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七十四章 貧僧唐三藏;等貧僧上了靈山,代陛下向佛祖請教

當然沒有阻礙。

這一伙兒匪徒本也在店主王小二的監察之中,此番讓他們長驅直入,正是要來一場甕中捉鱉。

而且這店主也想要試探一下這幾個人的本領,若他們果真是大唐高人,這區區二三十個歹人定然不是他們的對手。

可若是他們連這一關都過不了,又如何能行得過大唐自此地之間的險阻艱難?

而他們的身份真假,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大門被沖開,店中的客人紛紛緊閉了門窗,躲在房中瑟瑟發抖,心說︰怎有匪徒敢在國都行凶?

因有店中的跑堂伙計帶路,他們也不去驚擾那些尋常客人,他們才有幾個子兒?

那大唐來的主僕才是活財神。

賊人直接沖上了二樓,店家王小二向外使了個眼色,示意讓周圍埋伏的手下隨時準備動手,以防傷及無辜。

也是時間太緊,來不將客人轉移,否則店主王小二都想要把住店的客人都換成自己手下的刀手,才保萬無一失。

不過一些空了的房間之中,此刻也藏了不少手下,一會兒打起來,會盡量用最快速度,用最少的代價解決戰斗。

彭!

大唐主僕的房門被一腳踹開。

店主王小二,心中吊起一口氣來,將手高高舉起,一旦動靜不對,就要把手麾下。

然後他的手就一直舉著,始終不曾落下

因為自那一腳踹門聲響起之後,二樓之上便再沒有別的聲音傳出來。

不要說求救,亦或是求饒的聲音,便是連打斗的聲音都沒有傳來這動靜顯然更不對勁了。

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店主王小二踏步上了二樓見那陳先生的房門大展展開著,他便小心翼翼的走上前去,側耳聆听片刻,屋內並無響動便快速探頭,然後縮回來

若是身邊還有旁人,定能看到他的神情變化。

從謹慎變作驚駭,再到茫然,以及如今的一副不可思議的模樣——,就好像是活撞了鬼一樣。

他剛才把頭伸出去的時候,看到一共二十八個歹人,連帶著店中的三個內奸,沒一個能站起來的,全都攤倒在地上,生死不知。

而在他把頭縮回去的一瞬間,正對著人家主僕四個共八只眼楮。

店主王小二往前一步,向著房間中的諸位拱手行禮,帶著歉意說動︰「抱歉,是在下」

「眾歹人行凶,被吾等擊昏在此。」法海雖然從大聖口中得知了這店家王小二的底細,但並沒有等他自曝身份,先一步說道︰「不知店主可否將官兵招來,將他們送入大牢問罪?」

店主王小二的話被堵了回去,只好先回答這位先生的話︰「小人上來的時候已經報官了,想必很快就會有回應。」

雙方頗有默契,店主王小二見對方給自己台階,他自然借坡下驢也沒有在二樓多待,說罷就直接反身下樓,將麾下直接遣散。

眾人雖然疑惑,但都遵從號令各自退去,並沒有在此糾纏。

不多時,有五城司的人上門,他們顯然是提前得到了消息,只是將這伙兒賊人領走,然後大致詢問了店主以及法海此事的經過,便也就先走了,並沒有在此過多打擾。

一夜無話。

第二日一早。

便有大內太監親自來請。

店主王小二連忙去敲響了先生的房門,卻萬萬沒想到,從門中竟走出來一位身披大紅袈裟的僧人。

「哎呀!」

店主王小二驚叫了一聲,原本就不算平靜的內心,頓時掀起驚濤。

這怎麼會這樣?

任憑他想破了腦袋,也萬萬想不到明明昨日夜間還是仗劍的文士,今日一早竟變成了持戒的法師。

「阿彌陀佛。」法海念了一聲佛號,對著這店主王小二解釋了一句︰「貧僧唐三藏,乃是一個往西天靈山取經的和尚,昨日路過貴國,因天色已晚,又知國主殺僧之令,故而喬裝一番。」

店主王小二苦笑道︰「法師就該一裝到底,何必如今展露真身?」

一旁的大聖開口道︰「我師父昨日喬裝,是怕引起不必要的波折今日恢復僧人本相,乃是因為我師父是大唐天子結義御弟,一路西行前往天竺靈山大雷音寺,如今是作為大唐使者要見你們家國主」

店主王小二示意三藏法師稍候,急忙下樓,向宮中「天使」快速講明了事情原委。

這話即便是太監听了,也是一個頭兩個大但還是狠狠瞪了店主王小二一眼,若非他說店中來了一位神州大儒,又如何能叫宮中陛下起了當面請教的意圖?

