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制件

中國的橋梁興建,冠絕天下,在別的文明,還只能通過船只來擺渡的前提下,中國已經創造了燦爛的橋梁歷史,最早的小商橋,更是修建于隋朝。

比較知名的,技術較高的,是單孔的趙州橋,孔的跨度超過37米,全場60多米,這個橋梁的施工難度極大,其中的力學應用,跟後世的成熟的拱橋都有異曲同工之效,在科技並不發達,對力學並沒有一個完整的認知的前提下,能夠修建這些橋梁,那幾乎是完全憑借著經驗。

除了趙州橋這樣技術含量高的,還有著名的安平橋,整體長度超過了5里,他甚至是一個海灣橋,貫通海灣的兩側。

這麼一個長達五里的橋梁,限制性是非常大的,在河流上面,類似安平橋這樣的橋,就不太合適了,因為他幾乎不可以通航。

沒錯,在高速公路和鐵路還沒有出現的時代,河流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航。

安平橋,之所以能夠有五華里的長度,是因為不但他的高度非常的低,孔跟孔之間的距離也非常狹隘,幾乎不可能通行任何一艘船。

趙信有後世的知識,當然知道,這樣的橋,建設難度是最低的,只要地基打好了,接下來,沒有絲毫的難度,就如同搭積木一樣的修建起來就好了。

如果單純石橋,這是最佳的選擇,可是現在,丁海軍擁有另外一款劃時代的武器,那就是水泥。

水泥的出現,就讓建築物的興建在加速,3天一層樓,這在定海軍,已經不是問題了。

可是預制件,讓這個速度,有增加了一定可靠性和速度。

通過水泥凝結預制件,提前把壓力和各種的數據給計算好,或許,無法興建器後世的那種可怕的斜拉橋,或者是各種的巨型拱橋。

可是比起趙州橋那樣單孔橋,提升一個檔次,還是可以的。

在一般的橋梁設計之中,一個跨度在50米左右,高度超過20米的橋梁,足以通行北宋絕大多數的河船,用多個空洞,組成合體,就可以解決500米以下的橋梁的問題,這已經是除了長江黃河,這樣的中國最著名的大河之外,絕大多數河流的寬度。

就算是著名的長江,也是從武漢之後,才開始急劇的增加的,在上游的重慶,最窄的地方才800米。

800米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中國其他的河流,可是這已經處于可以修建的程度了。

長江黃河這些,暫且不提,那不是現在就能夠解決的,哪怕趙信對于目前丁海軍的鋼鐵相當的有信心,可是對于鋼構橋梁的施工難度,力學處理等一系列的科技都沒有深入的前提下,根本無法安全的興建大河上面的橋梁,很多時候,只有盡可能的增加尺度,讓緩沖的力量更大,這樣的建設,實際上,在後世的橋梁興建上面,是一種浪費。

趙信不是學工科的,可是咨詢時代的撲面知識,還是讓他了解了一些鐵路興建的重點。

鐵路的興建之中,在確定了的計劃之後,橋梁之類的東西,都是提前興建的,相對于在平地上面,可以隨時分段的標的,橋梁的修建,是最困難,一個難度超高的特大橋,往往是提前開工,而且工期非常的長,到了最後,其他的鐵路項目都已經完成的前提下,才最終的完工。

因為絕大部分的橋梁,都不可能分開興建,你建一段我建一段,那是不安全的,只要計算和合攏的時候,稍稍有一點的問題出現,就會出大問題的。

預制件的出現,把橋梁分成了不同的部分,打好地基之後,就用類似搭積木的方式,用鋼鐵,水泥,焊接等一系列的方法,讓這些橋梁完整的融入到了一起,這極大的加快修建的速度。

在整個報告書上面,這些也是有顯示,卻沒有多提及,一些技術性的東西,不可能給的葉清臣來解釋的,解釋的多了,反而會讓他迷茫,這些技術方面的問題,在定海軍的運作上面,已經嘗試過了,只要按部就班的修建來說,就好了。

