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1章 劫運天鈞

這一番變化本該補全劫運的規則,將劫運大道烙印于天地之間,從此之後世間所有的生靈藉此化劫為運,並從中受益。

渡劫者每渡一重劫,便得一層運。

但在關鍵的時候,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劫運變化為魔劫變。

本來此方天地對于「魔」的概念極為排斥,即便元始天魔是世間第一個生靈,也要想法褪去魔身才能成為遠古天帝。

但此時卻因為這一重魔劫變化,魔生存的空間在規則上有了松動。雖然依舊受到壓制,卻比之前好了太多。

魔被天地打壓的幅度減小,在天地間開始演化。

首先演化出來的是天魔一族,這種魔頭無形無相,他化自在。數量不多,只有幾十個。

然後便是陰魔、死魔、行魔、業魔、心魔等多種魔頭,還有魔之外道種種。

這些魔頭根據種類不同,處于有相無相之間,處于貪瞋痴等煩惱之間,輪回六趣無陰之間,在地水火風之間,在殺、盜、婬、妄之間,不一而足。

而龍之九子所承擔的壓制也少了許多。

之所以會出現這些變化,是因為元始天魔出手,在喬坤施展變化的最關鍵時刻施加影響。

喬坤所施展的「地煞七十二變法」是伏羲氏所傳授,但其實並不是「地煞七十二變法」,其本質是元始天魔的「天魔九變」。

如今喬坤施展的劫運變化是為第十變,已經超出九變的樊籠,卻因為其本質,依然被元始天魔影響。

這是元始天魔為魔之一族爭取空間,這位魔祖雖然致力于擺月兌魔,但既為魔祖,自然也會為魔道考慮爭取。

此時魔劫不過概念初生,還未有什麼深遠影響。

但天地規則對于魔的束縛已經有所松動,便有了操作的空間。再加上魔他化自在,無形無相等的種種特性,很有可能魔劫會愈演愈烈,世間生靈免不了要為魔劫所苦。

到那時,若修道之人若不能收束心念,為欲念所驅使,便更容易招惹魔頭,一身苦修為魔頭做嫁衣裳。

不過魔劫變依舊屬于劫運變化,要遵從劫運的規則,若是生靈能夠修持本心,渡過魔劫,自然會有運數,造化。

魔劫變化對天地生靈的影響可能還在以後,但此時卻起到關鍵作用。

因為「魔劫變化」,喬坤化為天地的規則,又因為魔劫變化特殊,與世間所有生靈相連,故而可以在針對道祖的余波中保存性命,不至于被諸位無上誤傷。

而且魔劫籠罩了世間所有的生靈,與道祖互鎖,相互克制。

道祖受了那泯滅一切的攻擊,實力不如平日的萬一,縱然處于如此不利的局面,卻依然沒有隕落,還有不可思議的神通,維持自身,甚至還在不斷恢復,隱隱又與眾生建立聯系。

她似乎是無法消滅的。

此時六道輪回浮現,象征著六個世界的光圈從六道輪回中墜落。

與之相對應的是天塌地陷,這是累及整個宇宙的,累及整個世界的災難,是在規則上的變化,避無可避。

昊天上帝與後土娘娘施展全力,以天地崩裂的力量阻斷道祖的後路。

三清合力演化宇宙創生與毀滅,施展宇宙生滅之力,昊天後土借用天地之力,元始天魔全力催動魔劫之力,此讓道祖既無法合于魔劫,無法合于真性,無法合于大道。

一時之間,道祖竟是無路可逃,或者說只有一個方向,就是喬坤那從未被真性所污染過的心靈。

西方二聖與女媧娘娘的力量加持而上,這一瞬間喬坤的力量無限提升,加之自己魔劫的變化,他已經達到類似于諸位無上的境界。

他轉瞬便明白自己要做什麼,當下沉入自己本性,接引他曾經的「唯我」道心,也就是現在名為「毗盧遮那」、「大日如來」的那一位。

那名為「毗盧遮那」、「大日如來」的存在,如今已經化為眾生的佛性,只要求證自己的根源本性,便有可能見到。

喬坤也是眾生之一,自然能夠見到那佛性,將之接引。

這一瞬間,喬坤補全了道心,卻不再是他自己,也不是大日如來,也不是東皇太一接引到此世的空性。

他亦魔亦佛,非魔非佛,他與整個世界有千絲萬縷關系,卻不在世界之中,他既在宿命之中,又在宿命之外,他是無命之人。

在世界之內,又在世界之外,在宿命之外又在宿命之中的力量擊在道祖那一點概念上,將僅剩下一點點的道祖概念徹底磨碎。

整個過程只有一瞬,這一剎那極為短暫,又緩慢無比,即便他對自己最後的那一擊無比自信,卻還是不敢相信道祖隕落。

但天地的反應卻早有感應,天地大道都在震蕩不休,悲鳴不已,這是在為一位超越無上存在的隕落而悲鳴。

在悲鳴的同時還有歡快與欣喜。這種欣喜更像是天地大道又拿回屬于自己的東西。

這個世界的規則又補全了幾分,這是數千種大道的法則。這方天地從這些法則中得到世間一切真性之起源,世間軌跡演化的參照。

時間與空間的法則也得到補足。

這種補足與完善有一些是切合這個世界的,還有一些與這個世界的法則有不小的差異。就好像是來源于另一個世界。

喬坤感應著這種變化,便有所明悟。道祖集世間之有以成全自身,將大道規則也吞噬。看這些法則,她可能吞噬了不止一個世界。

時間法則處于將完善未完善的特殊時期,喬坤藉此催動「太一生水」追朔到一切的曾經。

這一切開始于盤古開天闢地的時候。

盤古開天 地,演化一界,卻因為道祖的干擾而未竟全功。

盤古因此隕落,而此方世界也受到影響,演化出現偏差,世界中充滿了瘋狂、陰暗、扭曲、墮落,誕生的第一個生靈也有那種詭秘、陰暗,是為元始天魔。

元始天魔是世間第一個生靈,既被天地所鐘,但因為魔性又被天地排斥,成為一種特殊存在。