但他轉念一想,心說︰也罷,也罷他既然是唐王御弟,乃西行使者,既到本國,是無論如何也避不過的。

念及此處,太監沉聲道︰「既然是大唐高僧,便請出來與咱家一同入宮吧。」

早有快馬先一步回宮通稟。

早朝已經散了,國主在御書房批閱奏章,有一個小太監快步入內,將陳與三藏的身份變換講明,等候陛下指示。

國主初听此言,也覺著有些怪異,但並不因此生怒。

略微思索片刻,心中便有定計,對小太監說道︰「他們入宮之後,直接引至御書房。」

「喏。」

小太監答應一聲,扭身出了御書房,並且順手將房門關上,去宮門處靜靜等候。

國主並非弒殺之人,而他之所以有用佛寺開刀,也是因為國中這些僧人的行為實在是太過分,已經超出了他的底線。

別的不說,只說滅佛之後,從各家寺院中抄出的財貨與地契,竟比他這個號稱是一國之主的國君還富有。遠比他麾下那些暗探探出來的多出許多倍。

也是他們太不地道。

若是只收些香火錢,國主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畢竟是在西洲佛境僧人與佛寺多多少少是要受到各國厚待的。

但往往就是他們的德行,根本承受不住一國之厚,最終各有報應。

更不要說此等庇護匪類,甚至主動勾結的佛寺別國或許是沒有這個魄力,但滅法國的國主顯然是個眼里容不下沙子的,不然都對不起老丞相給他留下的《慎子》。

慎子乃是戰國時期百家諸賢之一,早年學黃老道德之術,且頗有所得。慎子博識疆記,于學無所不究,通習五經,由善《易》,而後自成一家,成為中國戰國時期法家創始人之一,曾經在齊國稷下學宮講學,享有盛名。

因其受道家之學頗深,故稱之為「道法家」。

但不論如何,他的法家學術,在滅法國這等西洲之地,也足夠算是聖賢經典,這國主雖有諸多不喜之處,但對此書還是愛不釋手。

國主並不是要針對佛家僧人,而是國中佛寺勢力囂張,叫他引動國勢而鎮壓。

是堂堂正正的法辦,並非君主任性。

這是他從《慎子》上學到的。

佛寺只是他開刀的第一步,真正想要富國強民,只是將這些浮于表面的佛寺鏟除,還差得遠。

他本以為能夠從這位大唐來的先生身上請教到一些治國學問,卻沒有想到儒門先生變成了佛門法師。

畢竟神州人物,見一見無妨。

來只有法海一個人,他的幾個弟子都留在客店之中。

「貧僧唐三藏,見過陛下。」法海還是一如既往的有禮貌,見了人先打招呼。

上首國主看著下方的三藏法師,心說︰果真高僧形象,雖不知其佛法究竟,但憑此番氣質,便知他必為佛門大德。

三藏法師外形氣質,自然不必贅述,一路行來也只有作惡的妖怪會懷疑他是個妖僧。

「法師請坐。」國主伸手,示意三藏法師入座,等三藏法師入座之後,他便開口問道︰「听聞法師奉大唐天子之命,往天竺拜佛,這一路行來可曾見過似我這等國家?」

「人人不同,國國各異。」法海對著國主笑道︰「此前路過鎮海禪林寺時,也听聞得貧婆國中的佛寺與匪類勾結,幾乎已成慣例只是他們國中生生受著,而陛下自有大略,敢行其事可謂雄主。」

對于這位國主的作為,法海是認可的。

不是所有君王,都敢行滅佛之舉的,何況這里還是西洲。

這國主听三藏法師夸贊自己,心中十分驚喜他國中佛寺眾多,所謂的高僧也不在少數,但他們口中都是些什麼說辭?

