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百一十二章 自古以來……(跪求月票)

漢興二年十月。

又一個驚人的消息傳遍大明任何人都可以持寶鈔去銀行兌換現銀,不論崇禎朝、弘光朝還是隆武朝的寶鈔,一兩換一兩,足額足值兌換,立刻拿現銀。

崇禎朝時候的舊賬朝廷都認,誰還能懷疑朝廷的信譽?!

然而前一陣子絕大多數寶鈔已被不知名的商賈收走,民間存留的寶鈔只剩下不到四十萬兩而已,當初低價賣掉寶鈔的人無不悔得捶胸頓足。

與此同時,大明皇家銀行宣布發布新版寶鈔,面額從一文、兩文到十文、百文一應俱全,最大的也只有一兩而已。

這種新寶鈔由朝廷擔保信用,隨時可在銀行換成現銀。

當然,雖然銀行在百姓們取錢的時候都會客氣地問一句,「是要現銀還是寶鈔?」但毫無懸念,所有人都選擇了現銀,根本不去理會什麼寶鈔。

隨後朝臣們驚恐地發現,自己的俸祿里有兩成竟是用寶鈔發的。

他們無不匆忙趕去銀行兌換現銀,卻發現都是虛驚一場,銀行立刻便換了銀子給他們。

不過地處偏僻的一些官員就慘了,只能「組團」將寶鈔交給一個人,出路費讓他去數百里外的銀行兌換。

當然,所有人都順利拿回到了現銀,這股風潮很快便平息下去。

其後朝廷又公布新政,用寶鈔交稅可以少交一厘。

還有這好事兒?自然能省一文是一文!

當下又有不少人在收稅前一天拿現銀去銀行換成寶鈔,而後立刻像丟燙手山芋般,將這些「紙片」交給稅官,決不在手里多拿一刻。

經過幾個月的折騰,大明上下逐漸發現,這寶鈔存放方便,銀行也越建越多,兌換現銀毫不拖拉,似乎沒什麼風險。

逐漸有人開始短時間持有寶鈔,接著又有懶得兌換的人開始長時間持有。

皇家銀行按照朱琳的吩咐,始終為市面上發行的寶鈔準備了幾乎等額的現銀,以備有人兌換。

不過回到銀行手中的寶鈔卻越來越少。人的心理就是這樣,你越是不讓他換現銀,他越是不踏實,想方設法也要換。而越是放開了隨便換,反倒令人們對這些紙幣有了信心,卻沒人去換了。

社會經濟本來就是一種群體信心、意識的博弈。朱琳雖沒有學過經濟學,但作為一個二十世紀的人,些許淺顯的道理他還是清楚的。

半年之後,第一批發行的新版寶鈔只剩下二十多萬兩還在銀行手中,在集市上買東西時,大部分的商販都已經願意接受紙幣了。

第二批二百萬兩寶鈔發行的時候,銀行備付的現銀已減少到了一百六十萬兩。這些紙幣通過各種渠道流入社會,卻並未像第一批發行時那些遇到擠兌現象。

第三批時,備付銀減少到六成,以後可能還會進一步降低。

不過按朱琳的要求,四成是備付銀的最低下限。也就是說,每發行一百萬兩寶鈔,銀行里就要準備四十萬兩現銀。為保證紙幣信譽和避免通貨膨脹,這是絕對要遵守的底線。

到了漢興四年年初,就連琉球、日本、朝鮮、安南等地都開始大量接受大明寶鈔。

年底,第一筆二十萬兩寶鈔被英國人帶回了歐洲。這條名為「奢望號」的商船在好望角附近遭遇海盜,船長在大炮的逼迫下停船,百余名海盜隨即登船劫掠。

當海盜搶走了船上所有貨物後,滿意地放奢望號離開了。然而他們卻沒發現被藏在船長室夾層里的二十萬兩寶鈔!

這筆錢保住了船東,也就是弗萊克維亞勛爵的身家性命,令他免于破產淪落街頭的命運。

這個傳奇般的故事不脛而走,自此之後,往來于歐亞之間的貨船很少有人再攜帶現銀。而大明寶鈔作為全球儲備貨幣,也因此事走出了自己堅實的第一步!

……

西西伯利亞平原。

這是一片二百萬傾的平原,位于鄂畢河和額爾齊斯河之間。

由于水資源豐富,加上黏土地極為肥沃,此地屬于可產糧的地域,這在條件極端艱苦的西伯利亞顯得極為難能可貴。此外這里氣候雖也酷寒,但每年總有一段時間冰雪消融,草木蔥郁,比起西伯利亞的其他地方,已算是氣候非常舒適宜人了。

後世沙俄在西伯利亞所建的最大的城市諾伏尼古拉耶夫斯克城就坐落在這片土地上。

不過眼下這里只生活著千余蒙古族和極少數的鮮卑族人口。沙俄也是近幾年剛在這里建了個不大的據點,以一座十分簡陋的稜堡為依托,駐有三百多人的探險隊,起名為鄂畢城。

這里距離莫斯科、察哈爾、黑龍江都是四千里遠,恰是沙俄與大明力量投送的平衡點。

這天清晨,伊戈爾諾夫背著火槍,小心翼翼地從鄂畢城的內牆上探出頭去,目所能及的地面上都是積雪,看不到任何足跡。

「看來他們今天不打算來了。」一旁的拉弗洛維奇吹了聲口哨,「美好的一天。」

兩人皆松了口氣,將火槍靠在一旁,各自模出塊黑面包,蹲在胸牆下就著寒風啃了起來。

不料才剛吃了幾口,他們就听見東面有人用生澀的俄語高喊起來,「這里是西波爾西衛,自古以來就是大明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漢代起,大將軍霍去病就曾親率大軍探索北海,也就是你們說的貝加爾湖。唐代已在北海附近建都播城,後有回鶻攜此地博爾巴任城歸附大唐。

「大明承先祖疆域,對這里有無可置疑的所有權與管轄權。請羅剎國擅自侵入者即刻出城,繳械離去,否則由此引發的一切後果將全部由你們承擔。

「再次警告!這里是西波爾西衛,自古以來……」

喊話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伊戈爾諾夫作為來到此地小半年的「老手」,早已經見怪不怪了。

自從四個月前明國一支探險隊或許是軍隊在鄂畢城附近建起一個據點之後,他們便隔三差五地來宣示主權。

涅斯托羅夫少尉曾率城中百余士兵去襲擊過他們一次,卻被打得大敗,死了四十多人。從此以後,少尉就命令所有人都縮在稜堡中,沒有命令嚴禁外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