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章 花機的利潤

六月初五,蘇州半城的人都在討論一場及時雨。

蘇州城東織場區域半夜起了一場火,好在火起不久,即大雨傾盆,斷了這場祝融之災。

天明雨停,街上濕氣蒸騰。

二十多個光著上身的漢子一聲不吭的跪在太陽下頭,不住對著樹蔭下藤椅上的男子磕頭。

一邊的柳樹上還縛著兩個男人和一個半大孩子,沾了水的皮鞭不停的打著這幾人的身上。

「莫老爺,冤枉啊!」

領頭的漢子三十出頭,雖然瘦弱但是一身筋骨極為結實,正沙啞著嗓子在向東主求情。

「倉內失火,與我等機房的人何干?他們幾個昨夜不過是去過茅房,怎的就成了縱火之人?」

藤椅上的男子並不搭話,而是他身邊的長隨冷笑起來。

「茅房與庫房只有一牆之隔,這火不是他們放的又是誰放的?便是送了官他們幾個也是罪責難逃。」

領頭的漢子忍不住︰「葛爺,話不能亂說,昨夜倉房里值守的是包二爺,他可是帶了一個半掩門進去,怎麼不問問他?」

「閉嘴!」長隨葛二大喝了一聲,包家老二是老爺的小舅子,這事肯定不能放在他的身上,而且老爺的謀算早就交待清楚了。

「包二爺也是你盧棍子能指摘的?」

坐在藤椅上的莫老爺慢慢悠悠的起了身︰「半間庫房,三百匹上好的坯布,老爺我也心疼啊。人我可以放了,但是這錢你們得給老爺我一個說法。」

織工們面面相覷,他們都是日結工錢,那點錢都補貼了家里,哪里有錢賠的出來?

莫老爺施施然進了織場大門,只留下葛二與這幫苦哈哈說話。

「葛爺,我們這幫人哪里來的這許多銀錢?還請您給莫老爺說說情。」

葛二呵呵一笑,從袖子里模出一張紙來。

「沒錢沒關系,在這張身契上按個手印,你們一家子以後莫老爺都管了。」

領頭的盧姓漢子當即色變,莫家把失火的這口鍋蓋在他們頭上,居然是想把他們都變成奴工!

「呸!失火的事是他小舅子自己的錯,竟想借此擺弄我們,莫家如此心黑,也不怕報應!?」

有年輕氣盛已經爬了起來,指著葛二就罵。

那葛二笑了笑,對著遠方招招手,一間關著門的茶樓忽然洞開,七八個差役提著鏈子走了過來。

「昨夜就是你們這起人縱的火吧,走,隨爺爺往衙門里走一遭吧!」

不得不說明代百姓的忍受力極高,多數百姓不到面臨死亡的那一刻,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忍受下去。可一旦他們被逼得走上了絕路,往往會爆發極大的力量。

