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七章 蠻族北上,匈奴南下

五月十二。

雲國正式發布國喪。

以半聖世家範家為首,許多在文壇極有地位的世家派出大儒或大學士進京服喪。

有遼國、周國、梁國、唐國等諸多國家,皆派出使臣前來雲國吊唁。

文壇之上,國內各地讀書人發布各種文章,細數景文帝生前事跡與功勞,以表悼念。

大街小巷里,長者們在向年幼的孩童講景文帝的傳奇故事。

景文帝在位期間,曾御駕親征,北抗蠻國,南平匈奴,立下許多戰功。

也曾整頓吏治,增強農業生產,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支持商人到國外經商,推動經濟發展等等。

國學宮發布文章,給與景文帝極高的評價。

文治武功。

五月十六。

京城昭告天下,景文帝遺詔傳位十四皇子穆浩,擇日登基。

這個消息震驚全國。

在景文帝病逝以後,全國各地的讀書人都在擔心一件事,那就是景文帝生前未曾立儲,那麼在景文帝安葬以後,又該由誰來繼承皇位呢?

有人做出了許許多多的假設,也有人徹夜未眠,更有人憂郁不已。

但誰也不曾想到,景文帝的遺詔居然會將皇位傳給小王爺。

這讓許多人難以接受,甚至有許許多多的質疑。

但是在國喪期間,沒有人敢過分議論皇位的歸屬,那將是對先皇的大不敬。

所以,只有等新君繼位以後,各地的讀書人才會上奏朝廷,發表自己的意見。

國喪期間,京城分外安定,無有亂事,反倒讓許多人暗里稱奇。

六月初七。

景文帝葬入皇陵,國喪結束,撤去靈堂與白綾。

六月初八。

小王爺登基繼承皇帝位,號為泓軒帝。

今年依舊是景文四十一年,次年才會改為泓軒元年。

金鑾殿上。

泓軒帝頭戴帝冠,身著龍袍,在眾臣的注視之下登上了皇位。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王與百官見禮。

泓軒帝右手放在龍椅的把手上,目光掃過眾臣,眼楮微微一眯。

「眾卿平身。」

泓軒帝的聲音依舊稚女敕,但語氣非常的嚴肅,隱隱有一股無上的威嚴。

「謝皇上。」

諸王眾臣按部就班,看起來與往日無異。

馮公公在一旁說道︰「請眾臣啟奏。」

「啟稟皇上,邊疆十萬里加急,蠻國揮師五十萬北上攻打我境邊關,現有三關五城失守,請皇上定奪。」

一個兵部官員啟奏,臉上流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並不指望年幼的皇帝能夠給予正確的指示。

「什麼!蠻國北上攻打我邊關了!」

「這幫蠻子真是陰險,先皇在位之時,他們屁都不敢放一個,現在新皇登基,他們就跳出來犯我邊疆,真是豈有此理!」

「簡直是欺我新主年幼!」

一些官員紛紛呵斥,看起來是在指責蠻國,實際上卻在罵泓軒帝年輕,他一登基繼位,蠻國就將雲國當成軟柿子說捏就捏。

顯然,這是有意針對泓軒帝。

賢王冷笑,看向泓軒帝的表情流露出了些許輕蔑。

如此大事,豈是一個小兒能治理的?

未等泓軒帝發話,又有一個兵部官員說道︰「啟奏皇上,邊疆十五萬里加急,匈奴國揮師四十萬大軍南下攻打邊疆,已有二關四城失守,請皇上定奪。」

「什麼?匈奴國也打過來了?」

「豈有此理!區區一個匈奴部落,也敢冒犯我朝天威,簡直可笑之極!」

「皇上年幼,難道我雲國將士也是年幼之人麼!」

「犯我雲朝者,雖遠必誅!」

官員們正氣凌然,但依舊是在嘲諷新君年幼。

「砰!」

泓軒帝一拍桉桌,沉聲道︰「你們都給我住嘴!」

賢王說道︰「皇上,臣以為……」

「我叫你們住嘴,沒听見麼?」泓軒帝目光直視賢王。

賢王臉色一變,並沒有生氣,反而感覺自己的這個弟弟裝成熟似乎有些過頭了點。

「不過是蠻國北上,匈奴南下而已,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泓軒帝站起來說道︰「兵部中郎將大儒于光何在?」

「臣于光見過皇上。」

一個武將出列,此人四十多歲,是兵家大儒,驍勇善戰,曾隨先帝出征,立下不少戰功,回京以後在兵部任職。

「我……那個……咳咳……」

泓軒帝清了下嗓子,嚴肅道︰「朕命你為北伐元帥,調遣潭州軍營四十萬大軍北上支援邊關抗蠻,即刻啟程。」

「臣遵旨!」

于光躬身領命。

諸王群臣流露出了詫異之色,如此氣定神閑,難道真不是裝出來安撫百官的?

