擁有著可怕的建設能力,只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放在大規模的建設上面,就可以在短時間獲得大量房屋,至于工廠,400萬的人工,看起來有些多,只要定海軍提供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只要興建七八個衛星的工業城市,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韓琦和這些官員們,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為的就是盡可能的提供足夠的人口,以獲得很多龐大的管理費,在不影響整個北宋的運行的情況下,三抽一,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北宋目前,差不多有8000萬的人口,算下來壯年勞力的數字,在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2000萬以上,三抽一,應該是可以抽調600萬。

可是實際上,北宋官府的執行能力,還有輻射的範圍,遠沒有達到全部,估模著差不多能夠完成二分之一,也就是說,300萬已經是極限了。

包括韓琦在內的眾多北宋高官們,他們做出這個布置,更多的是處于目的上面,而不是考慮到底層的民眾,在他們看來,這些蟻民,給他們一口飯吃就不錯了,去定海軍還能夠賺到錢,有什麼問題。

他們絲毫都沒有意識到,這一件事情,對于這些民眾的巨大的吸引力,

這種提升,對工人的好處,因為他們從來都沒有發這麼多的錢,這種錢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這件事情他們根本就沒有考慮過。

絕大部分的官員,不說是錦衣玉食了,就算是完全貧苦出身的都沒有幾個。

自古寒門出嬌子,為什麼會這樣,還不是少麼,出現一個,就跟過年的,或者難得的那樣,當然要好好宣傳了,可是縱觀整個封建王朝,真正的,完全的從寒門的出現嬌子有多少個,不說完全沒有,可是也是少之又少。

哪怕類似北宋這樣開明的王朝,對于科舉,對于文人比較重視的,培養一個文人,哪怕是啟蒙的讀書識字,都需要很多的錢的。

筆墨紙硯,所有跟文人有關系的東西,包括是各種的書籍,價格都相當的高,不說考科舉,哪怕是童子試,也需要買到四書五經大學之類的,這些已經相當經典儒家典籍,價格比起普通的書要便宜不少,可是也相當的昂貴。

這些本身就斷絕了貧苦家庭升遷之路,或許,在童子試,還可以的用抄書的方法解決,到了秀才,舉人,甚至進士,需要學習的書籍越來越多的的前提下,單純依靠普通的農家,又怎麼的支撐的起。

一個合格的官員,單純讀書,那是絕對不行,行千里路,讀萬卷書,游歷和長見識這也是必不可少,看起來溫潤的讀書過程,需要的全部是錢。,

要麼出身殷實之家,並且是讀書的苗子,否則的話,能夠出頭的基本上是是天賦聰明,命運比較好,在年幼的時候,遇到名師,或者是有別的方面的際遇,這樣才能夠度過最艱難的管卡,可是這樣的人,在整個科舉的人員之中,又有多少。

更何況,有了師傅,或者是母族這邊的靠山之後,他們真的算是貧寒學子麼?

縱觀整個歷史上,能夠以貧寒之身,直接的考過科舉,成功做官的,有幾個人。

以小地主和富裕之家,甚至是傳承的世家走出來的這些官員,這些人掌控的朝政,他們或許有一些真的心性不錯,比如韓琦富弼這樣的,他們願意為老百姓來謀福利,可是真正的切實的介入到老百姓的生活的,又有幾個人。

那些深入到老百姓生活,多是一些深入到老百姓之中,了解一下民間疾苦,可是這個了解,只是一個浮光掠影上面的了解,只能夠算的上,不是完全不知世事的書呆子,可是這跟真正的民間疾苦比起來,那幾乎差的太遠了。

要真的了解民間疾苦,需要真正的以老百姓的習慣來生活,這樣的日子,那就不是試著苦了,那是真的苦,包括最為了解民情的韓琦等人,不會想到,別說是後來100多貫,就算是之前的40貫,對于普通的老百姓,已經有了致命的吸引力了,這種吸引力,直接造成了之後的一系列的問題,包括人口的大規模遷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