預制件的出現,對于橋梁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水泥最怕的問題,就是懸空凝結的問題,在普通的平方,可是用鐵板,下面懸掛支撐,等待水泥凝結之後,就可以擁有強度,可是在不停流動的水流之中,要怎麼做的。

要麼是鋼結構,要麼就是預制件,相對于更加沉重,沒有良好的鏈接手段的鋼鐵來說,水泥預制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趙信給出了兩個選擇,卻在介紹上面,著重介紹了汴粱到應天府,傾向性已經相當的明確了。

葉清臣在粗粗的看了一遍之後,就知道了趙信的目的。

有目標,並沒有什麼問題,只要其中沒有私心就可以了。

三司是什麼地方,那是整個北宋的財務中心,關于應天府到汴粱的這個瓶頸,他當然非常清楚,可以說,這已經是困擾了這一段河道的頑疾了。

一個到冬季會冰封兩個月以上的河流,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瓶頸,因為運輸的方法,很多時候,別說是普通商人了,就算是樞密院和三司,都必須取舍,到了夏季和秋季,提前把一些物資運送回汴粱,只要有稍稍的耽誤,說不定,會影響一年計劃。

這一點,到現在,實際上,已經解決了一些,這一次,隨同著趙信前來汴粱的,是大量的破冰船。

正是在這些破冰船的幫助下,趙信能夠在汴河已經冰封的前提下,來到汴粱,就多虧了這些破冰船。

這種破冰船,實際上,只是一個創意的問題,,除了船頭的那個鋼鐵的鑿子,比較的有技術含量之外,剩下的不算什麼,在商議了購買50艘小船之後,在冬季里,只要派遣一軍的廂軍,就可以保證整個汴河的通航。

這對于整個北宋而言,非常的重要,它可以讓冰封的冬季,恢復汴河的航運,哪怕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卻不至于一點都沒有。

汴河斷流的一年的五分之一左右的時間,這代表著每年的運力大打折扣,要知道,汴粱可是一個百萬人級別的城市,單純吃,百萬人一人3升,每天的耗費就超過了3萬石,整個冰封期80天左右,這就是240萬石,

要知道,河流斷流了,不代表居民不吃飯,並且冬天,比起夏天等其他的季節,在吃的反面更多一點。

單純的糧食,並不是所有的,消耗,日常用品,各種的物資,甚至是煤和柴火,這些也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為了準備這個,必須要擠佔本就困難的運力,讓整個汴粱需求得不到滿足的。

一般情況之下,到了冬天里面,整個汴粱的各方面的物價,都會有一定程度上面的提升,甚至一些必須的物資無法運到。

有了破冰船,一定程度上面,是增加北宋的運力的,要想普及需要時間,在冬季里面,哪怕是破冰船破開冰面,適合在中間航向的,也是一些大船,或者是經過了簡單的處理,外面加上鐵蒙皮的船。

這都需要提前設置,並且花費更多的錢,這個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的。

單純北宋的消費,特別是多了丁海軍的眾多產品之後,北宋的市民們才發現,原來可以用的東西這麼多,看起來,買到的東西多了很多,可是成本卻降低了。

丁海軍的物品,哪怕是跟整個北宋的其他物品差不多,一模一樣的,他們的價格,都會有很大程度的降低,最少也是20%左右,而一些新產品,更是便宜。

市民們,花費了同樣的錢,卻賣到了更多的東西,需求量也就上升了,這就對汴河產生了巨大的壓力的

要知道,漕運,賦稅,還有其他的一些必需品,不能減少,那麼這中間,就產生了巨大的沖突。

要知道,無論是之後的淮河,京杭大運河,他們的運輸量都相當的高,,也就是汴河這麼一個關鍵點卡主了節點。

也有地方官員上書,修建一條官道,如同海州到宿遷那樣,用陸路運輸,代替水上運輸,可是京畿地區,牽扯眾多,單純一個縣好辦,眾多的州府,需要協調的東西太多了,這不是地方官員能夠的解決。

