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雖然整個拱火族兩岸每天忙碌喧嘩,各部落人來人往都各司其職在辛勤干活兒,每天也都有層出不窮的小道消息和一些喜聞樂見的故事發生,但真正能夠讓所有人都關心的,無疑還是徐晨的一舉一動。

無論他身在哪里,在做什麼事,只要他一出現,四周必然會圍上來一大群人,忙碌干活兒的人總是會停下勞動熱烈歡呼。

徐晨也是一個極其親民的首領,無論出現在哪里,與任何部落任何人都能熱鬧的聊上一陣,特別是一些部落遇到一些難題的時候,他都會仔細幫忙安排解決。

幾年時間,他積累起來的威信和人氣已經再沒有任何人可以超越和替代。

而最近幾天徐晨鼓搗出來的這個夯土築牆的方式,一下讓所有人都振奮激動起來。

這個方法簡單新奇而又十分方便,只需就地取材往木框之中填土,用銅杵搗緊就是一段牆壁,遠比土磚更加結實,而且也更加簡單。

因此許多正在大量拓磚的部落開始蠢蠢欲動,都想采用夯土來建造房屋。

不過徐晨表示這個方法眼下還不成熟,還需要經過不斷試驗才行。

兩層三層土牆簡單,但五層六層就很容易出問題。

夯土牆不是台階,從下到上是同樣厚度大小,因此對于水平和垂直度的要求非常高。

泥磚牆哪怕略有些歪斜,只要整體保證牽扯力分布均勻,一般就不會倒塌。

但夯土牆不一樣,每一層都必須夯到最結實,不能有的松有的緊,不然就會造成受力不均勻。

另外一段牆壁都是數千斤泥土一體成型,一旦發生牆體錯位就會出問題,層數越多,土牆越高出問題的幾率就越大。

一群野人都是第一次接觸夯土牆,沒有任何經驗。

而徐晨自己也是一個只懂理論不懂制造的半吊子智能人,動手能力極差,因此接連幾天實驗下來,圍著交易市場打了二十多米長一截四層土牆之後,果然開始出問題,第五層剛打上去不久竟然就垮塌下來,甚至還差點兒把幾個干活兒的男人都埋進去。

面對如此恐怖的垮塌現場,所有想用夯土造房子的部落紛紛打了退堂鼓,開始有些緊張害怕起來。

徐晨也有些頭疼,只能收拾心情,鼓勵一群工匠繼續試驗。

從垮塌的現場分析,土質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主要還是模具和夯土時候出現了疏忽。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可能是因為冬天溫度太低,土牆干的比較慢。

因此在總結經驗之後,徐晨擴大夯土面積,沿著交易市場打了一圈近五十米長的夯土牆,這樣打完一圈,前面的基本上就干了,再接著往上打第二層。

為了保證夯土的質量,他要求泥土里面不能有太大的石頭和雜物,另外模具里面的泥土一定要夯的足夠結實。

在改變建造方法和加強監督管理之後,這次的情況就要好得多,先後用了半個月時間,已經在交易市場四周建起來一圈六層高的夯土圍牆,每一層高約三十厘米,總高度和一個成年人差不多。

看著這個高大宏偉的圍牆建築,所有部落在每天驚嘆圍觀的同時,情緒也都慢慢再次激動起來。

而在最後打完一段土牆,連續兩天觀察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之後,徐晨也終于是長吐一口氣。

這個高度對于普通民房來說也已經差不多了,最多再打兩層絕對夠用。

要知道巴族的土磚房,整體高度約三米,但檐牆也不到兩米,門高只有一米七八的樣子,成年人進去都得低頭彎腰,房間里面個子高的伸手就能抓住屋頂上面的茅草,而且房間還十分狹窄,大小不過十個平方。

其他許多部落的房間更加低矮窄逼。

甚至還有更差在徐晨眼中看起來不過算是土磚窩棚的房屋。

但即便是這些房子如何差,相對于以前那種群居的山洞來說,環境卻又要好得多,畢竟兩人三人一間,不光私密性更好,睡起來也更加寬敞,比數十數百人男女老少擠在一起舒適的多。

而夯土建房比土磚石頭更加堅固結實,抗擠壓和抗倒伏能力也更強,不僅建造簡單方便,還能大大擴展房屋的面積。

若是用泥磚建造這麼長這麼高一段圍牆,光是拓泥磚就得提前準備兩三個月,而眼下從頭到尾只用了半個月時間,而這還是在徐晨這個半吊子智能人實驗性質的指揮下,用一群從未接觸過夯土建築的原始野蠻人完成的。

