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

葉清臣作為三司使,這樣級別的高官,見到了水晶坊之中的商品的時候,都會震驚,更別說其他人,這些人充其量,只是權貴的下人,他們更是被眼前的也一切給的驚呆了。

美輪美奐的神奇寶物的,有一些的神奇之處,甚至在玻璃鏡之上,這是他們之前所不曾的想到的。

本身只是要購買玻璃鏡,卻遇到了更好的東西,頓時現場有些亂了起來,這些,沒有資格決定大事的人,迅速的回去報訊。

定海軍更加的精于商業,他們當然知道這東西價值幾何,在最初,這個東西被制造出來,卻是要的承擔起賺錢的任務的。

打個比方來說,超大規模的鏡子,還有那些美輪美奐的工藝品,他們也不是隨隨便便的就弄出來的,他們的成品率依然不是很高得,甚至從某種意義上面說,還相對有一點點的低,這樣的東西,注定,不是一種普及的東西的,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人,這種情況之下,相對的高價,爭取足夠的資金,才是關鍵。

任何的寶物,都是比較少的,特別是這些神奇的寶物,在得到了主人的同意之後,一場爭奪開始了。

對于吸引來的人來說,都是不差錢的,為了得到這些寶物,他們幾乎付出了比原來更多代價。

一面2尺多的鏡子,巨大的,美輪美奐的,他們價值非常昂貴,一面2500貫左右,可是這面鏡子,卻遭到了巨大的追捧,在開業的第一天,一共銷售出去325面,僅僅是這一面鏡子,銷售額就高達的80多萬貫。

不過這注定不是銷售最高的,整個水晶坊的第一天,價值最高的一套商品,就是那一套十二生肖水晶杯,它受到了最少4家最頂級權貴的爭奪,最終的成交價格高達3.9萬貫。

看著100貫,100貫的價格的增加,似乎在瘋狂地爭奪之中,錢已經變成了某種數字,當後戚家族郭家最終拿到了這麼一套水晶杯之後,現場達到了最**。

那些在這個爭奪之中失敗的人,也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的東西,鏡子是一個必需品,幾乎米一個來的人,都會購買一兩面的鏡子,可是那些不成套,或者是比十二生肖次一點的,也引發了爭奪。

基本上,蘊含了特別的圖案的玻璃杯,他們的價格都翻翻了,正是這些,推升了整個水晶坊交易的價格的,加上玻璃鏡的銷售,整體的銷售額超過了480萬貫,這是一個可怕的,甚至超過了想象的數字。

葉清臣本身,並沒有想要看整個的水晶坊的開業,水晶坊的產品,著實讓他很驚艷,可是這些只是一些商品而已,最多,就是銷售出去,獲得利潤。

可是當這個數字,達到了480萬貫的時候,葉清臣這才真正得認識到,商業居然能夠可怕到這樣的程度。

作為三司使,葉清臣在理財方面的能力,是非常強的,是北宋少數幾個,對于經濟規律和經濟調控,有一定了解的人。

可是整個封建社會的發展,出了少部分強勢的帝王,比如說漢武帝,比如說唐太宗,他們可以抽調民間的資金,這種抽調,不是有法度的,而是隨意性很大。

漢武帝的強橫,是建立在文景之治的龐大累積之下,也建立在,對整個帝國的商人的打擊之下,在這樣雙重的抽調之下,才有足夠的力量,應對的,游牧民族的挑戰。

北宋優待士大夫,基本上,北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的士大夫苛責,就算是犯錯的,也不存在抄家滅族這樣的,葉清臣對于財政的處理,基本上就是基于北宋的財政上面。

或許其中,有靈活運用的地方,卻沒有涉足到其他民間資金。

當然了,這是一種思維的慣性,中樞控制著整個地方,地方又有多少的資金。

可是看這個購買的就景象,短短的一天的時間之中,480萬貫,這個比起北宋財政收入來說,差得太遠,可是這是在一天之中完成的,這還僅僅是汴梁的一部分的權貴,如果是整個汴梁的權貴,甚至是整個北宋的富翁,他們都把資金聚集在一起的時,會變成什麼樣子。

