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零五章 史上最蠢緩兵之計

待兩人來到輔政王大帳時,其他諸將幾乎都已到齊,朱琳渼果然先贊了鄧山"陣斬"虜將***及其手下三百余人之事,並說他已上表朝廷請功。

鄧山立刻站出來謝過了輔政王,又拱手高聲道︰"殿下,昨日的火藥用得少了。屬下願今夜再率隊前往,埋上千斤火藥于昨晚炸出來的大坑里,定能一舉炸垮城牆!"

朱琳渼卻擺手道︰"我看了昨天爆炸的情況,看來以黑火藥的威力,便是用上千斤也不大可能將城牆炸開。"

"殿下,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我還不信"

朱琳渼向他微笑示意,"鄧將軍稍安勿躁,這破城之事定還會交給你來辦。不過卻不用火藥了,我須得準備些時日才行。"

鄧山立刻眉開眼笑道︰"好 ,屬下隨時等殿下差遣!"

朱琳渼又對眾將道︰"攻取南京之事卻要加緊了。"他拿起一封信,"這是錦衣衛從北京送來的密報。多爾袞調錦州吳三桂南下,欲增援南京。若令其進入城中,必于我光復南京大局極為不利。"

眾人聞言,不禁都現出惱怒之色。吳三桂所部關寧軍乃是崇禎末年大明最精銳的邊軍,戰力極強,卻投了建虜,為滿清南征北戰,此時竟又要來南京攪和。

"哼,他若敢來,便教他一個都走不了!"

"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吳三桂這個狗賊,竟然還有臉出門?!"

但說歸說,大家也都清楚三萬關寧精銳若真到了南京城,必會極大延緩大明奪取南京。

"必要在這狗賊抵達之前拿下南京。"

"對!不能讓虜賊再繼續折騰應天府了。"

朱琳渼待議論聲止,繼續道︰"近來大家要注意布防,謹防虜賊偷襲。我這里的破城利器備好之後,一日即可克復南京。

"此外信中還提到,建虜水師三百多條戰船已經過山東南下。這是兩天前的消息,我估計最多再五六日,賊船便能到長江口。

"永北里新建的戰船還沒有消息,憑我水師現有戰船,不宜與虜賊硬拼。若屆時建虜佔據長江,我們須得提早在南岸設置防線"

他正說著,便見石霖帶了兩名巡邏騎兵入帳,"大人,他們說有急情。"

兩名驃騎兵隨即敬禮道︰"報!有虜賊數人出城求見輔政王殿下,說要議和。"

"議和?!"帳中立刻炸開了鍋。

"洪承疇被打怕了,哈哈!"

"哼,這建虜也有求和的一天!"

朱琳渼略做思索,預料其中九成有詐,但仍是吩咐道︰"將他們帶來我大帳。"

"是!"

過了好一會兒,梁化鳳才帶了幾名隨從,持洪承疇的印信、和表像模像樣地進了帳。

他們先向朱琳渼大禮跪拜,又"寒暄"了幾句,便直入正題,"殿下,洪都堂深知大軍之驍勇,江寧不,南京城中弱兵必不能敵。于是便思大開城門,迎殿下以入。"

梁化鳳說著又做無奈狀,苦著臉道︰"奈何我朝有例,凡守城者若能守得三十日,則失城之後罪不及妻孥。今城中諸將之家眷皆在北京,若即刻獻城其必不得活。乞願殿下寬限時日,至一月期滿,未等已算盡忠,自當開城迎降。"

朱琳渼聞言差點兒笑出聲來。他以前看史料上說,當年***北伐兵圍南京,清軍便想出個"一月期滿獻城"的緩兵之計拖延,原本以為只是杜撰,沒想到他們還真的來這一手!

不過歷史上這個被稱為"史上最蠢緩兵之計"的計策,竟然真騙住了***只能說他實在太過君子,不忍虜官家眷被連累,又希望大軍兵不血刃攻破南京,好保存實力,就真的等了一個月。結果建虜從各地調來十多萬大軍增援南京,並最終用一場偷襲擊潰了鄭大木。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眼下自己本不願強攻南京城,正是需要一段緩沖時間做準備,這倒是正中下懷。

朱琳渼也裝模作樣道︰"洪承疇可說話算數?"

"這是都堂大人親手所書誓辭!"

朱琳渼忍住笑,接過來看了一遍,便點頭道︰"既然發了毒誓,那我也不便為難你們,就這麼說定了"

"大人,不可!"張家玉第一個反對,"辭卑者,詐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此必是計!"

"對,不能輕信啊!"

"洪老賊詭計多端"

朱琳渼揮手示意大家安靜,"洪承疇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如此賭咒發誓,我自當信他。"

他又對梁化鳳道︰"不過,我原打算這兩日便攻下南京的,此番卻要在這兒耽擱一個月。為表誠意,大軍這一個月的糧草、軍餉須由你們承擔。"

梁化鳳大喜,如果能延緩一個月,則援軍必到,相比起來錢糧算得了什麼?他忙不迭地點頭,"應該,應該的!"

"好,那你回去告訴洪承疇,運一萬石糧米,九萬兩軍餉置于城外。我便等你一月後開城獻降。"

梁化鳳心說,還真夠黑的,卻仍是咬牙應承了下來。

待他走出軍營,大帳中立刻一片勸諫之聲,皆言不可輕信虜賊。朱琳渼卻只簡單說了一句話,"山人自有妙計。"

至一應軍伍之事安排已畢,眾將各自離去,朱琳渼立刻吩咐石霖︰"派快馬趕去紹興,把姚啟聖等人接來。還有他那些實驗器具也要帶上,動作一定要快!"

"是!"

說來也巧,石霖剛出帳沒走幾步,便馬上折返回來,"大人,姚啟聖來了,還有宋侍郎等人。"

朱琳渼大喜,"快讓他們進來。"

幾人入帳見過了禮,宋應星先揖道︰"殿下,您上次吩咐學生督管戰船建造之事,學生此番便是來向您復命的。"

朱琳渼點頭道︰"戰船之事我們隨後細說,宋先生先稍候。"又轉向姚啟聖等人,"我正要找你,你卻自己來了。"

姚啟聖忙拱手道︰"學生等人依殿下所命在寧波設立橡膠廠,今已初有所成,不過其中工藝細節還需宰相殿下討教。另,學生思慮前線的火炮密封圈消耗必然不小,又制得八千只送來。"(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