若是一群精通夯土的熟練工,這五十米圍牆前後最多也就一個星期絕對能夠完工,若是分成幾組同時施工,或許兩三天就完了,而且還不用等待土牆變干就能一層一層直接往上造。

但就是在如此陌生和毫無經驗的情況下模索,這個建造速度也足夠驚世駭俗了。

整個工程進度就連徐晨都感覺到有些驚訝。

當然,速度快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動用的人數足夠多。

這五十米圍牆,從掘土、清理、拌石灰、運送、上牆、打夯,另外還加上砍荊條的人數,總共加起來足有七十人規模。

這一圈圍牆,實則從頭到尾都是靠人工堆起來的。

而有了這個交易市場成功積累的經驗之後,徐晨正式在巴族住地開始啟用夯土建造房屋。

為了加快建造速度,徐晨讓木器加工作坊打造更多的夯土模具,讓冶煉作坊也澆築制造更多的青銅夯具,爭取在一個月之內完成巴族的房屋建造,同時也招募各部落一些熟悉建房的男人,跟著一起觀摩學習甚至親身參與勞動,加速推廣夯土技術。

時間轉瞬進入十一月,天氣變得越發寒冷起來。

但拱火族附近的季蒼河兩岸,卻更加熱鬧。

隨著時間不斷推移,王城四周規劃的各部落定居點都開始進入了房屋建造之中,一棟棟簡陋的房屋框架開始拔地而起,散落在廣闊的灰褐色的河灘上,看起來非常的醒目。

巴族的進展最快,到十一月中旬左右,四棟相鄰不遠的夯土建築已經成型,檐牆、山牆都達到設計的高度,開始用陶磚修建窗沿和門框,大量的房梁、檁條,茅草也都開始往房屋附近堆積準備,簡陋的木工棚里面,一群木匠開始按照規格打造門窗。

自從交易市場的圍牆試驗完成之後,徐晨就沒有參與過房屋建造,只是每天帶著古和舉等一群人騎馬來回巡邏觀察一下,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燒制磚瓦上。

無論是夯土還是泥磚修建房屋,在門窗位置都必須要用陶磚和過梁進行加固,不然時間長了容易變形。

陶磚制造眼下工藝已經成熟,同樣是用模具將陶泥拓成長二十厘米,寬十厘米,厚五厘米的標準大小的泥坯,陰干之後入窯燒制。

因為陶磚不需要像陶器那麼精細,因此泥料制作也可以馬虎一些,一窯可以燒好幾千塊,十天左右就能燒好,生產速度還是非常不錯。

但陶瓦就麻煩不少。

首先是模具十分特殊,需要先制作出來一種半錐桶狀的模具,模具外面按照四分法做出來四道凸稜,叫做瓦桶。

瓦桶下粗上細,可以向內折疊活動,當兩半手柄合攏之時,就是一個半錐形桶,把制作好的寬窄合適的泥條用泥弓切割下來厚薄合適的一塊泥片,圍在瓦桶外面,然後用瓦刀將接頭和外面抹平,沿著瓦桶的標線將多余的部分切割掉,放在平坦的沙地上將兩半手柄往內折疊收攏,這樣就能將瓦桶從泥坯中間取出來,如此就得到一個空心的半錐形泥坯。

等到泥坯半干之後,用手輕輕掰一下,泥坯就會沿著四根瓦桶上凸稜痕跡破開,就成了四塊下寬上窄大小一樣的四塊瓦坯。

最後將這些瓦坯入窯和燒磚一樣燒透,就是陶瓦。

這些東西看似簡單,而且在中國應用了幾千年,但真正想要做出來,徐晨還是費了不少功夫。

最難的地方自然就是瓦桶了。

但好在巴族木匠已經有過打造牛皮鼓的經驗,在徐晨的反復指導下,幾個木匠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終于趕在巴族的夯土房開始上梁的時候打造成功。

不過陶瓦徐晨也沒打算用在巴族和其他部落的住宅上。

因為在眼下的條件下,茅草還是最簡單經濟的遮蓋物。

不光是陶瓦生產制作還在模索階段,制作速度和時間跟不上,另外產出和投入也消耗太大。

挖土、和泥、制作泥坯、瓦坯、燒制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和時間。

巨大的成本不可能免費提供,那麼各部落只能自己生產或者購買,但無論哪種方法都沒有一個單獨的部落眼下能夠完成和承受。

另外,眼下房梁和檁條都是按照遮蓋茅草的方案設計的,承重有限不說要求也非常低,若是蓋瓦,房梁和檁條都必須重新安裝設計,要求極高的平整度和承受力,不然一棟房子幾千幾萬塊瓦壓上去,一不小心就特麼塌了。

因此,陶瓦制作眼下就是慢慢熟悉和積累,等到明年用到王城建築之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