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零三章 伊斯坦布爾風雲

當莫桑比克海戰的消息傳回歐洲,大貴族們用來轉移內部矛盾的借口終于破產。

所有消息靈通的人現在都知道,所謂「海上東征」不過是大貴族們用來對外輸出多余人口和治安隱患的借口。

三十年戰爭之後,各國的城市和鄉間有太多從戰場上退下來後無所事事的男人。

他們嚴重威脅到了各地貴族的統治。

尤其是在本該得到戰後發展的歐洲經濟,尤其是最大的戰勝國法國經濟遭遇困境之後,蕭條的跡象在歐洲各地都陸續出現。

大量殖民地的損失,讓歐洲各國的工農業發展產生了倒退,例如工業需要的原材料不再能以掠奪的方式獲得,讓各國的工業成本高的嚇人。

而生產出來的工業品,因為質量和成本都比不上東方的貨物,也根本賣不出去。

在失去之前可用來掠奪原材料和傾銷工業品的殖民地大面積喪失後,各國建立在強大武力上的畸形經濟結構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

就算是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沒有被東方帝國染指,讓法蘭西可以以「實惠」的代價獲得原材料。

但在猶大商人不遺余力的傾銷東方商品的情況下,法國的工業品根本無人問津。

有的猶大商人甚至傲慢的吐槽︰「法蘭西工業品的價格與東方商品的價格,是從巴黎到羅馬的距離!而兩者之間的質量差距,一個是在奧林匹斯山巔,一個是在西西里的海底。」

凡爾賽宮內,路易十四的書記官正不安的站在一邊,看著一個年輕人在奮筆疾書。

這位日後被稱為太陽王的年輕男人在給他最大的敵人維爾納的皇帝寫信。

路易十四覺得口述的信件無法表明自己的決心和誠意,所以他主動搶過了書記官的職責。

與書記官那漂亮的花體字不同,路易十四的筆跡張揚而有力,用的詞句也簡短明了。

他寫這封信不是想對自己最大的敵人宣戰,而是試圖說服對方支持自己,將「第十次東征計劃」落實為真實行動的計劃。

「流浪漢越來越多,貴族們的經濟也越來越差!」

「我發現我的書記官已經兩個月沒有更換自己的褲子花紋,顯然他的經濟也出現了問題。」

路易十四一邊奮筆疾書,一邊不動聲色的將自己的視線從書記官的褲子上移了回來。

「但最困難的問題是,我們無法說服貴族們放棄那些該死的東方奢侈品!是的,包括我自己在內!」

「東方流行品的更新速度讓人驚訝,但也讓貴族們的錢包在飛速的枯竭。」

「貴族們在土地上的收入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胃口,據我所知整個歐洲的貴族都在拼命的加稅,然後他們會不負責任的把那些破產的窮鬼扔上前往東方的客船。」

