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徐晨每日忙的腳不沾地,騎馬來來回回半個月奔忙下來,人和馬都瘦了一大圈。

直到十月上旬,所有的規劃和作坊窯廠等建設這才慢慢都安排到位,整個安置搬遷計劃開始走上正軌。

以季蒼河為界。

北岸拱火族、五鬼族、雷族等大小五個部落居住的區域基本上保持不變,但所有的作坊和窯廠,都安排在這邊,工坊大部分都修建在交易區附近的河灘上,搭建涼棚和木屋基本上就可以開工。

炭窯、磚窯、石灰窯和瓦窯都建造在山腳附近。

這些作坊和窯廠,整日人來人往叮叮當當濃煙滾滾,只把這一大片河岸燻染的是氣氛熱烈無比。

而在南岸,二十多個大小部落都在王城規劃區域之外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駐扎各自修建定居點。

雖然東一群西一群比較分散,但方圓十多里區域到處都能看到搬石推車,抬木挖土的忙碌身影以及此起彼伏野 野 的呼喚和喧嘩,偶然還能看到騎馬舉著不同部落的族旗來往巡邏的獵人隊伍,整個場面倒也靜中有動,忙而不亂,看起來非常熱鬧。

而在這些移民安置區域,各有一個最熱鬧的中心點。

分別以烏族、拱火族、皮族和羽公族的核心部落為主。

北門,烏族佔據了下游三里的區域,打算建造五個定居點,準備一次性搬過來兩百人規模,幾乎佔了烏族人口的五分之二。

而這次搬遷之後,烏族本部就只剩下三百余人。

雖然本部人數減少,但卻也一下讓居住環境和生活壓力小多了,當地開墾的農田,也就能夠支撐剩下的家族更好發展。

至于銅礦的開采和冶煉,那是整個烏族的共同財產,就算搬走也一樣擁有股份,並不會減少各家族的利益分配,因此並不會有人抵觸搬遷。

而其實願意搬遷的家族,實則也是在部落里面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家族,他們也抓住這個機會再次分家,擴大在烏族內部的話語權。

因為這次搬遷是響應徐晨的王城建造計劃,以後就會和巴族、和徐晨、和大巫住的更近,更加方便來往和交流。

其他三大部族也同樣都是如此心思。

巴族這次打算搬遷過來三十人規模,並不是單一的家族,而是會從四個家族各自抽調一些組成一個混雜的村莊,以四個部落為小組,各自修建一棟不大的宅院過半獨門獨戶的生活,如此以來,也就不會影響巴族四個內部家族的關系,互相來往也各自都有歸宿和根基。

而這個規劃,也是徐晨的一次嘗試,之功之後會慢慢在其他部落推廣,為將來更多的部落雜居提供樣板。

巴盟算上雷族,總共七個部落,除開巴烏兩族之外,蒼族、季族、雷族、胡族都會各自搬遷一部分人過來,但已經分成兩族的木牙族沒有搬遷。

不過胡族本來人就少,總共只來了男女十個人,他們搬遷過來主要目的是燒炭,配合徐晨冶煉作坊的建設。

而本來就在河對岸的拱火族,這次換了新巫之後,新任的小女巫對徐晨的話幾乎言听計從,按照徐晨的建議直接遷徙了近半的人口到王城東門附近安置,佔據了七個安置點,幾乎和烏族的安置範圍連成一體。

而拱火族下屬的曲族和夜火族兩個人數超過三百的中型部落,也各自打算遷徙百人規模左右,再加上恰族、昆族、夾族等部落的搬遷隊伍,王城東門郊區成為了人數最多的區域。

另外羽公族和皮族各自搬遷的人數略少一些,都只有兩百人左右,主要還是部落實力差一些,無法支撐部落發展和遷徙安置兩線建設。

特別是皮族聯盟,他們人數雖然不少,但各部落都還沒開始建房種田,毫無糧食儲備,也沒有財富購買刀斧等金屬工具,使得搬遷力不從心,基本上這兩個族群的搬遷,都是以核心本部為主,其他富庶部落只有一兩個參加。

這個情況徐晨在巫祝大會上都已經知曉。

而皮族大巫還想整體搬遷過來的,但最後被徐晨否決了,皮族一窮二白,自身造血能力很弱,若是整體搬遷過來,就必須獲得外部大量的人力物力糧食等支持,但除開巴族之外,眼下沒有哪個部落能夠支撐數百人的吃喝拉撒。

而在河灘上打獵和捕魚,也不是皮族的長項,來了一不小心冬天就會凍死餓死不少人。

因此徐晨便提議皮族先搬遷過來一少部分,等到這些人在拱火盆地建房墾田站穩腳跟之後,剩下的人再慢慢搬,也不急這一兩年。

基本上這些就是整個搬遷定居安置的大致情況。

按照徐晨的計劃,今年冬天這些部落完成定居點建設和農田開墾,開春完成播種之後,就慢慢開始王城建設籌備,燒制磚瓦石灰,準備木材石頭,修建各部落之間的道路和排灌飲水溝渠池塘,等到這些基本的工程都完成之後,明年秋冬時節就能開始大規模建造王城。

