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六十六章 羊群效應(二更)

後世有很多人都有過疑問,在一片石慘敗之後,為什麼李自成會棄守北京?

張守言也做過分析,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三點。

首先是順軍的主力精華都在一片石一戰而沒,士氣軍心都降低到了極點;

二是一片石的戰果,讓北京周邊地區的明朝官員、將領陸續復叛,北京已經成為了一座孤城;

最重要的一點是史可法斷掉了漕運!

剩余的順軍十多萬加上百萬京城人口,失去了漕運的北京城根本供應不起這麼多人。而且李自成在戰略上有個極大的短板一直沒有去補足,順軍沒有穩定的產糧地!

故而李自成只能從北京倉皇退出。

在張守言接手北京之後,糧食的壓力則落到了他的身上。

在這個時空里,北京漕糧被斷得更早,北京的糧價已經漲到了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稻米240文一斤,小麥210文一斤,就連蕎麥也要100文一斤。

更可怖的是,就這種天價糧食還得求爺爺告女乃女乃的才能弄到一點,熬成米粥哄一下全家的肚子。

妥妥的有價無市。

楚軍進城後,也將面臨北京城嚴重糧食短缺的情況。

很多人都不看好楚軍能處理這個情況,因為北京周邊沒有楚軍的產糧區,楚軍的老家遠在西北。

每天城門口都有餓著肚子的百姓盯著出入的馬車,希望楚軍能運糧食進來。

可來的卻是河北、山西各地的糧商。

糧商們帶著糧車進京後,北京的糧價反而 然高躥了一截。

所有糧商們都好整以暇的等著張守言派人來與他們見面,他們趕在這個時候進京賺錢只是小事,他們所圖的其實是在新朝的話語權。

只要眼楮不瞎的人都看得出來,張守言才是天底下此刻最有新朝氣運的人。

以山西八大家為首的商人集團看到了投資的機遇。

可惜,他們不知道的是,楚軍的糧食從來不走城門口。

張守言在現代與某糧食集團簽署了一份碎米處理合同,等待他接收的第一批陳米和碎米超過兩萬四千多噸,折合明代三十萬石優質小麥,價格低到驚人。

張守言每天都會在楚軍控制的糧倉內待上兩三個時辰,幾條巨型傳送帶的一頭穿過蟲洞,不停的向這頭噴灑著糧食和其他物資。

北京糧價的波動自然落入了張守言的眼中,就連幕後是以八大家為首的商業集團也被馬山的人查了個清楚。

楚軍佔領北京後,馬山也回到北京並公開開始活動,他按照張守言的命令從軍中挑選了五百人,又收攏了一部分不得志的錦衣衛、東廠精干和順軍俘虜,組建了一個名為奏聞院的組織。

目前主要的任務是收集官員、民間的消息和情報。

奏聞院的圖騰是一只神獸諦听。

奏聞院直指馬山正在面見張守言︰「稟王上,昨日京城稻米價格已經到了280文一斤,就這價格百姓們為了搶米還死傷了四五個。決定離開京城去逃荒的人不多,多是這些糧商宣揚京城之外賊寇亂軍橫行,出了京城必定沒命的緣故。」

「根據內應發出來的消息,範家人說如果明天我們大楚還未與他們聯系,米糧價格會再漲一漲!」

「哦!」張守言好奇道,「他們就不怕寡人直接抄了他們的糧食?」

馬山回話道︰「他們安排得妥當,大批糧食都在京城四周並沒有直接進京。所有糧倉的草席、油布上全倒了火油,只要一個不對勁就立即燒毀一切糧食。各家在京里的都是旁支,能說話做主的都在周邊藏著並不直接露頭。屬下已經查到了三家主事人的所在,只要再給屬下幾日。」

「不用等了,直接叫侯海開始動手,」張守言輕笑起來,「希望這些商人能接得住寡人的盤口!」

「至于那八家人,等黃彪攻下山西,你帶人去一趟大同把事情辦了就是。」

「屬下遵令!」

張守言口中的侯海原來叫做海叔,本是個織工行里的手藝人。

被張守言買回來後做了一段時間的花機組裝工頭,後來被安排在京城做生意。

在楚軍進入北京後,從順軍手里接手的部分產業被分配到了侯海的手中,他的永興號很快就遍布到了北京的大街小巷。

六月二十四這日,上百家永興號同時開門營業。

掛出的牌子上,首當其沖的商品居然是上等米麥,每人限購一斗。

牌子下方還寫著一句注釋︰每斗合十斤,斷無草籽沙礫,純糧食!

就是這價格有些稀奇,一斗八毛楚元?

這楚元是個什麼東西?!

永興號除了賣糧食外,還有幾十種關系民生的商品,豆油、燈油(桐)、雪鹽、雪糖、針線包、各色布匹等等。

圍觀的百姓們看到,有永興號的伙計打開豆油罐子,舀出一大瓢豆油來,然後又高高的倒回罐子里。那清亮微黃的油色,分明是極好的豆油!

而賣布匹的伙計更騷包,大剪刀一剪,五顏六色的布挑在桿上隨意垂在鋪子門口讓人模來模去,這質地、這花色、這色彩,大家一輩子都沒見過。

比如這個叫「的確良」的布料確實模著的確涼!

百姓們紛紛入店詢問。

「小二哥,這楚元是個什麼東西,大楚的寶鈔麼?」

「銅錢行不行,是上好的京錢,實在不行銀子也可以啊!」

「您看看我這首飾,金子的,成不成?」

可惜小二們都把頭搖得如撥浪鼓,沒有楚元就是不行。

餓的發暈的漢子們有脾氣,好好的銅錢和銀子都不行,偏要什麼楚元?!