「四年來,法西蘭可以交稅的人口已經下降了六分之一!我知道在維也納宮廷,你們似乎也在考慮縮減人員。」

「東方人和東方的商品已經將我們逼到了絕路。」

「在打敗東方人之前,他們的商品無法替代,而莫桑比克的失敗讓我們清楚的認識到,在現階段我們根本無法擊敗那個遙遠的敵人。」

「所以我們應該把目光放在距離歐洲最近的神聖之地!」

「我希望您能支持我遠征君士坦丁堡的提議,我們的未來和希望應該在耶路撒冷!」

實際上,這已經是路易十四這個月寄往維也納的第六封信。

如同前五封信一樣,這封信得到也是維也納宮廷的敷衍。

對于開發新產業和拓展殖民地,哈布斯堡皇室一直顯得興趣缺缺。

他們更喜歡關注的傳統的歐洲領地,或者是路易十四的後宮,維也納更喜歡考慮的是能不能為路易十四換一位王後。

哈布斯堡家族一直有培養優秀王後的傳統。

時間就在維也納和巴黎互相的扯澹之間飛速流逝,直到九月份一個來自東方的消息終于讓維也納宮廷改變了主意。

消息來自尹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

自從蘇來曼一世去世後,奧斯曼帝國在亞歐非的擴張幾乎達到了極限。

17世紀初,奧斯曼帝國的人口已經突破了三千萬,但土地依然是蘇來曼一世留下的那些地方。

隨著歐洲通過三十年戰爭完成了近代武器換代,奧斯曼與歐洲各國之間的戰斗越來越力不從心,蘇丹們不得不放寬征募士兵的條件,引入大量火槍手。

但也正是因為新軍的增加,這些歸屬感不強的家伙經常發動暴動,奧斯曼帝國不可避免的進入了長期的衰退期。

尤其是在進入了17世紀40年代末期,奧斯曼帝國進入了長達二十年的後宮統治期。

這是蘇丹女權時期的巔峰,也是奧斯曼帝國陷入長期動亂的期間。

太皇太後柯塞姆蘇丹及其兒媳杜亨•哈提婕圍繞著年幼的穆罕默德四世爭權奪利,地方上叛亂不止。

直到公元1651年,太皇太後柯塞姆死于一場宮廷政變。

隨後科普律魯家族開始再次進入帝國核心,已經八十歲的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在1656年出任大維齊爾,奧斯曼帝國的頹勢在這里開始減弱。

如果按照原本歷史的發展,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和他的兒子將重整奧斯曼的軍威,還會一舉拿下特蘭西瓦尼亞、克里特、甚至是烏可蘭南部和波多利亞地區。

但是有個來自東方的家伙,不準備給這對父子重整奧斯曼的機會。

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之所以能以大維齊爾的身份架空穆罕默德四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1651年的宮廷政變中,他與皇太後哈提婕達成了同盟。

並在1656年得到了皇太後不會干預他執政的承諾。

在宮廷力量還沒完全消退的這幾年里,來自皇太後代表的正統支持給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帶來了太多的便利。

處于未雨綢繆的考慮,張守言的人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在尹斯坦布爾的布置。

軍情部的人選擇的入手對象是穆罕默德四世,在去年這個時候,這位蘇丹剛剛十八歲成年,而他的大維齊爾已經掌控了帝國的全部事務。

大維齊爾有著皇太後的支持,穆罕默德四世只能強忍著成為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的人形圖章。

不過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畢竟年事已高,穆罕默德四世本想著等這個老頭倒下後再自己親政,但他絕對想不到後續發生的事情。

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會在今年十月去世,但接手政務的不會是他這個蘇丹,而是科普律魯•法奇爾•艾哈邁德,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的兒子!

實際上兩人在歷史上的關系還算可以,但卻禁不住有人提前開始挑撥。

八月中旬的時候,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就已經病入膏肓,科普律魯•法奇爾•艾哈邁德實際上已經接手了大維齊爾的職位。

帝國軍情部安排是穆罕默德四世身邊的棋子,終于成功的引爆了這枚炸彈。

一封由帝國特勤部門偽造的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書信,成功激怒了穆罕默德四世,就連一直堅信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的皇太後也驚愕的認為這是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的筆跡。