北宋寬松的政策,讓北宋的經濟發展的非常的快,在普通的民眾之中,也存在著相當數量的資金,這筆資金,實際上是在閑置之中,特別是在權貴的手中,他們拿出來的銅錢,有很大部分,連穿串子的繩子都腐爛了,天知道存在庫房之中,多長時間了。

如果沒有水晶坊這樣的稀世奇珍的出現,說不定,他們依然會埋在庫房之中,慢慢的腐爛。

可是現在伴隨著商品的出現,這些錢被花出來了,葉清臣還沒有意識到,流通性和通貨緊縮之間的關系,可是敏銳的他感覺,只要這部分的資金,融入到了北宋的經濟圈之中,一定會讓北宋發展的更好。

如何,把這個給利用起來的,類似水晶坊這樣的店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利用奇珍異寶,或者在世面上面,引發轟動商品,把這些錢給吸引出來。

這個念頭,在葉清臣的心中,稍稍升起,就放下了,誰都知道,有奇珍異寶,肯定是賺錢的,北宋這麼多年,都比較的平穩,要找到合適銷售的商品,並不容易。

那麼,就只有走另外一條路,積少成多,把這些自己給成功的運作到一起。

葉清臣雖然想的還不太完善,甚至還有很多必須要解決的地方,卻是一個成功的開始,三司參考了錢莊,還有定海軍銀行的一些東西,在兩三年之後,開啟了北宋錢莊,讓經濟掀起了新的篇章。

這也是汴粱這邊的負責人,沒有想到的,僅僅是1天的時間,就創造了去年6個月的時間,整個汴粱銷售的十分之一,新產品的利潤也太高了。

趙信不知道這個負責人,到底是怎麼想的,他對于目前的狀態,有了一個清晰無比的認識,那就是,這玩意,量能並不大,300多面,是多虧了貴妃的宣傳,還有這半個多月的造勢,沒有這個,在第一天的時候,絕對不會如此的打爆。

按照趙信的估計,在汴粱,有能力消費這些的鏡子的,也就是500面左右,一次銷售了325面,也就是說,整個汴粱,三分之二的市場,是國度的開發了,不過趙信並不在意的。

如果定海軍只有玻璃這麼一個產品的話,一定會細水長流,保持長期的利潤,而不會一次性的投入這麼多,可是定海軍的各種的新產品非常之多,甚至這個玻璃制品,只是一個的敲門磚,真正讓工業化爆發威力,將會是平民化的產品,當玻璃窗,玻璃鏡,還有各種的普通的玻璃制品,大興于世的時候,才是工業化最好的地方。

而不是現在這樣,玻璃廠,更多的,還是類似于手工作坊,只不過比其手工作坊來說,稍稍的專業一點而已。

一場銷售,並沒有引發多少的波瀾,就算是跟著趙信來看熱鬧的葉清臣,也只是來看熱鬧而已,他並不關心趙信買了多少錢,只是對于民眾手中的資金感覺到震驚的。

幾百萬貫啊,這麼多錢啊,就算是北方整個農田水利建設,都能夠開一個頭,做啟動資金了,三司耗費巨大的代價,這才能夠獲得的的啟動資金,卻在民眾的手中。

可是北宋現狀,不可能吧這些富商官員手中的錢,變成北宋自己的,整個北宋的歷史上面,一直都是優待讀書人和士大夫的

就算是朝堂爭斗失利,也只是會貶官而已,甚至已經發現貪腐的,也不會抄家,這樣舉措,加上比較平和的稅收方式,讓很多的財富都藏在民間。

趙信的舉措,讓葉清臣看到了一些東西,或許借助著某些方面,用奢侈品的方法,搜刮一些資金,可是這個切入點要選擇正確。

他並沒有跟趙信商量的,而是自己想,可是很長時間沒有什麼頭緒,一直都非常難產

如果真的告知了趙信,趙信隨口一個解決方案,就可以讓他每年轉到很多錢,一個簡單的待遇問題,

比如說,士農工商,商人是最底層的,很多方面,都有限制,北宋或許會優待一些商人,卻只是一些潛規則,沒有一些明面上的東西。

用類似勛章,爵位之類的東西,不存在什麼實權,只是一些同等權利,把這些對于社會有攻陷商人的地位,提升一些,就這些,就足以轉到很多錢了,一年不說多的,一千萬是可以的,這對于北宋來說,能夠從中間獲得多少

