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章 急報

鮑鴻年四旬,長相魁梧,一雙大耳,濃眉細目。

其身長七尺八寸,善用長劍。

長于軍事,給人肅殺之感。

在破了壽光之地黃巾軍,以黃巾軍退卻後,鮑鴻這才一邊令前鋒追擊監視,另以大部人馬原地休息。

這邊命令剛下達,正待召集各路將領商議,忽有親將來報,壽光令率眾前來拜見。

「將軍,壽光令至,其隨行者,拉著一大牛車……」

親將無意中的一言,讓鮑鴻目光一閃。

自踏入青州樂安郡以來,過路之縣城,也有縣令等人拜見,不過他從未給過好臉色。

即便天子此番以他平叛,又從關中之地,除押運軍糧外,還有第二批賑災之糧,除了于樂安郡治留下一些外,余者莫不為他吞下。行路過之縣地,以部從偽裝成商賈,高價賣之。

這一路所賣,加上朝廷所發之軍餉,為他貪污大半,可是掙得不少錢資。唯有一些識相,且以贈資豐厚之地方主官,他才會勉強留一些。

地方戰事起,可是有不少人,同鮑鴻一樣,喜歡這般,以發天災人禍之錢。

而一些地方豪族,無大根基,惹之不滿意,順道以叛賊平之,瓜分財物之事,亦不少見。

「哦?壽光令即臨,且讓他一人進來,吾以接見!」

鮑鴻嘴上這般道,一雙長眼眯起,心中則是感慨,這位壽光令,還是個懂事之人。

以方才所抓黃巾軍俘虜所言,于黃巾軍來犯壽光時,曾遭遇阻擊,三千人被破之,州郡這幾日皆無大軍派往,必是此人所為,可見是有些才華。

此外,于途中,鮑鴻還听聞,這壽光令為安百姓,大開壽光縣城之門,來者不拒,為百姓稱以「仁義」。

一刻鐘後,劉祈便被帶入到了大帳之所,一同帶入者,還有牛車上之財物。胡旺、太史慈等人,則于營地之外,未能進來。

抬頭望了眼面前軍帳,劉祈經通報才得入內。

他心中還在思襯,走來時遇到一對對士氣低落之漢軍,理應說打了勝仗,漢軍當士氣高漲,可于劉祈看去,多顯萎靡不振。

大帳之內,在親將退下後,只有鮑鴻一人。

劉祈見那桉處,正處置軍務之中年將領,並未打擾。

顯然,這鮑鴻是像拿捏姿態。

足足過去了兩刻鐘時間,于油燈下,連續處置了三卷簡牘,鮑鴻這才抬頭,道︰「足下即是壽光令?」

除看向這壽光令,鮑鴻還是有些吃驚其中年紀,但他很快平澹下來。

劉祈一禮道︰「正是,劉祈見過將軍!」

接著,鮑鴻與他相聊了黃巾軍之事,幾十息後,他主動告退。

只是除了大軍營地,同胡旺等人匯合時,只有劉祈一人,牛車則是留下。

向城內走去路上,胡旺、太史慈,劉直等人,都沒有說什麼。

他們如何不知,那一箱財物,為縣令劉祈個人籌集,贈予領軍主將,是為了防止朝廷軍隊擾民。這于地方官吏而言,不算什麼秘密。

甚至于大軍到來時,更因縣地貧困,一應縣員不得不集資贈與。

一入城內,胡旺等人散去,族兄劉直跟著劉祈巡視城上,忍不住哼哼道︰「阿郎,汝此番送了那軍將那麼錢物,若是放在我等杜鄉,都能賣幾十頭耕牛。

那軍將竟也無任何表示,這錢可不是白送了嗎?」

劉祈想到離開時,營後一幕幕,搖了搖頭道︰「大軍過境,以此錢物,能讓之不攪擾百姓即可,至少這兩日,那為鮑將軍所率之部,不會入城或是從城內抓僕民夫……」

「罷了,若是之能打勝仗便也可以。

只是,阿郎,汝說朝廷之部,可能平定北海國之黃巾軍?

我觀之人數,似乎並不多也!」劉直悶聲道。

劉祈心知自己這個從兄,自于昌慮跟隨自己後,雖說習慣戰場沖鋒,作戰勇 ,然于內心,還是如在鄉地般樸實。

關于其中所問,劉祈從城上抬頭,下意識看了遠處密密麻麻之火光,道︰「朝廷之部,戰力母庸置疑,若是正面相抗,只要主將指揮得當,即便十倍之敵,必然勝也!

但以大軍作戰,考慮重多,一句話又如何說得清楚。

總之,即便大軍南下北海國,我等壽光,防範亦不能降低。」

隔日清晨。

鮑鴻所領大部,果然沒有逗留,兵分兩路,以副將賈威所率,一萬三千眾,北行往都昌一帶。其本人所領人馬,則直接往益國,並奔劇縣而去,最終目的正是為了解決營陵黃巾軍。

營陵黃巾軍,算上時下從各處涌來的流民,不下十萬人。之所以能得這麼多人,原在太平道于一地招募,大開郡縣糧倉,另有富戶之糧,才將流民吸引而至。

而鮑鴻所帶,加上從齊國匯集而上之部,不到兩萬人。

漢軍之戰力,正如劉祈所言,本就強悍。可惜用將不善等因素,大大削減了漢軍實際戰力。

鮑鴻能否得勝,戰況一時難以送來,至少有三兩日才會傳來結果。

劉祈可不會在壽光專門等待朝廷大軍消息。

趁著這次朝廷軍抵御黃巾軍之機,他除了繼續讓縣吏于部從護衛下,攜一些鄉民,往鹽所制作並運輸已有藏匿之鹽巴,作各種物資儲備外。

另做了六件事。

一是想郡中求糧。

二是從城內不設上線,按照上次所定規矩,讓孫觀、李展等,繼續從城內躲難百姓中,選取青年,以行招募,作為鄉卒儲備力量,便于將來護衛鄉邑。

三是以王志所領斥候,繼續打探前線情況,以不變應萬變。

四是同翁氏等還沒有撤離之豪族,使王楷代表他前往通信,做好漢軍失利後的各項準備,以助之入城。于此,也是劉祈將大戶囤積之糧,數目全部登記後,全數運往城內,以做物資儲備之一部分。

