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今天請假一天,別忘了哦!)

哈哈哈哈,沒想到我更新了吧?

更了,但是卻是總結,嘿嘿嘿。

由于第三卷屬實由點小崩,本來想解釋一大堆東西來著,但是仔細想想又沒那種必要。

但是某些地方寫的確實有點亂,所以就在這卷總結里做一個梳理吧。

如果是跳訂到這里的讀者,看完下面的梳理大概都不用回過頭去看原文了。

第三卷的主線分劇情線和心理線兩根啊,劇情線我個人覺得還好,並不亂,而且有些簡單了。

無非就是︰找千劫——意外掉入量子之海——挖坑——把千劫撈回來,正好踫上第四次崩壞——逆熵成立——巧遇希兒破防,引出密多羅,挖坑——視角轉到逐火,勒茲倫拿米凱爾三崩留下的尸體做研究,挖坑——結束。

真正讓人感覺亂的是心理線,很多人不能理解米凱爾為什麼會破防,而且還是多次破防,emmm……

先從最開始開始梳理,在找千劫的過程中,米凱爾的心態是個什麼情況?且看原文︰

【雖說以米凱爾這段時間的作風來看,確實有可能……但華知道,這只是表象。

最近的米凱爾看上去越來越不靠譜了,硬要說的話,應該是和愛莉越來越像,可華能感覺到二者的不同。

愛莉希雅的活潑是建立在樂觀的基礎上,而米凱爾的活潑是建立在悲觀與茫然的基礎上。

越是悲觀與茫然,反倒越需要做出一副活潑的模樣來掩蓋——華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理解地這麼透徹,但她就是看得出來。】

其實在這里就已經留下米凱爾雙相情感障礙的伏筆了。至于為什麼會愈發的悲觀與茫然,這個我覺得其實很好理解,因為只有他一個人知道前文明的結局,既然從一開始就已經知曉結局的悲劇,那麼悲觀根本就是在所難免的,這種情況下怎麼樂觀得起來?

但這個時候還沒有發作,是因為米凱爾確實還有希望,他依舊認為自己有某種改寫命運的可能。

然後就是世界泡劇情,這一段主要的心理活動其實很好理解吧,主要是兩個問題︰

第一,米凱爾是怎麼認處希兒是死律的?

……

因為漫畫里畫了。

第二,明明是個世界泡里的假愛莉,為什麼米凱爾會那麼破防?

這個的話,其實一開始世界泡的劇情還是挺長的,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世界泡愛莉和米凱爾相處的日常,如果把這一段加上去,那就不難理解了。

但是當時評論區(正好遇上7點控評,你們看不到,只有我看得到)一大堆人嫌第四卷節奏太慢,所以我就沒敢展開來寫,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情感的轉變太過突兀了。

不過我個人覺得問題不大,起碼心理變化的邏輯是沒有問題的。

【你就好像是在看一個逝者留下的照片,這張照片對于你來說很重要,因為上面的影像是你愛的人,但又並不是很重要,因為你真正愛的人已經不在了。】

這是世界泡梅對于米凱爾和愛莉希雅的譬喻。

【「原來……哪怕我只是她的一道幻影……對你來說都是這麼重要啊……米凱爾……」】

這是世界泡愛莉自己的想法。

【如果只是毫無關聯的幻影,那她應該在他昏迷之時就果斷將他這個律者殺死……

如果只是毫無關聯的幻影……她又如何會像他和本征世界的愛莉希雅習以為常的那般,用手指輕戳他的臉頰?

那如果真的是幻影呢?

那也是愛莉希雅的幻影,對他而言,起碼對此刻的他而言,哪怕是一道幻影,她也仍然是愛莉希雅!又有什麼區別!】

這是米凱爾自己的心理活動。

當然,即使刪去了相處的日常,這個心理變化的邏輯依然沒有沖突,因為導致米凱爾破防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在整個文明都不復存在,甚至自己都不復存在之後,世界泡愛莉請求他幫忙殺死第六律者,給予他們的文明一個真實世界上不曾有過的結局——眼熟不眼熟?

把世界泡換成永世樂土,把第六律者換成侵蝕之律者……

于是,記憶中的愛莉、本征世界的愛莉、世界泡的愛莉,三者的面容、動作、行為、語氣在這一刻完全交匯,所以根本下不去手。

這也是米凱爾受到的第一個精神刺激。

然後就是第四次崩壞到逆熵成立的環節,這里沒啥好說的,無論是劇情還是心理都是一帆風順,水漲船高。

正是這種一帆風順再次埋下了雙相情感障礙的伏筆。

而後就是遇到希兒,破防了。

破防的原因在劇情里寫的很清楚,因為命運。

【他或許改變了某些個人的命運,比如卡羅爾、比如阿爾德米爾,還有……逆熵的這些人。

哦,他還改變了第四次崩壞發生的地點——按照世界泡的進程,第四次崩壞本應發生在歐洲東南部的瀕海邊境小城,也就是科斯魔應該在的地方。

但第四律者的權能沒有變——這意味著什麼?

