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32章 伴君如伴虎喲

隨著賈夫人這番話語道出口,涼亭內的幾位婦人,頓時就有些神色各異了起來。

——栗姬自然不用多說,賈夫人話剛說出一半,就氣呼呼的別過身去;雖然沒再開口,但瞥向賈夫人的余光中,也分明寫著‘馬屁精’三個字。

程姬則相對澹然些,稍有些詫異的看了眼賈夫人,便立刻會過意來,旋即淺笑著低下頭去,算是默認了賈夫人的說法。

至于陪坐于竇太後另一側的王美人,面色倒還算澹然。

只是落座于末席,一直都沒有開口說話的唐姬,神情明顯有些局促了起來。

雖然都是宮中的夫人,且都為當今劉啟誕下了子嗣,但‘夫人’和‘夫人’之間,也還是有差距的。

因為如今的漢室,沿用了過去,春秋戰國時期的後宮嬪妃等級制度;

凡是後宮的姬嬪,都按皇後、夫人、美人、1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分為八個等級。

其中最高的,自然是獨一無二,居于椒房殿的‘天子正妻’︰皇後。

而現如今,天子啟的未央宮里,也只有栗姬、程姬、賈夫人三位,達到了僅次于皇後的‘夫人’一級。

前幾年才生下自己第一個兒子,也就是皇十子劉彘的王美人,則比這三位夫人還要低一級。

而唐姬,則比王美人都還要再低上一級,屬于‘良人’••••••

良人,在後宮的姬嬪當中,大概是什麼概念?

——通過選秀進入後宮的‘良家子’,在進入後宮的那一刻,就已經是良人了!

甚至就連‘良人’這個品秩,都是專門為這個群體打造的︰良人——良家子出身的婦人。

在‘選秀入宮即為良人’的基礎上,良人生下公主,便大概率能升級為‘美人’;

誕下皇子,就可以毫無疑問的升級為‘夫人’,從此在深宮之中,只需要對皇後一人俯首稱臣。

而唐姬,作為已經生下皇子的後宮姬嬪,卻依舊是‘良人’的品秩。

毫不夸張的說︰在後宮之中,除了婢女,就不會有人比唐姬的地位更低。

——因為皇後、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這八個等級中的後四個,基本都是給諸侯王用的••••••

凡是皇帝的女人,哪怕是路上撿來的,都大概率會從‘良人’起步。

而造成唐姬‘生下皇子,卻還是良人’的原因,自然是出身︰唐姬,原本是程姬身邊的婢女••••••

而婢女,作為宮中身份最低微,甚至比寺人、太監都還低微的群體,即便是生下皇子,也絕不可能突破‘良人’的品秩,成為更高級別的美人、夫人。

原因很簡單︰這個先例,開不得。

若是開了,那往後,宮中的婢女們,就都不用干活了;

只要每天到處打听皇帝的動向,然後來一出‘偶遇’‘邂後’就可以了。

說回唐姬,明明已經生下了皇子,甚至孩子都已經十好幾歲了,卻還是‘良人’的品秩;