可是上報到了中樞,也最終不了了之,之所以會這樣的關鍵在于,結果不明朗,官道,從來都沒有收費那麼一說,政府修建的,就需要養護,需要繼續的投入,可是帶來的效益呢,還是原來那樣,這就沒有動力。

可是鐵路,從最開始,就是一個商業化的運作,更快捷的速度,更大的運力的,只要修建在哪里,肯定有人願意的,這種情況之下,當然有利可圖了。

葉清臣哪怕眼光極佳,也算是在這個時代,有些見識和眼光的人,可是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未來的鐵路,會迸發出多少的光芒。

方便快捷,大規模的運送貨物,這只是表現上面的,對于整個國家的凝聚力,戰爭時候的潛力,甚至調兵遣將的能力,都是極大的提升,它甚至可以無中生有的創造出很多的產業和價值。

伴隨著新產品的出現,一些東西是可以根據這些創造出來的,比如說,來自海邊的海鮮,在這個時代,很少流入到中原去,常用的保鮮方法,就是咸魚,可是在鹽都是高價的前提下,這樣的咸魚,怎麼可能進來。

可是,真的有一條鐵路就不一樣了,從丁海軍到汴粱,也就是不到1000公里的距離,按照馬拉火車,一小時50里的速度來算的話也就是20個小時,日夜兼程,也就是一天左右的時間。

海鮮再怎麼的容易腐爛,只要有足夠的冰塊冷藏,一天的時間,也不會壞掉,甚至兩三天都沒有問題,這就催生了的新的商機。

北宋樊樓,以菜肴好著稱,可是海鮮這玩意,他就很少弄了,就算是活的,用水養著,快馬加鞭的,四五天的送到這里,早就壞了。

他們或許有一些基于海鮮的菜品,也都是一些干制的,通過生發,把干制的東西發出來,然後用于菜品的制作,這樣的制作方法,當然不可能跟真正的海鮮相比。

實際上,北宋更加崇尚的是山珍,在固有理念之下,中原才是真正富庶之地,海邊,一般都是窮鄉僻壤,發配之地,在加上海洋充滿了危險,沒有專業性的漁船,更不可能大量的捕獲海生的魚,也就無從談起海選的菜品了。

除了海鮮這樣,同意變質,又相當的美味的特產之外,水果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一騎紅塵妃子笑這樣的典故,只要是鐵路完成,將不再是問題,只要沒有山河之險的阻礙,大量的南方水果北上,這也是一個可怕無比的變化。

甚至最終產生的變化,連趙信都未必能夠想到,可是如果一天的交通圈擴大,到丁海軍打工,工作的人就會增加,逢年過節,有個一兩天的時間,就能夠回家,有什麼事情,順著火車捎封信來,也不至于跟古代那樣,還要專門派人,幾百里的去報訊的,這樣丁海軍的吸引力就會大大的增加了。

當然了,葉清臣不會知道,鐵路最重要的作用,還是大宗的商品的運作的,在運輸能力上來之後,商業運作,就不在局限于小額高價的產品。

這些產品的利潤雖然很高,可是這些產品,他們的銷量有多大,黃金珠寶,好看歸好看,利潤也高,總不能當飯吃,只有真正大宗的商品,才是利潤最長遠的,之前是糧食,丁海軍工業化之後,則是各種的工業原料。

趙信給出的是兩個選擇,可是敏銳的葉清臣最終發現,他能夠選擇的,也就是這麼一個選擇,這會是最繁忙,也是經濟效益最好的一條路。實際上,這一條路,也創造了很多北宋歷史之最

獨特的環境,加上合適的設計,這成為了一條最為賺錢的線路,不但很快收回了成本,並且進行了復線的建設,最終,又修建了客專,總之這一條鐵路,在存在的歷史之中,創造了一系列的神話,成為了北宋鐵路史上面,地位相當高,永遠都繞不過去的話題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