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621章 身份牌和私有化

時間忽忽,轉眼就月余過去。

在徐晨的細心指導和引導下,王城幾個主要的署衙日常工作逐步走上正軌,各項管理也開始變得像模像樣起來。

為了適應新的發展情況,徐晨制定了朝會制度。

每隔三天,他會在巫王殿召集群巫和各署衙官員進行一次小型的朝議,主要就是交流王城和各署衙的工作情況,以及針對一些特殊的情況進行討論處理。

每隔一旬,會有一次大型朝會。

大朝會參與者除開群巫和各部門官員之外,還包括王城附近各部落族長、首領、獵人軍官甚至工匠等幾乎所有的領導層和技術層。

王城附近眼下已經遷徙定居數十個部落,加上季蒼河北岸的拱火族、雷族、五鬼族等部落本部,總人數已經接近三千人。

放在徐晨穿越前的時代,這麼多人口也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大的鄉鎮聚集區了。

部落復雜,人又多,自然就會產生各種矛盾。

雖然已經頒布了一部簡單的律法進行約束,但實際上對這些原始野人來說,威懾力並不太大,畢竟違反了也不過揍幾下而已,很難達到勞動改造的地步。

或者說就算是勞動改造,也不過是在自家部落附近修路挖渠,這種懲罰的實際意義並不太大,完全沒有上升到刑罰的層次。

在這種情況下,要想王城安寧,光靠法政殿的簡單懲罰達不到預期目標,因此徐晨便只能通過這種擴大朝會的方式,盡量收集各部落最新的情況,然後讓所有人一起討論解決這些事情。

許多事說起來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不處理則會積累更多的矛盾。

通過朝會讓各部落族長首領和女巫聚在一起面對面的處理,然後互相協調加強溝通,最終將這些矛盾化解掉。

當然,矛盾不是主流,各部落的耕種生產才是徐晨最關心的話題,因此這種大朝會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听取各部落族長首領匯報部落農耕畜牧等發展情況,徐晨也好針對這些情況進行分析討論,拿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推動各部落穩定發展。

隨著新的朝會制度和一批朝廷衙門正式開始運轉,王城慢慢呈現出來一種新的氣象。

每天一些穿著官袍的男女,如同上班一樣開啟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他們來往于王城和各部落之間,按照工作安排仔細完成各自該完成的任務。

工建署的官員每天負責巡視各種建設工程。

農耕署的官員巡邏督促各部落完成水田圍建和農田翻耕等工作。

市易署的官員負責交易市場的管理和王城東南商業區的建造等事項。

稅務部門則開始統計和整理王城附近所有部落的農田數量和人口數量,以為將來更準確的征稅打好基礎。

而為了配合王城人口統計,徐晨也正式啟動了身份牌發放。

這件事早在兩年前就交給烏族小女巫在進行準備。

雖然這兩年徐晨一直沒有開始正式啟用,但進度他還是比較清楚,只是王城建設事情繁雜,時機不太成熟,因此並沒有提上議事日程。

如今王城建設基本完成,在開春之前會全面完工,而且隨著王城各職能部門的全部建成,官員安排到位,徐晨決定從王城開始進行第一次小規模的人口普查登記,開始發放第一批王城居民身份證。

身份證的真正意義並不在于控制,而在于推廣私有制。

因為只有個體屬性越明確,私有的概念才會越發清晰。

在一個完全平等的公有制群體當中,個體的屬性會被無限縮小,一切行為皆都服務于群體。

只有個體屬性越清晰,私有產權也才會越清晰,個體因為能力的不同,才會呈現出不同的差距。

以前在一個部落或者家族之中,所有人都在族長或者首領的安排下,各司其職。

男人負責打獵、制造工具、處理危險。

女人負責采集、制作食物、照顧老幼。

在這些分工之中,所有成員並無任何區別,任何人都沒有自己的私有財產。

但那是在物資極度貧乏的狀況下必然的行為,只有集體報團取暖,每個人都付出最大的努力才能保證整個族群能夠生存下去。

而眼下,情況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繼續這種集體主義吃大鍋飯的模式,已經不適合社會的更進一步發展。

而隨著這些年徐晨通過各種聚會比賽和戰爭獎勵等行為,各族群擁有私有財富的人越來越多,私有財富這個概念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更進一步推動私有制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基礎。