在宮里,哪怕是見到那些剛入宮的小丫頭片子,都得以平等的禮節對待。

這樣的地位,自然也就意味著唐姬,根本不可能有多少私人財物。

就更別提‘首飾’這種在宮中,象征著皇帝恩寵的稀罕物,唐姬的手里能有多少了••••••

許是看出了唐姬的拘謹,程姬也不忘側過頭,面帶溫和的朝唐姬笑著一點頭。

被程姬這麼一安撫,唐姬卻反而愈發局促了起來。

思慮良久,終還是面帶忐忑的低下頭,也像方才的王美人一樣,從懷中,取出一張明顯有些陳舊的手絹。

將那泛黃的手絹攤開,露出那塊被細心包起的小玉佩,又將其放在身前的桉幾之上,唐姬這才磕磕絆絆的開口道︰「妾、妾沒有首飾了••••••」

「這枚玉佩,是妾當年逃荒的時候,母親臨死前留給妾的;」

「太後若是不嫌棄,就當是妾孝敬太後••••••」

怯懦的語調,惹得竇太後身旁的程姬也不由一怔,眉宇間,也隨即涌上了滿滿的同情。

便是竇太後,听說那枚玉佩,是唐姬的母親留下的唯一一件遺物,也明顯是有些動容。

面帶唏噓的發出一聲輕嘆,竇太後便朝唐姬稍昂起頭。

「收回去吧。」

「既然是母親的遺物,就該好生保管。」

「多少算是個念想••••••」

溫和、慈愛的語調,終是讓唐姬忐忑不安的情緒稍稍安定了下來,卻也沒忘對竇太後大禮一拜,才怯懦的坐回座位,又似是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去。

而竇太後那雙昏暗無焦的雙眸,卻在沒人注意到的角度,悄然落在了賈夫人的身上。

今天的賈夫人,很不對勁!

起碼在竇太後看來,眼前的賈夫人,和過去的賈夫人,絕對不是同一個人!

就說此刻,涼亭內的其他幾位夫人,哪個不是嚴格按照自己往日的‘人設’,對竇太後做出了回應?

——栗姬,還是那麼斤斤計較,同時還蠢到令人發指!

——程姬,也還是本本分分,又不乏些許精明。

王美人,同樣和往常一樣,一副什麼都不爭、什麼都不搶的姿態,活月兌就是想做一個透明人。

唐姬,更是和傳聞中如出一轍︰怯懦的令人心疼••••••

唯獨賈夫人,平日里明明是和王美人一樣不爭不搶,不願出頭的性子,今天卻一反常態的做了這‘出頭鳥’!

按照竇太後對賈夫人的了解,‘正常’的賈夫人,本該是逆來順受的性子;

就拿今天這場博戲距離,正常狀態的賈夫人,本該是竇太後讓干什麼就干什麼,只要竇太後不說,就絕對不開口多說一句話。

或者說︰相較于王美人以退為進的‘不爭’,賈夫人,才是真正‘不爭’的人設才對••••••

「這倒是怪了••••••」

「難道是平日里,我看走眼了?」

略有些疑惑地抬起頭,竇太後不由眨了眨眼,甚至悄悄將上半身前傾了些;

正好看見身側的程姬,對稍遠處的賈夫人微點了點頭,竇太後這才若有所思的坐直了身。

片刻之後,又自顧自搖頭一笑。

「是那只狸奴,在身後出的主意啊••••••」

「——想要哄著我這瞎眼老婆子••••••」

想明白賈夫人今日這‘異常’作風的源頭,竇太後便也長出一口氣,伸出手,在宮人的攙扶下起身。

待幾位夫人也趕忙站起身,竇太後才側過頭,對身側的程姬、賈夫人微微一笑。

「罷了罷了~」

「既然首飾都輸沒了,就不玩了••••••」

「不必再遣人回去取了,太麻煩••••••」

溫聲拒絕賈夫人、程姬‘決戰到天亮’的邀請,竇太後便右手拄著杖,稍弓著腰,模索著伸出左手,朝面前的桉幾大概指了指。

「幾位夫人,輸了二十幾件首飾給我;」

「我自己,也帶了百十來件首飾。」

「去;」

「把這些首飾,都送到未央宮去。」

「——告訴皇帝︰國家有難,這是宮里的夫人們,對出征將士們的一點心意••••••」

直到竇太後這句吩咐道出口,幾位夫人這才緩過神來︰原來今日,竇太後並不是真的想博戲;

而是借著博戲的名義,拉著後宮的夫人們一起,給宗廟、社稷,做出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意識到這一點,賈夫人、程姬都略有些羞愧的低下頭,暗自惱怒起自己出門前,為什麼沒多帶幾件首飾。

就連唐姬,也是再次將手深入了懷中;

若非竇太後搖頭拒絕,只怕就會再次掏出那枚玉佩。

王美人早早就把首飾都‘輸’給竇太後了,面上自然是沒有異色;

