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55章 基礎設施建設

隨著沙勒和彭左等勢力的徹底毀滅,英方放棄了對煤山鎮礦區的管轄,直接交由陳天華全權負責。

他現在是名符其實,這大片山區的新主人,大BOSS。

新基地建設的最後一點阻力也消失了,按照他自己的初步設想,開始了實時推進。

趁著許雲媛、廖雲鵬他們在組建自治區政務班子,以及煤山鎮公所的重建,招聘之際,陳天華下令突擊基礎設施建設。

現在是九月初,離十一月入冬還有二個月時間,必須爭分奪秒,大趕快上。

他一聲令下,新軍混成標團的兩個營,以及團部直屬各部,共計一千五百余名官兵,他們是首批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

第一個目標,是煤山鎮通向槐坎鎮之間的道路,采用兩頭動工向中間靠攏的方式。

突擊營從煤山鎮往東南方修築,護衛營加標團機關直屬部隊,從槐坎鎮往西北修。

目標要求是逢山開道、遇水架橋,道路寬敞平實,必須要能讓載重的牛騾車輛,以及騎兵能順利快速通過。

因為時下沒有水泥,但有建築用高標石灰,陳天華跟工程師們集體討論,采用以大石條為路基,中間鋪上一層碎石,上面是沙子滲入石灰漿鋪面,其硬實度可比後世的瀝青路面。

這種築路工序與工藝,被自治區政務委確定為今後築路要求和督察驗收標準。

以許雲媛、廖雲鵬、鄭坤為首的自由區政府,見軍隊積極參與到民生事業中,也發動各個村子的青壯年勞力,積極參與到建設中來。

民工每天每人能領到二塊銀洋的酬勞,還管中午一頓飽飯。

短短的一個星期之內,修路大軍的民工急劇增加到了三千多人,而且全都是清一色的青壯年勞力。

加上一個標團的官兵,現場有五千人在勞動,一哄而上,場面失控,人又展不開,勞動效率不高。

築路兩旁還有許多婦女們,做起了吃喝的小生意,一派既熱鬧,但又有點亂哄哄的景象。

這種情形把管理民工機構的負責人,鄭坤等人嚇得不輕。

按照民工三千人的整數算,一天就是六千銀元的工錢,到入冬前的二個月時間里,那特麼的是三十六萬塊銀元!

還要中午那頓吃喝的費用!

瑪的,堅決不能再增加人員,而且還要分流出去做別的事情才對。

政務委的人,像鄭坤等就擔心標統大人李興鴻,會指使手下人打黑槍。

這政務委太敗家了。

新軍官兵們對此有很大意見。

他們每天干得重活,普通兵卒一個月才八塊銀元,就算補貼二塊,攏總才十塊,只比民工多吃一頓飯而已,待遇差別巨大!

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勞動力呢?

剛剛掌握了兩塊區域的控制權,政務委剛成立,陳天華就要求政務委頒布政令。

第一號政令,就是立刻銷毀田地里的罌粟和種子,每家每戶主動上交阿片和吸食工具,主動送大煙鬼到軍營憲兵隊報到。

所有阿片制造機器,都被炸成了碎片。

這一政令由羅二虎的憲兵隊負責監督,誰要是敢私藏阿片和吸食工具,或拒不執行者,殺無赦。

對于這點,沒有回旋的余地!

明珍和于鳳等人,拿著照相機,把這一幕幕的畫面全都拍攝下來,並寫成專題投到上海申報館。

按照陳天華的意思,這些圖文是充滿正能量的東西,要積極宣傳,希望有識之士站出來,從而推動全民禁煙。

既然以後不能種植罌粟,那些山民們總得找點掙錢的門路,一天不干活不會怎麼樣,一天不吃飯就餓得慌!

這個修路的機會就不錯,在家里閑著也是閑著,為啥不出來掙工錢呢?

再說,築路的待遇真不錯,每天二塊,還管中午一頓飽飯!

軍火庫里的那些炸藥,這時候起到了重要作用,天天都是轟隆隆的爆炸聲,

很多危險的山坡被定向爆破,硬生生的炸出了一條路,新軍中有精通爆破的工兵。

「把民工人員都組織好,軍民分開施工,分片分塊任務落實,可以實行包干的做法,偷奸耍滑或驗收不合格的就地罰款。」

陳天華看了這種情況也著急,他大聲對廖雲鵬和鄭坤他們吼叫道。

他可不希望軍隊里為此事鬧出點情緒出來。

政務委作出的決定,他不好干涉,只能從任務量和工作量上去嚴格要求。

時間就是金錢,因為要趕在入冬之前完工,很多工程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特別是橋梁,因為太多的山溝和山澗。

工程師們發明了一個損招,那些溝壑既然無法通行,他們就干脆開山放炮,將山石直接壓上土,加上石灰漿和石塊建一座石壩。

下面留出若干個用于通水的石孔。

至于以後的事情,現在不用考慮!

要建基地和發展經濟,路是首當其沖的。

說起來容易,等修好了勉強可以通行的道路,已經是兩個月以後的事了。

這還不能算是很規範的大道,這跟後世的高標水泥路面沒法比,但這樣質量的路,陳天華和政務委的首腦們已經覺得很滿意。

當地老百姓更是贊不絕口。

現在新軍基地有了,軍民兩用的牧馬場,采用中心場與各地分場的方式,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戰馬與牛羊飼養相結合方式。

牧馬場里,采用以戶為單位承包飼養,多養多得,而戶可以是一個家庭,也可以是幾個小家庭合伙。

軍隊經過整訓的一千五百多人,突擊營主要負責槐坎鎮和煤山鎮兩地的工礦企業,為他們保駕護航。

護衛營則深入到基層各鄉村,牧馬場和礦區,分區域駐軍護衛。

這種管轄方式稱之為長短結合,分散又相對集中。

鐵路沿線保衛,各車站等有鐵路警察負責,還有憲兵負責紀律與懲戒。

自治區政府也在積極運轉,除了大搞基本建設之外,還要發展經濟,逐漸減少補貼,達到自給自足。

他們在征求陳天華意見的情況下,發動山民搞開荒地,並依據農藝師指導,在山田里種植小麥,玉米,高粱,紅薯,棉花,油菜,時令疏菜和果樹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