大爺又不是用寶鈔!

有個大概是京營出身的漢子,把袖子一捋正要上前用砂缽大的拳頭進行理論。

好在他的同伴比較清醒,急忙扯了一把。

嘴角向永興號門口撇了撇。

那里有整整一隊十名楚軍甲士守著,擺明了這就是楚王自己的生意。

小伙計冷笑著看著準備打人的漢子,見他都噥了退了下去,眼中當即露出了一絲失望。

他還想借著這條大漢來耍一下威風哩,可惜京城人就是油滑。

侯海的伙計們多數是流民大營出身的孩子和年輕人,張守言當年帶著民壯們征戰的時候,這些人還沒到當民壯的年紀。

他們這些人也是背著九九乘法表(中國早就有這個)長大的一批人,他們跟著流民大營西遷的時候,若是能背出來,每日能多半碗粥。

所以大批十六歲左右半大孩子也被組織起來,跟在大軍的後面來到京城,他們大部分都進入了侯海的系統里工作。

京城人本就傲氣,可這些小子們則更傲氣,也不看看他們跟著楚王殿下的資歷有多深。

當然不是所有的流民大營出來的小子都這麼傲氣,也有好心的伙計指定百姓。

「您去東門大街,那有座新開的楚銀司,用京錢、銀子、金子甚至寶鈔都可以換到楚元。」

大部分百姓都將信將疑,但是少部分也顧不得許多,拿著銀子銅錢飛跑著去了東門方向

東門大街原某大員臨街的宅子,被改造成了擁有上百個窗口的楚銀司。

大宅門口被拓寬了三倍,有上百楚軍甲士在這里維持秩序,並搜查可疑人士,凡是鐵器、銳器都不能帶進去。

進了大門,繞過照壁,兩側的回廊上擠滿了百姓,甚至連大院中央也站了幾百人。

這里也有幾隊甲士在維持秩序,插隊的吵架的直接被轟出去,偷東西的直接掛門口示眾,而搶東西的也掛門口,只是是倒著掛的。

回廊內側被改成了一格格的鋼鐵窗口,窗口里坐了不少年輕的小子,拿著算盤打得天響。

這里便是兌換楚元的地方。

官方牌價,按米價一斤一百六十文京錢參考兌換,每二十枚京錢兌換一分錢楚元。

足色一兩銀子可兌換一元楚元,雜色銀子按成色遞減。

而在二進院子里也有大量的鋼鐵格子,其中十個里坐的都是年紀頗大的男子,他們是被清軍從山東劫掠到草原上的朝奉和金鋪掌手。

他們負責的是回收崇禎五年之前發行的大明寶鈔,一貫寶鈔可兌一分錢,每人限兌三百貫。

回收寶鈔是張守言的一個創舉。

大明兩百多年發行了多少寶鈔,沒人知道。

若是全國都上門兌換,張守言絕對撐不下來。

這是張守言給自己控制區內子民們的福利,而且超過一個月這項業務就會停止。

張守言看似吃了大虧,可能會損失很多從現代調來的商品,但其實他半點虧都沒有吃。

這是張守言用楚元來代替金銀銅流通,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兩個時空之間物品的差價倍數,足以讓他還保留有可觀的利潤。

當人們手中握有足夠的楚元時,支持他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而楚元的購買力,母庸置疑是極高的。

一分錢楚元是一張一寸長、半寸寬的黃色紙片,材質未知,紙片上的楚軍鐵甲騎兵立繪精美到了極點。

而一角錢楚元則是棕色的,長度達到了兩寸,上面印著一名楚軍重甲騎士,正躍馬飛騰。

楚元還沒有發行一角以上的貨幣,這導致大家手里都抓了一把毛票。

當第一個人用楚元從永興號買到了一斗糧食走出來,周圍還在遲疑的人都圍了上來,想看看糧食的成色。

可這位買家卻支支吾吾的不大想讓人看。

最後是這個漢子的二叔看不過眼擠將過來,一把拿過他的糧食袋子扯開讓大家來看。

「街坊們看一眼而已,你小子我去,這糧食~!」

「是精米~!」

「好白的精米~!」

「算下來這才一百六十文一斤!」

「不對,這精米沒有摻其他東西,足當一斤三兩用。」

「咦,嘛去?」

「換楚元去!快點跟上!鬼知道永興號還有多少存米。」

同樣的事情在整個京城發生,楚銀司的大院里被京城百姓擠得水泄不通。

就連之前換了一點楚元的百姓也跑了回來,他們都後悔之前換少了。

這年月,多存些糧食在家里才是正經!

再就是萬一人家不換寶鈔了呢?那玩意在大明和大順都是廢紙一般。

果不其然,一張告示被人貼在了楚銀司的大門口。

寶鈔兌換業務只限一個月。

人群擁擠得越發厲害起來。

楚銀司的二樓,盧五畝皺著眉頭看著樓下的人山人海,心里琢磨著其他幾個營業點要不要也提前投入使用。

可最後他還是放棄了這個計劃,讓人把等候在一個街區外的五百甲士調集過來維持秩序。

盧五畝牢記著楚王殿下的交代︰「人們總以為拿不到的才是好的。不讓百姓們深刻的感到兌換的機會難得,他們是不會輕易出手手中的金銀和銅錢。」

「羊群效應?」盧五畝似懂非懂的晃了晃頭,楚王不愧是神人,說的話總是深奧無比。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