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61章 滿足感和成就感

徐晨與一群刺叉族的首領友好而親切的交流了一下各部落眼下的發展情況以及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然後又通報了一下刺叉族在王城定居部落的情況以及王城眼下的發展和建設情況。

對于這個蠻荒的原始時代來說,消息的傳遞異常緩慢。

刺叉族若不是加入巴國,那麼幾乎可以說對近在遲尺的拱火盆地的發展一無所知,幾十年幾百年如一日的繼續他們原始古老的生活方式。

但眼下,每年兩次來往于拱火盆地參加聚會,同時還有大船每個月來一趟運送和交易貨物,使得消息也慢慢開始流通,說不上即時新聞,但一兩個月內王城和一些部落發生的大事還是知曉一些。

就比如羽公族發現新鹽礦的事刺叉族眼下就已經知道,不過他們不知道這次巫祝大會上分鹽的事以及幾百人打架騷亂的事。

對于打架和騷亂,刺叉族一群首領都無所謂。

男人不打架還有什麼用。

他們最關心的還是鹽。

因此在听徐晨說每個族群和部落都按照人口平均分配了數百斤鹽之後,整個竹屋大院一片歡騰。

在刺叉族簡單休息一夜之後,第二天,徐晨到附近的三個部落視察了一番,與各部落首領和獵人軍官等進行了友好而親切的交談,勉勵他們繼續努力發展生產,並且表示未來刺叉族大湖將會發展的更好,會成為巴國最富庶繁華的魚米之鄉。

為了刺激刺叉族各部落的生產建設熱情,徐晨表示明年會開始建造更多的大船來往于王城和大湖之間,同時還會傳授刺叉族造船術。

這個消息更加刺激的各部落男女老少興奮的嗷嗷叫喚。

竹筏雖然強過木筏,但與木船比起來卻又有天壤之別。

尤其是面對廣闊的大湖,竹筏只能在湖岸附近數百米範圍內活動,想去別的部落還是只能沿著湖岸繞行。

若是有了大木船,以後刺叉族各部落之間的來往將會變得更加安全方便。

刺叉族因為擁有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因此耕種積極性不算太高。

徐晨在王城今年規劃修建近三千畝的水田。

但刺叉族圍繞大湖濕地和大量溪流灘涂,實則開墾圍造水田更加容易,但這些部落到眼下也就稀稀拉拉各自弄了一兩百畝的樣子,而且質量慘不忍睹,完全達不到徐晨想要的局面。

不過這也沒辦法,眼下刺叉族各部落的主要精力竟然都放在采割生漆上。

因為只有生漆能夠為刺叉族換來鹽、布、陶器、銅器等急需的生產生活資料。

至于種田,完全隨緣,撒幾把種子在湖灘上,秋天就能收獲,造不造田其實沒什麼區別。

面對這種情況,徐晨也沒什麼好的方法刺激刺叉族的耕種熱情,因此只能作罷。

有些事急不來,只能慢慢發展。

刺叉族加入巴國才三年時間,剛學會建房捕魚,而且這里遠離王城難以管理,能夠有眼下的狀況實則他應該滿意了。

再次回到刺叉族,徐晨去附近竹林轉了一圈,讓人砍了幾根最粗的大竹,用銅鋸截成兩頭帶節的封閉竹筒,然後又讓人在這些竹筒上鑽出來雞蛋粗細的一個小洞,這樣一個能夠盛放液體的竹桶就做好了。

徐晨讓人裝滿水之後,用木塞子裹上獸皮或者麻布堵住小洞,然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水上和陸地上的顛簸翻滾摔落等試驗,模擬運送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情況,最終驗證用大竹筒運送桐油是完全可行的,只是這些竹筒還需經過一些加固處理。

竹筒雖然結實,但不耐撞擊和摔打,很容易開裂,因此每個大竹筒外面,都必須用麻繩仔細的捆扎一遍。

另外若是撞擊落水或者滾落,塞子也容易月兌落,也需要用一些加固手段。

最終在解決了這些小問題之後,徐晨也準備啟程回王城。

「桐油運送很重要,你們要抓緊把制作好的竹筒盡快送去油桐林的榨油坊,只有有了足夠多的桐油,我們才能建造更多更大的木船!」

臨行之前,徐晨拍著刺叉族獵人軍官的肩膀認真叮囑。

「巫王陛下放心,我們保證完成任務,過幾天就出發!」刺叉族軍官抱拳領命。

「那就好,我們走了,等桐油運到王城,我會論功行賞!」

徐晨笑著點頭,然後帶著剩下十多個獵人劃著三張新造的竹筏離開刺叉族,一路出大湖,逆烏龍江而上回拱火盆地。

……

十月的拱火盆地一展平陽,草葉枯黃凋零,略顯蕭瑟。

風景與江南的原始密林完全不同,與煙波浩渺碧波蕩漾的大湖風光更是天差地別,恍若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