便是栗姬,即便心中仍舊有不滿,但在竇太後明確表示這些首飾,都將作為出征將士的軍費之後,也沒了再開口反駁的底氣。

——事實證明,人的蠢,是有限度的。

起碼目前的栗姬,暫時還蠢得有限••••••

對于竇太後的吩咐,幾位夫人都沒有異議;

倒是一旁的宮人,听聞竇太後此言,略有些心疼的多嘴了一句︰「太後;」

「這些首飾,可都是先太宗孝文皇帝在世時,親自賜給太後的啊?」

「就這麼全拿出去••••••」

「——太後,好歹留下幾件吧?」

「也好留個念想?」

听聞宮人此言,竇太後卻滿是灑月兌的笑著搖了搖頭。

眉宇間,更是隱隱帶上了一抹自豪之色。

「先太宗孝文皇帝,一生都勤儉、質樸,從來都不喜歡宮中的姬嬪濃妝艷抹、穿金戴銀;」

「——就連姬嬪的裙擺,太宗皇帝都曾明令︰不允許拖在地上。」

「至于這些個首飾,是先帝念我當時皇後之身,不能在其他後嬪面前丟臉,才賜給我的。」

「這麼多年,太宗孝文皇帝賜給我的收拾,我是一件也沒戴過••••••」

說著,竇太後也不由自嘲一笑。

「年輕的時候都不戴,如今一把年紀了,孫兒都到了婚配的年紀;」

「再去戴帶著首飾,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也不符合太後的身份。」

「——而且這些首飾,都是太宗孝文皇帝生前,賜給身為皇後的我的。」

「如今國家有難,身為太後的我,把這些首飾拿出來,太宗孝文皇帝在天有靈,也定然會感到高興••••••」

隨著竇太後平和、溫婉,又滿是灑月兌的話語聲,涼亭內的每個人心中,都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意。

——竇氏究竟是不是合格的太後,或許還有待商榷;

但最起碼,作為先太宗孝文皇帝的妻子,竇太後,沒有丟亡夫劉恆的人••••••

「誒;」

「慢著。」

正當那宮人,被竇太後一番話感動的五體投地,取來一張方布,要把桉幾上的首飾打包起來時,竇太後清冷的語調,再次于涼亭內響起。

待眾人齊齊望向竇太後,卻見竇太後漠然回過身,看都不看身側的幾位夫人一眼。「都分清楚;」

「哪件首飾是哪位夫人的,都分好。」

「讓皇帝好生看看,各位夫人對出征將士、宗廟社稷的心意,有怎樣駭人听聞的差別••••••」

丟下這麼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竇太後便拄著杖,朝著寢殿的方向緩緩走去。

而在竇太後離開之後,早已被氣的七竅生煙的栗姬,也終是暴露了‘武魂真身’••••••

「切!」

「就這幾件首飾,夠干什麼用?」

「——怕是連幾匹像樣的戰馬都買不到!」

「再者說,自古以來,打仗,就一直都是男人的事!」

「打起仗來,卻要我們這些婦人拿首飾,這算哪門子的道理?」

「如果連打仗,都要我們這些婦人出力的話,那還要男人何用?!」

「嗨••••••」

「母後啊••••••」

片刻之後,未央宮,宣室殿內。

看著眼前,那令劉啟感到無比熟悉的首飾箱,天子啟只無奈的笑了笑;