當然,徐晨也不會推行完全的私有制,而是在各部落內部,以個人能力為基礎,逐步推行一定程度的私有化,讓一部分人得到更多的財富,讓所有人看到個人努力帶來的好處。

徐晨的目的就是,各部落繼續保持集體公有制度這個基礎不變的情況下,在成員內部實行一些財富差異化,以此激活成員之間攀比風氣。

這種攀比不是壞事,因為只有在這種攀比帶來的情緒推動下,人才會爆發出更大的積極性,積極響應部落和國家的號召,努力勞動生產,積極參加訓練和勇敢戰爭,以此獲得屬于自己的功勞和私人財富。

單單依靠神靈光環來刺激情緒是不能長久的。

或者說神靈光環用的太多,國家就會有往神權治國的方向不斷傾斜,這不符合未來人類文明的主流發展方向。

世俗化的統治,才是最終目標。

巴國的未來,應該是一個世俗化的王權統治制度,神權體系最終是必須要服務于王權體系的。

一旦神權太過壯大,國家就會變成一個宗教政權,未來的發展會非常極端,道路就會變得很窄。

而個人身份體系的認證和推出,將會極大激活個人對于權利和財富的的,以此催生世俗化的基礎。

所謂世俗化,實際上所代表的就是去神權統治,讓宗教月兌離政治,讓出統治權,讓神由公共信仰開始變成一種私人信仰。

不過在當下,在神靈崇拜剛剛開始形成的階段,在人類文明也剛剛開始步入更新發展階段的時期,神靈的光環正在逐步被放大的過程中,想要一步跨過這個階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而徐晨也其實一直都在借助神靈的光環在開拓自己的王圖霸業,因此眼下就積極推行完全的世俗化更不可能了。

這個世俗化的過程會非常緩慢。

徐晨一點兒都不急,或者說他也根本就沒有什麼絕對的目標。

他所要做的,就是慢慢推動私有化的發展,以此激活所有人的財富,努力為巴國的繁榮發展持續不斷的輸出動力。

另外身份證推出,也更加有利于王城的管理。

首先是可以慢慢解決群婚群居這種不合時宜的婚配制度,通過婚姻登記來推動形成固定配偶關系。

雖然他不強求一夫一妻制度,但至少要避免群啪這種辣眼楮的現象。

其次是對于那些違法行為,會具有更加清晰的處理目標。

經過兩年的準備之後,烏族小女巫帶著幾個工匠已經完成了數千枚身份證木牌制作。

為了配合這些身份木牌的制作,徐晨還讓巴族的鑄造坊專門為其鑄造了九枚青銅印鑒。

這九枚印鑒分別代表了巴國下屬的九大族群,印鑒的圖桉就是代表九大族群的族旗圖桉。

將燒紅的印鑒蓋在制作好的木牌上,則就會留下一個代表族群的烙印,代表著每個人所屬不同的大型族群,至于附屬部落的名稱和每個人的名字,則用油漆填寫上去。

每一塊身份牌上都有一個小孔,可以用麻繩方便掛在腰上或者脖子上。

其實身份牌用的場合並不多,一般也就婚配、勞役、征兵、出征、獎勵等會用到。

而且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身份牌根本就毫無作用。

但就是這塊小小的身份牌,隨著從定居王城的巴族開始正式制作發放之後,頓時在王城掀起了一股熱潮。

有了這面看著精美又神奇的身份牌,似乎讓擁有者一下都覺得自己整體形象高大上了不少。

領到身份牌的人迫不及待的就把這塊巴掌大小的木牌掛在腰上或者脖子上到處 達顯擺,干活兒都舍不得取下來,晚上睡覺都還要小心翼翼的取下來放在枕頭邊上。

有了這塊身份牌,似乎個人存在感一下就清晰起來。

以前大家或許都有名字,但卻沒有人能真正在乎這些名字,只是互相一個簡單的稱呼而已。

但有了這塊木牌,所有人都覺得仿佛自己就被神靈卷顧了一樣,生命一下變的莊重而且認真起來,在部落和巴國的地位也提升不少。

因此自從身份牌開始發放,負責這件事的烏族小女巫一下就陷入了無比的忙碌之中,每天都有無數人圍在稅務署專門發放身份牌的辦公室前面,擁擠排隊等候拿到自己的身份牌。

為了控制住現場情況,軍政殿不得不調動二十位禁軍每天現場維持秩序,免得引發打斗和騷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