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63章 張璁二次被免(三)

文左武右,魚貫而入地走進了金鑾殿。

張璁是首輔大臣,他站在左邊的最前面,也是離皇上龍椅最近的地方。

嘉靖帝在禮儀太監的引導下走上高台,在龍椅上緩緩地坐了下來;與往日不同的是太監總管孫彬也是緊隨嘉靖帝的身後,站在了龍椅的前兩米地方的左側。

孫彬自任太監總管後,與禮儀太監同時出現在嘉靖帝的早朝上也是曾經有過的事,只是每一次這孫彬出現時,這早朝之上嘉靖帝都是頒布重要的旨諭。

站在下面的朝中大臣來不及猜測馬上將要發生什麼樣的大事,就見嘉靖帝已在高台上的龍椅上坐定,「吾皇萬歲萬萬歲。」

山呼海嘯般的朝拜後,朝上的大臣才在嘉靖帝的一聲「平身」中站了起來。這時眾大臣也是再沒有時間考慮早朝上的異變了,因為禮儀太監的那一聲「有本上奏,無本退朝」聲又響起來了。

兵部尚書李承勛見左右的大臣都沒有什麼欲動的表示,他便越眾而出,行禮畢後奏道︰「皇上,臣有本奏。昨日北方邊境來報那韃靼人在遭受皇上親征的打擊後,消停了近兩年,現在又有小股的韃靼人開始越境襲擾。」

「可曾有邊民死亡?損失多少?」嘉靖帝听到北方的戰事又起,他的心就疚了起來。

「每次韃靼人深入都是在百里左右,數次下來,我邊民已是死亡達數千人,損失牛羊馬匹達萬頭。」李承勛如實稟報。

「什麼?小股的韃靼人襲擾竟造成這麼大的損失,那邊兵都到哪里去了?是不是一見韃靼人就逃跑得無形無蹤的了?」嘉靖帝沒有想到朝廷每年花費那麼多的銀兩養的邊兵竟然抵不住小股韃靼人的侵襲,他能不怒嗎。

面對嘉靖帝的質問,李承勛也是無話可說,他只能是站在那里,一句話也不敢再說。李承勛得到的邊軍報訊上說邊軍的兵晌已是拖欠了有半年了,邊軍現在是兵無斗志,馬無細料。這也就是今天李承勛在眾大臣看出朝殿上有變時都不敢上奏時他卻越眾而出的原因。

現在的嘉靖帝已經發怒了,這後面的話李承勛是更不敢說出來的了。朝堂上一時陷入了沉寂中。

「還有哪個部有本上奏?」孫彬打破了沉默。他這一次沒有說「有本上奏,無本退朝」,孫彬知道眾大臣若是沒有本奏了,今日也是不會散朝的。

兵部尚書李承勛一上本就被嘉靖帝劈頭蓋臉地訓了一通,大家也都是深緘其口;不過在眾大臣的心中都認為這是因為李承勛上的奏本內容煩人心的原因。戶部尚書梁材想讓嘉靖帝心情舒暢起來,從而博得嘉靖帝的賞識,他也是在大家的錯愕中從左邊的人眾中走了出來。

「皇上,戶部在首輔張璁大人的協助下,現在已將黃河賑災的銀兩備齊,請皇上批準下撥款項和數目。」梁材說著的時候就從衣袖里把奏折掏了南來,雙手貢上。

嘉靖帝一听戶部尚書梁材在上奏時把張璁扯出來,大有討好首輔大臣的意思,他臉色就不霽,但因剛才已對兵部尚書李承勛叱責了一通,現在若是對戶部尚書梁村再譴責,恐有阻塞言路之嫌。

「賑災銀兩下撥容易,梁愛卿可有什麼預防良策,能確保不再出現前兩個出現的貪沒賑災銀兩之事?」

「這個,這個,……」梁材是「這」了半天說不出來。在梁材的心中查處貪官污吏、甚至考核官員都是吏部的事,這戶部是無法插手的,若要戶部插手那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的了。

「沒有想到是吧?」嘉靖帝都想站起來去抽這梁材兩嘴巴,溜須拍馬會,干起實事來一個個都是搪塞疏遠了事。

嘉靖帝到底還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沒有隨性而為。「那就想好了再下撥下去,否則朝廷有再多的銀兩也是不夠的。」

今日早朝上無論是報喜還是報憂都沒有一個落到好,現在的早朝上大臣們都怕被嘉靖帝盯上。

「怎麼都沒有話說了嗎?」嘉靖帝掃視一遍站在下面的各位大臣,見他們一個個的低著頭,心想︰這就是大明的股肱?一個個自私自利、老氣橫秋,看來真是到了該變的時候了。

「既然眾位愛卿沒有話說了,那朕就說說。」嘉靖帝說到這里就停住了,他在下面的大臣們臉上一個個地掃了一遍。這是給他們一種威懾,使這些人不至于在後面自己在說出要說的話後引起騷動。

「昨日,朕召首輔大臣張愛卿進宮商討朝中事宜,張愛卿在針砭朝中詬病時也是深惡痛絕,他在獻出改變良策後,也是高風亮節地主動請辭首輔大臣之職。朕原本還以為是張愛卿言過其實了,也有心留任張愛卿繼續為朕分憂。但今天這早朝上一看,也真是到了該變一變的時候了。」

嘉靖帝在說這一番話的時候,他還用一種贊許的眼光看著站在最前面的張璁。

張璁是真沒有想到嘉靖帝會來這一手,他現在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鑽進去。現在自己的官職可能丟了,而且還會遭來滿朝大臣的忌恨。這可是與他拉攏近臣培植自己的勢力的初衷相違背的。

面對嘉靖帝欣賞的目光,他也不敢站出來反駁,說嘉靖帝所說的話並不是自己的意思。

「張愛卿自擔任首輔大臣以來嘔心瀝血地為朝廷勞作,清收賦稅,懲治腐敗,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有目共睹,但現在因朝廷環境和形勢變了,朕也是為了體惜張愛卿為朝廷所做的一切,那朕今天就忍痛下旨,免去張璁首輔大臣之職;任命吏部尚書桂萼為首輔大臣,望桂愛卿以張愛卿為榜樣,為朝廷鞠躬盡瘁。」

朝上的眾大臣待嘉靖帝這話說完,這時再看張璁的那眼神時就是一種幸災樂禍的感覺。

嘉靖帝也沒有等這朝中的大臣們高興太久,就又接著下旨,「吏部尚書由左侍郎方獻夫接任,同時由王瓊任吏部左侍郎;免去梁材戶部尚書之職,降為戶部左侍郎,戶部尚書由許贊擔任。」

桂萼見站在自己前面的張璁那落沒的樣子,本想上前去小聲安慰幾句,可因是自己接任了張璁的首輔大臣,又怕落得一個自己是看張璁笑話的嫌忌,也就忍下了這種同情和憐憫的沖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