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七十五章 炎黃血脈;就沒有這樣欺負人的!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即便是在這火雲洞之中,也是具有十分突出的個人風采。

等法海聞聲看去時,正見一濃眉大眼,高鼻闊口之人,此人衣著樸素,但身材甚是魁偉,一張四方國字臉,盡顯豪邁之色,顧盼之際還有難以掩藏的帝王威嚴。

人王大禹!

縱然是第一次見面,但法海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對方。

「見過禹王陛下。」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繼承了禹王開山勢傳承的法海,也算是這位人王的半個弟子。

「人族唐三藏。」大禹伸手在他的肩膀上拍了兩下,笑道︰「人間多見那些出家之後就不認父母祖宗的和尚,你這位聖佛卻不同有點意思。」

也不等三藏回話,大禹又笑問了一句︰「听說你俗家姓陳?」

「是。」

「你可知陳姓來歷?」

這個法海還真不太知道,這會兒便如實相告︰「貧僧自幼在金山中,對此確實不知詳細。」

「當年武王滅商,建立大周分封諸侯國時,以舜帝後人媯滿封于陳,為陳胡公陳姓便出于此。故而為舜帝後裔。」

法海聞言也是一愣,難道說

「看來你已經想到了。」大禹見法海神情有些異樣,便知道他意識到了關鍵所在,「你祖上正是陳胡公一支。」

陳姓的來歷,法海雖然不知道,但上古幾位人王之間的傳承,他還是略知一二的。

比如,不論是舜帝的媯姓、還是眼前禹王的姒姓,其實再往上追朔,都能追朔到軒轅黃帝身上

「我人族的血脈之力,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比妖族的血脈之力修煉起來還要嚴苛。」大禹頗有些無奈道︰「雖然也有少數天賦異稟之人,能夠不斷打破血脈上的限制,但對于絕大多數人族來說,若無強大的血脈傳承,其實在血脈之力的修行之上,也很難有什麼太大的成效。」

對此法海表示不解︰「難道三位聖皇,也是天生就有強大的血脈傳承麼?」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大禹為他解惑,「他們便是能夠不斷打破血脈上限的極少數強者,否則怎麼可能成就三皇之位?」

「可即便是擁有這樣的血脈傳承,但在一代一代的傳承之間,血脈之力依舊會不斷削弱,直到被完全消失。」大禹向著三藏說道︰「這也是為什麼我人族,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其實當年我等對人王絕跡,天子代政不強加干涉,與此也不無關系。血脈退化的人族,若不借助仙宗天庭的力量,恐怕也守不住人間了。」