五是得曉太史慈一定要回往黃鄉看看後,劉祈當日親將之送出城,共行十五里。告之太史慈,若是局勢惡化,可隨他族兄等人一道,護衛家人來壽光避難,他將大力用之。

從黃縣到壽光,直接距離不到三百里,日夜兼程,數日功夫。

太史慈對劉祈仁義,對劉祈于他關懷,感激無比,滿口應下。

六是完善壽光城防衛,趁此號召眾人,將城牆修補,並將防御器械補充。

除了上述七件事。

對于眼見黃巾軍退去,準備離開返鄉之百姓,劉祈還讓官吏告之,小心黃巾軍再度攻來,時可于城內繼續避難。只要壽光城在,便是樂安百姓安歇之所。

……

兩日過去,經過緊鑼密鼓之安排,孫觀、李展等部將,再度完成了劉祈交付的艱難任務。

看著黃巾軍撤退,雖然有臨近的益國、利縣近萬眾百姓陸續返鄉,但留下之人,已經是大多數。而干旱加上黃巾軍叛亂,耕田等事,自無法進行,所有男丁,皆在于此。

繼而,孫觀等人這次挑選所募鄉卒,大大超過前次,足有三千多眾!

算上已有之亭卒等近兩千人,近壽光一地,便有五千人可用,余者萬眾,莫不是年邁婦孺。

三千人中,除了一千人交給縣衙,以做安排外,其余兩千,給孫觀和李展,繼續拉到巨澱湖一帶訓練。

站在高高的城池上,看著城下孫觀率眾再度離開,往北尋水湖。待他走下城池,望向老弱百姓的麻木眼神,內心實則迫切希望朝廷軍贏得勝利,平定叛亂,而蒼天能下一場大雨緩解旱情。

但直到鮑鴻率部往北海國五日,也未有大勝傳來,更別說下雨了。

平壽城東二十里。

鮑鴻站在丘山上,居高臨下,看向平壽城,還有遠方小股黃巾軍,一雙濃眉,遲遲沒有松開。

鮑鴻很厲害,至少在涼州戰場上,有擊敗過韓遂叛軍,所以的軍事能力,母庸置疑。

可現在,在連續數日內,難破黃巾軍主力後,鮑鴻早收起了輕視之心。

誠乃黃巾軍首領,在發現無法從正面擊敗漢軍,即選擇守城、分散襲擾、從後游擊漢軍糧草,三步走戰略,同漢軍周旋。

這也是隨著時間推移,鮑鴻感到壓力,不得不認真對待戰場,重新審視敵我力量之由。

「黃巾軍狡猾至極!」

鮑鴻向地上重重地吐了一口唾沫,而今他身邊部眾,除過傷亡,還有一萬五千人。

最使之操心的即是糧草,這原本該成為克扣而「致富」貪污之手段,現在成了大軍被掐住之命脈。

「我軍糧草,還能管多久?」鮑鴻騎馬而上,問向旁邊的行軍司馬計正,語言破又急躁。

計正下巴胡子早已花白,旁人看去,或以為有五旬,實際上,計正不過三旬。

不同于主將鮑鴻之貪婪,計正是個性情耿直之輩,但因于計數等方面,確實有才華,才常于鮑鴻頂撞間,鮑鴻還將之留下。

他沉吟道︰「回將軍,因黃巾軍昨日切斷我等由劇縣而來前線的運糧之道,以現今剩余,還能堅持兩日!」

「兩日啊,劇縣已為我等收復,花費時間長了些,但以那管亥退守平壽城中不出,但且放棄此城,爭取兩日內,奪回營陵。」

鮑鴻咬牙道,心中實則有些擔憂,在他當日從壽光離開,而定益國後,以數百兵士守衛間,轉移其中的一些財物安全。

而見主將所言,計正從大局考量,不得不勸諫道︰「黃巾軍今次改變戰術,將軍不如等賈司馬匯合後,再做南下決定?」

鮑鴻想到了今晨收到的朝中命令,搖了搖頭︰「我來北海國戰場,已有數日,除了壽光之勝,其余皆是小勝,實無拿出手之戰果。

朝中,乃至于天子,已經有些不滿。

兩日之內,必須拿下營陵,取得管氏首級,還有一定一應黃巾軍首領首級,好為天子送去。

若是不如此,雒陽難以交代!

且我手上,還有一萬五千強軍,何懼之!

若非黃巾賊避戰,早將之破也!」

計正勸之不動,只能領命而去。

遠在東來郡,不同于北海國,鮑鴻副將賈威幾乎沒有遇到多少黃巾軍。

原來這兩日內,在得聞朝廷大軍到來後,黃縣等地黃巾軍掠奪完,並吸引萬眾流民加入罷,便帶著糧草物資,受營陵黃巾軍所召返回。

賈威于黃縣,同東來太守唐熙方一會面,得曉此事後,心有焦急,馬上為鮑鴻送信而去。

他在補齊糧草後,甚至沒有停留,即迅速膠東方向移動,打算盡快同主將匯合。

然于賈威到達下密不久,一道急報向朝廷送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