道祖當時被盤古所傷,便留在這個世界,被天地壓制排斥。

不過道祖終究是道祖,她趁著天地規則還未完善及早布局,借由傳道佔據了關鍵位置,掌握主動,並通過一系列手段恢復力量,開始逐漸吞噬此方世界的大道。

等到此世有生靈成就無上的時候,道祖力量已經恢復許多。

此後無上的數量增多,實力增強,但道祖卻已經更強。

她在天地成長中收獲了許多好處,吞噬了一些規則,並且已經合于天道,雖然他還無法通過天道干擾世間一切的生靈運轉,卻能對生靈施加影響。

道祖求的是有,會吞噬天地而成全自身。所以諸位無上必須要與道祖交鋒。

至少道祖的力量太強,與之爭斗並不容易。道祖已經與天道相合,難以對抗。

那個時候元始天魔已經褪去了魔身,化為遠古天帝、太古天龍。但為了與魔祖爭斗,他又變回了元始天魔,與道祖互鎖,使道祖在天道中顯出形跡。

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等嘗試借用盤古開天闢地的力量重新演化新天,再由開天 地的力量消磨道祖。

可是開天 地的力量也只能重創道祖,卻未造成根本損傷。

當時一戰,天地規則都因此破壞,元始天魔又化成不周山,以一種特殊的存在,而女媧娘娘則以五色石修補天地規則。

諸位無上知道與道祖的交鋒,尋常的手段無法建功。

于是女媧娘娘化出伏羲,全力探索宿命與必然,昊天修行有情之道,後土演化六道。西方教兩位則是一如既往探索「空」。

道祖受創,所以元始天魔和女媧娘娘佔了一點先機,尋出一絲機會,于是諸位無上制定了封神的計劃。

首先以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改變天地規則,讓合于天道的道祖顯出行藏。

此外道德天尊化身太極金闕帝君,修成無執道心,無為無執相合,便可合于真性,與無上冥杳處中接引道祖。

最後以元始天魔的魔劫,昊天後土的天地崩壞之力,三清的宇宙生滅之力共同,此外還需要一個既在世界之內,又在世界之外的存在做最後一擊。

那就是無命之人,是東皇太一接引空性,以自身生命成就的偶然。

至于西方二聖,除了協助東皇太一接引空性,更是施展胎藏界曼荼羅拖延道祖。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今道祖隕滅,喬坤感應到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

與他融為一體的大日如來變得與他格格不入。喬坤感應到,他對于大日如來,與眾生無異。

很快大日如來、元始天魔都被迫離開喬坤的身體,佛與魔都再無蹤跡。

喬坤感應到力量與境界的空虛,但是他的道心卻得到補全。大日如來再不是他的道心,而是「佛性」,是一種概念,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而他還是他。

他順勢借由道心的圓滿,看透了前路,將自己的感悟升華,將剛才未竟全功的最後一重變化施展出來,一重新的劫運變化蓋過了魔劫變化。

這是超越了魔劫變的劫運變。

喬坤感到他與整個世界生靈相連,他看到整個天地與世間的一切,正在運行的種種。他看到朝歌,看到西岐,看到天宮、月宮、龍宮,看到了龍吉公主、姮娥、敖听心。

還有這個世界所有的生靈。

他看到大地上崩壞的痕跡,這方天地曾經崩壞過,卻又在轉瞬的時間重建。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無上層次的交鋒,雖然凶險,其實只有一瞬。

相反他施展變化證道,似乎只有一瞬,但世間已經過去了幾十年。

姜子牙還在,只是他的妻子綺琴卻已經老去,他們的女兒邑姜已經長大,邑姜還嫁給了姬發,還有了自己的孩子。

哪吒和雷震子、黃天祥開始降魔討妖,消滅某些魔頭,維護人間秩序。

如今他們實力都有大的提升。黃天祥也變得消瘦英俊,不再是之前滿臉猙獰的樣子,只是可惜他頭發還是沒有長出來。

雖然大劫對這世界造成損傷,但幾十年過去,世界已經緩了過來,顯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朝歌、西岐、南都、海外諸國,許多地方,都比之前更為繁華.

人道的氣運要比之前更加濃郁。

這是姜子牙、姬發、姬旦、散宜生等人經營的功勞,是哪吒、雷震子、黃天祥等人降魔討妖的功勞,是世間所有人的功勞。

這世間的繁榮只是暫時,世上沒有長盛的朝廷,也沒有長盛的天地,隨著劫氣逐漸積累,一定還會有新的大戰。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世間還會有許多苦難,天災、人禍、時疫等等,還會有許多的劫。

但是並不用擔心,他已經證道,他已經施展出最後的變化,將劫運的變化寫入天地的規則,他就是這規則本身。

從此世間生靈化一重劫,便多一分運,這些生靈不會被苦難壓倒,會在與苦難的對抗中得到運數的加持,變得越來越堅強。

他會守護世間生靈轉化劫氣得來的運數,如今他是天地間劫運均衡的道理,是為劫運天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