其實有一句話大禹沒說。

似他們這些擁有炎黃血脈的後輩人王,也正是在血脈衰退之際,走出了自己的道路,突破了血脈枷鎖的封鎖,才能有這般修為

也是因為他們本身的血脈之力,已經同炎黃二帝在同等層次,而他們的後代所得到的血脈傳承之力的源頭,也就從軒轅皇帝,隨之變成了他們,這才能夠另起宗族。

故而舜帝與大禹的後代是以他們二人為傳承另立了姓氏,而不是繼承了姬姓。

至于少昊、顓頊與帝嚳為什麼依舊以姬姓傳世那個時候可是以黃帝血脈為正宗,別人往上靠都來不及他們這些黃帝子孫自然更是以此為榮,尤其是少昊與顓頊,一個是兒子,一個孫子

而以舜帝為傳承的姚姓與媯姓,以及大禹為傳承的姒姓,也就隨之成為了上古八姓之一。

上古八姓,那可都是各有來歷。

但要說傳承最廣的兩家,還是姬姓與姜姓,前者起于軒轅黃帝,後者起于神農炎帝絕大多數姓氏往上追朔時,其根源也總能尋到炎黃二帝的身上。

這也為什麼華夏子孫,皆以炎黃為自代的原因之一。

而法海此前也並沒有往這方面想,這會兒听了大禹之言,才道一聲︰「此行火雲洞,當真是面見祖宗了,所幸陳作為人族後輩,未曾丟了祖宗顏面,否則怎敢踏入火雲洞半步。」

「倒也不必因此而拘謹。」大禹笑道︰「如今你還是三界聖佛,若論起人間地位恐也不在我等之下听聞如今你在人家的香火,倒比我等還要旺盛。」

「豈敢。」法海卻無奈道一聲︰「貧僧一向不主張拜佛求神,萬事當以自強可此事終究艱難。」

「自強本為人族之基。」大禹也感嘆道︰「可惜就連我等也成了被祭祀的對象。」

「所謂祖宗保佑我們在這火雲洞中,說好听些是飛升,說實在的跟囚禁也沒什麼兩樣如何去保佑他們呢?」大禹長嘆一聲︰「不瞞你說,當年大河在人間肆虐之際,我也想請祖宗保佑呢。」

最終還得是靠自己。

祭拜先祖,無非是求個心安罷了。

大禹對三藏囑咐了一句,「在人族血脈之力的修行上,你切不可懈怠似乎還有一股特別的力量始終潛藏在你的身體里。」

法海聞言稍愣了片刻,「我的體內還有一股未曾被引導出來的力量?」

若是其他人說這種話,法海不僅不信,甚至會嗤之以鼻。

但這話是從大禹說出來的,就不能不讓法海在意了他自認自己對身體的掌控已經毫無破綻,否則也不可能以凡心駕馭佛魔一體。

「還請陛下指點。」法海絕不在這方面大意。

卻見大禹也搖搖頭,只是說道︰「此事的關竅,我也不知詳盡,是伏羲皇兄卦象所顯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你能將人族血脈之力修行到極致,甚至是突破當前的血脈枷鎖那麼以此為基,自能以不變應萬變。」

人族血脈之力的強橫,法海已經是親身體會過了大禹的話,他自然也會放在心里,好在今日來此火雲洞拜訪幾位人王,稍後或許可以向伏羲大帝當面請教。

果然,一旁的大禹已經替三藏法師考慮好了,「當年我與軒轅皇兄在人間顯聖,也是得了伏羲皇兄指點今日你既然來了,這些問題不如去親自去向伏羲皇兄請教。」

法海連忙道謝。

「跟我就別客氣了。」大禹說著話,還認真打量了一番三藏法師的體格,「但一會兒你得跟我切磋一場。」

明明只是初次相見,便已經顯得非常熟絡了,可見這位大禹陛下,還是非常好相處的。

當然了,這話那些死在大禹斧頭下的水妖肯定是不贊同的。

「敢不從命。」

不用大禹說,法海這一趟也絕不可能只是簡單拜訪一下軒轅與大禹兩位人王就肯罷休的,否則豈不是白來一趟?

法海雖然不是功利主義者,但絕對是實用為先。其實大聖那種「賊不走空」的性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這種思維的體現。

大禹意外的健談,或許是在火雲洞中能跟他說話的人比較少,故而此番見了三藏一開口就話停不下來。

「大禹陛下有什麼話,不妨稍候再說,別讓三位聖皇與另外幾位陛下久等了。」一旁的卦見大禹意猶未盡,似乎還要再來開啟另外一個話題,連忙出言打斷。

大禹雖然看起來粗獷,但性情卻意外的隨和,對一旁催促的卦也是和顏悅色道︰「險些忘了幾位皇兄還在等候!」

雖然他是「小輩」,但在火雲洞中,包括三皇五帝在內的人王們都是平輩論交的當然,少昊與顓頊是沒那個膽子叫軒轅黃帝為皇兄的。

入了火雲洞,見了幾位人王陛下,即便是法海,其內心也有些激動。

說起來拜訪軒轅黃帝與大禹的,但來都來了,怎麼可能只見兩個人?

況且以三藏法師如今在三界的身份,火雲洞中的人王們也絕對不會怠慢了他。

火雲洞中,三皇五帝俱在,當中一位,頂生二角;左邊一位,披葉蓋肩,腰圍虎豹之皮;右邊一位,身穿帝服應當就是人族三聖皇了。

五帝的座位在三聖皇之下,分列左右。

分別是少昊、顓頊、帝嚳以及堯、舜,五位人王。

法海以人族後輩身份,向幾位聖皇弟子禮,「人族唐三藏,見過諸位人王陛下。」

「三藏無需多禮。」開口說話的是伏羲大帝。

三藏在他們面前保持謙遜,他們自然也不會真正的自持身份而拿大當年孔丘初入火雲洞的時候,也是一貫以後輩的身份見禮,等相處的時間一長之後,便也自然而然的收起了表面的客套,論心而交。

其實自伏羲大帝之後,每一個「飛升」火雲洞的人,都有同樣的經歷。畢竟在他們看來,這里面的也都是自家祖宗啊稱兄道弟可還像話麼?