這些都是簡單獲得資金的方法,甚至運作好了,政府不會花費太多的資金,就可以收獲數量龐大資金。

可惜,葉清臣沒有找趙信詢問,趙信也沒有意識到,一個全國背景的銀行的雛形,就這麼的出現在了北宋。

水晶坊開啟第一天,就吸引了整個汴梁的目光,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各種的權貴。

定海軍之前的產品,或許有一些的神奇的,卻走的是低價的策略,哪怕賺錢,也是在的降低了一些成本的前提下。

可是玻璃是不一樣的,他本身就擁有了的成為寶物的一切的基礎,一面玻璃鏡,本身就是在歷史上,被證明了的,風靡整個世界幾百年,成為了威尼斯的象征和重要支柱。

趙信又加入了後世的一系列理論,特別是光線的不同,形成的不同的圖案,光線的神奇和光芒組合,這兩者的美妙結合,就算是在後世,工業化的時代,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產業,更別說是北宋。

第一天的熱潮,在北宋引發了轟動,在負責人以為,水晶坊的就會連創新高的時候,卻發現的,水晶坊的銷售額,開始了大規模的下降。

第一天是480萬貫,開了一個巨大的衛星,第二天,就降低到了30萬貫左右,幾乎縮水了 15倍。

第三天,第四天,到了一周之後,伴隨著急速和換忙的下跌,每天的固定銷售額,下降到了谷底,每天的銷售額大概就是12000貫。

就算是這個價格,只要持續一年的時間,單純玻璃本身,創造的價值。

按照平均每天1.2萬貫來計算的話,一個月30天,就是幾百萬貫,一年下來,就足以支撐,除了鏡子之外,所有定海軍在汴梁的銷量。

商業的精髓,就在于銷售產品,哪怕有一點點的利潤,只要能夠包括到運作的費用,就可以拿出去賣。

現在,一個可能連一個縣的地盤大都沒有的土地,卻成為了北宋的各方面的核心,水泥,鋼鐵,還有未來的,海洋和熱武器的,那些才是真正的遠景,現在的這些生產,不過是為了定海軍的發展,奠定基礎,真正露出崢嶸的,是之後。

一個規模龐大的城市,還是一個人口和工業都非常可怕的城市,需要投入的資金是非常龐大,哪怕現在得,趙信用鋼鐵,水泥,甚至是的定海幣的收益,投入進去,勉強的支撐下。

玻璃的出現,讓定海軍的資金運作,壓力減少了很多,第一步完美的走出來之後,接下來,就是逐步鋪開的過程。

玻璃只是幾個項目之中,最大的一個,其他的,諸如,引燃,成衣,還有其他的一些產品的推出,讓整個汴梁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新產品,定海軍的產品,成為了潮流,很是流行了一段時間。

新產品代表著新的市場,在購買力足夠的前提下,銷售狂潮是肯定的,在年關之前的這半個月的時間之中,定海軍的銷售額開始激增。

汴梁掀起銷售狂潮的時候,在寒冬臘月的北國,最少有24個測繪隊伍,還有超過5000人的施工隊伍,已經開始逐步的進入到了一些關鍵的地方,開始為應天府到的汴梁的鐵路做的準備,一些項目,在測量按成之後,已經提前開工了。

這一條鐵路,會成為的定海軍向外推動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一條注定會引發關注,繁忙的鐵路,在趙信的關注下,從上到下,不容有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