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一十七章 投機的方國安

馬得功隨後又依計對手下軍官做了一番布置。

眾人聞言不禁驚而對視,心中皆是同樣念頭,三萬人,便這麼棄如敝履了?

「大人,這般行事恐怕……」田雄欲言又止,轉而道,「況此法也殊為冒險……」

「行大事不拘小節。而死中求活,又怎能沒些風險?」馬得功冷哼道,「以我對那廝的了解,他八成會來。

「爾等休要多言,速按我吩咐去辦!」

幾名軍官只得道一聲,「遵令!」出帳各自而去。

……

「停,停!」方國安對台上正咿呀唱和的戲子吼了一聲,又猛地拉住方國泰道,「你所言當真?」

「回大哥,我親去兵部看了塘報。」方國泰忙道,「其言,線報前日福建水師入杭州灣,大破噶哈所部,又燒了虜賊清源里屯糧。

「張煌言那邊也回報昨日收到虜賊休戰書,他心下疑惑,便遣將出城試探,不想竟攻入馬得功大營,斬獲三千賊兵,敵營已是空空如也。

「另有湘湖附近地方官看到有數萬賊兵經過,沿途兵器、盔甲丟得到處都是,卻僅有少量輜重糧草相隨。

「這幾下應證來看,馬得功定是失了杭州糧草補給,只得棄蕭山求活。」

「天助我也!」方國安興奮地抓起外衫就朝外跑。

方國泰緊隨其後,疑道︰「大哥這是要去哪兒?」

「進宮!」方國安一氣跑到府門外,跨馬揚鞭便走。

自上次他手下主力被馬得功伏擊大敗,導致他在浙江的威望與日劇減。如今建虜大兵壓境,朝中錢肅樂等人一直在建議魯王去監國而歸藩,重奉泰征為正朔。

旁人對魯王歸藩倒沒什麼,而他方國安曾先後降虜、投泰征朝,復又背福建重迎魯王監國,如此反復之下,不論浙江是歸了建虜還是泰征朝,他的日子怕都不會好過。

他乃是市井無賴出身,一路靠運氣加投機上位,是以最知投機的重要。眼下馬得功勢危,便正是個投機的良機。

他心中盤算著,馬得功糧草既斷,以蕭山和湘湖的情況來看,其所部人馬已是士氣大潰。

若再挨得幾日,等其大軍自亂或是嘩變,那可是殊為浪費了。若自己恰在馬得功部生亂時帶兵趕到,便可趁機揮兵掩殺,不費吹灰之力拿下四萬清軍首級。

這如此御虜匡國大功在手,便是重回泰征朝為臣,言官也斷難再拿他先前投虜、擁魯藩等行止說事。

待他剛奔到魯王宮外,又正遇到兵部急報。他攔住信差詢問,得知今晨虜賊往義橋、里山等地搶糧,各處巡檢司、鄉勇、民壯等奮起反抗,竟大敗敵軍,合計俘斃四五千人。

方國安聞言更是心中大急,沒想虜賊軍心渙散已到了如此地步,巡檢司、鄉勇之流都能將其擊敗,不禁暗嘆,馬得功啊,馬得功,你可一定要撐住,千萬等我趕到再潰散!

他隨後覲見魯王,二話不說便要請兵再剿馬得功。

方國安雖前番兵敗,但他仍是魯藩的兵馬大元帥,浙江各路人馬都歸其節制,又有上萬嫡系大軍。

故而魯王這邊也就是走個過場,朱以海只得隨即下旨,命越國公方國安總覽驅虜事宜,即刻率軍北上。

要說方國安雖是打算去「撿漏」的,但卻也相當謹慎,擔心清軍臨死的反撲自己頂不住,便想帶上魯王的一千禁軍及張煌言的蕭山守軍同往。

而他又怕功勞被張煌言搶了,于是只令蕭山守軍先南下紹興與自己匯合,如此不管誰斬獲敵首,這功勞卻都要記在他這主帥賬上。

因紹興附近一直在備戰御敵,次日一早便點齊了大軍及糧草輜重,隨方國安離城北上,傍晚時即又遇上了張煌言部。

隨後近兩萬大軍沿湘湖南岸西轉,緊追馬得功「潰軍」而去。沿途不斷有各地守軍襲劫建虜多有斬獲的消息傳來,方國安扳指頭算著留給自己的首級越來越少,又一天百遍地催促麾下加快行軍。

……

青山嶺正處在蕭山和桐廬之間,和兩地同相距百里。

方國安望了眼天邊驕陽,又回看身後因急行軍而盔歪甲斜的士卒,揮手喊了聲,「都再快點!」

張煌言縱馬追到方國安身側,拱手道︰「將軍,前方已到青山嶺,得提防賊軍埋伏。當遣斥候探過再走。」

「你也太小心了些。這兩日間有上萬賊兵伏誅,馬得功已是喪家之犬,哪還顧得上埋伏?」方國安甩了把臉上的汗,斜睨道,「過靈橋和石牛山時你就非要探,結果半個虜賊也沒見到,反浪費了不少工夫。」

他又指向前方山嶺,「從來只聞以高伏低,這驛道在山脊上,馬得功上哪兒設伏?

「況且虜軍缺糧,這麼些天怕已餓得刀都拿不起來了,我倒盼著與之早戰!」

「但……」

張煌言還想再說些什麼,就見方國安勒馬高呼︰「三日內追上虜賊,每人賞銀五兩!」

他這話就如一針雞血,士卒們立刻興奮地加快了腳步,隊形卻也更亂了些。

待浙軍前隊剛走過青山嶺最高點,忽見前方有樵夫打扮之人立于道路正中,有軍官正要上前喝問,便忽聞四下里一陣炮響。

隨即附近立刻有上千貌似山民、獵戶之人涌出,卻是個個手持弓銃。

那「樵夫」抽出身後單刀向前一指,立時銃聲大作,箭似雨下。在這些「山民」之間,竟還有數十門虎蹲炮,沒等浙軍前鋒反應過來,已是硝煙卷起,炮聲連連。

與此同時,在山腳下也有大量不明身份之人在全身大盾的掩護下迅速向山上爬來。

方國安大驚失色,慌忙喝令,「有埋伏,給我還擊!」

但浙軍之前因趕路導致隊形混亂,好半天也沒能結成戰陣,此時雖是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卻僅有稀稀拉拉的弓、銃朝山坡射去。

那些攻上來的敵軍卻極為悍猛,縱有人被射翻滾下山去,余者卻立刻接過大盾繼續向上。

青山嶺本就不高,等浙軍終于從混亂中回過神來,敵軍卻已爬到上山脊。(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