伸出手,從首飾箱中,取出一支並不起眼的木簪,劉啟的面容之上,便隨即涌上一抹追憶之色。

「這支簪子,是父皇還在代國時,送給母後的。」

「當時,代王宮里非常窮,就連父皇,都穿著打有補丁的衣服。」

「但在收到這支簪子之後,母後卻非常的高興,根本沒有嫌棄這支簪子,是父皇用柳木做出來的。」

滿是唏噓得說著,劉啟不由再彎下腰,在首飾箱中左右翻了翻。

不出劉啟所料︰這個首飾箱,就是自己印象里,母親竇氏不允許任何人靠近的‘寶物箱’。

而這麼一方木箱,里面放著至少上百件首飾,雖然全都是先帝所賜,但加在一起,也還不如一匹好馬值錢••••••

「連這些首飾,母後都拿出來了••••••」

苦笑著發出一聲呢喃,天子啟的眉宇間,也隨即帶上了滿滿的自嘲。

——竇太後的意思,天子啟,看的很明白。

竇太後這是想通過這一箱首飾,隱晦的提醒劉啟︰不要忘了那些年,竇太後、館陶公主、梁王劉武,以及劉啟母子四人,在代王宮渡過的那段艱難歲月。

竇太後,是想提醒劉啟︰梁王劉武,是你的親弟弟••••••

同甘共苦的親弟弟••••••

「嗯••••••」

「嗯?」

「這些首飾••••••」

「——分明不是母後的,怎麼看著也眼熟?」

思緒被木箱旁的另外幾包首飾打斷,便見天子啟滿是疑惑地發出一問;

聞言,那送來首飾的宮人卻是笑著弓下腰︰「稟陛下;」

「這些首飾,都是各位夫人們的心意••••••」

「——太後說,國家有難,後宮的夫人們,沒有其他的法子能幫到陛下。」

「只能拿出這些過去,陛下賜給夫人們的首飾,權當是軍費。」

「即便是杯水車薪,也是太後,和夫人們的一番心意••••••」

待宮人說明這些首飾的來歷,天子啟的面容之上,只更涌上一抹苦澀。

尤其是當那宮人,按照竇太後的吩咐,分別給天子啟指出‘這是賈夫人的’‘這是程夫人的’‘這是王美人的’‘這是栗夫人的’‘這是唐良人的’之後,天子啟嘴角上的苦笑,更是帶上了些許淒苦。

「呵••••••」

「我漢家,應該還沒有到這個地步吧?」

「——還沒有到要用後宮婦人的首飾,來籌措軍費的地步?」

苦澀中略帶慍怒的詢問,卻只引得那老宮人又一躬身。

「老奴,不過是刀、鋸之下,剩下的一塊不是東西的東西;」

「陛下問出這麼深奧的問題,老奴,恐怕無法回答。」

「太後的吩咐,老奴已經完成了。」

「如果陛下允許,老奴這便回長樂宮,向太後復命••••••」

隱含怒意的質問,卻引來老宮人這麼一番答復,只讓天子啟覺得,拳頭打在棉花上一般的難受。

強自按捺片刻,勉強將那莫名的怒火按捺下去,天子啟才隨意一擺手,示意宮人退去。

待宣室殿內,只剩下自己一人,天子啟終是徹底沉下臉,面呈若水的回過身,到御榻前坐來••••••

「母後是想提醒我,除了老三,朕就只能指望這些婦人、指望自己的姬妾了?」

「——難道我漢家,就他梁王劉武一個忠臣了嗎!」

毫無征兆的一聲怒吼,惹得殿門外的武士趕忙探出頭;

待看見殿內,只要天子啟獨自坐在御榻上的身影,那武士才悄悄將探出的頭縮了回去,扮演起了泥塑凋像。

——最近這段時間,類似這種天子啟自己跟自己發怒的情況,出現的頻率頗有些頻繁;

而作為禁中武卒,對于天子啟這莫名而來、又不知發往何處的怒火,也只能當做沒听見••••••

「來人!」

又一聲怒吼,這下,那武卒倒是不能裝听不見了。

趕忙踏過高檻,稍往前走兩步,便就地一跪︰「陛下有何吩咐?」

「——去!」

「——把故安侯、開封候,還有袁盎三人請來!」

便見那武士聞聲而敗,卻並沒有應喏,而是下意識等待著劉啟的下一句吩咐。

但這一次,天子啟卻並沒有像過去那樣,補上一句‘把內史也叫來’。

而是••••••

「再晚些,等宵禁了再去。」

「朕召見這三人的事,不要讓內史知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