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一章 力挽

急報直送入到了雒陽。

但于青州,卻是先一步傳開。

朝廷所遣大將鮑鴻,于營陵一戰,遭遇數倍黃巾軍危急,不幸戰敗,身負重傷,其往瑯琊郡方向突圍。

至于漢軍,則被將近十倍黃巾軍圍追堵截,死傷殆盡。

僅僅相隔兩日,鮑鴻副將賈威,于淳于方向,遭受黃巾軍激戰,大部人馬被打散,逃亡都昌,壽光等地。

前後兩則軍報,一前一後的傳開。

七月二十日。

在鮑鴻軍敗消息,還沒有傳入樂安郡時,劉祈已經從王志派往劇縣前方的斥候口中,以得到之消息,做出了判斷。

最不願意看到之事,終究還是發生。

鮑鴻之敗,也成為壓倒北海國,乃至于整個青州平叛之希望。

想來正式情況,還有兩日傳來,他迅速做了兩件事,一是派遣部從,往郡中,另有益國縣,還有為漢軍拿下的都昌縣去信,言之黃巾軍可能北上之消息。

二是再度給本地百姓去信,做好全員入城避難準備。

這一次,以鮑鴻之敗,誰也不知道朝廷還要多久籌集人馬再平黃巾軍之亂。

但隨著鮑鴻之敗,也不全是好消息,至少在隔日間,郡中傳來消息。

州郡募兵,已從齊國和博昌出發,往壽光來戰,很顯然是打算支援鮑鴻。

雖未告知具體人數,但如果黃巾軍再度南上,至少能行阻擋,不用上次一樣,眼睜睜看著黃巾軍燒殺搶掠。

經過這次民變引發之叛亂,讓劉祈不得不感嘆,大漢地方州郡已成一個爛攤子,即便有前次太平道起事,危及江山,又有主官治理,可以內部之憂患,長期未得解決。難怪後會行以州牧制,以整頓地方,加強地方權力,並最終造成大漢的事實割據。

然不等州郡援軍到,隨著大部百姓涌入壽光城避難,一個選擇,重新出現在了劉祈面前。

「縣君,黃巾軍氣勢旺盛,即于今日早上,劇縣重被攻略,守城之數百漢軍,無一人逃亡,全都斬首,後黃巾軍停歇。

曾誠發現此事後,迅速匯報。

且益國城漢軍,不知從何打探到了消息,下午時分,竟全部逃竄。

百將認為其中重要,在發現城中空虛,更有三萬石軍糧後,已召集其他兄弟,四十余人,關閉城門,選擇守衛,並讓末將迅速回來,為縣君請示!」

通報之小將,乃是王志身邊之斥候,小名狗子,大名叫郟延。

听到這個消息,劉祈有些吃驚。

自從鮑鴻奪回益國城後,以之作為前線糧草中轉之所,並緊閉城門,禁止百姓入內避難,他自知曉。

但哪里來得萬石糧食,他突然想起數日前,王志與他來得一份情報,漢軍有人馬遇襲,莫非是鮑鴻之糧草大隊,導致這幾日內,原本該運往前線之糧食,全都囤積在了益國城。

這麼多糧食,當然不能便宜給黃巾軍,若是能救濟百姓,可以大用。

他于舍內踱步,讓郟延下去歇息後,叫來了孫觀,將情況長話短說,再道︰「仲台,事便如此,我予你命,速帶著兩千人,前往益國城。

除做守衛外,想辦法將糧草運來壽光,我另遣人接應,若是朝廷日後問起,我自有主張!