熱鬧忙碌之中很快就到了十月底,各部落的搬遷安置點開始有了一些雛形。

大片的地基平整之後開挖出溝槽。

燒制出來的石灰被男男女女用獨輪車和藤筐運送到定居點附近。

大量的木頭從季蒼河上游不遠的山上砍伐之後,直接扎成木排放下來,然後拖上岸刮皮堆起來晾干。

各部落精通建造房屋的男人工匠開始用石頭砌牆腳。

在河岸和一些低窪的水坑四周,另外有男女正在掘土和泥拓泥磚,灰褐色的空地上,密密麻麻都是成片的方方正正的泥磚。

現在的泥磚已經不是當初用陶板簡單圍成模型制作,而是用木頭專門制作的磚模,各部落所用的都大小一樣,四四方方一個活動木框,組合好之後將泥巴放進去抹平之後打開木框,就是大小厚薄一模一樣的泥磚。

這些專業的磚模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各部落開始推廣,到眼下已經十分普及,而且用這種木制磚模用起來又快又方便,因此遠比以前拓磚的速度更快。

不過巴族的安置點一塊泥磚都沒有制作,因為徐晨打算牆腳砌好之後,直接在上面建造夯土牆。

眼下他已經帶著一群木匠制作出來了夯土用的木模和工具,每天帶著一群人在交易市場附近練習打造夯土積累經驗。

夯土的起源已經不可考,從人類會使用石頭砸東西開始,估計就開始啟蒙,但發展卻是在商周時期,繁榮是在秦漢時期。

最古老的長城,秦漢時期的大量宮殿以及始皇帝的地宮陵寢,都是夯土建築。

道德經雲︰九層之台,起于累土。

實則說的就是夯土建築的最大特性,那就是可以一層一層的不斷堆積累疊,最終形成十分高大宏偉的建築。

而在中國農村,夯土建房一直都是傳統,從秦漢時期一直延續到高科技時代。

夯土建築雖然看起來並不美觀,但卻是優點多多,首先是取材簡單,建造方便,而且綠色環保結實耐用,還極具保溫效果冬暖夏涼。

因此夯土建築雖然古老,但卻從未過時,在國內外都有大量新工藝夯土建築,既美觀大方又兼具環保和自然氣息,而且也並不比磚石水泥建築質量差。

徐晨雖然沒有住過夯土房子,但見過的房子可是不少,稍微偏遠一些的農村,到處都能見到這種殘留的古舊建築。

而他當初在川西勘察地礦的時候,還曾經見過當地農村修建這種夯土房子。

工具很簡單,就是用木頭按照牆的厚度打造一個長方形的木框,實則就和拓泥磚的活動木模差不多,只是體積更大而已,建房的時候,將活動木框組合好之後往里面填粘性比較好的土,為了結實還要加入一些稻草石灰和竹條荊條作筋,然後用杵將泥土杵的十分緊實,一直到整個木模被填滿之後,開模得到的就是一段十分結實的土牆。

如此不斷反復,一段一段一層一層的不斷往上堆疊,最終就會形成房屋的牆壁。

因為夯土不需要水,也不需要專門的泥瓦工,彼此之間錯落疊加十分堅固結實,因此夯土牆要比泥磚更安全,古代可以用夯土建造起來數丈高的城牆。

而用石灰、黃土、沙子按一定比例形成的三合土夯結實之後,硬度不亞于普通水泥建築,就算金屬工具都無法破壞。

所以,徐晨決定在王城建設上舍棄泥磚,同時也不打算使用更加復雜昂貴的陶磚,而是采用這種簡單方便的夯土作為建造方法。

在做出夯土模具之後,徐晨不光要驗證模具和建造方法,培養出進來一批熟悉夯土建造房屋的工匠,而且還要模索適合夯土建築的泥土。

從自然界來說,夯土的最好材料就是黃土,因為粘性非常強,干結之後就像石頭一樣堅硬。

但黃土也有一個極大的弊端,那就是一旦遇水就會變得特別泥濘濕滑,極其容易粘連,徐晨走過雨後的黃泥地,幾腳下去兩只鞋子重達好幾斤,每一步都感覺是在和地球較勁,走完幾里黃泥地,雙腿都能廢掉。

而房子本來也是為了遮風擋雨,因此也是極其怕水,所以就算是黃土,也最好還是要加入一些利于透水的泥沙才行。

不過在拱火盆地附近,徐晨並沒有發現黃土,這是一個億萬年沖擊形成的盆地,下面全都是各種泥沙,不過因為從上游幾百里沖刷下來,而且這盆地水流平緩,拱火族又在靠近最下游區域,因此沉積的泥沙也非常細軟,雜質很少,達到了制作陶器的黏土級別,這種泥沙加上一部分熟石灰攪拌之後直接夯成土牆,效果看起來還不錯。

至少徐晨通過簡單的比例試驗的幾段土牆,結實度都很不錯,就算沒有完全干透,也能感受到它的厚重和結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