崩壞本應是基于文明的發展降下不同的律者,可在這個被他改變的多少有些面目全非的時間線中……

世界線正在不斷收束,第二、第四律者的外貌,第三次崩壞所波及的範圍,以及每一位律者的權能……每一步都踩在本該對應的命運上,嚴絲合縫,不偏不倚。】

很多讀者可能不明白一件事——前文明,包括提瓦特所謂的命運與一般動漫所謂的命運並不能劃等號。

其余很多故事中,命運是作為一個偽概念,即可能存在,又可能不存在,存在即是巧合,不存在即是主角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但是老米宇宙不同,「宿命論」是構築整個崩壞宇宙的基石,而阿波尼亞的存在,還有莫娜的存在,就是把這種宿命論擺到了台面上,明擺著告訴你,整個世界的命運是早已被注定的,根本改變不了。

但又並不是完全改變不了——愛莉希雅就做到了。

在她消散之後,所有的命運都已經被剪斷,所以前文明英桀最後做出的選擇,是生還是死還是生不如死,都已經不再是命運為他們安排好的劇目,而是由他們自己做出的選擇。

而凱文那句︰一個人的命運就是他的性格,無論是放在命運被剪斷前還是後,都是對得上號的。

只不過在這之前,所謂的性格也是命運之一環,而在那之後,所有的一切都是人類自己做出的決定了。

事實上,作為外來之人,米凱爾身上本就沒有命運的枷鎖,由是他才可以改變某些人的命運,比如卡羅爾、比如原本的第一律者、比如讓第四次崩壞發生的地點和時間出現變化。

但這都是邊邊角角的改變,世界很快就會進行修正,最大的證據就在于,第二三四次崩壞的律者權能沒有發生改變。

律者的權能本應該是基于文明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降臨,現文明是因為有內鬼,但前文明不同,按理來說,前文明因為有了米凱爾這個變數,律者權能早就應該產生相應的變化了。(這其實是米凱爾一直害怕的事)

但最諷刺的地方就在于,不變化反而更加恐怖了。

你品,你細品。

ps:米凱爾是怎麼改變命運的?可以參考一下引力場,如果說又一個質量極大的物體扭曲了空間,導致周圍的物體向著它向心旋轉以至于相遇。如果說這就是原本的命運,那麼米凱爾就是這片空間出現的第二個質量極大的物體,只不過他的質量相比于原來的命運依舊太輕太輕了,以至于只能捕獲極少量的、可有可無的人物進入他的軌道。

但如果質量不斷加大,最終實現對原本命運質量的反超越,那不就……

至于對于希兒,其實他的情感也很簡單,最開始是因為命運,殺肯定不能殺,不說會導致第六律者出現在一個毫不知情的時間、人物身上,而且誰都下不去手。

而不殺,那就是眼睜睜地看著她步入原本命運的軌跡,且最終還是要被米凱爾殺死。

這就是第二次沖擊……啊不,第二次打擊。

而第三次打擊,準確來說並不像前兩次這麼強烈,但是……極具嘲弄意義。

你看,希兒從某種意義上是你的妹妹,你就說你怎麼辦吧?

就好像一個憨批對你做了壞事,還一天到晚跑到你面前嘲諷你,笑你。

甚至細究的話,這種命運的嘲弄在第一卷末尾阿爾弗雷德那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第三次徹底繃不住,發病了。

所以米凱爾打勒茲倫的時候喊的「你為什麼要笑」,其實是喊給某個決定命運存在的人听的。

至于有人說你怎麼能這麼寫主角,主角怎麼可能這麼脆弱……

所以蘇那段話也不是說給梅比烏斯听的,是說給有這種想法的讀者听的。

凱文夠堅強嗎?

他在第七次崩壞親手殺死卑彌呼後也得了嚴重的心理疾病。

而且他和米凱爾面對的壓力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畢竟他還可以用未來有可能的勝利來忽悠自己,麻痹自己,但是對于米凱爾來說,未來根本沒有勝利,沒有希望。

事實上,他能夠撐到現在,只是偶爾破防,而不是徹底擺爛,我都覺得已經很堅強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