等三藏法師講明了來意之後,伏羲請了三藏入座,而後笑道︰「聖佛能在人間開設佛宗,自然是人間之幸事只是我等坐道火雲洞,輕易不能離山,否則定要親自前去恭賀。」

伏羲大帝從衣袖之中取出一副陣圖來,信手一送,陣圖便飄至三藏法師面前,而後便听伏羲大帝說道︰「雖不能親臨,但此陣或可賀禮,做個守護山門之陣基。」

法海可萬萬沒想到,自己來一趟竟然還能得到這般機緣,心中正要拒絕的時候,卻見那陣圖之上照應出「先天八陣圖」五個大字即便是法海,心中也得出現片刻遲疑。

但他還是瞬間就調整過來了,將陣圖往前一推,道一聲︰「無功不受祿,貧僧何德何能,受陛下如此重寶。」

出自伏羲大帝之手的「先天八陣圖」,即便是用腳指頭想也知道絕非凡品,若說三界之中在八卦之道的造詣,即便是老君也不敢說強于伏羲大帝。

可有些東西,並不是僅僅因為喜歡,就必須要佔為己有的。

法海是個講原則的人,被初次見面的伏羲大帝如此禮遇,甚至讓他有些覺著不太自在。

「你當得起。」伏羲大帝卻看向法海說道︰「何況吾知你之志,況且此物只是吾作為人族天皇,對後輩的一些提攜關照三藏盡管收下就是。」

一旁的神農也說道︰「你若不收,卻叫我等也為難」

說著,神農也取出了一本書卷,道一聲︰「吾千年精修而成一卷《本草經》,本也想要贈與三藏,使之在人間傳承推廣,可如今」

神農也把目光看向了三藏法師,似乎在說︰你不收伏羲大帝的陣圖,我這《本草經》也不好出手相送你自己考慮清楚了。

于此同時,軒轅黃帝取出了《黃帝內經》;少昊則是取出一只金色的雛鳥,但法海一眼就看出,這其實是一只剛出生不久的鳳凰

顓頊、帝嚳、堯與舜,四位人王,也都有各自取出了一份不俗的賀禮。

最後的大禹,更是把他的開山斧擺在三藏面前,道︰「此斧子不該隨我在山中腐朽,贈于三藏自用也可,替它另尋一個主人亦可。」

就沒有這樣欺負人的!

其實也不是這些老祖宗太熱情,實在是自嬴政之後這人間也少有幾個能入他們眼的。

如今人族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唐三藏,還能一路跑到他們火雲洞來拜訪,豈能輕易放過?

要不然說還得是祖宗靠譜諸天的神佛,可會對人族有這般大方的時候?

見實在是推諉不得,法海便也只好收下,並且他對幾位人王做出了保證,言說這些相贈的物品,自己絕對不會藏私,全都會用在強盛人族之上。

三藏法師的人品,在三界都是一塊兒金字招牌,十分堅挺。

除了伏羲之外,剩下的幾位人王對「唯識教法」並不感興趣,故而當伏羲要同三藏法師論道的時候,他們便紛紛告辭了。

在大禹等人離開洞府之後,伏羲看向了三藏法師︰「適才仲尼說要同你討教‘唯識教法’,正巧吾也感興趣,便就在此處同論,如何?」

「全听陛下吩咐。」

法海對此自然沒有什麼意見,與這兩位一同論道,對于法海來說那可當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若非他心情沉穩,只怕這會兒已經請親自去請人了。

見三藏沒有拒絕,伏羲向身邊的卦囑咐了一句︰「將仲尼先生請來等等」

卦停了停腳步,看向了伏羲大帝,就連他也不知道伏羲大帝為什麼讓自己等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