吹著迎面而來的干爽帶著初冬微涼的寒風,徐晨感覺到一種沒來由的心情舒暢。

來去不過數百里,匆匆又過去近一個月。

習慣了巴族和拱火盆地的氣候和環境,雖然油桐林湖地和微山湖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但實則他還是更喜歡眼前的風景。

離開的時候,河心的橋墩才完成一個,而兩岸的引橋和護堤也剛開始修建。

但出去浪了一圈回來,他發現河心的橋墩已經完成了四個,而兩端的引橋和橋墩也完成了好幾個,特別是引橋已經現出雛形,在季蒼河兩岸相對而立,三米多高看起來非常的醒目和壯觀。

雖然是寒冬時節草木凋零,但整個王城河岸熱鬧無比,喧嘩震天。

兩岸的河灘和河堤上,插著各部落的族旗,來來往往的男女搬石背土,推車趕馬,將河灘上的石頭和泥沙都搬運到兩側堆砌成河堤。

規模最大而且難度也最大的,就是兩端的護橋河堤。

而承包這兩個區域的,就是一群當初為了搶鹽打架最凶的幾個部落。

眼下,這些人全都月兌的只剩一條麻布短褲,赤果著上身,揮汗如雨的就在河灘上建造引橋和護堤。

這是他們應該承受的懲罰,也是向神靈改正和認錯的唯一方法。

為了修好這段河堤,保護王城不被神靈憤怒引發的洪水沖毀,所有人都鉚足了勁在干活兒。

因此這河岸兩邊的情況,也在不斷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徐晨不在王城,一群女巫和風、龍等軍政殿大老便承擔了維持王城秩序和督促建設的艱巨任務。

每天一群大小女巫都會到河灘視察,龍也會親自帶著禁軍在大河兩岸來回巡邏。

不過熱鬧歸熱鬧,王城的各項建設進行的也都很順利。

但巫王陛下不在王城的日子,所有人都覺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缺了點兒啥。

就連吃飯睡覺都覺得不香。

辣果湯依舊還是那種火辣辣的酸辣味道,一碗下去渾身暖烘烘的。

但沒有巫王陛下的湯,喝起來也感覺缺少了滋味。

如今徐晨回歸,讓一切都再次回到正軌,所有人的生活突然就變得有滋有味,吃飯香了,不瞌睡了,說話大聲了,干活兒也有勁了,就連打樁都感覺神靈附體,恨不得把床戳個窟窿。

「還是王城好啊!」

面對四面八方歡呼而來迎接的男女老少,看著所有人發自心底的恭敬和尊重,徐晨忍不住滿心感慨。

周邊數百里,處處風景優美。

但只有人口密集的王城,才會讓他感受到一種熟悉的人類文明氣息。

這是一種巨大的滿足感,同時也有巨大成就感。

相對于那些發展緩慢的部落和蠻荒之地,王城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時代的文明進程,真正已經有了一種繁華的城鎮模樣。

只不過這種繁華還很脆弱,經不起大風大浪,還需要他細心去呵護和照顧,引導這些剛剛月兌離蠻荒的原始人類不斷前進。

回到王城之後,徐晨用三天時間分別視察了河堤和大橋的建設情況,王城和各部落房屋建設和水田圍造等工程,然後在王宮巫王殿召集群巫和各部落族長首領以及各部門官員,召開了一次規模盛大的會議。

按照此前的布置,各項工作都穩定有序的正在推進和完成。

唯一缺的就是人手。

不過眼下到處都缺人,徐晨也沒有任何辦法,只能讓所有工作按照既定的方案按部就班的繼續。

為了讓王城管理更加合理,徐晨正式任命了稅務、巡查、農耕、工建、市易、倉庫等六個署衙的主副官員,另外為了適應當前的發展需求,還單獨設置了鹽官和馬官。

鹽是所有部落的生活必需品,用專人來管理比較合適。

馬如今已經是各部落最重要的牲畜,通信打獵耕田拉車馱貨全能好手,比人更加重要。

在農耕時代,有一頭牛頂半個家的說法。

眼下馬的作用要比牛更大,每一匹都是各部落的心肝寶貝。

但在野馬越來越難以捕獲的情況下,馬的自然繁衍就成了唯一的增長方式。

設置馬官,將各部落所有馬的數量進行統計,以此獲得更多更精確的數據,加強各部落之間馬群的配種,讓馬的數量能夠盡量多起來。

隨著朝廷衙門的增多,許多事處理起來在更加得心應手的同時,復雜的管理方式也讓所有人變得不太習慣。

為了讓這些管理人員盡快熟悉這種全新的工作方式,徐晨帶著一群大小女巫開始一個署衙一個署衙的巡視,指導這些官員學習如何處理日常事務,學會整理和匯報工作內容。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