此外,一旦黃巾軍踏入二十里內,當迅速停止此事。

而若能守好益國城,以益國城和壽光城,互為犄角之勢,為我等旁擊提供機會!」

孫觀听到糧草,也是大喜所望,迅速帶著已被召回的兩千人,另帶著牛馬車,往益國城而去。

兩地相距四十多里,以人馬一日一夜,才運回千石糧食。

在知曉黃巾軍至三十里地,將犯益國城後,已于益國城守衛的孫觀,迅速停下。

同一日,州郡援兵,終于是到達了壽光境內。

劉祈這次親往拜訪。

青州州府,從齊國、濟南郡、平原君、還有樂安如臨濟等地,湊齊了一萬五千人馬。

這群人馬,從冀州等地得到朝中安排之軍糧,先平了平原之地混亂。

在得曉鮑鴻于北海國激戰,又收到朝廷命令,才浩浩蕩蕩趕來。

領兵之人,乃是別駕熊元。

熊元也是兗州人,在劉祈前往拜訪後,才發現是兗州老鄉。

對劉祈這個新上任之壽光縣令,熊元是有了解的,畢竟其乃胡軫所召,任用為青州別駕。

不同于上次面見鮑鴻,熊元在軍帳之中,面見劉祈後,直接將其介紹給了手下隨行諸將,並將他得曉劉祈于昌慮所為,還有鄉地名聲告之。

「昔胡使君于州府,大贊劉縣令之忠義勇為。

以上次樂安郡所送之軍情,我等才知,劉縣令以千眾人馬,能阻黃巾軍萬眾,當真是年少有為!」

熊元笑著同眾人介紹,發現劉祈處變不驚,更為看重,然後直接問道︰「事已至此,為守青州安寧,劉縣令又幾次同黃巾賊打交道,于扭轉局勢,可有建言?」

在來軍帳拜訪之前,劉祈于局勢就有過思索,也防備上官問策,甚至將地圖都帶著。

看出熊元寬和之態,他把懷中地圖拿出,迅速將個人所想道出︰「回別駕,黃巾賊在大破漢軍後,士氣正是旺盛。

這是其之優勢,至少在未來數日內,我等不可與之正面交鋒。

尤其對方已有十萬之眾,浩浩蕩蕩北上,實難全面擊破,而我軍卻是有被合圍之態勢。

黃巾賊劣勢也很明顯,即是之糧草有限。

管亥等黃巾首領,為何選擇在攻略北海郡多地後,未有大面積守衛,而是向東來,還有我安樂,乃至齊國、瑯琊郡進犯。

原因在于隨著他們席卷之人數越來越多,糧食需求越大,不得不如此。」

「但以祈之建言,不去正面同黃巾軍作戰,不意味著不去做什麼。

祈之計策,分為兩個字,一個是‘守’,一個是‘攻’。」

發現熊元等圍在他鋪開的地圖左右,若有所思,劉祈指著上方幾個地名,以手指輕輕畫了一條線,道︰「守乃是守住現有之地,不給黃巾軍可乘之機,讓之破城以得糧草。

且可以壽光、益國、廣縣,為我青州西面防線。

另為解圍的東來郡去命,以縣地守衛好城池。

攻,則是在守衛之外,展開游擊戰法,攻其薄弱,沖散大部。

若能拿下劇縣,並守衛好已得之都昌,可形成四面之包圍圈,若能將黃巾軍主力聚集于此,待其困乏之際,我等便是有兩萬人,也可破之!」

「一旦破其主力,聚兵而行,一步步壓縮黃巾賊于北海國之生存空間,自能瓦解。

此外,祈還建議,州府可下令,于裹挾而入之地方百姓,行以寬恕,後做接濟,以來日歸田勞作,或能瓦解黃巾賊之內部……」

劉祈想法還有些不成熟之處,但大體意思,熊元是听明白了。

帳內其他軍將,有的頷首,有的沉吟。

其中一人,面色嚴肅道︰「劉縣令,你之辦法,實有道理。

然以此中,有一個重要問題,可是疏忽。

州府能招募這麼多人,全來朝廷糧草接濟,可以朝中糧草,自向鮑將軍運去後,我部人馬越來越少。

何以能讓萬部人馬,于外游擊作戰間,另也有守城,其中所需不小也!」

兵士打仗作戰,糧草消耗大量,絕非是城內饑荒百姓,喝一口粥即能吊一口氣。

劉祈面色坦然,向熊元等人一禮道︰「祈這次前來,正有三萬石糧,報于州府,以平叛軍!」

……

同夜,在得曉益國縣城有三萬石糧食,可供一萬多人,食用近一月之久,即是朝中從冀州等地無法繼續調糧,也無大憂後,青州別駕熊元在完善劉祈建議後,決心以青州內部人馬,解決此中危機。

身負重傷,已逃到高密一帶的鮑鴻,並不知曉朝廷于之運輸的四萬大軍半月之軍糧,已為青州兵所取,還順帶被劉祈弄了個零頭,以施舍城內百姓。

他躺在枯黃的落葉下,感受月復部傳來之膿腫疼痛,仰望頭頂藍天,兩眼失去神色。

這次北海郡,因他輕敵而致大敗,即便僥幸活命而回到雒陽,也難免下獄。

何況,一些陳年舊桉,若是翻了出來,足夠他喝上一壺。

決不能這樣活著回到雒陽!

鮑鴻逐漸坐了起來,正準備召喚過來幾名一路隨行之親兵時,忽將這六人一道走來。

「狗娘養得,還不快扶耶耶起來!」

鮑鴻平時並不怎麼體恤下屬,打罵自是長有之事。

就拿這次突圍而言,為了活下去,他甚至將兩名親兵拽到面前,以阻敵而逃。

若是放在平日,這六人必然恭敬過來,但很快,鮑鴻發現了異常,此六人近前後,竟然同時拔刀。

「汝……」

話還沒說完,即鮮血涌現。

其一年長者,有些瘦弱,看起來有些老實,名叫甫躍,跟隨鮑鴻時長,受辱罵最多,對鮑鴻私密要事也是知之甚多。這次選擇殺掉主將,也是他之提議。

甫躍還向著尸首吐了吐口水,以發泄心中積攢怒火,隨即轉身向另五人道︰「此殺千刀之人已死,我等恨意暫且放下。

那日其于益國東十里一矮谷,將此番貪污錢資埋藏,另有部分,于益國城內。

我等即殺之,當分其財也!

日後往他地而去,尋個正經生意,不再為朝廷賣命!」

其他人紛紛應下,又做商議後,這才一同騎馬離開,甚至連鮑鴻之尸首,都懶得掩埋。

鮑鴻到死也不會想到,他沒有死在敵人手中,也沒有死在朝廷大獄,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中。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

接下來半月內,青州之地,在所募州郡之兵阻擊下,讓許多青州人沒有想到的是,氣勢盛大之黃巾軍,一直未有突破壽光、益國一帶防線,被死死困在北海國一帶。

而州兵則以益國、及後續奪回來的都昌、劇縣為據點,不斷將平壽、營陵,淳于一帶的黃巾軍,四城合圍之所趕去。

轉眼到了八月初九,天氣早已轉涼,壽光城內避難百姓,在尋得天氣涼快後,加上壽光以北無黃巾軍擾亂,不少人早已選擇回家。

而這一日,于壽光城南五十里,同時爆發了一場決定青州安危之戰事。

劇縣之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