泓軒帝繼續道︰「著戶部調遣糧食五十萬石,撥銀八百萬兩督造兵器、鎧甲、戰車等,以供北上軍需,若有懈怠或耽誤軍機者,無論官級大小,斬首示眾!」

「嘶……」

百官紛紛倒吸一口冷氣,這還是大家印象中的那位小王爺麼?怎麼變得如此雷厲風行?

這手段,簡直與景文帝非常相似啊!

燕王愣了片刻,躬身道︰「臣遵旨。」

「兵部校尉溫烈何在?」

「臣溫烈見過皇上。」

又有一位大儒境的官員出列,此人也隨先帝打過仗,回京以後擔任校尉。

「朕命你為征南大元帥,調遣江州三十五萬兵馬南下抗擊匈奴。」

「臣遵旨!」溫烈領命。

「再著戶部調糧食四十萬石,撥銀六百萬兩督造兵器、鎧甲、戰車等,以供南征一切軍需,若有懈怠或耽誤軍機者,無論官級大小,斬首示眾!」

「是。」

燕王再次領命。

「命俠王為督戰,負責部署戰略指揮,調兵遣將,運輸糧草及後援,若有怠慢者,斬!」

「臣一定實時監督兩軍大戰,不負吾皇重托。」俠王朗聲道。

這一刻,百官看向泓軒帝的眼神變得有些畏懼。

還真是新皇上任三把火,搞不好就斬這斬那,簡直厲害!

「不可能啊!一個十二歲大的孩子,怎麼突然間對朝政如此了如指掌?」

賢王心里很是不解。

「莫非……」

賢王仔細一想,懷疑是小王爺經常在景文帝身邊照顧,景文帝批閱奏折的時候,就有可能親自指導朝政,傳授一些帝王心術。

若非如此,景文帝又怎麼會放心將皇位傳給諸位皇子之中最為年幼的弟弟?

想到這里,賢王的表情有些不好看了。

「諸位大臣。」

泓軒帝目光掃過在場眾人,散發出一股特有的氣場,威懾文武百官。

「今有蠻族北上,匈奴南下,當此危難之際,大家應摒棄私人恩怨同舟共濟,同心同德,只要君臣一心,就沒有打不倒的敵人,還望諸位愛卿能夠竭盡全力輔左朕,若有人敢藏有私心,趁此機會禍國殃民,朕絕不輕饒!」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王群臣異口同聲,心里算是有點認可了泓軒帝。

這看起來年幼的新君,似乎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幼稚。

然而這對賢王黨的官員來說,卻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

六月初十。

蘇州,文院。

「新皇登基,蠻族北上,匈奴南下,呵呵……若是先皇傳位八賢王,蠻族和匈奴敢這麼叫囂?」

「哼!讓一個十二歲的皇子繼承帝位,定會讓雲國陷入危難之中,我抗議!」

「說得好!普天之下,誰能比賢王更適合當一國之君?」

「就是!就是!」

廣場里,許多讀書人在樹下乘涼,卻說起了對泓軒帝很不好听的話。

以紀長安為首的讀書人,在散布著八賢王更適合當君主的信息,許多世家子弟紛紛應和。

一些讀書人懶得理會,任由紀長安他們亂說,

反正現在是泓軒帝當政,支持賢王黨的讀書人就算說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杜寧途徑此地,也听到了紀長安等人的談話,無奈搖頭。

「喲!杜公子,去學堂啊?」

紀長安見到杜寧來後,迅速攔住了杜寧,笑著道︰「咱們正在討論有關于新皇的事情,不知杜公子如何看待新皇?我們想向你請教請教,如果是先皇傳位與八賢王,你說蠻族與匈奴還會不會兵犯邊疆呢?」

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八賢王繼位登基,蠻族與匈奴就不敢來犯。

因為紀長安他們認為,蠻族與匈奴正是因為得知雲國新皇是一個孩子,所以才會向雲國發兵。

因此,蠻族北上,匈奴南下,都是因為雲國新皇年幼,讓他們覺得雲國好欺負。

「紀公子,我不想回答你這麼無聊的問題,我趕著去上課呢。」杜寧說道。

「這可是國家大事,怎麼能說是無聊呢?」

紀長安攔住杜寧,有些耍無賴的說道︰「還請杜公子說個明白。」

「哎……」

杜寧嘆了口氣,緩緩道︰「我覺得如果是賢王當政,只怕現在全國都得亂了。」

「笑話!天大的笑話!」

紀長安等人放聲大笑,滿臉的譏諷。

杜寧繼續道︰「如果是賢王登基繼位,濟王、崇王、燕王和和俠王他們哪個服氣?只怕沒等到蠻族與匈奴進犯邊疆,咱們自己的朝堂就得被諸王群臣亂成一鍋粥了,國喪期間,蠻族與匈奴早就在整頓兵馬,無論是誰登基都一樣,只不過小王爺登基的話,諸王才會主動求穩,不至于亂了陣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