無非就是廣布善心、吃齋念佛、施舍香火要做個愛民的仁君等等

廣布善心這一點,國主並不否認,國中都是他的臣民,不用旁人說,他自然也會愛護。

他也是這樣做的。

佛寺勾結匪徒,為禍百姓故滅之。

而後佛寺中的和尚便說他是個殘暴不忍的暴君,做下這等殺業,死後要下無間地獄。

適才他向這位大唐高僧問詢,其實已經有了被說教的心理準備,卻沒有想到竟然是這樣一番話而且並非是刻意奉承,大唐高僧的語氣神態十分自然,就好似在評價一件尋常事一般。

只一句話,便讓他滅佛以來積攢在心中的郁結之氣,散去了大半此刻他忍不住想要大笑幾聲!

但他一國之君,老丞相教導他時,曾經說過,在人前喜怒不予行色故而依舊鎮定。

國主在看三藏,法海也在看他,他見國主能夠按持本心,不為人言輕動,也暗暗點頭這滅法國若不遭天災佛怒,此後也是一方霸主。

最起碼要在祭賽國之上。

阿彌陀佛西洲之地上的杰出人君實在是太多了,也幸虧地大物博,國與國在之間有各大險隘把守,否則遲早一場亂戰。

就好似當年秦滅六國,當真是六國太弱麼?

或許是秦國太強了。

國主忽想到了不久前傳來的一個情報,又向三藏法師請教︰「寡人此前听聞貧婆國中,短短幾日之後,受到佛寺庇護匪類全下了大獄,行事不正的僧人,也都受了法辦便是他國中刑名不敢判,更有兩位佛門護法將那些不法之僧,押于鬧市,點明罪過,當眾懲處」

「敢問此事法師可知曉?」

法海雙手合十︰「此玷污佛門清譽之輩,應有之報應況且貧僧自幼出家,受大唐天子敕封為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為群僧之首又得菩薩指點,除三界之惡行故而在路過鎮海禪林寺時,听聞貧婆國之事,便遣兩位弟子行懲戒之事。」

國主听了心中更顯是驚訝,心說︰難道這才是僧人真正模樣?

他模了模手邊兒的《慎子》,心中又道︰果真天朝人物,遠非我等西洲小境可比。

而後他心中又生疑問,再加上三藏法師堂堂磊落,便直接問道︰「法師既有此佛法,為何還要不遠萬里來西洲取經?」

「因為西洲有經,靈山畢竟佛之大宗,自當前往參拜。況且陛下有命,自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我國佛寺中的僧人,只知道閉門念經,哪有法師半點氣象?」國主長嘆一聲,道︰「听聞昨夜法師喬裝入城,想必也是因寡人之令。」

「因夜晚,若做僧人裝扮入城,恐引起諸多糾葛,故而出此下策。」

「法師既然扮作文士先生,想必也精通神州儒門經典吧?」國主眼中微微放亮。

「不敢說精通,四書五經皆有涉獵,唯獨在《公羊春秋》上,略有所得。」

「中原文化,寡人向往已久,可惜路途遙遠,終不可得不知寡人可否有幸听聞儒門聖言?」

「阿彌陀佛。」法海念了一聲佛號,笑道︰「陛下不怕貧僧一介凡僧,擅講儒經亂了文法,貧僧自可述些淺見。」

「大善!」國主從上首走下來,讓左右退去,持弟子之禮相見,準備向三藏法師請教儒家學問。

但在此之前,他還是解釋了一句,「寡人說要殺四個有名的僧人,其實並不問青紅的非濫殺之舉而是想要將此言傳揚出去,叫和尚遠離我國寡人雖為一國之君,但高坐廟堂之上,實難分辨江湖僧人之真偽若有得罪之處,還望法師海涵。」

說完之後,國主又小心翼翼的問了一句︰「寡人此前行事,是否會觸怒佛祖?」

「阿彌陀佛。」

法海念了一聲佛號,笑道︰「觸怒佛祖的難道不是那些為禍的匪類與庇護歹人的佛寺麼?若陛下擔憂佛祖因此而對生怒等貧僧上了靈山,代陛下向佛祖請教,取經回返路過貴國時,便給陛下一個準信就是。」

國主聞言大駭然!

眼前這位,這究竟是個什麼僧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