例如,此刻在距離房縣四十里的羅猴山,漫山遍野的流民在揮舞著刀槍大聲歡呼。

再次起事的張獻忠部,匯合羅汝才部在羅猴山設下埋伏,將官軍左良玉部一萬多人擊潰,如今正在清點繳獲。

山頭之上,一個黃須漢子笑吟吟的看著漫山遍野的流民軍,並與身邊白皙的漢子說笑。

有幾個大漢押著一名朝廷軍將走了上來。

「大王,拿住了左部的先鋒官!姓左的馬快,兄弟們沒追上。」

滿臉血污的羅岱大聲嘶吼︰「黃須賊,殺了我!」

「黃須賊」正是張獻忠,他獰笑與身邊的「曹操」羅汝才對視了一眼。

「剁了他祭旗,然後讓小的們直取房縣!」

漫山遍野的叫喊聲再次高漲了起來。

湖廣、河南烽火再起。

一直被朝廷擱置加派練餉的提桉必然會因羅猴山一戰的失敗而被再次推動,加稅的重點仍是蘇松幾府。

大明風雨飄搖,而此刻的東南一隅依舊在醉生夢死之中。

半塘點秋園,董小宛用一只小玻璃碗盛了清茶推到了張守言的身前。

「郎君試試妾身的手藝,」她笑了一笑,如玉美顏讓張守言心神旌動,「郎君送的這種茶我也是第一次沏泡,切莫笑話我。」

張守言跟著董小宛這幾日認真學習了品茶,一口抿下,口齒清香甘甜,應該算是好茶。

董小宛這幾日心緒一直頗佳,全是拜張守言這位街坊所賜。

上次畫舫風波,範家事後曾把董小宛愛財離船之事廣為傳播,可蘇州行里都知道董小宛的脾性,加上範家愛用寶鈔付茶資的事早就傳開,反把範家淪為了一時笑談。

而張守言送與董小宛的幾首曲子,也被點秋園里其她歌姬學了去,不幾日就傳遍了整個蘇州。

這回外間都說董小宛是愛了那位張郎君的「曲才」,才上了人家的船。

這件事給董小宛造成的影響變化︰在她這里坐一坐的茶資,被客人不約而同的升格到了十兩起步。

今日董小宛特意推了所有的應酬,請張守言過門一敘,專為表示感激。

董小宛也知道了張守言之前是個「和尚」,不愛文章詞句那些,便只和他談些花草、畫卷、小吃和蘇州的人情風物。

兩人很快就聊到了昨夜的那場大火。

「算是天佑,不是那場雨,左右織坊怕也是要倒霉,說起來蘇州城內織坊無數,這祝融之事每年不知要發生多少起呢。」

董小宛隨口而言,又替張守言滿了一杯茶。

張守言問及織坊,其實自有目的。

在張守言看來,在這亂世的立身之本無非是財與人兩樣。

有著金銀時空兌換生意,財他暫時是夠用的,可值得信任的人卻不好太收攏。

就拿他偌大一個張府來說,加上他三兄妹也才十一人,這八個奴僕是他選了又選挑出來的三家子人,還全部都是簽的死契。

張守言把目標放在了蘇州城的那些貧困而飽受壓迫的織工身上。

他明知道蘇州織業甲天下之左,水深不知幾許,但是張守言仍然決定插一腳進去。

「我素聞織工工錢都是日結,要是織坊有一日不開工了,織工們豈不是都要餓死。」

「哎,這得看東家的德性,」董小宛家里之前就是做蘇繡的,多少知道行情,「心善的東家對常來坊里做工的人會有接濟,心思薄涼的直接不管不問,反正只要叫一聲開工,門口等活的織工不知會聚來多少?」

「說起來,我倒想開一家織坊,不知有什麼忌諱沒有?」

董小宛聞言搖搖頭︰「開織坊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確實難。」

「不知會有哪幾樣難處?」

「官面、行會和花機,這三樣最難。」

張守言奇了︰「這官面和行會還好理解,可這花機卻是如何一個難法?」

董小宛露出了回憶的神色︰「這織坊用的花機與尋常自家用的絕不相同,整個蘇州能做這種花機的人家不過八家。妾身听說這選料備料就要好幾年,一家人三代男丁日夜不休,半月才能拿出一張合用的花機,尤其是花樓的部分最是難做,上面還要能坐穿花的小童。」

「除此之外,最難莫過于機上的鐵件,上百個里不見得能有一個合用的。蘇州專打織機鐵件的有三家,每家每月能出的合用鐵件都有定數。我家當年最盛的時候,有織機二十五部,便是最後折舊賣了也能賣十兩一部。家母曾言,為了籌齊這二十五部,先父先後用了二十三年,每部用錢不下三十兩。」

「三十兩?」

張守言神色一動,他沒想到一張織坊專用的花機居然這麼貴,相當于崇禎十二年蘇州城里150平民房的價格。

明末時期最好的花機圖樣他早就準備好了,各部分零件也分包給幾個小廠,已經陸續開始向他發貨,折算運費下來每張的成本不過是九百三十塊。

織坊行業不好入,但如果他從售賣花機入手呢?

一張花機他只算二十到二十五兩,換成純金就是75多克(明代一兩合37.3克,純度八成),折合RMB兩萬三千塊!

整整二十四五倍的利潤!

想到這里,張守言不由得放聲大笑起來。

他如果直接介入紡織業,行業內多數人都會排斥他,但他如果賣花機,那整個蘇州的織坊主都要反過來求著他。

「郎君可是想到了開織坊的好點子?」

張守言笑著搖頭︰「過幾日,張某要再雇一次流雲坊,屆時請姑娘到場作陪如何?若是有相熟的姑娘不妨一並請來助興,我這里的茶資定然讓大家滿意。」

董小宛點頭又問︰「莫非郎君是有什麼好事?」

「確實是好事,我這織坊暫時不開也罷,但是我想好好賣一賣這花機,還是數目管夠的那種。」

董小宛驚訝的捂住了檀口︰「若是郎君真有那些花機發賣,蘇州的上下都要把郎君供起來不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