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在書信里讓一名大軍官只听從他兒子的命令。

整個尹斯坦布爾宮廷立即站在了科普律魯家族的對面。

八月底,穆罕默德四世召科普律魯•法奇爾•艾哈邁德入宮,意圖殺死這個人。

尹斯坦布爾的宮廷除了帶有濃重的尹斯蘭風格之外,依稀還能看出一點拜佔庭建築風格的影子。

畢竟在若干年前這里就是拜佔庭帝國的舊都君士坦丁堡。

艾哈邁德收回了自己欣賞宮廷建築的目光,他的眼中帶著一絲憂色。

父親的病倒在他的意料之中,但形式的發展卻在他的意料之外。

皇太後對自己家族的支持是不可辯駁的,但就在他父親病入膏肓之時,家族里忽然失去了在宮中的所有消息渠道。

艾哈邁德大概猜到,問題很可能出在年輕氣盛的穆罕默德四世身上。

他很清楚自己的父親是一個很強勢的人,在處死那些貪官污吏的時候從來不講情面,甚至包括君主的面子。

大概在兩年前,穆罕默四世對家族的態度就發生了微妙的改變。

他的父親認為是君主剛剛滿十八歲,年輕人產生的全力心和野心,並不能算一件壞事。

可艾哈邁德卻很清楚,穆罕默德四世在背後看自己父親的眼神,絕對不是不服氣。

在進入宮廷之前,艾哈邁德第一時間想的是先去拜見皇太後。

這是他父親在最後一次清醒時叮囑他的。

宮廷大門的守衛依舊對艾哈邁德畢恭畢敬。

艾哈邁德在進入宮廷之後並沒有發現什麼不對的地方。

他估算的時間來到了皇太後所在的宮殿。

皇太後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接待他,艾哈邁德被安排在一處偏殿等候。

當服侍的侍女退下,艾哈邁德舉起茶杯準備喝上一口宮廷珍藏的東方好茶,以緩解這幾天身上的疲憊。

但他握住茶杯的手卻忽然停滯下來。

在茶杯的底座上,他模到了一個小小的紙條。

艾哈邁德的心神瞬間緊繃了起來。

他趁著人不注意,偷偷看了一眼紙條臉色頓時狂變。

這是他女兒的字,而他的女兒如今是穆罕默德四世的寵妃。

他的女兒通過紙條告訴艾哈邁德,準備處死他的人已經來到了周邊。

艾哈麥德壓抑住心中翻滾的情緒,不動聲色的將紙條和茶水一起吞下。

隨後又找了個借口前去如廁。

等在廁所外的人們,等了半天終于有人發現不對勁。

十來個帶刀的侍衛沖進廁所,卻發現未來的大維齊爾已經翻牆逃跑了。

艾哈麥德剛剛逃到宮殿大門,他驚訝的發現自己的弟弟居然已經調集了大批的士兵正在沖擊宮門。

在干掉守門的宮廷侍衛之後,兩兄弟一踫頭。

艾哈邁德的心就變得冰涼,如同墜入了寒潭。

是有人拿著艾哈邁德的親筆求救信找到了自己的弟弟。

在看到自己的那封「親筆信」時,艾哈邁德如同看見了鬼一般。

如果不是他確定自己根本沒有寫過這種信,他都會以為這是自己的作品。

有人在挑撥宮廷與他們家族之間的關系!

但穆罕默德四世和背後人的手段一環接一環。

兄弟倆剛剛聊了沒幾句,家中的侍衛就騎馬跑了過來。

因為穆罕默德四世的親衛殺死了掌管部分衛軍的薩拉丁,那是老爺子最疼愛的孫子。

蘇丹的親信在接手了部分兵權之後,第一時間就調集部隊圍攻家族的府邸。

兄弟倆只能立即回軍擊潰了包圍自己家的部隊,重新掌控了整個尹斯坦布爾的軍權。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病榻上的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終于承受不住打擊,一命嗚呼。

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是個激進的保守主義者,他在過去五年的執政中先後處死了三萬多名貪官污吏,這給他和科普律魯家族制造了大量的敵人。

所以雖然科普律魯家族控制了軍隊,但原本落入下風的穆罕默德四世很快得到了大批官僚和貴族的支持。

尹斯坦布爾的血戰持續了大半天。

雖然皇太後和穆罕默德四世都死于亂軍之中,但貴族們卻從看管皇室的卡菲斯(一種冷宮)里救出了穆罕默德四世的弟弟。

逃亡者們逃出了尹斯坦布爾,並向外界發出了科普律魯家族謀反弒君的消息。

科普律魯家族派出追擊的部隊沒能追上這些逃亡者,他們帶著穆罕默德四世的弟弟抵達大馬士革,在那里他們擁立其登基,稱為蘇來曼二世。

原本歷史上即將迎來最後輝煌的奧斯曼帝國,被某個東方的無良人士一腳踹進了內戰的深淵。

蘇來曼二世的信件被第一時間送到了巴黎和維也納。

這種機會,就連維也納宮廷里最保守的貴族都露出了意動的神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