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五十四章朝廷

這次大會與上次相比大不相同,人數上比上次少了不少,也增添了一些新人,逝者能有多淒涼,新進者就能有多得意。

會議上,氣氛熱烈,經過大伙一致推薦,紫金梁王自用德高望重,理應推選為盟主,協調調動下面各路,總人數達到二十余萬的義軍,讓大伙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一同對抗官兵的圍剿。

王自用客氣的推辭了兩次,在大會上的義軍統領們開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有的直接跪在地上哭泣;有的說王自用不做盟主,自己就不活了;更絕的是有人要求要是王自用不做盟主,那麼大家伙應該學當初的宋太祖趙匡胤,直接黃袍加身的,種種亂象,讓本來還算嚴肅的會議廳內,頓時像菜市場一樣熱鬧。

見自己實在「推辭」不過,為了顧全大局,也為了能挽救幾個尋死覓活的首領,王自用也只能「勉為其難」的當上了這義軍統帥,同時與眾人約法三章,

第一,既然推舉自己做盟主,那麼今後一切行動听自己命令。

第二,從今以後,各部都應該嚴格約束自己部下,不得隨意殺害無辜百姓。

第三,有違前兩條的,人人得而誅之。

三條約定達成,王自用在眾人的簇擁下,登上了那個想著這權力的盟主之位,不過效果麼,起碼對剛剛被殺怕的小股勢力還是很有威懾力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王自用這第一把火就燒到了眼下迫在眉睫的去向問題。只見王自用在上坐之後,理了理頭緒便道︰「承蒙各位兄弟們抬舉,我來坐這盟主之位,既然我在這個位子上一天,就要做一天事。

眼下我已經收到消息,大明的那個朱皇帝,發內帑二十萬兩白銀,催促著陝西的洪承疇跟曹文詔,從陝西綏德經永寧州進入汾州,另一路,則是盧象升從真定府出發,經過井陘關直插太原而來,誓要將我們剿滅在太原城下。而且現在應該已經出發了。」

「盟主,消息準確麼?」高迎祥沉聲道。

其實一開始就傳說官兵要來圍剿,搞的沸沸揚揚的,結果一直沒了動靜,弄得大家伙都挺被動,這次又有消息,不知道真假。

「這次應該是真的,」王自用道,「這次的消息是花了三萬兩白銀,從範家那里買過來的,想來範家不能砸了自己名頭,要不然以後生意就做不成了。」

「大概還有多久官兵能到?」羅汝才插嘴。

「範家說大概還有半個月時間,只是」王自用掃了一眼眾人,「只是料敵從寬,咱們不可能真正在這等半個月。」

「所言極是。」

「你們說說,咱們先打哪一路為好?」王自用問道。

听到王自用問話,眾人開始議論紛紛,有人說先打洪承疇跟曹文詔為好,因為他們二人最強,打掉他們,就能一下子打掉官兵囂張氣焰,然而更多的人則是主張先打從東邊而來的盧象升為好,因為盧象升此人名不見經傳,先打掉他也可以極大振奮天下義軍士氣。

另一個不方便說的原因就是,洪承疇跟曹文詔實在是太強了,大伙都是被他倆打到山西來的,看見他倆心里就發 。

雙方各執一詞,有來有往。這時高迎祥站出來道︰「諸位,你們可能忘記了,在不遠的太原城內,可是駐扎這宣大總督張宗衡的宣大邊兵,也有十余萬人,不管我們先進攻洪承疇與曹文詔,亦或者是盧象升,萬一我們陷入僵持階段,這時候,太原城內的宣大十余萬邊兵出動,到那時兩面夾擊」

眾人听到高迎祥的一番話,不禁倒吸了口涼氣,是啊,光顧著應對山西以外的官兵了,卻忘記了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那十余萬宣大官兵,這些官兵這麼多人,卻一直縮在太原不主動進攻,必是準備等外省的官兵到來,給義軍們來一個包餃子。

經過高迎祥的提醒,王自用也反應過來,剛開始自己還跟太原城內的官兵打的有來有回,後來听說外省的官兵快要到了,官兵們反而縮在城內,不肯出來了,剛開始他還以為官兵怕了,現在才知道,原來在這等著呢。

「那我們就先打掉太原的宣大兵,然後再來轉頭應對外省而來的客兵」王自用最終一錘定音——

與此同時,遠在北方的大明的心髒京師,一場激烈的踫撞也就此拉開。

這日清晨,在三通鼓過後,百官排隊,等著鐘鳴開門之後走進紫禁城,文武官員分為左右兩列。待皇帝進入安坐之後,由鴻臚寺"唱"入班。此時文武官員左右兩班齊進,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東上",之後行禮。等一系列流程走完之後,已經是半個時辰之後了。

「諸卿,有什麼事,盡可奏來。」年輕的崇禎皇帝強忍住打呵欠的,看向下面的大臣問道。他昨天晚上又熬夜批改奏折,以致連宵達旦。

崇禎皇帝算是明代除了朱元璋,朱棣之外的少有的勤政之君,他即位之初,大力鏟除閹黨,勤于政事,厲行節儉,平反冤獄,種種舉措放在其他任何一個皇帝身上,都可以算作是明君了。

然而正是在他這位明君的帶領下,大明的國運不僅沒有絲毫扭轉的跡象,反而每況愈下,朝廷黨爭不休,民間災害不斷,流寇的規模一日大過一日,官兵們疲于奔命,卻收獲甚微。尤其是關外女真坐大,接二連三的大敗明軍,幾呈難以控制之勢。

由于長時間的宵旰焦勞焦心勞思,才二十歲出頭的崇禎帝,頭上甚至已經開始出現白發,只能讓侍奉的太監偷偷將其拔下。

然而,這些都不重要,最令崇禎帝無法理解的是,自己都已經按照聖賢書上所寫做到了極致,但這大明就是一日不如一日,這到底是為什麼?

「陛下,還請保重龍體啊。」听到崇禎嗓音變得沙啞,下面的群臣都是鼻子一酸,今上真乃萬世明君,可這局勢怎麼就不見好轉呢?

崇禎擺擺手,笑道︰「無妨,咱們還是議事吧。周愛卿,調去山西剿匪的兵力出發了麼?」

下手,位列群臣之首的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周延儒出列,躬身對崇禎道︰「陛下,已經出發了,想必不日就有捷報傳來。」

「嗯,希望如此吧!」崇禎對著內部剿匪的捷報已經提不起興趣了,主要是因為打流寇的捷報太多了,到處都說誅殺賊首某某,殲敵近萬,一會又是剿滅了哪個王什麼的。剛開始崇禎听到這些的時候,異常興奮,只覺得在自己指揮下,流寇旦夕可滅。

然而,這都多少年過去了,捷報到是一封接著一封,但流寇不僅沒有變少,反而愈演愈烈,這還能提得起什麼興趣?

就在此時,一人從群臣隊列中走出,大聲道︰「陛下,吏科給事中範淑泰有本啟奏。」

听到有人要奏事,崇禎精神一振,端正了一子,不過轉念一想,範淑泰不是去山西了麼?怎麼會有奏章傳來,道「範卿回來了?」

那人回答道︰「還沒有,只是範大人說有要事要啟奏陛下,于是派人連夜將奏疏送了過來,托臣轉交陛下。」

嚴格來說這樣並不符合規矩,崇禎微微皺眉,卻並沒有深究,道︰「嗯,念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